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初中生活,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性格特征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初一课本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题型,在讲解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问题进行简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快速地适应初中教学模式。例如,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各类数学题型,帮助他们快速地掌握做题技巧,改变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小升初的数学教学衔接。
关键词: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向更高的领域继续学习有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分水岭之一,其存在促使不同数学学习潜力的学生开始逐渐分化。能否适应新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初一阶段往往显得更加重要。此外,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纵向延伸,数学思维的需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数”到“形”,从“算术”到“代数”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容易诱发小学的学优生到初中后成绩溃败,一蹶不振。因此,准确把握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好教学衔接尤为重要。
1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学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他们的心智发育。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而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现有的应试制度下,较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让学生识记数学概念、知识点和公式的教学策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推理能力弱,对于许多数学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中许多人上初中后不大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2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的策略
2.1做好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而初中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也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师应指导小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减少使用“满堂灌”教学法,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鼓励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2.2树立数学学科思维
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在学习方面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树立学科思维,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数学观念和思考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整理并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应用能力。例如,为学生讲解正负数相关知识,一方面否定了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形成的“最小数是0”和“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局限性认知,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对数学体系的了解范围,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科思维培养,避免学生出现因循守旧的问题。对于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他們的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简单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这对于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究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的衔接过渡
从小学升入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明显跨越就是有理数的出现,包括负数、绝对值和相反数等。负数是初中生最先接触到的有理数,在接触中学生往往很难对负数出现的原因、负数的作用乃至负数的四则运算有所理解。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引入负数之前先让学生熟悉算术数的运算特点,然后借助具体的生活化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作用。最后,对负数的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举例说明,对运算规则进行讲解。如学生在运算中混淆运算规则,不知道变符号或者变符号不正确等。在生活情境的铺设中,教师可以引用的实例有很多,如当地冬季气温是-10℃,这个地方用负号表示用什么样的方便。再有李丽有零花钱10块,买文具花去13块,结余-3元,这里的结余-3元是代表结余了还是没有结余。由此,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明白负数的“负”的真正含义,以及负数出现的意义。
3教师注意事项
数学教师可以基于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抓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点。所谓衔接点,即是从小学到初中产生质的飞跃的关节点。比如上面的教学实例,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过渡到同一个式子,这就是衔接点;再如,初一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时,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学过两个正数之间的运算,到了初中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负数,对于有负数参与的加减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做到过渡自然,平稳拓展。第二,重点强化初中的知识拓展部分。比如归纳初中阶段的等式的性质1后,就利用习题训练巩固,特别是多训练一些“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式子”的试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有理数加减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符号问题,教师可以对“先定符号”这一步加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能迅速适应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子旭.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林荃.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之间知识衔接[J].读写算,2020(02):134-135.
[3]范华雄.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2):29.
关键词: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向更高的领域继续学习有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分水岭之一,其存在促使不同数学学习潜力的学生开始逐渐分化。能否适应新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初一阶段往往显得更加重要。此外,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纵向延伸,数学思维的需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数”到“形”,从“算术”到“代数”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容易诱发小学的学优生到初中后成绩溃败,一蹶不振。因此,准确把握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好教学衔接尤为重要。
1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学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他们的心智发育。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而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现有的应试制度下,较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让学生识记数学概念、知识点和公式的教学策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推理能力弱,对于许多数学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中许多人上初中后不大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2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的策略
2.1做好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而初中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也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师应指导小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减少使用“满堂灌”教学法,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鼓励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2.2树立数学学科思维
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在学习方面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树立学科思维,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数学观念和思考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整理并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应用能力。例如,为学生讲解正负数相关知识,一方面否定了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形成的“最小数是0”和“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局限性认知,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对数学体系的了解范围,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科思维培养,避免学生出现因循守旧的问题。对于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他們的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简单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这对于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究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的衔接过渡
从小学升入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明显跨越就是有理数的出现,包括负数、绝对值和相反数等。负数是初中生最先接触到的有理数,在接触中学生往往很难对负数出现的原因、负数的作用乃至负数的四则运算有所理解。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引入负数之前先让学生熟悉算术数的运算特点,然后借助具体的生活化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作用。最后,对负数的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举例说明,对运算规则进行讲解。如学生在运算中混淆运算规则,不知道变符号或者变符号不正确等。在生活情境的铺设中,教师可以引用的实例有很多,如当地冬季气温是-10℃,这个地方用负号表示用什么样的方便。再有李丽有零花钱10块,买文具花去13块,结余-3元,这里的结余-3元是代表结余了还是没有结余。由此,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明白负数的“负”的真正含义,以及负数出现的意义。
3教师注意事项
数学教师可以基于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抓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点。所谓衔接点,即是从小学到初中产生质的飞跃的关节点。比如上面的教学实例,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过渡到同一个式子,这就是衔接点;再如,初一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时,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学过两个正数之间的运算,到了初中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负数,对于有负数参与的加减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做到过渡自然,平稳拓展。第二,重点强化初中的知识拓展部分。比如归纳初中阶段的等式的性质1后,就利用习题训练巩固,特别是多训练一些“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式子”的试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有理数加减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符号问题,教师可以对“先定符号”这一步加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能迅速适应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子旭.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林荃.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之间知识衔接[J].读写算,2020(02):134-135.
[3]范华雄.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