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在表现女性的欲望诉求与外在空间的关系。有更多的关于女性的具体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和阐释,但超越女性的局限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应是一个显著的话题。在表层文本里,创作者可以讲述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必须有小群山、凌绝顶的眼界,否则难脱匠气而成不了探讨终极关怀的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立春》行得更远些。
关键词 《立春》《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女性 形象 意义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原来的名字根本未曾出现在文中,她的姓氏权完全为男权所淹没:她改嫁的丈夫贺老六死了,人们对她称呼的习惯仍然没变。“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鲁迅用单独的一行文字,将旧社会民众固有的心理积习描画得入木三分,无意间揭露了封建社会“女子从一而终”痼疾的害人性,惜乎,精于国民性批判的大作家鲁迅意在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呼吁民众向封建礼教开战。鲁迅的小说写了许多女性。但都把她们放在时代洪流中,基本抹杀了性别差异带来的迥然感受。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祝福》中读出许多旧社会女性的无奈与心酸,她们从未想过要穿透铁的秩序寻求幸福。而是在旧有的框架内没原则地屈从与忍受。作家莫言的《红高粱》里“我奶奶”戴凤莲蔑视从间的道德和说教,敢做敢为。爱得如火如荼,恨得心神俱碎,生得自由自在,死得辉煌壮烈。但她已经不是—个女性了,更似一个“巾帼英雄”,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成为男性形象的投影,她们的女性特征极为弱化。而因被强奸成为疯子的玲子,在国家民族主义话语面前隐匿了。小说关注的是女性对英雄成长的过程与意义,而忽略女性的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纵观许多男性的文艺作品,他们视角下的女性总是不完满的,仿佛哈哈镜里的变形影像。随着人们社会文明程度的演进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重视和关心女性,从全新的视角打量女性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正如张抗抗所说:“女性是柔韧的,不是柔弱的。”传统女人一辈子都在等待。都在依赖。她们只能利用唯一的资源。即消耗青春美貌在婚姻中寻找出路,而男人却可以凭着财富和地位不断增加他的资源,从而获得不断享受青春美貌的权利。女性红花样的青春,值得异性和自身的观看和呵护,但她们不能因之沉溺于优渥物质的滋养,一旦遇到风雨,而只能发出青草样的忧郁之声。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共同揭示了一个问题。在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20世纪,女性依然面对着诸多棘手的现实问题。
王彩玲和曼纽拉完全不同于以往影片的人物形象。“这种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叛和颠覆,既不是‘五四’时期的娜拉们伦理意义上的离家出走,也不是绝决的性别对抗,这是女性在尊严和价值被社会漠视之后的觉醒。是主动摆脱消极自我意识和配角观念的行动,是女性开始追寻个人价值和独立的精神空间,再也不依附男人之后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的重塑。在女人自我救赎之时,这个所谓的成功男人不过沦为凸显女人高尚品质和自立意识的修辞要素。而最终成为—个空洞的符号化的形象。”
《立春》对于现实人生的揭示,更让人感到切肤之痛却不露声色。而影片中的细节把握和出色镜头,恰恰是顾长卫以电影语言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看家本事。影片中那个善良而无助的胡金泉。就因为坚持练习芭蕾舞。遭到来自身边无数人的嘲讽、奚落、谩骂。他对王彩玲说:我,就是人们心里的一根鱼刺,现在我自己把它拔掉了!看到这里,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境遇。都不可能像胡金泉那样绝对。但想一想自己以往的日子,我们谁又没有哪怕是很小一个向美、向上的追求愿望,反复遭到身边同类小人物的嘘声与侮辱时那样感到委屈与无助呢?该片亦可看成写女性的作品,说的是一个不漂亮的女性追寻梦想而幻灭的故事。王彩玲的悲剧实际上是男权视角造成的,以貌取人已经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顽疾,如同带了有色眼睛一样去衡量正常的一切……在蒙味尚未消散的时代,女人的正常追求被堵塞了通道。她们势必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导演在电影结尾处。表现了王彩玲假想中的歌剧演出的盛况,这里使用了“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法则,省略的是女主人公痛苦的心噬过程。读者稍加思索便可知其中的无尽的泪痕和心酸。
