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寒门难出贵子”上榜年度教育热词,媒体在这场“大讨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了58个新闻报道样本,尝试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媒体报道内容、报道媒体及媒体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并将之与公众的反应作比较,得出媒介报道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媒体对其他社会性话题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性话题 媒体报道 实证研究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①2011年,“寒门难出贵子”成为年度热词,在人们乐此不疲的讨论背后是日益高涨的呼吁。作为“民众的发声筒”和“社会缓冲器”的媒介在这场对教育公平的追问和倒逼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存在哪些不足值得我们考量和总结。
一、话题概述
1、自媒体发声
2011年7月25日15点40分,一名自称在某经济特区城市有15年教龄的网友 “linyang222”通过天涯论坛发表了题为《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众多网友围观和大讨论,剑指已备受诟病的教育公平问题。历经两年发酵,截止到2013年5月29日已达到604663次点击率及4331条回复。
2、大众媒体介入
2011年8月5日《羊城晚报》以《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经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后,媒体开始集中报道,接力教育公平的讨论。
2011年,网络用户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关注度在7月底、8月初达到最高峰,与媒体的集中报道的时间较吻合。(见表1)
2012年网民和媒体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关注度总体均较2011年低,媒体的报道集中在3月份,而网民关注度的最高峰出现在6月份。(见表2)
3、新媒体互动形成“社会化大讨论”
新媒体为社会化讨论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推动合议的形成。
(1)论坛:天涯论坛作为首曝媒体,在发帖数量上也居首位,其次是百度贴吧,帖子数量超过1000条的还有强国论坛和西祠胡同。(见表3)
(2)博客:博客中关于“寒门”、“贵子”的文章及讨论主要以新浪、网易和百度空间居多,其他的相关内容较少,不是主要的舆论场。(见表4)
(3)微博:由表5,微博关于“寒门”、“贵子”的数量差距明显,新浪微博有40多万条,人民微博只有131条,数量第二的腾讯微博也仅能占到新浪微博的1.6%。
二、媒体报道的特点
1、样本选取
利用搜索引擎“百度”、以“寒门 贵子”作为关键词,以2011年7月25日至2012年为时间段,共有1820篇相关新闻,被引用超5次的新闻有58篇。将这58篇新闻报道作为样本,尝试通过数据统计及内容分析对媒体的报道进行了解。
2、媒体报道内容
通过对所选的58个新闻样本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媒体报道中“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主要有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制度或体制阻碍、教育投入不足、社会关系、个人素质、教育观念、城乡二元结构、就业、高学费、户籍制度及高考题内容等。其中,教育资源分配内容中,单独强调“优质教师资源不均”的新闻报道有12篇。
将新闻报道中给予“寒门难出贵子”原因的权重与新浪微博各原因讨论数量作比较发现,贫富差距均居首位,而微博中排在第三位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拼爹等)在新闻报道中只排到第五位,微博中讨论较热的“高学费”、“就业”较具体的原因却不在新闻报道前七位中。
3、报道媒体
所选样本中,传统媒体的报道为35篇,全部为报纸媒体,地方性报纸有21篇。这些地方性报纸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北上广三地的报道最多,华中地区仅有《河南商报》、西北地区仅有《西安日报》做过相关报道,广大的西南地区报道则为0。因而报道媒体的地区分布呈现突出的不平衡,越是经济力量薄弱、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和省份越是出现“失声”状态。
来自新媒体的报道有23篇,其中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及中国广播网四家央媒的报道有15篇,地方性报道仅有3篇。
4、媒体态度
所选取的新闻报道样本中,基本没有明确表达作者主观态度倾向的,只有2011年8月26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题为《“寒门难出贵子”争议 大学校长称农村生比例不低》的报道,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以东南大学新生生源结构来驳斥“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但其他报道从选取的数据、引用意见领袖的言论侧面写出作者的隐含的态度倾向。表达作者对“寒门难出贵子”存在隐忧的有37篇,而用“两面法”陈述事实的报道仅有20篇,其中提出建议的报道只有16篇。
三、媒体报道的问题及对策
1、关于“寒门子弟”的范围
样本新闻报道中有57篇报道直接将“寒门子弟”与“农村子弟”相对等,只有8篇新闻报道有简单提到除农村贫困家庭生源外的城市贫困家庭(见表10)。对“城市贫困家庭”生源群体的忽视不仅体现在报道数量上,报道内容中对其的描述和界定也缺乏针对性。如在2011年2月9日《新京报》题为《寒门出贵子,要闯多少关》的报道中,用“穷困学生”来代替农村贫困学生与城市贫困学生两个相近又不同的群体;②2011年10月31日新华网的《寒门选贵子 人大很公平》中则选用“‘弱势’的最底层”③用来囊括两个群体;再如2012年5月14日中新网《“寒门出贵子”渐罕见,专家称现代教育拼爹拼家境》中城市贫困学生则被整体划入“底层的民众”。④只有2011年8月9日千龙网的一篇题为《请给寒门学子打通上升空间》和2011年8月22日《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一文中分别明确地提到“不仅是农村生源,包括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仅农村出不了‘贵子’,就连城市家庭也很难出‘贵子’”。⑤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导致“农村寒门难出贵子”的是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整个系统的不公平,而对“城市寒门”来说,不公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上。城市的教育体系发展较成熟,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开“小灶”,参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特长兴趣班以及游学等,无疑增加了这些孩子的知识面、提升个人竞争力,这是城市贫困学生无法企及的。
