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7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贸市场是城市居民最基础的生活服务设施之一,是城乡居民进行购买鲜活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销售终端,是城乡经济联系中重要的齿轮,是“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农贸市场虽然是城市中不起眼的商业设施,可是它的规划建设却关系着农业、城市的和谐发展,农贸市场的规划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咸阳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中引入用中心地理论,合理确定农贸市场的等级层次和选址,最终实现农贸市场的合理布局。
1 中心地理论
1.1中心地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ö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零售服务业区位布局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心地是指具有提供中心商品与服务功能的场所或区域,或向其周围地域提供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与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需要通过售卖、服务需要才能传达至消费者,中心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一般都在消费者容量大、交通便利的少数地点布局,这些地点即为中心地。
1.2中心地职能
即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与服务的职能。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新职能为高级中心职能,反之则为低级中心只能。
1.3理论模型
克里斯塔勒推导了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布模式: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货服务。为达到这一条件,同级中心地安有规则等边三角形网排列,每个中心拥有六边形的市场区。克氏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图1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三种体系
2中心地理论在农贸市场布局中的应用
2.1 农贸市场的社区商业属性
城市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区、主题型商业区、辐射型商业、邻里型商业而言的相对封闭的、与城市社区居民接触最密切的城市属地性商业模式,从功能类型上来看,农贸市场是社区商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适应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要求。
2.1 市场原则
克氏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則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即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在不同的原则下,中心地系统呈现不同结构,克氏进一步强调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中心地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安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而市场原则对于低级中心地的布局进行解释更为合理。
农贸市场是社区商业的一种,在城市商业体系中处于最底层,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各个农贸市场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存在等级高低之分。各农贸市场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和商圈,如同金属原子,当相互间距离太小的时候会因为竞争而产生排斥作用使之分开,当距离太大的时候则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之靠近。因此在人口密度分布均匀和不考虑地形影响的理想状态下,各个农贸市场都具有相同的服务半径。这种相互作用模式的商业设施的布局比较适合于中心地理论。
图2 六边形消费服务模型
农贸市场作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能满足,因此主要受市场原则的支配。
3 咸阳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
3.1 服务半径
从城市宏观上看,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区域,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也高,服务范围较小;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区域,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也低,服务范围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与周边人口密度呈正向相关,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呈反向相关的关系。从城市微观上看,城市中心区域,用地性质复杂多样,居住用地规模不大,用地受到分割严重,容易行成农贸市场分布密度大,服务半径比较小;而城市外围地段,居住用地规模规整且大,农贸市场分布密度小,服务半径大。
虽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有规定:居住区不宜大于500米,小区不宜大于300米,可是并没有将其与周边人口密度的关系作出规定。服务半径不能过小否则会引致市场间的恶性竞争,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买菜距离过大。通过这次调查,参考其它城市设置原则,将咸阳市农贸市场分为市级、区级、小区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咸阳市农贸市场服务半径为:市级,覆盖全市乃至周边区域;区级,服务半径大于等于800米,服务人口3-5万人的农贸市场;社区级,服务半径800米以下,服务人口3万人以下的农贸市场。
3.2 用地规模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3)中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中商业服务一项对市场要求,以销售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居住区用地面积1500--2000平方米,居住小区用地面积800--1500。除保留部分现状农贸市场以及部分控规中确定的农贸市场用地规模外,规划从咸阳的实际情况分析,参考国内其它同等规模城市设计标准规定合理的用地规模:市级,4000平方米以上,区级,2000--4000平方米,社区级,2000平方米以下。
3.4 规划布局调整
本次规划将咸阳市农贸市场的等级分为市级、区级和社区级三个级别,个数共70个,其中4个以批发为主、辐射整个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的市级农贸市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17个零售为主的区级农贸市场,服务半径大于等于800米,占地面积2000-4000平方米,服务人口3-5万人; 49个零售型社区级农贸市场,服务半径800米以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服务人口3万人以下。
图3 农贸市场布局服务半径
在规划布局中,保留11个,改造1个,取缔27个,新建58个。针对中心城区成熟地段,由于土地紧张、性质多样、建设密度较大,市场难以布点,故将“生鲜超市”这一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其中,规划近期在这些居住区内设置生鲜超市11处, 打造5分钟居民生活服务圈。成片开发的住宅区需按要求配建农贸市场,独立设置的生鲜卖场(农贸超市)中生鲜卖场经营面积不宜小于1500平方米。
4 结语
理想状态下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形态也必定为一种六边形结构。因此,农贸市场的总体布局也将呈现均匀的状态,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假设,这种六边形结构模型可以作为农贸市场总体布局的一般模型。因此,在进行城市农贸市场实际规划布局时,必须重点考虑农贸市场之间距离与当地人口规模关系的问题。进行实际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时,要先通过分析城市各局部的人口规模,确定在这个地区的农贸市场的规模和服务半径大小,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终得出城市农贸市场空间布局体系,并确定农贸市场的个数和每个农贸市场的选址范围。
参考文献
1、杜研,彭品志等著.我国城市社区商业辨析与探讨[J].山东经济,2005年
2、黄国雄,宋刚.零售业态发展评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
3、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相关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
4、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咸阳市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Z].2008.
