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全面推进,文化馆作为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但随之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并亟待解决。本文试结合笔者工作实际,谈谈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相关问题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免费开放;文化馆;公共文化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意见下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公共文化场馆率先实施免费开放,掀起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它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对文化馆推行免费开放工作的一些认识,以求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关于推行免费开放后所面临的问题
(一)活动场地制约免费开放
我馆2008年搬入现址,建筑面积虽大,但与其它几家文化事业单位共用,约束了相关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12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随着文艺爱好者和文艺团队的逐渐加入,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只得安排错时使用,影响了新人、新团队的加入,这是制约免费开放深入推进的根本性问题。
(二)群众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认识存在模糊
过去,人们对文化馆社会功能存在较模糊的认识,认为它就是如老年大学一般,是退休者的活动乐园;又或者认为文化馆是要走进百姓娱乐活动相对集中的文化广场开展文艺活动的,对免费开放毫无概念。他们更多认识到的是文化馆“走出去”活动,而忽视了群众自身的“走进来”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免费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认知度不夠,参与度不高。
(三)缺乏必要的服务理念
在推行免费开放之前,文化馆的业务人员都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在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之余,剩下的任务就是进行个人的业务学习和创作,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推行免费开放服务后,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的服务功就进一步得到明确,使它成为一个面向更多群众开放的具有寓教于乐性质的文化服务窗口,需要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所以,文化馆工作人员重新树立“文化服务人民”的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对提高免费开放服务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
推行免费开放,让文化馆成为广大群众的“文艺之家”,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不断完善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更多类型的服务对象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方便他们来馆活动。其次,要根据免费开放实际需要适时扩充活动场地和增加物资投入,为他们参与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需要仰赖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受益于免费开放
通过公众平台宣传免费开放制度、活动信息和项目,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与。同时,要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对文化志愿者(团队)的扶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专业指导,吸引他们来馆活动,逐渐使他们成为活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使志愿服务精神能影响更多的有志服务社会文化的群众。同时,联合更多文艺社团,开展各类艺术表演、展示活动,让免费开放借助更多形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
(三)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由此,也引发了如活动秩序和安全等问题的发生。这些既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文化馆未来的发展。所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免费开放制度,加强对免费开放工作的严格管理就成了关键性问题。我们最基本要做到在免费开放活动场地的醒目位置处悬挂免费开放制度、活动须知、活动场地平面指示图、各类培训计划安排和群众诉求反馈中心,让来馆群众知晓相关制度、规定,方便他们进行活动。同时,要制定相关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免费开放工作安全、规范和有序进行。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既然免费开放是一项明确面向公众的服务,那么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培育高素质服务队伍便成为一道关键性的环节。我认为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完善和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便更好地将新知识、新观念传授给来馆学习的群众。二是行政人员应切实担负起免费开放的后勤保障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为他们更好地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推行免费开放对于文化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把免费开放当作重新完善文化馆社会功能的一次有利契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群文队伍自身建设,为不断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免费开放;文化馆;公共文化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意见下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公共文化场馆率先实施免费开放,掀起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它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对文化馆推行免费开放工作的一些认识,以求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关于推行免费开放后所面临的问题
(一)活动场地制约免费开放
我馆2008年搬入现址,建筑面积虽大,但与其它几家文化事业单位共用,约束了相关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12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随着文艺爱好者和文艺团队的逐渐加入,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只得安排错时使用,影响了新人、新团队的加入,这是制约免费开放深入推进的根本性问题。
(二)群众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认识存在模糊
过去,人们对文化馆社会功能存在较模糊的认识,认为它就是如老年大学一般,是退休者的活动乐园;又或者认为文化馆是要走进百姓娱乐活动相对集中的文化广场开展文艺活动的,对免费开放毫无概念。他们更多认识到的是文化馆“走出去”活动,而忽视了群众自身的“走进来”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免费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认知度不夠,参与度不高。
(三)缺乏必要的服务理念
在推行免费开放之前,文化馆的业务人员都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在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之余,剩下的任务就是进行个人的业务学习和创作,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推行免费开放服务后,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的服务功就进一步得到明确,使它成为一个面向更多群众开放的具有寓教于乐性质的文化服务窗口,需要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所以,文化馆工作人员重新树立“文化服务人民”的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对提高免费开放服务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
推行免费开放,让文化馆成为广大群众的“文艺之家”,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不断完善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更多类型的服务对象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方便他们来馆活动。其次,要根据免费开放实际需要适时扩充活动场地和增加物资投入,为他们参与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需要仰赖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受益于免费开放
通过公众平台宣传免费开放制度、活动信息和项目,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与。同时,要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对文化志愿者(团队)的扶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专业指导,吸引他们来馆活动,逐渐使他们成为活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使志愿服务精神能影响更多的有志服务社会文化的群众。同时,联合更多文艺社团,开展各类艺术表演、展示活动,让免费开放借助更多形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
(三)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由此,也引发了如活动秩序和安全等问题的发生。这些既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文化馆未来的发展。所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免费开放制度,加强对免费开放工作的严格管理就成了关键性问题。我们最基本要做到在免费开放活动场地的醒目位置处悬挂免费开放制度、活动须知、活动场地平面指示图、各类培训计划安排和群众诉求反馈中心,让来馆群众知晓相关制度、规定,方便他们进行活动。同时,要制定相关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免费开放工作安全、规范和有序进行。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既然免费开放是一项明确面向公众的服务,那么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培育高素质服务队伍便成为一道关键性的环节。我认为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完善和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便更好地将新知识、新观念传授给来馆学习的群众。二是行政人员应切实担负起免费开放的后勤保障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为他们更好地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推行免费开放对于文化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把免费开放当作重新完善文化馆社会功能的一次有利契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群文队伍自身建设,为不断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