大众媒体在对社会性话题进行观点梳理时,应对报道的对象群体做足功课,避免以偏盖全、遗漏或界定不清。像“城市寒门”与“农村寒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相当部分的大众媒体未能给予“城市寒门”充分的重视。
2、报道深度不够
新闻媒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职责是引导舆论,这需要对新闻现象或社会话题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对于“寒门难出贵子”这样一个渐显的社会现象,公众的态度更多倾向于对国家政策、体制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发难。网络民意仅仅是现实民意的一个缩影,更多底层真实的“对立情绪”在缺乏正常发泄渠道的情况下,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更像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反观媒体的报道,在深度剖析现象和对政策解读上并没有做到应有的担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意见领袖身份单一。58个新闻报道样本中,有27篇报道出现意见领袖,除了俞敏洪、马云两位“寒门贵子”外,其他人的身份统一为高校行政人员或教授。只有学者发声,容易将“贵子”限定为“名校学子”,正如2011年8月22日《国际先驱导报》的《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的文章中所引用的学者熊丙奇的阐述:“整个社会关注的就是进入最好的学校”、“这样的成才模式是当前整个中国的‘最佳成才模式’,甚至是单一的成才模式”。教育政策设计者、致力于教育发展事业的公益人士、志愿者以及多样化方式成功的“寒门子弟”的建言同样具有分量甚至不可替代。
第二,缺乏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追踪和评估。2011年10月11日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规定出台、18日清华大学推出的“新百年计划”以及2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及“圆梦计划”都曾引起网民的热议,但媒体多从质疑政策本身的角度或推荐名单公布的告知性角度给予大量报道,对有多少“寒门学子”从中获益、政策设计初衷与实施效果是否一致并未给予重视。因而,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判断难免缺乏客观和理性。
大众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应在对意见领袖身份、职业、影响力及所代表的阶层或群体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不能自以为是,否则不仅不能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且还会堵塞其他未被代表者的进言之路,媒体话语权一边倒会导致新的不公平问题的产生。
另外,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完善社会事件或话题的后续报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不能让一场对社会进步有益的“社会大讨论”沦为一次“口水战”,切实为制度、政策、社会风气、观念的良性进化做贡献。
3、报道观点不全面,忽视“寒门子弟”的主观努力
导致“寒门难出贵子”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户籍制度、教育政策、师资配备、学费减免等等的调适都是滞后的,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再者,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制度等变革的外力因素也是片面的。
通过对新闻报道样本的内容疏理发现,报道内容中强调个人努力、鼓励“寒门学子”多途径成才的报道只有20篇,占总样本比例不到40%,且所占篇幅也很小。样本新闻标题中,有33条为结论性标题,即判定“寒门难出贵子”;提问式标题,建议式新闻标题和反驳式新闻标题的总和不到结论式新闻标题的一半。因而对于以浏览作为新闻阅读习惯或对信息缺乏理性认知的受众来说,很容易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产生悲观或仇视情绪,甚至将自己归为“寒门”弱势群体,轻则自暴自弃,重则报复社会。
作为大众媒体,在承担“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信息发布义务时,还必须考虑到所涉群体和受众的信息辨别能力,用新闻报道角度的完备性、新闻报道内容的详尽性、新闻报道方法的科学性(如两面法)去避免受众对敏感性话题的误读和恐慌,借媒体监督之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营造人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氛围。
结语
“寒门难出贵子”体现了人们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也暴露出国家现阶段在落实教育公平问题上的很多不足。媒体在参与这场讨论的过程中担当了事实报道、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阶层间的紧张情绪。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在社会性话题报道中的不成熟和不周全之处。因而,媒体今后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性素养,使报道内容更严谨,增强报道的深度,在意见领袖的选择上更全面、更具代表性,报道方法更科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体的资源、履行媒体的职责、发挥媒体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中国教育学刊》,2008(3)
②韩浩月,《寒门出贵子,要闯多少关》,《新京报》,2011-8-10
③李冰洁,《寒门选贵子 人大很公平》,新华网,2011-10-31
④赵晔娇、蒲晓旭,《“寒门出贵子”渐罕见,专家称现代教育拼爹拼家境》,中新网,2012-5-1.
