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荡舟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去过杭州西湖,初初一望,湖光、苏堤、断桥、树阴、游船,加之湖中各种飞檐高翘的古建筑点缀其间,确实让人眼睛—亮,感叹不已。但进入其间,才发现,美固然美,但毕竟人为雕凿的痕迹太多,缺少大自然造就的震撼人心的天生丽质和那种壮美的气魄。
  我们云南大理的洱源,在高耸云天的群山怀抱中也闪烁着一块明镜般的小湖,因湖位于邓川坝子的西山脚下,因此自古以来也被人们称作西湖。这西湖是历史上邓川州闻名遐迩的“烟渚渔村”,因我大姐就嫁在离西湖不远的旧州村,所以我曾多次荡舟西湖,饱餐了这里高原水乡的秀色,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虽然这只是湖面有3-3平方公里的小湖,但湖东湖北有万亩良田环抱,湖南湖西有云遮雾绕的苍山云弄峰和覆钟山伟岸矗立,湖中柳屿晴沙,芦获泛鲜,水碧碧,树青青,烟波荡荡,水光粼粼,六村七岛错落其间,水借山势,山映水趣,村岛相依,渔舟晚唱,不绝于耳。这山、水、村、渚,构成了西湖高原水乡的奇妙胜景。每次荡舟西湖,我身心完全溶入到一幅奇丽的山水图画之中,任神思在湖光山色中荡漾,成为画图不可分割的内容。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这里,被湖中的风光迷醉得感叹不已。他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反出其下也。”“莲芜为畦,植柳成岸,结庐其上,汀港相间”,是西湖让人流连往返的天然特色。泛舟西湖,在天光云影中徘徊,在岸柳苇丛间穿梭,在茅舍水汀间品茗,在滩头舟旁垂钓,可以使人愉悦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得到美好的享受。所以,几十年来,我一次又一次地闯入西湖的浩渺烟波中,每次都有不少新的感受和收获。
  这是深秋的一个下午,我沐浴着柔柔的秋风,又一次荡着一叶小舟,悠悠地荡人西湖,金灿灿的阳光洒满湖面,四处闪烁着耀眼的波光,清清的西湖水,碧澄透亮,水中生长的水草和海菜清晰可见。湖岸的青山面对明镜般的小湖顾盼着自己的丽影,山头朵朵白云不知在天上飞,还是在湖中游,山惊喜得在波光中不停地颤动。不远处的烟渚上,几户青瓦粉墙的白族渔家炊烟袅袅,粉墙下的几棵古柳旁,停着几张小渔船,几个白衣红褂的金花姑娘坐在船舷上飞梭走线织渔网,湖面不断飘来她们银铃般的笑声。我正在十分好奇地望着她们,忽然一阵脆生生的白族调钻进耳朵:
  花上花——
  西湖深处是我家,
  湖边稻谷翻金浪,
  湖中遍鱼虾。
  小小渔船两头尖。
  清清湖水明又亮,
  妹子划船哥撒网,
  归来鱼满舱。
  我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望去,见一对年轻的白族夫妇撑着一张小船从烟渚后面的绿阴中缓缓驶出。女的划桨,男的收网,时而见尾尾闪亮亮的鱼儿挂在丝网上,不用说,今天肯定又是她在歌声中唱的“归来鱼满舱”了。在稍远的地方,一张渔船的船舷两边站着两排黑亮亮的鱼鹰。当小船来到离我只有两三丈的地方,渔夫用竹篙往船舷两边轻轻一扫,两排鱼鹰便扇动着黑亮亮的宽大的翅膀扑进湖中。顿时,水声哗然,静静的湖面腾起一簇簇晶莹的浪花。鱼鹰们不停地在水中扑腾扎筋斗,鹰勾大嘴时而叼着银亮亮的鱼儿一张一合地往长长的脖颈里吞咽,见哪只鱼鹰的脖子变粗了,渔夫便顺手抬起船舱里系在竹竿上的网兜,把鱼鹰捞上来,用手掰开鱼鹰的大嘴,几尾鱼儿便从嘴里滑落进船舱内的鱼箩里。此刻,我发现离我不远的水面涌动着异样的漩涡,涡流不停地变幻旋转。突然“哗啦”一声,见两只鱼鹰用长长的鹰勾嘴,一只咬着鱼头,另一只咬着鱼尾,合捕着一条约三四斤重的金色的大鲤鱼浮出水面。渔夫又一次欣喜地抬起网兜,将两只鱼鹰和大鱼一齐捞进船舱。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鱼鹰还会共同协作,把那么大的鱼逮出水面。此情此景,真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
