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大树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去湘南采风,行车途中,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重峦迭嶂、连绵起伏、苍穹佑护、田园簇拥中,有一座山特别抢眼,令我为之心动。倒不是它那屹立在苍翠、清丽中巍峨、妩媚的身姿,映衬着山河大地的壮丽与秀美,也不是它那舒展、凝重的神影,借助于金色阳光的照射,在天地之间勾勒出柔美、流畅的线条,点缀着大千世界的璀璨与神奇,而是那山峰顶上的一棵树,一棵独树一帜、鹤立鸡群、气贯长虹、直指云霄的大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种,有多少年轮,但我肯定,它出类拔萃,生长不易,是众多树木中的佼佼者。它一定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悠久漫长的岁月里,珍惜时光,笑面风雨,经历过无数次风霜雨雪严寒酷暑的考验,多少回与突如其来的雷鸣电闪天灾人祸顽强抗争,不断地长高、长粗、长大而成。
  我在捧读龙长吟先生的《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以下简称《治守之道》)时,总想从中读出点什么,读有所悟,读有所获。但是,读着读着,老是分心走神,眼前总是闪现出那棵大树的影子来。我不知道,这棵大树,是怎样闯进我的心灵世界,让我耿耿于怀,刻骨铭心?是蕴含在《治守之道》的字里行间?还是闪烁于写这本书的人的思想灵光中?
  长时间里,我迷惑、思考、探问着,力求得到一个完整、明晰、准确的答案。
  龙长吟先生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写文学评论应该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的事情,但他不满足一般,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阅读,深入考究,缜密构思,力求完美。我隐隐约约感觉,他就是我心中的那棵大树,在文学批评与理论的高峰上,扎根沃土,沐雨栉风,巍峨挺拔,枝繁叶茂……
  《治守之道》是上通国计、下接民意,聚焦官场、直面政坛的问鼎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励精图治,艰苦朴素,战胜困难,稳固政权,建设家园,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正本清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开国门,繁荣市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入,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官场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抬头,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社会反应强烈,群众极为不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中央明察秋毫,抓铁有痕,铁腕手段严惩贪腐。龙长吟虽已告老闲休,安居一隅,但眼观天下,胸怀大局,不甘雌伏,奋袂而起,用笔、也用心聚焦官场,直面政坛,从个体到整体,从历史到现实,从正面到反面,从湖湘本土到国家与民族,大量地搜集资料,悉心地阅读文本,对湖南官场小说、官员写作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与研究,从典型文本、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中,抽丝剥茧,吹糠见米,寻找与拷问政坛权力的运作,弘扬清廉与正义,披露贪腐与阴暗,并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当政者和决策层提供哪怕是只言片语毫发丝粟的治守良方。这种情怀,这种担当,这种顾照政坛、直击时弊的侠风义行,上与中央高层的决策、行动相呼应,下与社会民众的意愿、呼声相吻合,千金不换,明月可鉴。无论过去、时下,还是以后,在文学界,在文学评论队伍中,恐怕都为少见。因此,我称《治守之道》为问鼎之作,应该不过分。
  《治守之道》是内修心性、外正风气、呼唤良知、彰显正义的警示之作。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知廉耻、懂礼仪、讲仁爱、守诚信、重和谐、崇正义,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当之无愧的优秀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吐故纳新,去伪存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吸收、借鉴和融入世界先进文化的元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与自豪,也责无旁贷地要珍惜、爱护、维护中华民族的声誉和尊严。在当今世界,总有一些杂音存在,奚落、嘲讽、诋毁、贬损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东亚病夫”的言论时有发生,这固然是西方世界心存偏见用有色眼镜看人的结果,但也无不与我们自身有一些人束身自修不够,放浪无羁有加,涵养不高、素质低下有关,我们不能不对此高度警觉,自我反省,纠偏立正,从自身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整饬不良风气,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官员是社会的精英,也是民众的表率,官员的品行素质极大地影响着全民的素质和社会的风尚。官风不正,导引民风不正,助长社会风气不正。因此,在当前,官员修炼心性、正身端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龙长吟先生深谙其道,思深忧远,从分析、诠释《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三部评点之作入手,鲜明、坦荡地表达了他信奉、推崇唐浩明、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和行为法则,告诫、规劝人们“为文力戒诞言,为人为事力戒傲、伪、贰、巧”“为官要重民间疾苦,得民心”“心思纯洁,心绪安宁,心境澄明”不惜笔墨不拘篇幅地将曾国藩治家、治学、治身、治人、治世之真经呈现在读者面前,对唤醒良知、端正世风无不有着巨大的敦促与警示作用。
  《治守之道》是文学与人学、艺术与思想融入一体交相辉映的创新之作。这部评论集观照的是政坛文学,包括官场小说、官员创作及其相关联的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几乎将湖南当代所有带“官气”或“官味”的文学一网打尽,走的是别人从未有想过更没有走过的创作之路,无疑是一次独具眼光、独具匠心、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创新之举。他选定王跃文的《国画》《大清相国》、阎真的《沧浪之水》《活着之上》、肖仁福的《官运》《仕途》、浮石的《青瓷》、黄晓阳的《二号首长》等湖湘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处心积虑,深切著明,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审视、评论、推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令人读后振聋发聩、拍案叫绝。在谋篇布局上,他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将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单个或同类文本定性归类,有机编排,形成相关篇目或章节,然后组合串连起来,化零为整,聚沙成塔,冠以高屋建瓴精辟凝练的“引论”,形成一部結构严谨论据有力的华彩之作。虽然他研究的对象是官场文学和官员创作,创作的体裁是文学评论,但他不囿于文本选材、编排和评论的形式、方法,而是高标准、高品位要求从研究对象中跳出来或深入进去,发掘蕴含在文本里及其映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灵魂、思想、道德、伦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弘扬正气,祛除歪风,不失为一部集文学与人学、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创新精品。
