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如何再出发?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来,各地的公共事业迅猛发展。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没有改革就不能彻底激发社会的活力,各项事业就会止步不前。我期望能在总理的报告中,听到改革的进一步展开,为今年的工作开个好头!”在天安门广场一下大巴车,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浙江省金华小学校长方青便已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教育一直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作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格外珍惜,他们为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了众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报告》原声: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部分,公平一直是中心内容。”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报告》小组讨论会上第一个发言。朱永新详细向与会人员梳理了“教育公平”的推进路径:“其实,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教育规划纲要将‘促进公平’作为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公平是这个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已经奠定。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
  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公平的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认为,中国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国家目前的战略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义务教育是很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关系到千百万个家庭,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关键在于义务教育的均等。义务教育的质量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几年的努力,向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是未来几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需要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市场不可能解决。因为义务教育不光是设施,还包括师资、区域环境等问题,这些都与教育资源的配置相关连。据我了解,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师资经费要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目前的改革措施中,发达地区正在帮扶落后的地区培养师资。”唐子来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副县长郭红梅看来,现在西部地区的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的师资特别是优秀教师匮乏,她建议国家在改变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出台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真正使农村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
  不光是农村师资,城市师资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小学数学专家吴正宪谈了自己的隐忧,她说:“奥运宝宝等上一波出生高峰及今后的‘单独二孩’将给学生入学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将随之凸显。北京师资目前总体表现供不应求,专任教师需求缺口较大,一些学校除了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外,新教师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关于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这个问题已经在逐步的实现,2012年实施了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1万多名本科生,这些地区上重点大学人数提高10%左右。今年进一步扩大到3万人,范围扩大到所有国贫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率相对较低的省份。在专项计划覆盖的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5%。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要在2013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以上。我想这个目标也肯定可以实现。”他认为,把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上去才是重点,把农村地区中小学条件改善一下,师资力量提高一点,教学质量更高一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重点大学学习。依靠政府调控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到名校读书,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他认为,教育的扶贫重点还在西部地区,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以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扶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发展的核心是公平,而公平更应该体现在教育等民生问题上。比如说西部地区,教育硬件的投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投入已逐渐改善,但在软件投入方面还远远不够。西部地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难培养出一个高质量的学生。
  杨学义说,原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少在西部招生,后来在西部地区采用提前招生方式,但明显感受到西部地区的学生水平与东部学生的差距很大。但这不能怪学生,确实是当地的教育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既深受鼓舞又充满期待。河南每年的博士生招生名额只有300人,赶不上一所部属院校的招生数量。目前河南尚无一所“985”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他建议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考虑招生指标投放的公平,高校打破地域界限,均衡、公平地分配招生名额,确保全国考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同时也必须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防止高考移民和人口过分地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以带动常住人口疏散和减少外来人口聚集。
  >>>>会外连线
  让公平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而社会稳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教育要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照耀在神州大地之上,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收益和教育带来的发展。但是教育公平发展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解决得还不是很彻底。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还没有完全实现,教育远远不能达到均衡发展的需要,从义务教育来讲,大量的留守儿童、城市困难家庭儿童对于教育不公平的感受明显,媒体上大量的留守女童性侵案还有少数教师的不端行为时刻在警醒我们和教育公平还有很远的距离。当城市里的孩子为出高额择校费还进不了好学校而抱怨时,农村的留守儿童还要走几十里山路去上学,同一片蓝天之下城乡儿童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境遇。这些是教育的不公也是社会之痛、社会之伤,更是社会不公平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社会进步靠教育的优先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靠教育的公平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陈琼英)   教育均衡应从均衡师资做起
  教师是一所学校最优厚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态度甚至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办学质量。农村教师饱受了闭塞、冷清之苦,长年累月的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们面临交通不便、信息滞后、人际交往困难等诸多困难,本应得到更多的补偿,可他们的待遇反而比市区微薄得多!在以经济高低为主流价值观的今天,大范围区域内统筹教师的工资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的待遇均衡直接决定着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直接影响着教育均衡,所以,均衡教育应从均衡师资做起!(河南省某县教育局教研室 贾玲)
  以特殊感情关注学前和特殊教育
  《报告》原声: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建议,要让所有达到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有学上、上得起,只有一个办法,即在全国实现学前教育的义务教育化,将学前教育(幼儿园)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范畴。
