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为差错是影响装备保障安全的重大隐患,积极预防人为差错是确保装备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有效预防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应着力抓好“三个经常”工作。
[关键词]安全 保障 人为差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67-01
引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战斗力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安全稳定的环境,部队各项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提高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装备安全作为军委提出的八类重大安全防范问题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全军大力推进军队改革、大抓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扎实做好装备保障安全工作,对保证部队安全稳定,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常思考人为差错的概念和类型
(一)人为差错概念
人为差错是指违背了系统的客观要求而做出错误行为并导致了偏离规定的结果[1]。就装备保障人为差错而言,是指保障人员因受到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错误行为,使装备保障发生偏差和错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伴随装备状态异常、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等不良后果。
“墨菲定律”指出:“做任何事情,如果存在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那么,差错迟早总会发生,即人为差错具有必然性。”在装备保障中,不管发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多小,但随着工作重复次数的增多,人为差错迟早会发生。墨菲定律的实质启示我们,要想消除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就必须消除发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它引导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与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做斗争。
(二)人为差错主要类型
1.生理机能下降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在疲劳状态下,容易造成生理机能下降,导致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和判断能力降低而发生的差错。
2.工作作风不扎实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差,章法观念淡薄,盲目蛮干,不按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保障而产生的差错。
3.专业技能欠缺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保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安全技术要求不掌握,违反安全规定等造成的差错。
二、经常分析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
人为差错的发生,与人的行为有必然联系。人的行为是否出差错,取决于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外界信息是否准确;二是人体能否准确地感知外界信息;三是人的神经系统能否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出差错的人、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在这三个环节,影响着装备保障人员的行为。
(一)行为人
1.生理和心理影响。心理影响主要指保障人员存在着个人心理倾向,比如麻痹心理、侥幸心理、紧张心理等。生理影响主要指保障人员身体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要求,身体疲劳、疾病等,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2.章法观念淡薄。由于保障人员思想上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依法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学习规章制度不认真,掌握内容要求不全面,工作随意性较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盲目蛮干。落实规章制度不严格,存在侥幸心理,怕麻烦、凭经验、试着看,容易引发人为差错。
3.敬业精神淡化。由于装备保障环境艰苦,大项任务频繁、任务重等原因,导致部分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滑坡,“在岗不爱岗,在职不尽责”。尤其是在保障过程中带着个人情绪干工作,工作定位标准不高、敷衍了事等,容易导致由于工作作风松散而引发的人为差错。
(二)工作环境
现代装备科技含量高,装备保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管理者思想不重视、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解決力度不大等原因,在工作中常会出现保障场所温度、湿度过高、防雷、防静电措施不到位等隐患,容易发生因为工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引发的人为差错。
(三)组织管理
因装备保障中组织管理不严密,计划分工不明确、复查把关不严格、工作秩序乱,或不能正确、有效地组织、协调保障过程中人员、装备、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容易引发人为差错。
三、经常落实预防人为差错的措施
从“墨菲定律”可以看出,人为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预防的[2]。要立足实际,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客观条件的影响,千方百计从思想上、作风上、技术上、管理上消除产生差错的可能性,坚持不懈与人为差错作斗争,变差错难免为差错能防,努力减少人为差错。在具体工作中,应以落实好“五抓”为重点,加强装备保障人为差错预防。
(一)抓好学习教育
采取集中学习、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学习、理解装备保障安全知识、安全规定和人为差错知识等内容。采取周学、月考等方法,不断提高保障人员安全防事故能力。以单位发生的人为差错问题和上级下发的学习资料为主要内容,深入分析、研究有效的预防人为差错的对策措施,切实认清人为差错的危害,吸取教训,找准差距。经常组织预防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大讨论,宣扬先进典型,引导官兵充分认清预防人为差错的长期性与重要性,持续抓好人为差错预防。