  最后,也想与龙长吟先生商榷:该书的有些篇目似乎与创作要表达的主题有些脱节,扣得不紧,如王跃文的《漫水》、阎真的《因为女人》和余艳的《杨开慧》等文学作品及对其的评论,纳入“治守之道”的范畴有点隔靴搔痒、牵强附会;任何事情都需一分为二,有利有弊,官场小说与官员写作也不例外,肯定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甚至负面的东西,但龙长吟先生心存善念,慈悲为怀,也可能是对学术环境与人缘关系心存顾虑的原因,笔下留情,藏敛锋芒,扬多抑少,赞有余而批不足,这不免为本书的遗珠之憾。
  (作者单位:湖南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 佘 晔
其他文献
回到文学,回到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陈伟华(以下简称“陈”):我没记错的话,你很早就开始文学创作,二十岁前后在《上海青年报》发表第一个小散文,在《长白山》文学杂志头条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那还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紧接着,你的短篇小说《你不要烦我》和《小城有家羊肉铺》,分获《湖南文学》新秀选拔赛三等奖和二等奖,发在《人民日报》上的散文《长命乐》,获湘赣两省征文赛一等奖。但不过十年,你就转身离去,直到最近
期刊
在过去的2016年中,改编自话剧的《驴得水》是一部饱受争议的电影,其争议的焦点在于该电影在内容上的深刻性与形式上的保守性之间的矛盾。在内容上,该电影保留了话剧的社会寓言特色,用喜剧形式讲述了一个触发人性并涉及社会现实问题的故事,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化反思热潮。然而,在形式上,该电影依然遵守了话剧舞台的表现形式,甚至几乎无视电影与戏剧的差异性,使得电影的表现魅力没有发挥出来。如此看来,如何评价《驴得
期刊
覃皓珺:2013年,您和朋友们成立了编剧帮,一直在编剧界非常活跃,编剧帮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宋方金:编剧帮不是个帮会,而是个微信公众号,可以帮编剧免费处理法务问题,也可以帮编剧对接一些工作。因此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间公益性质的组织。目前中国的编剧没有经纪人意识,在美国,不管是演员、导演还是编剧,必须与经纪人签有代理合同,由经纪人与制片人进行沟通,那么这中间就需要背书。当年
期刊
如果从1998年发表《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一文算起,陈定家对网络文学的关注与研究已近二十个年头,为推进当代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研究的发展呕心沥血,硕果颇丰。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社科院重大课题以及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的200余篇文章,几乎都与媒介及网络有关。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词典》“陈定家”词条有比较简洁的概述。他的研究,立足于网络时代文学发展
期刊
王青:应《创作与评论》杂志之约,今日有幸与您进行一次深度访谈,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问题。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开启网络文学的研究之旅的?  陈定家:如果从1999年发表的《电脑高科技的兴起与古典艺术的终结》算起,我关注网络文学也快有20年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我选择网络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与我长年从事编辑工作有关。1979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学生刊
期刊
1962年生于湖北红安,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特聘研究员。主持和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史哲》《人
期刊
对于人的种种现实困境,编剧宋方金有他独特的出发点和个性化的处理方式,他常常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戏剧性的瞬间,并从这个切口深入下去,展现人物每一步的选择与行动,实现对人物心灵世界的观照。本文试从一个切口入手,探索编剧宋方金的故事世界。  一、對“尴尬”人生的注视  “尴尬”源于个体与社会相遇时产生的异物感,但又不同于激烈的排异反应,人物在世界与自我意识的交界处,焦灼地寻找着与自我、他人和世界兼容的方案;
期刊
猫腻认为所有的创作都是一种内化的表现,中国古典文学资源和当代文学对他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漫长的阅读和写作积累中,其逐渐成型的叙事话语中慢慢体现出的审美情怀成为其小说的显著标志。在他看来,情怀不仅仅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也是一个作者区别于另外一个作者,一个作品不同于另外一部作品的根本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作家不断挑战自己,力求文本的经典性,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中感受网络文学所承载的积极
期刊
2016年度湖南长篇小说创作立足于本土资源,既深情回望传统文化资源,又着力状绘当下社会图景,兼及都市与乡村两个场域,呼唤式微的价值立场,反思市场主导下的社会问题,描摹理想的人生状态,对人之存在及意义展开了多维而细致的书写,承继了湘籍作家一贯的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凭借多元的创作立场与资源,推动着湖南文学的发展。面向优秀传统文化开掘创作空间,并将其作为文学表现主体,无疑是2016年湖南长篇小说创作的一
期刊
月关以创作历史架空小说而著称,其小说有别于其他架空小说对历史的肆意虚构,而是在充分的史实基础上,去设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让历史回归它的本质,成为故事的一块幕布。以人为中心去看人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让他的小说兼具娱乐性和思想性。月关在小说创作中,不甘于在传统网文套路里重复,曾尝试过多种类型的创作,最终明白打破套路不在于变化类型,而是在同一种类型中写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