⑤徐明,《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国际先驱导报》,2011-8-22
责编:周蕾
【关键词】社会性话题 媒体报道 实证研究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①2011年,“寒门难出贵子”成为年度热词,在人们乐此不疲的讨论背后是日益高涨的呼吁。作为“民众的发声筒”和“社会缓冲器”的媒介在这场对教育公平的追问和倒逼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存在哪些不足值得我们考量和总结。
一、话题概述
1、自媒体发声
2011年7月25日15点40分,一名自称在某经济特区城市有15年教龄的网友 “linyang222”通过天涯论坛发表了题为《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众多网友围观和大讨论,剑指已备受诟病的教育公平问题。历经两年发酵,截止到2013年5月29日已达到604663次点击率及4331条回复。
2、大众媒体介入
2011年8月5日《羊城晚报》以《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经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后,媒体开始集中报道,接力教育公平的讨论。
2011年,网络用户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关注度在7月底、8月初达到最高峰,与媒体的集中报道的时间较吻合。(见表1)
2012年网民和媒体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关注度总体均较2011年低,媒体的报道集中在3月份,而网民关注度的最高峰出现在6月份。(见表2)
3、新媒体互动形成“社会化大讨论”
新媒体为社会化讨论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推动合议的形成。
(1)论坛:天涯论坛作为首曝媒体,在发帖数量上也居首位,其次是百度贴吧,帖子数量超过1000条的还有强国论坛和西祠胡同。(见表3)
(2)博客:博客中关于“寒门”、“贵子”的文章及讨论主要以新浪、网易和百度空间居多,其他的相关内容较少,不是主要的舆论场。(见表4)
(3)微博:由表5,微博关于“寒门”、“贵子”的数量差距明显,新浪微博有40多万条,人民微博只有131条,数量第二的腾讯微博也仅能占到新浪微博的1.6%。
二、媒体报道的特点
1、样本选取
利用搜索引擎“百度”、以“寒门 贵子”作为关键词,以2011年7月25日至2012年为时间段,共有1820篇相关新闻,被引用超5次的新闻有58篇。将这58篇新闻报道作为样本,尝试通过数据统计及内容分析对媒体的报道进行了解。
2、媒体报道内容
通过对所选的58个新闻样本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媒体报道中“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主要有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制度或体制阻碍、教育投入不足、社会关系、个人素质、教育观念、城乡二元结构、就业、高学费、户籍制度及高考题内容等。其中,教育资源分配内容中,单独强调“优质教师资源不均”的新闻报道有12篇。
将新闻报道中给予“寒门难出贵子”原因的权重与新浪微博各原因讨论数量作比较发现,贫富差距均居首位,而微博中排在第三位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拼爹等)在新闻报道中只排到第五位,微博中讨论较热的“高学费”、“就业”较具体的原因却不在新闻报道前七位中。
3、报道媒体
所选样本中,传统媒体的报道为35篇,全部为报纸媒体,地方性报纸有21篇。这些地方性报纸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北上广三地的报道最多,华中地区仅有《河南商报》、西北地区仅有《西安日报》做过相关报道,广大的西南地区报道则为0。因而报道媒体的地区分布呈现突出的不平衡,越是经济力量薄弱、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和省份越是出现“失声”状态。
来自新媒体的报道有23篇,其中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及中国广播网四家央媒的报道有15篇,地方性报道仅有3篇。
4、媒体态度
所选取的新闻报道样本中,基本没有明确表达作者主观态度倾向的,只有2011年8月26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题为《“寒门难出贵子”争议 大学校长称农村生比例不低》的报道,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以东南大学新生生源结构来驳斥“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但其他报道从选取的数据、引用意见领袖的言论侧面写出作者的隐含的态度倾向。表达作者对“寒门难出贵子”存在隐忧的有37篇,而用“两面法”陈述事实的报道仅有20篇,其中提出建议的报道只有16篇。
三、媒体报道的问题及对策
1、关于“寒门子弟”的范围
样本新闻报道中有57篇报道直接将“寒门子弟”与“农村子弟”相对等,只有8篇新闻报道有简单提到除农村贫困家庭生源外的城市贫困家庭(见表10)。对“城市贫困家庭”生源群体的忽视不仅体现在报道数量上,报道内容中对其的描述和界定也缺乏针对性。如在2011年2月9日《新京报》题为《寒门出贵子,要闯多少关》的报道中,用“穷困学生”来代替农村贫困学生与城市贫困学生两个相近又不同的群体;②2011年10月31日新华网的《寒门选贵子 人大很公平》中则选用“‘弱势’的最底层”③用来囊括两个群体;再如2012年5月14日中新网《“寒门出贵子”渐罕见,专家称现代教育拼爹拼家境》中城市贫困学生则被整体划入“底层的民众”。④只有2011年8月9日千龙网的一篇题为《请给寒门学子打通上升空间》和2011年8月22日《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一文中分别明确地提到“不仅是农村生源,包括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仅农村出不了‘贵子’,就连城市家庭也很难出‘贵子’”。⑤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导致“农村寒门难出贵子”的是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整个系统的不公平,而对“城市寒门”来说,不公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上。城市的教育体系发展较成熟,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开“小灶”,参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特长兴趣班以及游学等,无疑增加了这些孩子的知识面、提升个人竞争力,这是城市贫困学生无法企及的。
