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定位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适应新形式发展要求的微生物学教学体系是当前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在对研究生微生物教学思想与手段定位的基础上,以知识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将授之于鱼转换为授之于渔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探索,通过“探究式”教学和“激发式”教学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水平,而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微生物学知识深化和应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学 研究生教育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24-02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生理、生物化学、分类和生态的科学[1]。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影响力最广泛的学科之一,不仅为发展迅速的分子生物学提供了主要理论与技术体系,而且其理论与实践技术作为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础直接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环境、能源及健康等领域中的关键问题[2]。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已广泛渗透到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状及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对研究生微生物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研究生而言,多数人在本科已经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更加需要的是进行自主的微生物学深化和研究能力的训练[3, 4]。怎样使学生实现本科到研究生学习质的飞跃?从普遍的应试教育转换为自主的创新性的能力学习?培养高素质生物科学人才,促使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结合微生物学科前沿,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主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结合研究需求对所学知识融合贯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人才,在对当前研究生学习价值取向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知识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将授之于鱼转换为授之于渔进行了教学方
  式的探索。
  
  一、不同来源研究生的背景及学习价值取向差异分析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是不断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与本科教学不同,研究生教学是在已经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强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知识及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相关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分析综合能力,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瞄准科学发展的突破点,培养有强烈创新意识、高度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5]。然而,笔者在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由于自身背景的差异和学习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学习目标及状态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微生物学深化缺乏认识
   将研究生课程学习作为本科课程的简单延续或重复。刚刚入学的研究生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状态:即不知道研究生学习和本科生学习有什么区别,认为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大同小异,尤其对于微生物学,作为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许多学生认为已经反复学了多遍,考了多遍,感觉不到还有什么内容需要学习、补充,更不知道怎样从深度,广度及思维能力上提升
  2、被动学习方式的延续
   许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受到本科时相对普遍的授之与鱼教学法的影响,仍然被动地学习书本上或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惯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学生,总觉得只有像本科学习一样,背熟了课本上讲述的现象、理论和原理等等才是学到了东西,并没有意识到研究生阶段所需要的首要学习方式则应该是主动性学习,书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寻求知识感应。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去认识、了解、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研究生个体差异增大
  随着生物学关注的范围不断增大,生命科学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一学科已经无法全面满足生物学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院生命学科呈现出多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与信息、激光、制造、光电子等学科的结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物理学、数学、化学、环境、工程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不断进入我院学习,生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差异不断增大。传统的针对生物专业学生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外专业学生的需求。
  4、不能正确处理研究论文与课程学习的矛盾
   一些学生认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时间应该花在研究工作中,而上课会耽误投入研究的时间。有些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微生物学差异很大,不愿意在此课上花大量时间。没有意识到论文研究只是针对某一领域,而研究生应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与能力结构,这正是课程教学能实现而论文研究达不到的目标。目前,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缺少坚实的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背景,就难以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当然也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
  
