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过程。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记忆,发展思维,丰富词汇,掌握语言规律,提高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
朗读 教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56-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会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精义妙理,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深深体会到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谨以个人体会谈谈自己对朗读教学的一点反思。
1.正确认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學各年段的朗读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每上一篇新课之前,我都让学生预习课文,做到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每篇课文我都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声音,要学会把握语句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自然而生动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们预习课文时养成了不读到文畅气顺的地步绝不罢休。
2.让朗读变为“悦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使学生爱读、乐读。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视阅读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形式多样化:读一读、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等,还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聆听动听的声音,享受美好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现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使学生初步感知南沙群岛的美丽迷人,学生顷刻间便被南沙旖旎的风光吸引住了。在欣赏完南沙的美景之后,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品味感受着南沙的美丽迷人。再如在教李白写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我配上音乐,让学生在悠扬的古典乐曲中练读练背,引导学生想象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场面,并让学生试着去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把读和想象,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读中感知形象,体味语言,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揣摩诗歌意境,使学生在读中有所获又有所乐,同时也使学生产生喜欢阅读的情愫。
3.品味积累文本语言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负与承载着语言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吕叔湘先生说得好:“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通过朗读能改造口语中不规范的语音和句式,意会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不断地提高与促进学生的说话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说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覆去老使唤那几百个词语,要不就生造、堆砌。种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可见,朗读在学生的语文积累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通过经常性地朗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尽可能更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比如《槐乡五月》就是一篇语言形象优美的散文,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等,还有不少对偶句,如“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都是相当优美的文字,非常适合学生积累。我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如:教师范背,男女生背诵擂台赛等多种形式。学生反复练读练背过程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这样既得到参与的乐趣,又不知不觉地在乐趣中获得语言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只有通过恰当而正确的朗读设计,才能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命的主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全明编.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朗读 教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56-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会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精义妙理,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深深体会到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谨以个人体会谈谈自己对朗读教学的一点反思。
1.正确认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學各年段的朗读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每上一篇新课之前,我都让学生预习课文,做到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每篇课文我都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声音,要学会把握语句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自然而生动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们预习课文时养成了不读到文畅气顺的地步绝不罢休。
2.让朗读变为“悦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使学生爱读、乐读。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视阅读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形式多样化:读一读、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等,还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聆听动听的声音,享受美好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现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使学生初步感知南沙群岛的美丽迷人,学生顷刻间便被南沙旖旎的风光吸引住了。在欣赏完南沙的美景之后,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品味感受着南沙的美丽迷人。再如在教李白写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我配上音乐,让学生在悠扬的古典乐曲中练读练背,引导学生想象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场面,并让学生试着去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把读和想象,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读中感知形象,体味语言,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揣摩诗歌意境,使学生在读中有所获又有所乐,同时也使学生产生喜欢阅读的情愫。
3.品味积累文本语言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负与承载着语言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吕叔湘先生说得好:“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通过朗读能改造口语中不规范的语音和句式,意会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不断地提高与促进学生的说话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说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覆去老使唤那几百个词语,要不就生造、堆砌。种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可见,朗读在学生的语文积累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通过经常性地朗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尽可能更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比如《槐乡五月》就是一篇语言形象优美的散文,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等,还有不少对偶句,如“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都是相当优美的文字,非常适合学生积累。我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如:教师范背,男女生背诵擂台赛等多种形式。学生反复练读练背过程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这样既得到参与的乐趣,又不知不觉地在乐趣中获得语言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只有通过恰当而正确的朗读设计,才能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命的主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全明编.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