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从历史街区功能多样性价值的角度探讨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充分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促进历史街区的发展。本文以恩施市历史街区为例,探索功能多样性价值在历史街区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合理应用功能多样性价值,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效保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87-0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7092)资助。
历史街区是千百年来城市发展的历史遗迹与遗存,她见证了人类的发展轨迹,丰富而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的生活印记。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建设和改造城市的能力与速度得到极大地提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明显加快,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不可回避的议题。
一、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综述
历史街区需要合理的保护与发展,这已是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观点,但是如何进行保护与发展却未能形成共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把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不难发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以及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有关历史街区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颇多,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历史街区功能的置换、功能的再生、功能的优化、功能拓展、功能更新、功能转换等方面的研究(董雷等,2007;霍珺等,2013,2014;吴琳,2012;阿拉太等,2013;赵渺希等,2008;张树森,2009)。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街区内部的场所营造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市民生活状况有效结合起来,这正是历史街区功能多样性价值的体验,唯有保持功能多样性才能使得历史的记忆活在现代城市之中,促进历史街区永续和可持续发展。
二、恩施市历史街区溯源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存恩施历史街区最早始于南北朝时期施王屯,以后历代向北沿清江河畔发展。南宋时期筑土城,明清时期继续向北发展,在明朝时期施州卫城,东北临清江,西南环溪水,皆天然城堑;至清朝时期,施南府城以象牙山为轴心,东临清江,北依山峦,西、南环溪水,城址面积约0.5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临时省会,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被日机轮番轰炸(湖北省恩施地方志办公室,1982)。恩施历史街区保留了一座古城门——南门,以及南门周边隐约可见的街道肌理。新中国成立后,在南门周边建立了工业厂房和监狱。在改革开放城市化浪潮中,厂房和监狱早已空空如也,昔日繁华的南门正在步入贫民窟的边缘。恩施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城市的整体发展与传统历史街区渐行渐远,恩施城区正在逐步远离历史街区,恩施的历史街区正在逐步消失和被遗忘。
三、恩施市历史街区价值述评
(一)文物古迹
根据文物部门的统计资料,恩施市历史街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恩施市市级文保单位9处。
这些历史建筑均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恩施地区城镇建设、建筑特色、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等不可多得的宝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施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14项,市级33项。
(三)历史文化价值评述
从自然、人工以及历史文化三方面来解析恩施历史街区的价值,可概括为:施州古城,丹霞碧水、巴土遗风。
1.灵山秀水之典型山地城
恩施所处地为盆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清江、龙洞河穿城而过,恩施可谓“清江流域第一城”。该城背山面水造就了恩施古城的独特山水形态格局,将我国传统的城池营造思想、地方文化和自然地形充分结合,是古代山区城池建筑中的珍贵“活标本”。
2.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卫城
古施州,是鄂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隶属于夔州路、四川行省和湖广都司,是历代朝廷治理鄂西民族地区的重镇,与川、黔、湘边构成管理武陵地区的拱卫之势,更是管理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前哨阵地,先后设立州、卫、府、道等机构。
3.人文淳厚之城
以土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恩施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之清江河流域,深受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反映出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特质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恩施历史街区及其周边少数保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恩施地区历史上各项功能的真实写照,而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恩施地区的精髓所在。
四、恩施市历史街区功能多样性价值分析
(一)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
历史街区都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价值的体现必然依托各种各样的载体,人们通过各种体验和感知来获取相关的资源价值。这些类型各异的载体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功能性。这些载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恩施古城保存至今的南门城楼、城墙是恩施市历史街区中重要的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该价值若要得以体现就必须依托一定的功能,其功能价值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改变。
除了物质方面的功能以外,南门城墙与城楼更是恩施城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活化石。无数次的战火洗礼,王朝更替,无不映射在城门、城墙与城楼之间。也正是有了近千年来的风雨变迁,南门城墙城楼功能的不断演化和蜕变,才使其更加厚重。可见,历史资源的价值正是通过其功能的多样性来予以体现。 (二)增强街区活力
自古以来,街区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需求,营造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对于历史街区来说,功能多样性是增强地区活力的重要方法。