  王麒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儿童早期教育,是决定人一生发展的关键。在一些地方,上个幼儿园,每年花费竟要10万,幼儿教育花费,已成继大学教育之后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又一大负担。而在农村,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机会上幼儿园。”
  王麒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幼儿教育落后状况,让所有达到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有学上、上得起。同时,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公办、民办并举的双轨教育体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子敬也在建议中强烈呼吁:“要从体制上保证让幼童们受到更为规范、科学的学前教育。只有将3岁以上幼儿的学前教育完全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才能从根本上将幼儿教育纳入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上来。”
  关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市长王予波希望能够实现、实行免费(特殊教育)师范生的政策,能够培养一大批特殊教育的师资。
  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科院研究员、中国特殊教育领军人物陈云英则指出:“如果残疾人教育缺失,最终导致的是社会的负担。”她认为,要未来如何让更多的特殊孩子走进校园、融入社会,考验的不仅仅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落实,还有全社会的责任和智慧。
  发展学前教育“正名”是关键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既没能和中小学教育一样获得政府足够的重视与投入;也无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民间力量办学。想要发展学前教育,就必须先为学前教育“正名”,即实现学前教育的义务教育化。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学前教育领域的专门法规,这也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缺少立法,学前教育的地位就依然模糊,不论是管理体制、投入体制还是长远的发展体制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政府也会因职责不清而对学前教育不投入或者投入少。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校园事故频发的领域,虐待儿童、校车事故、食品安全等问题才会屡现报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将其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使学前教育的各项发展都能有法可依,树立“教育一盘棋”意识,促进学前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均衡发展。(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王瑶)
  以师资提升拉动特殊教育
  与其他教师相比,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但是在现实中,不少的残疾和智障儿童还没有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为给这些孩子提供优质的特殊教育服务,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奉献精神、乐于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优秀特教教师。政府应该对有志于投身特教事业的未来教师更多的政策优惠,比如按照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来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对于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并与他们签订一定的工作年限的合同,让他们享受其他正式在编教师的同等待遇。对于已经在岗的特教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要给他们一定的特殊照顾,比如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和聘任上向他们倾斜。同时,要重视特教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不能因为他们人数较少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培训。(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海翔)
  改革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办法
  《报告》原声: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卫执笔,民进中央提交的一份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了深入地思考,被全国政协确定为66份“重点办理提案”之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强烈呼吁要“适应新形势,改革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说,在这几年的调研中,她发现很多地区农村小学规模越来越小,一些小学教师带的学生比大学硕导、博导带的学生都少,只有几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实际需要的教育经费变少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地区中学的经费往往捉襟见肘,甚至负债运行。但由于管理规定的限制,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小学的专项经费即便用不了,也不能挪用到中学使用。她建议,“国家拨给地方教育专项经费的同时,也可以给地方相应的灵活处置权。比如以县域为单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经费按适当比例,划分给小学和中学。总之,要提高使用效率,不要限制死。”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的克隆牛技术专家董雅娟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国家出台一些种植、养殖业的补贴政策。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体系
  在我国,总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社会教育经费投入和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构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我国总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部分,这是保障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认为:一方面,在保证我国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在承担政府职责的基础上,积极提倡增加社会教育经费投入,并使其成为教育经费中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内容,同时合理制定与我国大部分受教育者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确立有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立法纲要,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立法保证,科学、有效分配教育经费投入,强化监督,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尤其是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在现有教育投入水平下最大可能地发展我国各项教育事业,并创造更多的教育价值。“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强调立法保障,完善监督机制,使增加中央教育经费投入数量总额与提高中央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效率并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慈玲玲)   教育改革要突破关键问题
  《报告》原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在教育改革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例如,到底什么是好教育,教育究竟面临什么问题。我一直呼吁进行一次全国教育大讨论。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意见,没有辩论,没有碰撞,形成不了真正的智慧。”朱永新尖锐地指出。他说,立德树人是教育最首要的问题,所有的教育改革工作都应该围绕立德树人展开,这是教育的灵魂。同时,还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看到,当前,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我国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等,却距离生活越来越远。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在其中的特殊使命,要系统研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以多种形式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还要在社会生活中普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全面贯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的理念。他建议,成立国家翻译院,引进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也把中国最好的成果翻译成外文,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不仅要敢于改革,还要善于改革。“我们有的改革,常常是出于好心,或者出于勇气,但是不注意方法,最后改革效果非常不好。比如简政放权,把权力放下去之后,下一步怎么改?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周洪宇谈了自己的隐忧。他说,改革不仅要放权,还应积极扶持社会力量,扶持第三方和各类社会组织,让他们来支持和监督教育发展。改革还要从国情出发,怎么改革也不能脱离了学生,不能脱离了国情。自主招生是好事,但是若在现有国情下推进过快,就给腐败创造了空间。


