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只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会使很多数学生因目标遥不可及而失去向上的动力。如采用分层教学则能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最优发展,从而推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23-02
曾清楚的记得,班里的一名女同学语文基础不错,但成绩始终没有提高。我着急了,单独找她谈话,没想到这一次的谈话竟令一向自信的我感到汗颜。“老师,我每次的作业、读书笔记、作文等都是尽了我百分之百的努力,但你每次表扬的名单里始终没有我,我很自卑,也很恨自己的无能,我觉得我再怎么付出也没用。”当时我就蒙了,没想到本以为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成想适得其反。难道表扬有错吗?我陷入了深思……细想想,我每次表扬的都是那些所谓的“宠儿”,何时考虑过成绩中等甚至下等的学生的感受?对74个孩子只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使那些想上进的孩子终因老师树立的榜样高高在上而失去希望,这是何等的愚蠢啊!我开始反思,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起点不同,结果怎么会相同呢?不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而一味地急于求成,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反而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啊!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怎会有成果呢?“层次教学”四个字忽然在大脑中闪现。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觉目标遥不可及。有些教师即使有这种意识,也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中驾驭。因为在升学的压力下,优等生想当然成了教师青睐的“宝贝”,成了学校扬名的“筹码”,而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应有的重视和鼓励只能望“师”兴叹了,以生为本、关注全体的原则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如今倡导的教学最优化,就应是“以生为本”。重视差异、分层教学既是追求优化的前提,也是众多教师应提升的高层次的境界。
层次教学法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每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态度不同,必然出现个体间的差异。如果教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生施教,据异施教,分类指导,分层优化,就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到前进的支点,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要,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师生间的关系,提高了课堂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分类(准确定位)
给学生分类,并非是给学生地位设等级,更不是给学生人格上的定义,而应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的前提下(如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希望生三类,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突破弱点,更迅速的提高自己,也有利于学生敢于超越、敢于挑战精神的培育。
二、分别定目标(跳一跳够得着)
教学实践证明:用统一标准作为衡量学生的尺码,结果只会使一小部分优秀生有些提高,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感受,更不符合关注全体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原则。目标定的太高,大部分学生实现起来太吃力,接二连三的打击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会自暴自弃。如果定的太低,就会使中上游的学生找不到动力,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只有分层次的目标才会让所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轻松有效的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整体发展、大步迈进的目标。
三、作业有梯度(呈阶梯状)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又可以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但统一的作业,尤其是想象思维的书写训练,对基础太差的学生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硬憋就会词不达意,否则就胡乱抄袭,最终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布置作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纯粹应付,更不能全盘统一,而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呈阶梯状布置,从而达到既有巩固又有提高的效果。
四、提问有难易(培养自信)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能有效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激励所有学生上进,从而让每名学生找到自己的支撑点,找到自己的价值,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问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好又自卑的、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作好充分预设,从而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对“什么时候提、提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最适合哪个学生回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
五、生生结对子(帮扶结友)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层次性是必然存在的,即使教师使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齐头并进,这就给“帮扶活动”提供了良机。或自愿结合,或教师安排,无论哪种形式都能有效地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优秀的找到了施展自己才智的机会,略差的找到了学生中的老师,在共同成长中也加深了同学情谊,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整合。这样就可以让优秀的更好地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让差些的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六、人人找对手(负重前进)
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吃大锅饭”,在整体相融的同时,也要实施竞争机制,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教师应科学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榜样。当然既不可以拉得太近,更不可以拉得太远。对手太弱,行动起来没多大动力,不利于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对手太强,就会掉入“压力锅”,心里的负担过重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最恰当的参照物,才能高效的促进自身的优先发展。
总之,层次教学法既保证了有困难的学生找回自信,又使优秀生更快地实现“提优”,也有效地落实了“关注全体”的人性化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层次划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和学习目标,并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退步的学生作出提醒或指导,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人人争优的良好局面,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23-02
曾清楚的记得,班里的一名女同学语文基础不错,但成绩始终没有提高。我着急了,单独找她谈话,没想到这一次的谈话竟令一向自信的我感到汗颜。“老师,我每次的作业、读书笔记、作文等都是尽了我百分之百的努力,但你每次表扬的名单里始终没有我,我很自卑,也很恨自己的无能,我觉得我再怎么付出也没用。”当时我就蒙了,没想到本以为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成想适得其反。难道表扬有错吗?我陷入了深思……细想想,我每次表扬的都是那些所谓的“宠儿”,何时考虑过成绩中等甚至下等的学生的感受?对74个孩子只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使那些想上进的孩子终因老师树立的榜样高高在上而失去希望,这是何等的愚蠢啊!我开始反思,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起点不同,结果怎么会相同呢?不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而一味地急于求成,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反而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啊!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怎会有成果呢?“层次教学”四个字忽然在大脑中闪现。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觉目标遥不可及。有些教师即使有这种意识,也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中驾驭。因为在升学的压力下,优等生想当然成了教师青睐的“宝贝”,成了学校扬名的“筹码”,而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应有的重视和鼓励只能望“师”兴叹了,以生为本、关注全体的原则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如今倡导的教学最优化,就应是“以生为本”。重视差异、分层教学既是追求优化的前提,也是众多教师应提升的高层次的境界。
层次教学法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每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态度不同,必然出现个体间的差异。如果教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生施教,据异施教,分类指导,分层优化,就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到前进的支点,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要,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师生间的关系,提高了课堂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分类(准确定位)
给学生分类,并非是给学生地位设等级,更不是给学生人格上的定义,而应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的前提下(如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希望生三类,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突破弱点,更迅速的提高自己,也有利于学生敢于超越、敢于挑战精神的培育。
二、分别定目标(跳一跳够得着)
教学实践证明:用统一标准作为衡量学生的尺码,结果只会使一小部分优秀生有些提高,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感受,更不符合关注全体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原则。目标定的太高,大部分学生实现起来太吃力,接二连三的打击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会自暴自弃。如果定的太低,就会使中上游的学生找不到动力,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只有分层次的目标才会让所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轻松有效的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整体发展、大步迈进的目标。
三、作业有梯度(呈阶梯状)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又可以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但统一的作业,尤其是想象思维的书写训练,对基础太差的学生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硬憋就会词不达意,否则就胡乱抄袭,最终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布置作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纯粹应付,更不能全盘统一,而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呈阶梯状布置,从而达到既有巩固又有提高的效果。
四、提问有难易(培养自信)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能有效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激励所有学生上进,从而让每名学生找到自己的支撑点,找到自己的价值,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问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好又自卑的、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作好充分预设,从而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对“什么时候提、提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最适合哪个学生回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
五、生生结对子(帮扶结友)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层次性是必然存在的,即使教师使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齐头并进,这就给“帮扶活动”提供了良机。或自愿结合,或教师安排,无论哪种形式都能有效地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优秀的找到了施展自己才智的机会,略差的找到了学生中的老师,在共同成长中也加深了同学情谊,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整合。这样就可以让优秀的更好地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让差些的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六、人人找对手(负重前进)
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吃大锅饭”,在整体相融的同时,也要实施竞争机制,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教师应科学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榜样。当然既不可以拉得太近,更不可以拉得太远。对手太弱,行动起来没多大动力,不利于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对手太强,就会掉入“压力锅”,心里的负担过重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最恰当的参照物,才能高效的促进自身的优先发展。
总之,层次教学法既保证了有困难的学生找回自信,又使优秀生更快地实现“提优”,也有效地落实了“关注全体”的人性化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层次划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和学习目标,并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退步的学生作出提醒或指导,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人人争优的良好局面,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