在恩施历史街区中,有居住、商业、办公、道观、文庙等各种相关设施,不同的设施承载了人们不同的生活功能,不同的功能叠加在一起就营造出欣欣向荣的街区活力。社区服务中心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管理的基本单位,商业设施可以满足居民购物的基本需求,道观、文庙是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历史街区应该是“活”的街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各种各样的物质设施载体,承载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不同的功能叠加在一起构建“活”的历史街区。
(三)完善街区功能
历史街区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历史街区会自我淘汰和新增一部分功能。比如,历史上恩施从建城之初就一直是恩施地区最高的行政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也一度时原县政府所在地,后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搬迁出老城。
在恩施老城建城之初是没有商业设施的,更没有商业相关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大量出现,在恩施的历史街区中从最早出现一个商业摊贩,到一个商业铺面,再逐步发展成商业街道。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街区可以通过不断的功能自我修复与调整,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促進街区的自我更新
由于新功能,新业态的自我导入,需要有相应的街区形态与之相适应,街区就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更新与改造。
前面所提到的原恩施县政府搬迁出恩施老城区以后,将其作为恩施市博物馆和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这既是街区功能的置换,更是街区的自我更新。
当然,历史街区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其更新发展也并不都是正向发展,有的甚至阻碍或者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完整性。
(五)为街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内各项功能不断演。每一种功能的出现都可能代表未来街区发展的方向。历史街区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成为促进街区发展,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
恩施历史街区有着一定的物质遗存,更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吸引游客的眼光。这里是土家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语言、习俗、建筑、文艺等,同时具备一定的红色文化基础,独特的山水景观格局,这些都是恩施历史街区未来发展要重点强调或者保留的特色景观,为恩施地区的未来发展领路引航。
五、基于功能多样性的恩施市历史街区未来发展设想
(一)保护历史遗存
历史遗存是历史文化街区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更是历史街区今后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文化资源。而且很多历史遗存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就将失去。为此,要认清历史街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采取不同的保护和保存措施。
恩施市历史街区历史遗存已经所剩无几,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切实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首先,从整体上修复和改善历史街区风貌;其次,基于恩施特质文化开发相关旅游文化产品。
历史街区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化。让有限的历史遗存融入市井生活之中,在保护中生活,在生活中保护。而不能与其渐行渐远。
(二)功能置换,再造街区活力
通过功能置换,淘汰落后、不合时宜的相关功能,更新历史街区功能。围绕历史街区居民生活和旅游开发,营造街区活力。历史街区必然是当下社会“真实”存在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功能必然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植入新的社会经济功能替换落后的功能业态。
同时,通过搭建相应的物质和文化平台,再现历史街区生活场景。将一些典型的土家特色场景引入历史街区之中,如民风民俗的展示,重要民族戏曲的展演等等,恢复历史街区活力。
(三)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功能多样化
多重配套服务设施是历史街区功能多样化得以展现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营造街区活力的基本保障。
恩施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轨迹使其与恩施整体城市建设水平不相符。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尤其要加大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完善的相关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提高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之上,配套完善的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繁荣。
(四)功能多样化,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
功能多样化是历史街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维系历史街区永续发展的重要法宝。作用一个街区必须具备街区的完整功能业态,满足街区日常生活的各自需求。这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场所予以体现,不同的功能场所共同营造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肌理。同时,功能又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之下多样功能共存互动,在动态中维系历史街区的整体可持续平衡发展。
六、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恩施历史街区保护是目的,维持功能多样性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历史街区的保护就是要维持街区功能的多样性,保持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性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性价值正是为了实现历史街区的自我保护与发展,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冬,王泽烨.城市历史保护街区的多重价值分析——以哈尔滨花园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02):18-24.
[2]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划,2003(04):52-56.
[3]李军,潘峰,彭青.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理性探索——以广西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及周边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2):161-164.
[4]朱忠翠.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84.