  夕阳西下,西边的山顶射出万道金光,头顶上的朵朵白云荡悠悠地飘动,像耍魔术般化成了一把把冲天的焰火,烧红了茫茫天际,整个西湖也闪耀着五彩斑斓的波光。霞光中一个又一个隔水相望的烟渚渔村,仿佛在流动的湖光中轻轻地荡漾、飘浮。随着缕缕升腾的炊烟,此起彼伏的喔喔的鸡鸣声、哞哞的牛叫声,岛上人家的说笑声,在身边萦绕回旋,让我倍感亲切。我慢慢地荡着桨,离开宽阔的湖面,悠悠地穿过湖中柳堤间一个月牙形的桥洞,便缓缓驶入汊港。烟渚上一畦畦水灵灵的蔬菜地中,青菜萝卜、茄子辣椒,展示着渔家人的勤劳与富足。眼前不远的地方,是一片宁静的港汊交错的芦苇荡,霞光轻轻地流入苇间,于是白色的芦花和翠绿的苇叶就蘸上了淡淡的胭脂红。整个苇荡宛如依稀的梦境,我轻轻地荡着桨慢慢前行。谁知桨击水波的轻微的响声却惊动了一只隐匿在芦苇中的鹭鸶,这白色的精灵,慌忙展翅从苇中腾起,在霞光中形成美丽的弧线,优雅地从我头顶掠过,贴着湖面飞向远方。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写的是长江,但我觉得眼下用在西湖,也十分贴切。这幅动与静相互交融,天上人间倒转眼底,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画面,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渗透到我的脑海,我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艳之中。
  尽情地欣赏美景,已使我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站立船头,留恋地回顾着湖的四周,想把西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面对此景,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滇西高原,我想告诉所有的人们,都来观赏洱源西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动人心魄的魅力。
  人往往是这样,面对大自然的感情,一时苦于表达不出来,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忽然忆起了前人的吟咏,心里便顿时开朗,这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吧!
  我望着在湖中和晚霞一起越飞越远的鹭影,突然想起了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
  那湖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小草。
  是的,此时此刻,我真想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喧嚣的城市,变成湖中的一片霞光、一棵岸柳、一株芦苇、一朵浪花或一根水草、_条鲤鱼,永久地生活在西湖的怀抱里。让我纷繁的思想,得以彻底的宁静。
其他文献
从昆明驱车到巍山古城已是午后。  下了车,一抹金灿灿的斜阳从西边散射开来,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阳光掩映着我的脸,有些灼热。抬头看看天,蓝得安详而纯粹,偶尔飘来一朵闲散的云,随着轻风散漫开来,渐渐淡化,融入蓝天里。那一份澄澈的蓝,似乎要将古城融化。  在这座形方如印、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棋盘式格局的古城南北中轴线上,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安步当车,慢慢摇进这座悠闲、恬淡、具有浓厚历史韵味的古城深
期刊
刚才还看到一片黄一已收割和未收割的稻田,直立的稻草,挂穗的稻谷。车一转,绕过一片白色和灰色的村庄,眼前变成了绿和青:绿绿的芦苇青青的湖。  阳光透过薄云,撒在湖面,云的影子在水面不太明显,湖面有太多影子重叠的缘故。只在湖西岸的山上,云的影子才斑斑驳驳显露出来。石质的山,因为有了云的影子,柔软下来许多,像一个剽悍男子隐忍的脸——这是面对成群结队不明身份的闯入者,很多白族男子脸上时常出现的一种表情:既
期刊
金秋的一个假日,我们乘车前往洱源西湖参加一个笔会。同车的都是些年轻的诗人、作家,听着他们时尚前卫的谈吐,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车到西湖,稍事休息,导游便带我们到了荷花盛开的码头,分别上了几只木船。撑船的是一位白族妇女,她发给我们每人一件救生褂,这黄红色的救生褂穿在身上,与绿水相映成趣。白族导游的花衣服、游人的花伞和游船上的黄红色,顿时在湖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船驶向湖面,一派湖光山色
