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是每个生物教师的一个全新的实验研究课题。一、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二、多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让有趣的实验教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兴趣;能动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教学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学实验,这对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办学条件和办学观念一直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学,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呢?
一、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鲜。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1)认真引导和上好每一次生物实验课。如:给学生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让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结构、用途的基础上,由宏观的实物过渡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激发学生想了解微观世界的欲望,从而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2)利用中午或下午课后开放实验室,教师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供学生操作.以培养兴趣和基本操作技能。
(3)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或在学生实验时由学生上讲台作示范,以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多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物课外实验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
1.充分利用好农村资源,因地制宜,扬长补弱
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材料,采集生物标本,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保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
2.发挥好课外小实验的作用,多联系实际,重视其应用性
根据初中学生好动、好奇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操作简易、取材方便、应用性强的课外小实验供学生在课外操作:如: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简易能量测定仪,开展教具制作,并用于测量食物中的能量;如: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饮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等。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农村生物学实验同样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3.以绿化校园系列活动为载体,重视实践,培养个性特长
根据我校花草树木无专人管理,遭受人为破坏和病虫害严重这一现象,笔者根据课外活动课的特点,结合生物学知识和学生实验技能,适当渗透劳动技术课、化学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绿化校园— — 争做校园义务植保员”系列实践活动.为学校创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和赞扬。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而且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教育的价值观。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让有趣的实验教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1. 加强实验与观察的有机结合
实验和观察都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科学方法。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方法.做好实验.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观察的机会。
(1)改“演示——讲解”模式为“边演示边讲解”或“实验——讨论”模式,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
(2)对课本中的某些实验加以改进.使之操作更简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若用米汤代替面粉作实验材料,操作便简单多了,现象也很明显。
2.注重实验的探究与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抽象归纳出正确的结论,突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通过“鲫鱼的解剖”这一实验从感性上获得了关于鲫鱼的外形、各种鳍的功能、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认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意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与延伸
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地引导学生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探索,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例如:结合“观察长骨的构造”这一学生实验,在学生掌握了长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实验内容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当骨膜严重受损时容易出现骨坏死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鸟的一根前肢骨从骨膜中剥去,保持内膜完整.过一段时间.被剥去的前肢骨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 自行车架的构造与人体长骨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接着,向学生介绍医学上运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断肢再植技术以及科学家试图通过下肢骨的人工骨折来增加人体高度所作的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的实验资源,给学生以时空舞台,让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生物实验,不断发展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兴趣;能动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教学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学实验,这对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办学条件和办学观念一直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学,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呢?
一、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鲜。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1)认真引导和上好每一次生物实验课。如:给学生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让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结构、用途的基础上,由宏观的实物过渡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激发学生想了解微观世界的欲望,从而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2)利用中午或下午课后开放实验室,教师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供学生操作.以培养兴趣和基本操作技能。
(3)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或在学生实验时由学生上讲台作示范,以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多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物课外实验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
1.充分利用好农村资源,因地制宜,扬长补弱
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材料,采集生物标本,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保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
2.发挥好课外小实验的作用,多联系实际,重视其应用性
根据初中学生好动、好奇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操作简易、取材方便、应用性强的课外小实验供学生在课外操作:如: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简易能量测定仪,开展教具制作,并用于测量食物中的能量;如: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饮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等。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农村生物学实验同样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3.以绿化校园系列活动为载体,重视实践,培养个性特长
根据我校花草树木无专人管理,遭受人为破坏和病虫害严重这一现象,笔者根据课外活动课的特点,结合生物学知识和学生实验技能,适当渗透劳动技术课、化学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绿化校园— — 争做校园义务植保员”系列实践活动.为学校创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和赞扬。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而且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教育的价值观。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让有趣的实验教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1. 加强实验与观察的有机结合
实验和观察都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科学方法。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方法.做好实验.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观察的机会。
(1)改“演示——讲解”模式为“边演示边讲解”或“实验——讨论”模式,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
(2)对课本中的某些实验加以改进.使之操作更简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若用米汤代替面粉作实验材料,操作便简单多了,现象也很明显。
2.注重实验的探究与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抽象归纳出正确的结论,突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通过“鲫鱼的解剖”这一实验从感性上获得了关于鲫鱼的外形、各种鳍的功能、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认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意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与延伸
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地引导学生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探索,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例如:结合“观察长骨的构造”这一学生实验,在学生掌握了长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实验内容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当骨膜严重受损时容易出现骨坏死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鸟的一根前肢骨从骨膜中剥去,保持内膜完整.过一段时间.被剥去的前肢骨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 自行车架的构造与人体长骨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接着,向学生介绍医学上运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断肢再植技术以及科学家试图通过下肢骨的人工骨折来增加人体高度所作的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的实验资源,给学生以时空舞台,让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生物实验,不断发展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