(二)抓好安全建设
1.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深刻认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装备保障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按照装备保障温度、湿度、防静电等具体要求,结合安全隐患排查中查出的问题,立足现有,自身能解决的问题积极整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请示报告、加强安全防范,不断完善安全设施。
2.注重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版报等载体,结合各装备保障行业文化宣传,大力推广预防人为差错风险文化,发动广大官兵积极总结装备保障预防人为差错的安全警言、口号、标语等,积极构建安全风险文化,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官兵预防人为差错的自觉性。
(三)抓好制度落实
1.落实按章操作制度。装备保障法规是对长期以来装备保障实践经验和问题教训的总结,对人为差错有强制性的预防作用。在装备保障过程中,要把落实保障法规、按章操作摆在首要地位,严格依据操作规程作业,打牢安全基础。
2.落实持证上岗制度。过硬的业务技能是预防人为差错的必要条件。业务技能不合格,人为差错隐患就放大、增加。把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和防差错能力作为人员上岗培训、带教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密组织保障人员岗位资格认证,采取周学、月考、大项任务检验等方法,及时考核人员专业技能,切实做到不合格人员不上岗。
(四)抓好長效机制
1.建立岗位责任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保障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把装备保障安全工作的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人员,把每个岗位、人员在预防人为差错、保证安全方面应负的责任用职责的形式加以明确,提高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
2.建立免责报告机制。建立装备保障人为差错“收集”-“分析”-“处理”的免责报告机制,对保障过程中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为差错,通过重奖轻罚的方式引导保障人员主动上交免责报告。以保障骨干为主体成立领导小组,对免责报告及时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加大免责报告“跟踪问效”力度,及时督促问题整改,认真将保障人员在保障一线的有意识的改正错误溶于正确的保障习惯中去。
3.建立奖惩机制。将装备保障安全情况与评功评奖相挂钩,及时对保障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奖励,对落实保障规定不严格、保障服务意识不强、保障质量差等问题坚决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奖惩,培养保障人员优良的工作作风,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崔宏福,张丕宇,张显镇.装设备维护保障中人为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 2016(17).
[2] 赵建忠,叶文,吕晓峰,郝东.航空装备保障过程中人为差错预防的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11):34-36.
[3] 曾天翔,张宝珍.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6(2).
[关键词]安全 保障 人为差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67-01
引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战斗力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安全稳定的环境,部队各项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提高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装备安全作为军委提出的八类重大安全防范问题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全军大力推进军队改革、大抓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扎实做好装备保障安全工作,对保证部队安全稳定,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常思考人为差错的概念和类型
(一)人为差错概念
人为差错是指违背了系统的客观要求而做出错误行为并导致了偏离规定的结果[1]。就装备保障人为差错而言,是指保障人员因受到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错误行为,使装备保障发生偏差和错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伴随装备状态异常、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等不良后果。
“墨菲定律”指出:“做任何事情,如果存在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那么,差错迟早总会发生,即人为差错具有必然性。”在装备保障中,不管发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多小,但随着工作重复次数的增多,人为差错迟早会发生。墨菲定律的实质启示我们,要想消除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就必须消除发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性,它引导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与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做斗争。
(二)人为差错主要类型
1.生理机能下降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在疲劳状态下,容易造成生理机能下降,导致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和判断能力降低而发生的差错。
2.工作作风不扎实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差,章法观念淡薄,盲目蛮干,不按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保障而产生的差错。
3.专业技能欠缺型。主要表现为装备保障人员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保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安全技术要求不掌握,违反安全规定等造成的差错。
二、经常分析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