期刊
没有约定,说来就来了。  从浮桥进入小船,船是常见的小木船,用柳树做的,柳木经泡。泡久了、晒久了的柳木透出一种耐看的黑,黑中带着白、带着灰,透着一种深沉的坚硬。  和柳木的黑呼应着的还有水,早晨的阳光是斜照的,秋天微凉的空气,很清新,阳光透过空气渗入水里,水就是黑的。微微簇着浪的水,拍打着船舷,我的手里也拿着桨,也一下一下地划着,湖里的水不时被船桨溅起,—片、—块,或者—绺,像一朵朵白花,一条条银
期刊
早就听说洱源西湖是高原明珠洱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风光绝好,民风纯朴,可惜杂务缠身一直无缘探访,直到己丑年深秋才好不容易逮着—个难得机会,终于了却西湖之旅的心愿。 走近西湖的时候,你明显感觉不到它作为一个湖的神秘存在,因为湖外有白族村庄环绕,湖中则有白族民居守岛。湖与人,或者说水与人的关系,显得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仿佛谁也离不开谁。  西湖的岸边停靠着许多木质本色的小木船,这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
期刊
我们的灵魂在找寻故乡的旅途上四处游走,日夜奔流,经年不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行者有智,行者无疆,灵魂的归乡之旅确像一条江河水,不停地流淌,回转,归并分流。这条活水可能是尼罗河,莱茵河,可能是阑沧江,怒江,苏州河,抑或就是这条偏居滇西北、贯穿洱源的弥苴河。  我是循着弥苴河扑进西湖怀抱的。是的,是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是大理洱源的西湖。  走进西湖的一周前,我刚从号称“中国
期刊
白族骄子张文勋先生在《情系大理·张文勋卷自序》中说:“余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乃至不惑之年,又遭十年浩劫,见闻日广,感慨日多,沉浮人海,过往烟云,稍纵即逝。唯儿时岁月,故乡山水,苍洱秀色,白族乡音,则常于梦中再现……故余之诗词中,多有咏家乡风物或抒怀乡之情者。”是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忙于潜心治学、培养士子,因而极少回乡,但时常心系桑梓,思念故园,殷殷乡情时见于其诗词中。  洱水源头鸟吊东,天真浪
期刊
洱海的心肝,洱海的肺都在洱源,在邓川。准确地说,是在洱源西湖。来到洱源的西湖,你一定会赞同这样的比喻。  这样的说道并非出于一时兴起,是源于一首经典的白族情歌。我们一行人泛舟西湖,醉心于高原湖光山色的时候,白族青年作家阿龙就唱起了这首白族情歌。这一唱可不得了,湖面的宁静一时之间被打破了,西湖上泛起了一波又一波白族情歌的涟漪,引得周围的渔民和游客纷纷加入歌唱:  心肝肺,  你走他乡我追随  你迈前
期刊
为了给州委政府实施洱源生态试点县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仅在2008年,我和别的同仁一道,多次深入洱源县,走遍了洱源的河流湖泊。在我的心中,茈碧湖、海西海、东湖、西湖、弥茨河、凤羽河、罗时江、永安江……洱海之源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汪湖泊,每一滴清水,都有她们的个性、气质和神韵。我为它们的美丽而深深折服。  2009年9月19日,州作协组织我们去洱源县的西湖采风,再一次我又目睹和感受了西湖的风姿神韵。荡舟湖
期刊
我乘坐的木船,沿着洱源西湖里曲折通透的水道划行。  古树柳阴里,一条木船系起绳桨,静泊湖中,—任水波亲吻船底厚重的木纹。微阖双目陷入冥思,我沉浸于宁静的水体,置身于美丽的画卷。  碧水蓝天之下,沿着船身让指头滑过清凉的水体,亲昵触摸水镜中的野花、水草或者涟漪,可以随手采摘、可以任意拨弄、可以欣然拍打。  木船缓行,误入苇丛深处,眼睛开始忙碌起来。犹如舒卷拾读,观山色,赏净水,闻花香,听鸟鸣。  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