大众媒体在对社会性话题进行观点梳理时,应对报道的对象群体做足功课,避免以偏盖全、遗漏或界定不清。像“城市寒门”与“农村寒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相当部分的大众媒体未能给予“城市寒门”充分的重视。
2、报道深度不够
新闻媒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职责是引导舆论,这需要对新闻现象或社会话题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对于“寒门难出贵子”这样一个渐显的社会现象,公众的态度更多倾向于对国家政策、体制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发难。网络民意仅仅是现实民意的一个缩影,更多底层真实的“对立情绪”在缺乏正常发泄渠道的情况下,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更像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反观媒体的报道,在深度剖析现象和对政策解读上并没有做到应有的担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意见领袖身份单一。58个新闻报道样本中,有27篇报道出现意见领袖,除了俞敏洪、马云两位“寒门贵子”外,其他人的身份统一为高校行政人员或教授。只有学者发声,容易将“贵子”限定为“名校学子”,正如2011年8月22日《国际先驱导报》的《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的文章中所引用的学者熊丙奇的阐述:“整个社会关注的就是进入最好的学校”、“这样的成才模式是当前整个中国的‘最佳成才模式’,甚至是单一的成才模式”。教育政策设计者、致力于教育发展事业的公益人士、志愿者以及多样化方式成功的“寒门子弟”的建言同样具有分量甚至不可替代。
第二,缺乏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追踪和评估。2011年10月11日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规定出台、18日清华大学推出的“新百年计划”以及2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及“圆梦计划”都曾引起网民的热议,但媒体多从质疑政策本身的角度或推荐名单公布的告知性角度给予大量报道,对有多少“寒门学子”从中获益、政策设计初衷与实施效果是否一致并未给予重视。因而,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判断难免缺乏客观和理性。
大众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应在对意见领袖身份、职业、影响力及所代表的阶层或群体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不能自以为是,否则不仅不能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且还会堵塞其他未被代表者的进言之路,媒体话语权一边倒会导致新的不公平问题的产生。
另外,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完善社会事件或话题的后续报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不能让一场对社会进步有益的“社会大讨论”沦为一次“口水战”,切实为制度、政策、社会风气、观念的良性进化做贡献。
3、报道观点不全面,忽视“寒门子弟”的主观努力
导致“寒门难出贵子”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户籍制度、教育政策、师资配备、学费减免等等的调适都是滞后的,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再者,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制度等变革的外力因素也是片面的。
通过对新闻报道样本的内容疏理发现,报道内容中强调个人努力、鼓励“寒门学子”多途径成才的报道只有20篇,占总样本比例不到40%,且所占篇幅也很小。样本新闻标题中,有33条为结论性标题,即判定“寒门难出贵子”;提问式标题,建议式新闻标题和反驳式新闻标题的总和不到结论式新闻标题的一半。因而对于以浏览作为新闻阅读习惯或对信息缺乏理性认知的受众来说,很容易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产生悲观或仇视情绪,甚至将自己归为“寒门”弱势群体,轻则自暴自弃,重则报复社会。
作为大众媒体,在承担“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信息发布义务时,还必须考虑到所涉群体和受众的信息辨别能力,用新闻报道角度的完备性、新闻报道内容的详尽性、新闻报道方法的科学性(如两面法)去避免受众对敏感性话题的误读和恐慌,借媒体监督之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营造人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氛围。
结语
“寒门难出贵子”体现了人们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也暴露出国家现阶段在落实教育公平问题上的很多不足。媒体在参与这场讨论的过程中担当了事实报道、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阶层间的紧张情绪。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在社会性话题报道中的不成熟和不周全之处。因而,媒体今后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性素养,使报道内容更严谨,增强报道的深度,在意见领袖的选择上更全面、更具代表性,报道方法更科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体的资源、履行媒体的职责、发挥媒体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中国教育学刊》,2008(3)
②韩浩月,《寒门出贵子,要闯多少关》,《新京报》,2011-8-10
③李冰洁,《寒门选贵子 人大很公平》,新华网,2011-10-31
④赵晔娇、蒲晓旭,《“寒门出贵子”渐罕见,专家称现代教育拼爹拼家境》,中新网,2012-5-1.
⑤徐明,《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国际先驱导报》,2011-8-22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