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提示了教学思路,同时课后习题囊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隐性体现了教学目标。我们要以“一双语文的眼睛”用心体察、细心揣摩习题背后潜藏的编辑意图,从而明晰教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准确定教学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关注习题 利于明确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和课后的习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材整体,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取向,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着眼课后习题。我们学校要求要提前备好教学预案,可因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没有配套教学参考用书,教研室引领教师借助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极好地确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向。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目标,依据习题就可以轻松确定:(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格。(4)查找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感受。又如《为人民服务》一课有4道课后习题,分别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课文。(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意思。(3)读、说、想作者是怎样把句子连起来的。(4)结合阅读链接材料,加深对生死观的理解。我认真研读课后习题后,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 “死得其所”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历史人物故事,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集体备课时,同年段教师都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既明晰又准确。教师备课时既要研读课文,也要着眼课后习题,只有把教材和习题揣摩透彻,才能明确自己教什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的放矢。
2.着眼习题 利于把握重点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什么,不练什么,是有取舍的,练到什么程度,也是大有讲究的。关注课后习题,能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根据课后习题,教者就能明确以下教学重点:(1)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格。(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体會其表达效果,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再如《为人民服务》一课,依据课后习题其一:文章围绕 “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其二:读句子,说句子意思,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其三: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和体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们备课小组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3)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正确的生死观。明确教学重点就可以长文短教,实现高效教学。部编版新教材中许多课文篇幅较长,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竹节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长文短教,以什么为重点展开教学,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两课时甚至是一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认真研读课后习题,那么课后习题就会象迷路时的指南针,清楚地为我们指明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3.用好习题 利于提升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后习题囊括了“听、说、读、写;查、找、思、用” 等训练,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例如各个年级中的古诗词课后都有背诵并默写的训练;各个年级的精美隽永的美文中都有背诵重点段落的训练,如《草原》一课要求背诵第1自然段,《匆匆》一课要求背诵全文,《为人民服务》一课要求背诵2、3自然段。还有查阅资料的练习,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查找先烈的革命事迹的练习,部编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中查找资料,了解古诗与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有关。再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课后习题,有学习课文详略得当,按时间顺序展开写作的读写结合训练;有感受“京味儿”语言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表达训练;还有结合材料,交流不一样的春节的比较练习。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展开教学,学生自然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部编版六下《腊八粥》一课的课后习题,有边朗读边想象的阅读训练;有读句子获取感悟,并和同学交流感受的口头表达训练;有详略得当的写法感悟训练;有学习细腻描写的练笔训练。这些习题集听、说、读、写和联想于一体,有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了,想象力丰富了,表达力提升了,语文素养自然提高。
笔者认为:课后习题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它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用好这一特殊教材,让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南针”作用。关注课后习题,发挥其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积极作用,用好课后习题,发挥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保证作用。
1.关注习题 利于明确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和课后的习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材整体,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取向,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着眼课后习题。我们学校要求要提前备好教学预案,可因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没有配套教学参考用书,教研室引领教师借助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极好地确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向。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目标,依据习题就可以轻松确定:(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格。(4)查找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感受。又如《为人民服务》一课有4道课后习题,分别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课文。(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意思。(3)读、说、想作者是怎样把句子连起来的。(4)结合阅读链接材料,加深对生死观的理解。我认真研读课后习题后,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 “死得其所”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历史人物故事,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集体备课时,同年段教师都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既明晰又准确。教师备课时既要研读课文,也要着眼课后习题,只有把教材和习题揣摩透彻,才能明确自己教什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的放矢。
2.着眼习题 利于把握重点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什么,不练什么,是有取舍的,练到什么程度,也是大有讲究的。关注课后习题,能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根据课后习题,教者就能明确以下教学重点:(1)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格。(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体會其表达效果,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再如《为人民服务》一课,依据课后习题其一:文章围绕 “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其二:读句子,说句子意思,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其三: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和体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们备课小组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3)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正确的生死观。明确教学重点就可以长文短教,实现高效教学。部编版新教材中许多课文篇幅较长,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竹节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长文短教,以什么为重点展开教学,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两课时甚至是一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认真研读课后习题,那么课后习题就会象迷路时的指南针,清楚地为我们指明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3.用好习题 利于提升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后习题囊括了“听、说、读、写;查、找、思、用” 等训练,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例如各个年级中的古诗词课后都有背诵并默写的训练;各个年级的精美隽永的美文中都有背诵重点段落的训练,如《草原》一课要求背诵第1自然段,《匆匆》一课要求背诵全文,《为人民服务》一课要求背诵2、3自然段。还有查阅资料的练习,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查找先烈的革命事迹的练习,部编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中查找资料,了解古诗与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有关。再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课后习题,有学习课文详略得当,按时间顺序展开写作的读写结合训练;有感受“京味儿”语言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表达训练;还有结合材料,交流不一样的春节的比较练习。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展开教学,学生自然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部编版六下《腊八粥》一课的课后习题,有边朗读边想象的阅读训练;有读句子获取感悟,并和同学交流感受的口头表达训练;有详略得当的写法感悟训练;有学习细腻描写的练笔训练。这些习题集听、说、读、写和联想于一体,有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了,想象力丰富了,表达力提升了,语文素养自然提高。
笔者认为:课后习题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它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用好这一特殊教材,让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南针”作用。关注课后习题,发挥其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积极作用,用好课后习题,发挥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保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