  二、怎样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授之于鱼与授之于渔
  
   针对目前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研究生微生物学教学定位于完善研究知识背景和提升研究能力,以知识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
   为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讲授每章内容时往往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有了初步答案后再讲授相关知识。如在环境微生物的学习中,以环境污染问题及自然中微生物的净化现象等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先通过自学、讨论、查阅资料,进而展开理论教学。在这种学习中,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积极查阅各种资料,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完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气氛活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大量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产生强烈的兴趣,因而表现出高度自觉的态度,从而主动地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追求和探索所学的对象的理论特征与实践环节,由此主动进行着发现-思考-验证-分析-归纳-总结-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碰撞。并且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普遍,由偶然到必然,最终上升到理论高度实现知识的深化过程。
  2、通过基础知识的运用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和当前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相结合,在巩固和加强微生物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注重加强与之相关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的教授,并不断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提出一个研究应用的实例,使一些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具体,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强调微生物学知识点的联动,运用实例展现出不同知识点在研究中的联动和运用。例如,在讲授衣原体时,举出非典型肺炎的实例,对非典型肺炎病原的鉴定,开始仅仅利用常规细胞培养等手段,错误的认为是衣原体,后来运用PCR、核酸序列比较等实验技术和手段,才确定是一种冠状病毒。通过该实例,将病毒与衣原体的特征做比较,并提出分子鉴定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同时还明白了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积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将授之于鱼转换为授之于渔
   学生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但作为习惯“授之于鱼”教学模式的新生,往往无法适应主动学习的模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但特别引导学生去“用”已学过的知识,而且通过应用和总结来掌握一些基本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开始阶段重点介绍微生物学中英文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重要的微生物学期刊,要求学生熟知国内外微生物学大师及著名研究单位的研究思路及现状。并在课堂上以研究论文为实例,讲授文献阅读的精读和泛读方法。在授课中期,结合教学内容,指定相关的原始英文文献要求学生精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泛读并就当前进展写研究综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在授课后期,根据不同背景学生的研究方向,结合微生物学内容,提出一个专题,要求学生做专题报告,教师和其它同学辅以点评。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微生物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就是要为当代高科技社会造就一大批科技英才和帅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但使微生物的学习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也使得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认知自然——“激发式”教学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取决于创新意识的增强。无法想象,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可以做出创新的成果。创新意识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意向认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使研究生具有这种意向意识。通过“激发式”教学,教师以自然现象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源泉,创设出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研究生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意识强化自然现象与微生物学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同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各自的研究领域,并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的方法原理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对于非生物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如在讲授担子菌时,曾经有一名环境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了解到这类真菌具有异生物质的降解能力,在与授课教师的讨论交流和鼓励帮助下,这名研究生通过详细的文献查阅、专题讨论,对该类真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将担子菌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2、引入学科前沿与重大需求问题激发创新
   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动态,尤其密切注意学科的交叉和延伸,紧跟学科的发展方向,瞄准学科发展的突破点,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该学科领域发展最活跃最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从而始终保持研究学习的激情。如针对当前国内外在环境、能源方面的重大需求,分析其关键瓶颈问题,寻找微生物在解决瓶颈问题中的切入点,将抽像的书本知识与重大问题解决相结合,让学生们感受到强烈的知识与应用的碰撞,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索与创新激情。在学习微生物耐药性时,指出当前研究者们所最关注的是“超级细菌”问题,让学生对此问题自由讨论,并在课外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进行耐药性机理探索,并对如何解决“超级细菌”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创新方法与能力培养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方法。创新方法论目前已被各国专家所重视,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学习,将各种微生物学研究的创新方法,结合研究生课题,灵活地教给研究生。让学生了解知识创新的全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又是如何创造发展的,这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增强研究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锻炼,加深对技术创新的思想认识,确立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此外注重考核方式上的创新性,灵活运用考核手段,考核研究生综合运用现有知识和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考试答案是研究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答案具有多样性和不定性,促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上述一些教学思想与手段的定位,尤其是将授之于鱼转换为授之于渔,不仅使研究生们明确了研究生的微生物学习与本科微生物学习的目标方法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学们对微生物学知识深化及应用的浓厚兴趣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刘仁华,黄小云,胡廷章,郑克均.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220—221.
  [3]陈琼华,钱黎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6:22-26
  [4]王伟霞,李福后,王淑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7,7:91-92
  [5]司艺玲,赵亚力.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开展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22-24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宫颈上皮内病变感染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2例高危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
去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拖累,也让全球金融市场随之震荡不已。现在,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都在关注这场危机的演化趋势,预测其对美国经济以至全球经济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在本法中对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成为新的一大创新和突破.本文试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出发,从均
摘 要:当前军校课堂教学中或多或是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员教得辛苦,学员学得很累,但学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其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十分必要。   关键词:军校 低效教学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
我们当前“唯高考”、“唯学历”功利教育跟不上“更高、更快、更强”的步伐,必须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走向“以人为本”和“发展人”的“育人”教育轨道上.
摘 要: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生物科学专业目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指出了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和构思,介绍了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特色,以及如何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的体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 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特色  中
摘 要: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兼顾普及与提高、寓教于乐、学生自由发展的原则。基于此,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健全公寓文化组织结构;优化公寓人文环境;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构建公寓网络工作平台;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沟通作用;建立社区党团组织。   关键词:学生公寓 公寓文化 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罗杰斯学习理论主要内容和对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传统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德育目标的理想化、教育手段的单向化、德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弊端,根据罗杰斯学习理论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从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摒弃旧的灌输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罗杰斯 学习理论 中学德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
摘 要:防御性悲观是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蕴含着相当广泛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防御性悲观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地探讨,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合理利用这一策略,以期能为民所用,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防御性悲观 相关研究 策略性乐观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20-02    一、典型案例    安德森是棒球运动史上最成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