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导演阿莫多瓦是怀着善意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影片描述的是一群边缘人的生活,却是以爱为主题。影片没有特别的愤慨,宽容是该片的基调,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襟。而阿莫多瓦把这种胸襟赋予了他认为值得赋予的女性。影片中充斥了各式各样的女人,高贵的女人,卑贱的女人,真正的女人,变性的女人,怀孕的女人,失去儿子的女人,献身上帝的女人,卖淫的女人。异性恋的女人,同性恋的女人,还有不知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女人,还有爱上了一个男人扮成的女人。真是眼花缭乱。阿莫多瓦始终关注着女性。他以一种理解和关怀的姿态,细腻温情地刻画了女性敏感的精神世界。在阿莫多瓦的作品中,女性生活在残酷凌乱的现实中,孤独而寂寞,丰富感情和美好梦想的寄托一次又一次消失。只能坚强地在绝望和痛苦中清醒的麻木和温柔的反抗,互相安慰互相扶持。曼纽拉为什么平和善良可以接受一切,因为无数苦难沉积下来的从容不迫。还有与生俱来的沉着,已经把她历练成善良母者的化身,在抚慰自己的同时,可以间接地救人度人。在影片中,男性是彻底的缺席。首先是理想男性的缺席。人类的文化已经被男权化和异性恋的理想男性形象。“理想男性应该有着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生殖力以及坚强、勇敢、有责任心等一系列特征。但在影片开始就让一个看似符合理想男性标准的准男人一曼纽拉的儿子死去,于是男性在曼纽拉的真实生命体验中彻底缺席,她只能重新寻找自我的意义。”
抛开单纯的故事,概括地讲,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在表现女性的欲望诉求与外在空间的关系。是的,有更多的关于女性的具体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和阐释,但超越女性的局限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应是一个显著的话题。在表层文本里,创作者可以讲述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必须有小群山、凌绝顶的眼界,否则难脱匠气而成不了探讨终极关怀的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立春》行得更远些。“《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涉及了爱滋病、变性、同性恋等等敏感的话题。但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里没有任何的恐吓和诅咒,他的世界的芸芸众生不会因为上述的读神行为而受到什么惩罚。影片既不代表道德的劝戒和批判意义,也不暗示宗教的教义和赎罪主题。阿尔莫多瓦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最大的爱意和宽容。在别人努力想要为我们展示某种末日图景时,他却把那些看做是祀人忧天。那些其他人看来最为大逆不道的行为,阿尔莫多瓦一笑视之。整个影片他几乎都保持了轻松而幽默的态度……她们拒绝任何此类问题的争辩和讨论,而只接受本真的爱的召唤。摆脱了虚假的崇高和悲悯,她们的心灵能够更加自由地飞翔。”
关键词 《立春》《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女性 形象 意义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原来的名字根本未曾出现在文中,她的姓氏权完全为男权所淹没:她改嫁的丈夫贺老六死了,人们对她称呼的习惯仍然没变。“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鲁迅用单独的一行文字,将旧社会民众固有的心理积习描画得入木三分,无意间揭露了封建社会“女子从一而终”痼疾的害人性,惜乎,精于国民性批判的大作家鲁迅意在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呼吁民众向封建礼教开战。鲁迅的小说写了许多女性。但都把她们放在时代洪流中,基本抹杀了性别差异带来的迥然感受。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祝福》中读出许多旧社会女性的无奈与心酸,她们从未想过要穿透铁的秩序寻求幸福。而是在旧有的框架内没原则地屈从与忍受。作家莫言的《红高粱》里“我奶奶”戴凤莲蔑视从间的道德和说教,敢做敢为。爱得如火如荼,恨得心神俱碎,生得自由自在,死得辉煌壮烈。但她已经不是—个女性了,更似一个“巾帼英雄”,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成为男性形象的投影,她们的女性特征极为弱化。而因被强奸成为疯子的玲子,在国家民族主义话语面前隐匿了。小说关注的是女性对英雄成长的过程与意义,而忽略女性的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纵观许多男性的文艺作品,他们视角下的女性总是不完满的,仿佛哈哈镜里的变形影像。随着人们社会文明程度的演进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重视和关心女性,从全新的视角打量女性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正如张抗抗所说:“女性是柔韧的,不是柔弱的。”传统女人一辈子都在等待。都在依赖。她们只能利用唯一的资源。即消耗青春美貌在婚姻中寻找出路,而男人却可以凭着财富和地位不断增加他的资源,从而获得不断享受青春美貌的权利。女性红花样的青春,值得异性和自身的观看和呵护,但她们不能因之沉溺于优渥物质的滋养,一旦遇到风雨,而只能发出青草样的忧郁之声。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共同揭示了一个问题。在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20世纪,女性依然面对着诸多棘手的现实问题。