农贸市场是城市居民最基础的生活服务设施之一,是城乡居民进行购买鲜活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销售终端,是城乡经济联系中重要的齿轮,是“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农贸市场虽然是城市中不起眼的商业设施,可是它的规划建设却关系着农业、城市的和谐发展,农贸市场的规划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咸阳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中引入用中心地理论,合理确定农贸市场的等级层次和选址,最终实现农贸市场的合理布局。
1 中心地理论
1.1中心地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ö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零售服务业区位布局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心地是指具有提供中心商品与服务功能的场所或区域,或向其周围地域提供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与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需要通过售卖、服务需要才能传达至消费者,中心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一般都在消费者容量大、交通便利的少数地点布局,这些地点即为中心地。
1.2中心地职能
即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与服务的职能。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新职能为高级中心职能,反之则为低级中心只能。
1.3理论模型
克里斯塔勒推导了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布模式: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货服务。为达到这一条件,同级中心地安有规则等边三角形网排列,每个中心拥有六边形的市场区。克氏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图1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三种体系
2中心地理论在农贸市场布局中的应用
2.1 农贸市场的社区商业属性
城市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区、主题型商业区、辐射型商业、邻里型商业而言的相对封闭的、与城市社区居民接触最密切的城市属地性商业模式,从功能类型上来看,农贸市场是社区商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适应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要求。
2.1 市场原则
克氏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則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即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在不同的原则下,中心地系统呈现不同结构,克氏进一步强调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中心地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安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而市场原则对于低级中心地的布局进行解释更为合理。
农贸市场是社区商业的一种,在城市商业体系中处于最底层,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各个农贸市场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存在等级高低之分。各农贸市场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和商圈,如同金属原子,当相互间距离太小的时候会因为竞争而产生排斥作用使之分开,当距离太大的时候则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之靠近。因此在人口密度分布均匀和不考虑地形影响的理想状态下,各个农贸市场都具有相同的服务半径。这种相互作用模式的商业设施的布局比较适合于中心地理论。
图2 六边形消费服务模型
农贸市场作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能满足,因此主要受市场原则的支配。
3 咸阳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
3.1 服务半径
从城市宏观上看,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区域,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也高,服务范围较小;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区域,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也低,服务范围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农贸市场的分布密度与周边人口密度呈正向相关,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呈反向相关的关系。从城市微观上看,城市中心区域,用地性质复杂多样,居住用地规模不大,用地受到分割严重,容易行成农贸市场分布密度大,服务半径比较小;而城市外围地段,居住用地规模规整且大,农贸市场分布密度小,服务半径大。
虽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有规定:居住区不宜大于500米,小区不宜大于300米,可是并没有将其与周边人口密度的关系作出规定。服务半径不能过小否则会引致市场间的恶性竞争,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买菜距离过大。通过这次调查,参考其它城市设置原则,将咸阳市农贸市场分为市级、区级、小区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咸阳市农贸市场服务半径为:市级,覆盖全市乃至周边区域;区级,服务半径大于等于800米,服务人口3-5万人的农贸市场;社区级,服务半径800米以下,服务人口3万人以下的农贸市场。
3.2 用地规模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3)中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中商业服务一项对市场要求,以销售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居住区用地面积1500--2000平方米,居住小区用地面积800--1500。除保留部分现状农贸市场以及部分控规中确定的农贸市场用地规模外,规划从咸阳的实际情况分析,参考国内其它同等规模城市设计标准规定合理的用地规模:市级,4000平方米以上,区级,2000--4000平方米,社区级,2000平方米以下。
3.4 规划布局调整
本次规划将咸阳市农贸市场的等级分为市级、区级和社区级三个级别,个数共70个,其中4个以批发为主、辐射整个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的市级农贸市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17个零售为主的区级农贸市场,服务半径大于等于800米,占地面积2000-4000平方米,服务人口3-5万人; 49个零售型社区级农贸市场,服务半径800米以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服务人口3万人以下。
图3 农贸市场布局服务半径
在规划布局中,保留11个,改造1个,取缔27个,新建58个。针对中心城区成熟地段,由于土地紧张、性质多样、建设密度较大,市场难以布点,故将“生鲜超市”这一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其中,规划近期在这些居住区内设置生鲜超市11处, 打造5分钟居民生活服务圈。成片开发的住宅区需按要求配建农贸市场,独立设置的生鲜卖场(农贸超市)中生鲜卖场经营面积不宜小于1500平方米。
4 结语
理想状态下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形态也必定为一种六边形结构。因此,农贸市场的总体布局也将呈现均匀的状态,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假设,这种六边形结构模型可以作为农贸市场总体布局的一般模型。因此,在进行城市农贸市场实际规划布局时,必须重点考虑农贸市场之间距离与当地人口规模关系的问题。进行实际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时,要先通过分析城市各局部的人口规模,确定在这个地区的农贸市场的规模和服务半径大小,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终得出城市农贸市场空间布局体系,并确定农贸市场的个数和每个农贸市场的选址范围。
参考文献
1、杜研,彭品志等著.我国城市社区商业辨析与探讨[J].山东经济,2005年
2、黄国雄,宋刚.零售业态发展评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
3、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相关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
4、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咸阳市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