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人和社会”的角度,审视性别差异在亲属称谓语上的表现,揭示称谓语体系中的性别特征以及两性使用称谓语的情况,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
关键词:性别;差异;亲属称谓语
称谓语与性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亲属称谓语在动态的发展中会受到性别这一静态因素的约束,而称谓语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性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升降和性别文化的发展。
一、亲属称谓语所体现的性别差异
亲属称谓是亲属间互相表示亲疏、嫡庶、内外、尊卑、男女等各种关系的称呼,其作用在于维系宗族与家庭间的关系。亲属称谓语在性别构成上有以下特点:
(一)内外有别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汉族的伦理观念非常重视亲疏之分、内外之别。在汉族家长的观念中,家族只包括父系,不包括母系,亲属称谓语区分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宗法观念十分强烈。在汉族家长的观念中,血亲亲属才是和自己一脉相承的,而姻亲亲属是别人家的,汉族家长的家族只包括父系,不包括母系。
(二)词汇数量不对等
汉语称谓系统中一般有表现男性的称谓词,就会相应的有表示女性的称谓词,反过来也是一样,但是二者在词量上并不对等。在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父系亲属称谓语丰富细致,名目繁多,宗族之内的直系親属在称谓上有很多变体。父系亲属称谓语中,有年龄长幼的区分,长者尊,幼者卑。而母系亲属称谓语区分则比较简单,比较概括,没有长幼的区分。
(三)男尊女卑
汉语称谓语中无论是内外之分还是词量上的不对等都表现了重男轻女的现象。父亲一方的称谓语明显复杂于母亲一方的称谓语。称谓的复杂程度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人际关系复杂,称谓系统就复杂。社会关注程度的大小与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而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与称谓的复杂程度也成正比。
二、亲属称谓语性别差异形成并得到强化的原因
(一)称谓语所反映出的性别差异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
母系氏族过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下降,被家庭所束缚,于是人们在观念上逐渐形成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种对女性的错误看法,多多少少对女性有轻视的意味。
(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所谓文化意识形态,是指与文化价值有密切关系的观念和态度。而文化意识形态在社会的传播会支持和强化人们的偏见与歧视。西方神话将男性看作是“物种之范”,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变体。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地是男人盘古创造的,而女娲则是辅助男性的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社会化的影响
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要学习和掌握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取得在社会生活的资格,成为所属的社会中的一员。这种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传授知识和劳动技能,选定生活目标、培养价值观念,教导和学习行为规范。在周围亲友或传媒的影响下,个体很容易形成和强化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都受到儒家的影响,随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女性遭受轻视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汉语中。
三、结语
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系统性的认识,揭示性别这种社会因素同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汝建.汉语性别语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冯培华(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关键词:性别;差异;亲属称谓语
称谓语与性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亲属称谓语在动态的发展中会受到性别这一静态因素的约束,而称谓语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性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升降和性别文化的发展。
一、亲属称谓语所体现的性别差异
亲属称谓是亲属间互相表示亲疏、嫡庶、内外、尊卑、男女等各种关系的称呼,其作用在于维系宗族与家庭间的关系。亲属称谓语在性别构成上有以下特点:
(一)内外有别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汉族的伦理观念非常重视亲疏之分、内外之别。在汉族家长的观念中,家族只包括父系,不包括母系,亲属称谓语区分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宗法观念十分强烈。在汉族家长的观念中,血亲亲属才是和自己一脉相承的,而姻亲亲属是别人家的,汉族家长的家族只包括父系,不包括母系。
(二)词汇数量不对等
汉语称谓系统中一般有表现男性的称谓词,就会相应的有表示女性的称谓词,反过来也是一样,但是二者在词量上并不对等。在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父系亲属称谓语丰富细致,名目繁多,宗族之内的直系親属在称谓上有很多变体。父系亲属称谓语中,有年龄长幼的区分,长者尊,幼者卑。而母系亲属称谓语区分则比较简单,比较概括,没有长幼的区分。
(三)男尊女卑
汉语称谓语中无论是内外之分还是词量上的不对等都表现了重男轻女的现象。父亲一方的称谓语明显复杂于母亲一方的称谓语。称谓的复杂程度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人际关系复杂,称谓系统就复杂。社会关注程度的大小与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而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与称谓的复杂程度也成正比。
二、亲属称谓语性别差异形成并得到强化的原因
(一)称谓语所反映出的性别差异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
母系氏族过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下降,被家庭所束缚,于是人们在观念上逐渐形成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种对女性的错误看法,多多少少对女性有轻视的意味。
(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所谓文化意识形态,是指与文化价值有密切关系的观念和态度。而文化意识形态在社会的传播会支持和强化人们的偏见与歧视。西方神话将男性看作是“物种之范”,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变体。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地是男人盘古创造的,而女娲则是辅助男性的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社会化的影响
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要学习和掌握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取得在社会生活的资格,成为所属的社会中的一员。这种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传授知识和劳动技能,选定生活目标、培养价值观念,教导和学习行为规范。在周围亲友或传媒的影响下,个体很容易形成和强化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都受到儒家的影响,随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女性遭受轻视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汉语中。
三、结语
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系统性的认识,揭示性别这种社会因素同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汝建.汉语性别语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冯培华(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