王彩玲和曼纽拉完全不同于以往影片的人物形象。“这种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叛和颠覆,既不是‘五四’时期的娜拉们伦理意义上的离家出走,也不是绝决的性别对抗,这是女性在尊严和价值被社会漠视之后的觉醒。是主动摆脱消极自我意识和配角观念的行动,是女性开始追寻个人价值和独立的精神空间,再也不依附男人之后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的重塑。在女人自我救赎之时,这个所谓的成功男人不过沦为凸显女人高尚品质和自立意识的修辞要素。而最终成为—个空洞的符号化的形象。”
《立春》对于现实人生的揭示,更让人感到切肤之痛却不露声色。而影片中的细节把握和出色镜头,恰恰是顾长卫以电影语言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看家本事。影片中那个善良而无助的胡金泉。就因为坚持练习芭蕾舞。遭到来自身边无数人的嘲讽、奚落、谩骂。他对王彩玲说:我,就是人们心里的一根鱼刺,现在我自己把它拔掉了!看到这里,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境遇。都不可能像胡金泉那样绝对。但想一想自己以往的日子,我们谁又没有哪怕是很小一个向美、向上的追求愿望,反复遭到身边同类小人物的嘘声与侮辱时那样感到委屈与无助呢?该片亦可看成写女性的作品,说的是一个不漂亮的女性追寻梦想而幻灭的故事。王彩玲的悲剧实际上是男权视角造成的,以貌取人已经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顽疾,如同带了有色眼睛一样去衡量正常的一切……在蒙味尚未消散的时代,女人的正常追求被堵塞了通道。她们势必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导演在电影结尾处。表现了王彩玲假想中的歌剧演出的盛况,这里使用了“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法则,省略的是女主人公痛苦的心噬过程。读者稍加思索便可知其中的无尽的泪痕和心酸。
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导演阿莫多瓦是怀着善意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影片描述的是一群边缘人的生活,却是以爱为主题。影片没有特别的愤慨,宽容是该片的基调,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襟。而阿莫多瓦把这种胸襟赋予了他认为值得赋予的女性。影片中充斥了各式各样的女人,高贵的女人,卑贱的女人,真正的女人,变性的女人,怀孕的女人,失去儿子的女人,献身上帝的女人,卖淫的女人。异性恋的女人,同性恋的女人,还有不知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女人,还有爱上了一个男人扮成的女人。真是眼花缭乱。阿莫多瓦始终关注着女性。他以一种理解和关怀的姿态,细腻温情地刻画了女性敏感的精神世界。在阿莫多瓦的作品中,女性生活在残酷凌乱的现实中,孤独而寂寞,丰富感情和美好梦想的寄托一次又一次消失。只能坚强地在绝望和痛苦中清醒的麻木和温柔的反抗,互相安慰互相扶持。曼纽拉为什么平和善良可以接受一切,因为无数苦难沉积下来的从容不迫。还有与生俱来的沉着,已经把她历练成善良母者的化身,在抚慰自己的同时,可以间接地救人度人。在影片中,男性是彻底的缺席。首先是理想男性的缺席。人类的文化已经被男权化和异性恋的理想男性形象。“理想男性应该有着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生殖力以及坚强、勇敢、有责任心等一系列特征。但在影片开始就让一个看似符合理想男性标准的准男人一曼纽拉的儿子死去,于是男性在曼纽拉的真实生命体验中彻底缺席,她只能重新寻找自我的意义。”
抛开单纯的故事,概括地讲,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在表现女性的欲望诉求与外在空间的关系。是的,有更多的关于女性的具体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和阐释,但超越女性的局限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应是一个显著的话题。在表层文本里,创作者可以讲述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必须有小群山、凌绝顶的眼界,否则难脱匠气而成不了探讨终极关怀的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立春》行得更远些。“《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涉及了爱滋病、变性、同性恋等等敏感的话题。但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里没有任何的恐吓和诅咒,他的世界的芸芸众生不会因为上述的读神行为而受到什么惩罚。影片既不代表道德的劝戒和批判意义,也不暗示宗教的教义和赎罪主题。阿尔莫多瓦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最大的爱意和宽容。在别人努力想要为我们展示某种末日图景时,他却把那些看做是祀人忧天。那些其他人看来最为大逆不道的行为,阿尔莫多瓦一笑视之。整个影片他几乎都保持了轻松而幽默的态度……她们拒绝任何此类问题的争辩和讨论,而只接受本真的爱的召唤。摆脱了虚假的崇高和悲悯,她们的心灵能够更加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