[5]张红艳.沙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规划探讨[J].规划师,2012,(S2):53-56.
[6]徐国良.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82.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87-0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7092)资助。
历史街区是千百年来城市发展的历史遗迹与遗存,她见证了人类的发展轨迹,丰富而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的生活印记。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建设和改造城市的能力与速度得到极大地提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明显加快,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不可回避的议题。
一、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综述
历史街区需要合理的保护与发展,这已是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观点,但是如何进行保护与发展却未能形成共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把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不难发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以及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有关历史街区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颇多,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历史街区功能的置换、功能的再生、功能的优化、功能拓展、功能更新、功能转换等方面的研究(董雷等,2007;霍珺等,2013,2014;吴琳,2012;阿拉太等,2013;赵渺希等,2008;张树森,2009)。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街区内部的场所营造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市民生活状况有效结合起来,这正是历史街区功能多样性价值的体验,唯有保持功能多样性才能使得历史的记忆活在现代城市之中,促进历史街区永续和可持续发展。
二、恩施市历史街区溯源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存恩施历史街区最早始于南北朝时期施王屯,以后历代向北沿清江河畔发展。南宋时期筑土城,明清时期继续向北发展,在明朝时期施州卫城,东北临清江,西南环溪水,皆天然城堑;至清朝时期,施南府城以象牙山为轴心,东临清江,北依山峦,西、南环溪水,城址面积约0.5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临时省会,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被日机轮番轰炸(湖北省恩施地方志办公室,1982)。恩施历史街区保留了一座古城门——南门,以及南门周边隐约可见的街道肌理。新中国成立后,在南门周边建立了工业厂房和监狱。在改革开放城市化浪潮中,厂房和监狱早已空空如也,昔日繁华的南门正在步入贫民窟的边缘。恩施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城市的整体发展与传统历史街区渐行渐远,恩施城区正在逐步远离历史街区,恩施的历史街区正在逐步消失和被遗忘。
三、恩施市历史街区价值述评
(一)文物古迹
根据文物部门的统计资料,恩施市历史街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恩施市市级文保单位9处。
这些历史建筑均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恩施地区城镇建设、建筑特色、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等不可多得的宝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施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14项,市级33项。
(三)历史文化价值评述
从自然、人工以及历史文化三方面来解析恩施历史街区的价值,可概括为:施州古城,丹霞碧水、巴土遗风。
1.灵山秀水之典型山地城
恩施所处地为盆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清江、龙洞河穿城而过,恩施可谓“清江流域第一城”。该城背山面水造就了恩施古城的独特山水形态格局,将我国传统的城池营造思想、地方文化和自然地形充分结合,是古代山区城池建筑中的珍贵“活标本”。
2.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卫城
古施州,是鄂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隶属于夔州路、四川行省和湖广都司,是历代朝廷治理鄂西民族地区的重镇,与川、黔、湘边构成管理武陵地区的拱卫之势,更是管理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前哨阵地,先后设立州、卫、府、道等机构。
3.人文淳厚之城
以土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恩施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之清江河流域,深受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反映出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特质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恩施历史街区及其周边少数保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恩施地区历史上各项功能的真实写照,而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恩施地区的精髓所在。
四、恩施市历史街区功能多样性价值分析
(一)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
历史街区都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价值的体现必然依托各种各样的载体,人们通过各种体验和感知来获取相关的资源价值。这些类型各异的载体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功能性。这些载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恩施古城保存至今的南门城楼、城墙是恩施市历史街区中重要的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该价值若要得以体现就必须依托一定的功能,其功能价值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改变。
除了物质方面的功能以外,南门城墙与城楼更是恩施城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活化石。无数次的战火洗礼,王朝更替,无不映射在城门、城墙与城楼之间。也正是有了近千年来的风雨变迁,南门城墙城楼功能的不断演化和蜕变,才使其更加厚重。可见,历史资源的价值正是通过其功能的多样性来予以体现。 (二)增强街区活力
自古以来,街区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需求,营造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对于历史街区来说,功能多样性是增强地区活力的重要方法。
在恩施历史街区中,有居住、商业、办公、道观、文庙等各种相关设施,不同的设施承载了人们不同的生活功能,不同的功能叠加在一起就营造出欣欣向荣的街区活力。社区服务中心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管理的基本单位,商业设施可以满足居民购物的基本需求,道观、文庙是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历史街区应该是“活”的街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各种各样的物质设施载体,承载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不同的功能叠加在一起构建“活”的历史街区。
