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本文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新常态下质量与效率升级换代的统计指标体系,用线性加权法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提质增效升级进展情况。
关键词 新常态 提质增效 线性加权法
“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初次提出的。所谓新常态,即为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应顺应的新形势,在新形势下,需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将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推动市场经济变革,不断优化改良经济结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动力多元,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的支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较多,如张士杰、陈洁在《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化》一文中,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1]殷颂葵在《对青海省1990年至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一文中,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2]王健在《新常态下常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研究》一文中,对常州在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进行研究;[3]郑瑞芳在《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研究》一书中,研究了在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4]蔡昉(2005)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时期的经济发展绩效,不仅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类型,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和經济增长的质量;[5]李永友(2008)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增长绩效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6]冷崇总(2008)认为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等出发建立多个指标;[7]郑长德(2011)[8]和许永兵(2013)[9]认为经济发展质量与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直接相关联的,经济发展质量的题中之一含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梁东黎(2012)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新研究》一文中,以居民收入占比为指标对经济进行宏观考察。[10]
2 指标体系构成及说明
参照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基础上,与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结合,按照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和展现特色的指标确立原则,并考虑到获取指标数据的可能性,建立了指标体系(表1)。其包括7个一级指标,其中有经济稳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和民生改善,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21个二级指标的统计指标体系。
3 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 指标权重的确立
确定权重值对综合评价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合理确定指标权重,对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层构权法+德尔菲法+循环法”来设置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专家。经过专家同意,在相关领域挑选10~30名专家,有实际工作经验、理论修养。
第二步,须告知专家权重指数、确定权重的规则和相关信息,并要求他们给出各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值。
第三步:回收专家所给出的权重值并分别计算出指标权重的均值与标准差(见表2)。
设回收位专家对个指标所赋权重值如表所示,则第个指标权重的均值为,其中,。标准差为:,分歧度公式为:。
第四步:将计算结果以及补充的相关资料告知专家,其中包括专家们对第个指标设定的权重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专家()与平均值得绝对差异(2)和相对偏差率(3),要求专家们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权重。
(1)
(2)
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各个专家的意见大体一致,即每个指标的权重和它的平均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预定的标准,将这时的各指标权重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3.2 指标数据计算
本文采用如(3)所示的线性加权综合法合成指标数据,从而得到各级指标评价指数和总指数值,与此同时,将7个一级指标在2010年基期统一调整为100,观测其2011~2016年评价结果。
(3) 其中为总评价指数值,为第个指标的权重,为第个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见表3)。
3.3 近7年江苏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进展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图1),2016年与2010年比,7个一级指标都是上升趋势,其中创新驱动增长最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比较稳定,仅小幅度增加。结构优化、资源环境、民生改善有10%~20%增幅,质量效益增加较多,近70%。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挖掘发现,新常态下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既获得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新常态下,江苏省经济需要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优化结构,加强作风建设,且建立在经济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同时要科学的采取策略完成本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工作计划,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以实现,促进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士杰,陈洁.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化[J].合肥学院学报,2014(31):60-64.
[2] 殷颂葵.青海省1990年至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评价[J].攀登,2014(3):96-101.
[3] 王健.新常态下常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22(1):55-57.
[4] 郑瑞芳.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研究[J].调研世界,2016(6):57-61.
[5] 蔡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性源泉[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4-37.
[6] 李永友,沈坤荣.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J].经济研究,2008(5):58-69.
[7] 冷崇总.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8(4):43-45.
[8] 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民族学刊,2011(3):1-11.
[9] 许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1):1-8.
[10] 梁东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新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2(4):59-64.
关键词 新常态 提质增效 线性加权法
“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初次提出的。所谓新常态,即为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应顺应的新形势,在新形势下,需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将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推动市场经济变革,不断优化改良经济结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动力多元,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的支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较多,如张士杰、陈洁在《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化》一文中,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1]殷颂葵在《对青海省1990年至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一文中,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2]王健在《新常态下常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研究》一文中,对常州在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进行研究;[3]郑瑞芳在《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研究》一书中,研究了在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4]蔡昉(2005)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时期的经济发展绩效,不仅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类型,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和經济增长的质量;[5]李永友(2008)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增长绩效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6]冷崇总(2008)认为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等出发建立多个指标;[7]郑长德(2011)[8]和许永兵(2013)[9]认为经济发展质量与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直接相关联的,经济发展质量的题中之一含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梁东黎(2012)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新研究》一文中,以居民收入占比为指标对经济进行宏观考察。[10]
2 指标体系构成及说明
参照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基础上,与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结合,按照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和展现特色的指标确立原则,并考虑到获取指标数据的可能性,建立了指标体系(表1)。其包括7个一级指标,其中有经济稳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和民生改善,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21个二级指标的统计指标体系。
3 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 指标权重的确立
确定权重值对综合评价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合理确定指标权重,对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层构权法+德尔菲法+循环法”来设置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专家。经过专家同意,在相关领域挑选10~30名专家,有实际工作经验、理论修养。
第二步,须告知专家权重指数、确定权重的规则和相关信息,并要求他们给出各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值。
第三步:回收专家所给出的权重值并分别计算出指标权重的均值与标准差(见表2)。
设回收位专家对个指标所赋权重值如表所示,则第个指标权重的均值为,其中,。标准差为:,分歧度公式为:。
第四步:将计算结果以及补充的相关资料告知专家,其中包括专家们对第个指标设定的权重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专家()与平均值得绝对差异(2)和相对偏差率(3),要求专家们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权重。
(1)
(2)
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各个专家的意见大体一致,即每个指标的权重和它的平均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预定的标准,将这时的各指标权重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3.2 指标数据计算
本文采用如(3)所示的线性加权综合法合成指标数据,从而得到各级指标评价指数和总指数值,与此同时,将7个一级指标在2010年基期统一调整为100,观测其2011~2016年评价结果。
(3) 其中为总评价指数值,为第个指标的权重,为第个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见表3)。
3.3 近7年江苏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进展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图1),2016年与2010年比,7个一级指标都是上升趋势,其中创新驱动增长最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比较稳定,仅小幅度增加。结构优化、资源环境、民生改善有10%~20%增幅,质量效益增加较多,近70%。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挖掘发现,新常态下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既获得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新常态下,江苏省经济需要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优化结构,加强作风建设,且建立在经济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同时要科学的采取策略完成本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工作计划,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以实现,促进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士杰,陈洁.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化[J].合肥学院学报,2014(31):60-64.
[2] 殷颂葵.青海省1990年至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评价[J].攀登,2014(3):96-101.
[3] 王健.新常态下常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22(1):55-57.
[4] 郑瑞芳.新常态下北京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研究[J].调研世界,2016(6):57-61.
[5] 蔡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性源泉[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4-37.
[6] 李永友,沈坤荣.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J].经济研究,2008(5):58-69.
[7] 冷崇总.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8(4):43-45.
[8] 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民族学刊,2011(3):1-11.
[9] 许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1):1-8.
[10] 梁东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新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2(4):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