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人,因而琢磨课堂是必需的。但这种琢磨,不应局限在教材、课堂和教师,还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尊重,课堂应是活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对一堂数学课而言,备教材是必需的,而备学生是前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提倡新型的“备课观”和“上课观”。
一、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备课和上课的关系,就要处理好教师适应学生的学、学生适应教师的教的关系。因此,教师备课和上课应在“教路”和“学路”结合处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
1、提高教师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应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但是教材的编写有其局限性。然而有不少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即使意识到它的不足也不敢提出,奉守以本为本的信条,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题材,不做任何调整、修改和补充。笔者认为,教师应认真钻研、主动驾驭教材,切实提高自身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教材视为范例,作为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大胆地对其进行再创造,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课程资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2、课堂教学应体现师生的和谐统一。
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教、学生的回答是不是都进入了自己的预设,而较少关心学生的思路。一旦学生跳出了自己的预设,教师往往要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而很少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新理念倡导建构与生成的课堂理念。建构、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的教要对学生真正起到启发和引领的作用,不但要能马上辨别出学生有创意又正确的方法,还要能及时从学生的错误里分析学生的思路,并找到适当的指引策略,以真正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所以,教师应在备课与上课上下功夫,努力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二、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应是基础的、全面的、扎实的。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来训练其相应的思维,培养其相应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小学阶段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应切实把准教学尺度,做到不拔高、不随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高年段的计算教学,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亦要关注算法的优化,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选择”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提高。
三、课堂教学应坚持“弃旧图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中创新的。这种继承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既有对传统教学优势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教学的超越;既有对传统教学元素的淘汰,也有现代教学元素的诞生。所以,课堂教学应坚持“弃旧图新”。
1、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之本不在教而在学,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赖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既然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那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必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求,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要求答案的标准化和唯一性,而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学生的“群言堂”代替教师的“一言堂”。
2、学生既要“学答”,更要“学问”。
古人谈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先而无疑,再而有疑,进而多疑,后而释疑。走完这一进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了手。教师课堂提问问什么?我们知道,所谓问题,就是要求回答和解释的题目,以及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所以,提出的问题首先要体现问题的价值性和开放性;其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后,问题要体现适时和适度的原则。
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提问也应包含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的生成过程。在课堂上,问题生成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问题的解答价值。学生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是他们探求知识、构建生成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批判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会解题,更要会提问。
3、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小学阶段要努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做到教书与育人统一、过程与结果并重,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变化发展。为此,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教学相长;要用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与评价学生,决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基础和爱好,分层次进行施教,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欣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要提供多种条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尊重学生的多向选择,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宽忍学生的失败,为学生提供—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育态度上主张“诲人不倦”,真正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一、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备课和上课的关系,就要处理好教师适应学生的学、学生适应教师的教的关系。因此,教师备课和上课应在“教路”和“学路”结合处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
1、提高教师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应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但是教材的编写有其局限性。然而有不少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即使意识到它的不足也不敢提出,奉守以本为本的信条,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题材,不做任何调整、修改和补充。笔者认为,教师应认真钻研、主动驾驭教材,切实提高自身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教材视为范例,作为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大胆地对其进行再创造,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课程资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2、课堂教学应体现师生的和谐统一。
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教、学生的回答是不是都进入了自己的预设,而较少关心学生的思路。一旦学生跳出了自己的预设,教师往往要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而很少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新理念倡导建构与生成的课堂理念。建构、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的教要对学生真正起到启发和引领的作用,不但要能马上辨别出学生有创意又正确的方法,还要能及时从学生的错误里分析学生的思路,并找到适当的指引策略,以真正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所以,教师应在备课与上课上下功夫,努力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二、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应是基础的、全面的、扎实的。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来训练其相应的思维,培养其相应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小学阶段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应切实把准教学尺度,做到不拔高、不随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高年段的计算教学,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亦要关注算法的优化,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选择”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提高。
三、课堂教学应坚持“弃旧图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中创新的。这种继承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既有对传统教学优势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教学的超越;既有对传统教学元素的淘汰,也有现代教学元素的诞生。所以,课堂教学应坚持“弃旧图新”。
1、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之本不在教而在学,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赖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既然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那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必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求,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要求答案的标准化和唯一性,而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学生的“群言堂”代替教师的“一言堂”。
2、学生既要“学答”,更要“学问”。
古人谈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先而无疑,再而有疑,进而多疑,后而释疑。走完这一进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了手。教师课堂提问问什么?我们知道,所谓问题,就是要求回答和解释的题目,以及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所以,提出的问题首先要体现问题的价值性和开放性;其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后,问题要体现适时和适度的原则。
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提问也应包含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的生成过程。在课堂上,问题生成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问题的解答价值。学生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是他们探求知识、构建生成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批判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会解题,更要会提问。
3、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小学阶段要努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做到教书与育人统一、过程与结果并重,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变化发展。为此,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教学相长;要用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与评价学生,决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基础和爱好,分层次进行施教,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欣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要提供多种条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尊重学生的多向选择,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宽忍学生的失败,为学生提供—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育态度上主张“诲人不倦”,真正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