(三)完善街区功能
历史街区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历史街区会自我淘汰和新增一部分功能。比如,历史上恩施从建城之初就一直是恩施地区最高的行政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也一度时原县政府所在地,后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搬迁出老城。
在恩施老城建城之初是没有商业设施的,更没有商业相关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大量出现,在恩施的历史街区中从最早出现一个商业摊贩,到一个商业铺面,再逐步发展成商业街道。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街区可以通过不断的功能自我修复与调整,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促進街区的自我更新
由于新功能,新业态的自我导入,需要有相应的街区形态与之相适应,街区就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更新与改造。
前面所提到的原恩施县政府搬迁出恩施老城区以后,将其作为恩施市博物馆和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这既是街区功能的置换,更是街区的自我更新。
当然,历史街区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其更新发展也并不都是正向发展,有的甚至阻碍或者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完整性。
(五)为街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内各项功能不断演。每一种功能的出现都可能代表未来街区发展的方向。历史街区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成为促进街区发展,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
恩施历史街区有着一定的物质遗存,更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吸引游客的眼光。这里是土家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语言、习俗、建筑、文艺等,同时具备一定的红色文化基础,独特的山水景观格局,这些都是恩施历史街区未来发展要重点强调或者保留的特色景观,为恩施地区的未来发展领路引航。
五、基于功能多样性的恩施市历史街区未来发展设想
(一)保护历史遗存
历史遗存是历史文化街区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更是历史街区今后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文化资源。而且很多历史遗存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就将失去。为此,要认清历史街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采取不同的保护和保存措施。
恩施市历史街区历史遗存已经所剩无几,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切实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首先,从整体上修复和改善历史街区风貌;其次,基于恩施特质文化开发相关旅游文化产品。
历史街区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化。让有限的历史遗存融入市井生活之中,在保护中生活,在生活中保护。而不能与其渐行渐远。
(二)功能置换,再造街区活力
通过功能置换,淘汰落后、不合时宜的相关功能,更新历史街区功能。围绕历史街区居民生活和旅游开发,营造街区活力。历史街区必然是当下社会“真实”存在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功能必然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植入新的社会经济功能替换落后的功能业态。
同时,通过搭建相应的物质和文化平台,再现历史街区生活场景。将一些典型的土家特色场景引入历史街区之中,如民风民俗的展示,重要民族戏曲的展演等等,恢复历史街区活力。
(三)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功能多样化
多重配套服务设施是历史街区功能多样化得以展现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营造街区活力的基本保障。
恩施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轨迹使其与恩施整体城市建设水平不相符。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尤其要加大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完善的相关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提高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之上,配套完善的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繁荣。
(四)功能多样化,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
功能多样化是历史街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维系历史街区永续发展的重要法宝。作用一个街区必须具备街区的完整功能业态,满足街区日常生活的各自需求。这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场所予以体现,不同的功能场所共同营造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肌理。同时,功能又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之下多样功能共存互动,在动态中维系历史街区的整体可持续平衡发展。
六、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恩施历史街区保护是目的,维持功能多样性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历史街区的保护就是要维持街区功能的多样性,保持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性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性价值正是为了实现历史街区的自我保护与发展,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冬,王泽烨.城市历史保护街区的多重价值分析——以哈尔滨花园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02):18-24.
[2]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划,2003(04):52-56.
[3]李军,潘峰,彭青.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理性探索——以广西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及周边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2):161-164.
[4]朱忠翠.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84.
[5]张红艳.沙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规划探讨[J].规划师,2012,(S2):53-56.
[6]徐国良.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