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宿迁是个出新闻的地方,前任领导仇和主政期间,就曾因特殊的改革方式而成为“盛产”负面新闻。如今,后仇和时代的宿迁,似乎依然“新招”连连。不久前,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网上发帖批评部分干部陋习,就因方式新颖引起全国关注。近日,该市又再出新举措,宿迁市12个部门“一把手”的实名博客正式开通。据报道,该市试图通过“领导博客”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与交流。(《重庆商报》11月24日)
博客,可是这个信息社会的最新宠儿。方兴东曾说,在互联网2.0概念的支持下,博客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深度沟通渠道,它的作用将超过电话和E—MAIL。更有人预言,博客将改变新闻,改变出版,改变传播方式,甚至改变政治和我们的未来。在这种背景下,“官员开博”就显得顺理成章。在国外,官员开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介绍,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
官员开博,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风行一时的“市长热线”、“市长接待日”。当初,市长热线在各大城市流行的时候,有人就为此作了“制度分析”,认为“市长热线”是对官僚体制的修正,弥补了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制度的稀缺,是一种崇尚服务的行政观念。这样的制度分析,在我看来,完全也可以照搬到今天的“官员开博”上来。官员开博客,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从表面上看,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有效解决冲突和纠纷的新路径。
然而,许多城市的市长热线,在经历刚开始的“热”之后,却逐渐“冷”了下来。笔者就曾在媒体上看过一篇这样的读者来信,大意是某市民在“市长接待日”向市长打电话反映情况,没想到接电话的却是一个普通的机关人员,该办公人员告诉这位市民,市长很忙;该市民于是要求办公室主任接电话,结果对方回答,办公室主任也不在,就连秘书也不在;后来,这位市民无奈之下,就拨打“局长热线”、“区长热线”,结果对方回答都一样:领导不在!
现在许多地方的市长热线,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为的只是骗取一点廉价的掌声。所谓“市长热线”,并不是市长直接接听群众电话,而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代替市长接听电话。这个临时性的机构根本就没有问题的处置权,顶多就是一个“问题”转让中心。市民反映的情况,在经过市长热线“转让”给具体实施单位后,这些单位可以搪塞的理由有很多,也很冠冕堂皇。现在,官员们开的这些博客,会不会在经过一开始的“火爆”之后,像当初的“市长热线”一样,变成一场秀,一场时髦的“民心工程”呢?
无论是“博客”,还是“市长热线”,说到底,只是一种工具罢了。再好的工具,也需要有人正确地运用它,这才是最关键的。官员如果有勤政爱民、执政为民的作风和实干精神,即使没有市长热线,没有官员博客,他照样也可以、也完全有机会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假若领导没有心思去“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恐怕,再先进、再高科技的互动工具,也只是一种点缀而已。而且,一旦这种高科技的互动方式被摆上台面,却又流于形式,恐怕,到时,政府的良好形象非但没树立起来,领导的诚信品质反而会不断流失。
博客,可是这个信息社会的最新宠儿。方兴东曾说,在互联网2.0概念的支持下,博客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深度沟通渠道,它的作用将超过电话和E—MAIL。更有人预言,博客将改变新闻,改变出版,改变传播方式,甚至改变政治和我们的未来。在这种背景下,“官员开博”就显得顺理成章。在国外,官员开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介绍,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
官员开博,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风行一时的“市长热线”、“市长接待日”。当初,市长热线在各大城市流行的时候,有人就为此作了“制度分析”,认为“市长热线”是对官僚体制的修正,弥补了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制度的稀缺,是一种崇尚服务的行政观念。这样的制度分析,在我看来,完全也可以照搬到今天的“官员开博”上来。官员开博客,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从表面上看,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有效解决冲突和纠纷的新路径。
然而,许多城市的市长热线,在经历刚开始的“热”之后,却逐渐“冷”了下来。笔者就曾在媒体上看过一篇这样的读者来信,大意是某市民在“市长接待日”向市长打电话反映情况,没想到接电话的却是一个普通的机关人员,该办公人员告诉这位市民,市长很忙;该市民于是要求办公室主任接电话,结果对方回答,办公室主任也不在,就连秘书也不在;后来,这位市民无奈之下,就拨打“局长热线”、“区长热线”,结果对方回答都一样:领导不在!
现在许多地方的市长热线,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为的只是骗取一点廉价的掌声。所谓“市长热线”,并不是市长直接接听群众电话,而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代替市长接听电话。这个临时性的机构根本就没有问题的处置权,顶多就是一个“问题”转让中心。市民反映的情况,在经过市长热线“转让”给具体实施单位后,这些单位可以搪塞的理由有很多,也很冠冕堂皇。现在,官员们开的这些博客,会不会在经过一开始的“火爆”之后,像当初的“市长热线”一样,变成一场秀,一场时髦的“民心工程”呢?
无论是“博客”,还是“市长热线”,说到底,只是一种工具罢了。再好的工具,也需要有人正确地运用它,这才是最关键的。官员如果有勤政爱民、执政为民的作风和实干精神,即使没有市长热线,没有官员博客,他照样也可以、也完全有机会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假若领导没有心思去“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恐怕,再先进、再高科技的互动工具,也只是一种点缀而已。而且,一旦这种高科技的互动方式被摆上台面,却又流于形式,恐怕,到时,政府的良好形象非但没树立起来,领导的诚信品质反而会不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