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问题是引发思维的“触发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策略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知识理解,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重强化训练,轻自主探究;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体参与;因此,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去甚远。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教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学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带着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权大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主体的问题意识淡薄,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被不同程度地剥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能有效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包括在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加强对物理现象、事实、猜想的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辨析过程中,加强对个案分析的批判性思维;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中,加强对条件和方法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把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向深入。
同时,注重用物理学史实助力批判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懂得科学史上的创造发明大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而且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下产生疑问,运用批判性思维,特别是用创新思维,把地面上的牛顿定律与天体运动巧妙结合,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火炉上的水壶盖被冲开的现象生疑,也是用批判性思维等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
二、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问题意识
物理这门课,定理和公式非常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讲解很难理解。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针对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下分子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获得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还存在斥力。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增加一些自主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有了操作体验,因此就能够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分子与分子之间有引力,那么破碎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我复原?而这样自由度较高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变得更加有乐趣。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对相关的物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物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 建立思维的独立性,倡导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造的开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从单一的、盲目的提出问题,到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根据自身的认知去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逐渐提升问题的“价值”,通过对自己认知的挑战,去获得新的收获,教师应该及时的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建立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掌握良好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使用课堂的一切手段倡导学生多提问,在提问中对比、学习、交流、提高,肯定学生思考的一面,纠正学生不足的一面,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有关电动势的问题上,学生提出了“原线圈电路是闭合的,但为什么电动势却没有电流呢?”每一种提问学生都是经过了积极的思考得来的,而老师就不能用一句“高考不考”来搪塞学生,降低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也就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性。
四、 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师天花板上方悬挂一根细钢丝绳,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但是,它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 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發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三) 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和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质疑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
作者简介:
何兴会,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策略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知识理解,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重强化训练,轻自主探究;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体参与;因此,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去甚远。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教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学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带着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权大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主体的问题意识淡薄,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被不同程度地剥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能有效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包括在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加强对物理现象、事实、猜想的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辨析过程中,加强对个案分析的批判性思维;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中,加强对条件和方法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把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向深入。
同时,注重用物理学史实助力批判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懂得科学史上的创造发明大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而且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下产生疑问,运用批判性思维,特别是用创新思维,把地面上的牛顿定律与天体运动巧妙结合,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火炉上的水壶盖被冲开的现象生疑,也是用批判性思维等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
二、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问题意识
物理这门课,定理和公式非常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讲解很难理解。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针对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下分子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获得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还存在斥力。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增加一些自主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有了操作体验,因此就能够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分子与分子之间有引力,那么破碎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我复原?而这样自由度较高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变得更加有乐趣。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对相关的物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物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 建立思维的独立性,倡导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造的开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从单一的、盲目的提出问题,到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根据自身的认知去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逐渐提升问题的“价值”,通过对自己认知的挑战,去获得新的收获,教师应该及时的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建立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掌握良好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使用课堂的一切手段倡导学生多提问,在提问中对比、学习、交流、提高,肯定学生思考的一面,纠正学生不足的一面,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有关电动势的问题上,学生提出了“原线圈电路是闭合的,但为什么电动势却没有电流呢?”每一种提问学生都是经过了积极的思考得来的,而老师就不能用一句“高考不考”来搪塞学生,降低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也就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性。
四、 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师天花板上方悬挂一根细钢丝绳,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但是,它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 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發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三) 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和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质疑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
作者简介:
何兴会,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