人为差错的发生,与人的行为有必然联系。人的行为是否出差错,取决于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外界信息是否准确;二是人体能否准确地感知外界信息;三是人的神经系统能否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出差错的人、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在这三个环节,影响着装备保障人员的行为。
(一)行为人
1.生理和心理影响。心理影响主要指保障人员存在着个人心理倾向,比如麻痹心理、侥幸心理、紧张心理等。生理影响主要指保障人员身体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要求,身体疲劳、疾病等,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2.章法观念淡薄。由于保障人员思想上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依法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学习规章制度不认真,掌握内容要求不全面,工作随意性较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盲目蛮干。落实规章制度不严格,存在侥幸心理,怕麻烦、凭经验、试着看,容易引发人为差错。
3.敬业精神淡化。由于装备保障环境艰苦,大项任务频繁、任务重等原因,导致部分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滑坡,“在岗不爱岗,在职不尽责”。尤其是在保障过程中带着个人情绪干工作,工作定位标准不高、敷衍了事等,容易导致由于工作作风松散而引发的人为差错。
(二)工作环境
现代装备科技含量高,装备保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管理者思想不重视、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解決力度不大等原因,在工作中常会出现保障场所温度、湿度过高、防雷、防静电措施不到位等隐患,容易发生因为工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引发的人为差错。
(三)组织管理
因装备保障中组织管理不严密,计划分工不明确、复查把关不严格、工作秩序乱,或不能正确、有效地组织、协调保障过程中人员、装备、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容易引发人为差错。
三、经常落实预防人为差错的措施
从“墨菲定律”可以看出,人为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预防的[2]。要立足实际,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客观条件的影响,千方百计从思想上、作风上、技术上、管理上消除产生差错的可能性,坚持不懈与人为差错作斗争,变差错难免为差错能防,努力减少人为差错。在具体工作中,应以落实好“五抓”为重点,加强装备保障人为差错预防。
(一)抓好学习教育
采取集中学习、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学习、理解装备保障安全知识、安全规定和人为差错知识等内容。采取周学、月考等方法,不断提高保障人员安全防事故能力。以单位发生的人为差错问题和上级下发的学习资料为主要内容,深入分析、研究有效的预防人为差错的对策措施,切实认清人为差错的危害,吸取教训,找准差距。经常组织预防装备保障人为差错大讨论,宣扬先进典型,引导官兵充分认清预防人为差错的长期性与重要性,持续抓好人为差错预防。
(二)抓好安全建设
1.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深刻认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装备保障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按照装备保障温度、湿度、防静电等具体要求,结合安全隐患排查中查出的问题,立足现有,自身能解决的问题积极整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请示报告、加强安全防范,不断完善安全设施。
2.注重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版报等载体,结合各装备保障行业文化宣传,大力推广预防人为差错风险文化,发动广大官兵积极总结装备保障预防人为差错的安全警言、口号、标语等,积极构建安全风险文化,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官兵预防人为差错的自觉性。
(三)抓好制度落实
1.落实按章操作制度。装备保障法规是对长期以来装备保障实践经验和问题教训的总结,对人为差错有强制性的预防作用。在装备保障过程中,要把落实保障法规、按章操作摆在首要地位,严格依据操作规程作业,打牢安全基础。
2.落实持证上岗制度。过硬的业务技能是预防人为差错的必要条件。业务技能不合格,人为差错隐患就放大、增加。把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和防差错能力作为人员上岗培训、带教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密组织保障人员岗位资格认证,采取周学、月考、大项任务检验等方法,及时考核人员专业技能,切实做到不合格人员不上岗。
(四)抓好長效机制
1.建立岗位责任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保障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把装备保障安全工作的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人员,把每个岗位、人员在预防人为差错、保证安全方面应负的责任用职责的形式加以明确,提高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
2.建立免责报告机制。建立装备保障人为差错“收集”-“分析”-“处理”的免责报告机制,对保障过程中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为差错,通过重奖轻罚的方式引导保障人员主动上交免责报告。以保障骨干为主体成立领导小组,对免责报告及时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加大免责报告“跟踪问效”力度,及时督促问题整改,认真将保障人员在保障一线的有意识的改正错误溶于正确的保障习惯中去。
3.建立奖惩机制。将装备保障安全情况与评功评奖相挂钩,及时对保障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奖励,对落实保障规定不严格、保障服务意识不强、保障质量差等问题坚决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奖惩,培养保障人员优良的工作作风,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崔宏福,张丕宇,张显镇.装设备维护保障中人为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 2016(17).
[2] 赵建忠,叶文,吕晓峰,郝东.航空装备保障过程中人为差错预防的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11):34-36.
[3] 曾天翔,张宝珍.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