  “要真正解决机制、体制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一要解决教育基本秩序问题,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可怕。二要解决教育改革内部动力机制问题,说到底是三支队伍的专业化问题:教师队伍专业化,这个问题我们正在重视;校长专业化,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入门,我们虽然有一个所谓的校长专业标准,但地方不一定执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准入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一些局长政治素质没问题,但是没搞过教育,不掌握教育规律。三要解决教育领域改革外部动力机制问题。建立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劳动工资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否则,难以真正破除应试教育。四要解决教育领域改革领导机制的问题。突破国家教育职能部门利益格局的束缚,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教育系统,还涉及人事、财政、发改等部门。部门利益格局的突破必须有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所以,应建立一个超越部委的教育改革领导机制、跨越部委的教育领导机制。
  对于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需要政府出台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责令相关部门限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各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项歧视性政策,调整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办学标准,创造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此外,应切实加大民办大学的扶持力度和投入,扶持一批能够与中国一流公立大学进行竞争的民办大学,让民办大学成为中国教育的有生力量,打破目前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现状。
  >>>>会外连线
  深化教育改革,一线教师有两盼
  我们期盼两项改革快速推进。一盼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依法办学,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例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分重点校、重点班,“小升初”不得组织考试或变相组织考试。但时至今日,在全国各地还存在类似现象。只有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通过政策发挥导向性的作用,并且建立公正的公示制和问责制来配套教育改革,才能还教育以本来面目。二盼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希望在课程改革方面,切实减少中小学的学习内容,降低学习要求,通过多样化、实用化和综合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期盼政府部门能制定一整套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真正遴选一批专家型校长来办学,并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带领师生走出教改困局。(广东省龙门县龙门中学 刘文军)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报告》原声: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持续化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立法。我国《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因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变化而亟须修订与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王书平建议,抓紧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规,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整合,切实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表示,要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打通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目前,中高职衔接有多种形式,如“五年一贯制”和“3+2”的形式,但这两种形式还不够,应该更多地进行融通。
  沈琪芳认为:“在纵向上,比如从中职到高职,可以借助学分制,中职可以读高职甚至本科院校,普通高职和中专也应该融通,普通高中可以向中职分流,高职也应该向本科延伸。这可以通过学历、学分甚至包括课程来实现。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历加技能,本科院校是可以介入技能教育的。”
  从横向来,她建议,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和生产领域要有更多的融合和融通。沈琪芳说:“职业教育强调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标准和劳动部门的证书考核标准不衔接,考证的内容是劳动部门制定,跟学生课堂上学的不一样,要考证必须从头来学习。”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适应需求,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有机衔接,就是要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多元立交,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四川省巴中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长 陈英雄)
其他文献
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大地不知不觉被暖阳唤醒。春花迸发,小草和着树叶抽新的声音演绎着动人的天籁旋律。  听,优先、公平的教育原声,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迷情绚丽,照亮了您,照亮了我,照亮了他,也照亮了整个广袤的神州大地。听,“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庄严承诺,从人民大会堂传出,翻山越岭,响彻云霄。“我们的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舒展。  当梦想被点亮
期刊
随着中国推动内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全国路网建设继续推进,长途货运业务也日渐兴旺。受此吸引,Schneider National Inc.和YRC Worldwide Inc.等美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Schneider首席执行长克里斯·罗夫格蓝(Chris Lofgren)表示,公司有可能一年内在中国投入数千万美元的资金。Schneider是美国最大的卡车运输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在30亿美元左
期刊
韩国政府近期举行部长级会议,专门针对韩国釜山港未来发展制订了一项耗资242亿港元(约2.9万亿韩元)的船舶保证金计划,通过低息贷款给韩国船东扩充船队,发展支线班轮运输,并构思通过釜山港与中国北方沿海二线港口合作或签订协议,开办支线中转货箱定期航线,以“先蚀后赚”方式争夺中国北方腹地货源,再通过釜山港远洋线转口世界各地。  韩国政府认为,韩国海上物流产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大力扩充设施,使韩国港口
期刊
Fiercer domestic competition and growing effort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RMB have many Chinese securities firms considering IPOs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n an effort to raise their internation
期刊
2013年年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幼儿)、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共8413.84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助人数),比2006年增长2.16倍。累计资助金额1126.08亿元,比上年增加146.68亿元,增长14.98%,比2006年增长4.76倍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  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矫情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通过赤裸裸的夸海口的方式实现一种矫情目的。  本期“哲思教育”以“
期刊
政策    发改委公布第五次部际联席会议纪要  日前,发改委公布了9月26日第五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会议纪要。本次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共40名成员和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扬主持。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各成员单位通报了2006年以来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议定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会议认为,200
期刊
DHL是全球国际快递、空运及陆运的领导品牌,同时也是海运与合约物流的全球第一品牌。  DHL提供完善的客制化解决方案——从运送国际快递文件至供应链管理。结合空运及陆运最理想的整合性服务网络,以及对当地市场状况及客户需求的全面了解,能将货物迅速、安全、准时地运送至世界各地。德国邮政集团(Deutsche Post World Net)持有DHL百分之百股权。    心路历程    DHL是三位公司创
期刊
初冬的四川省凉山州,寒风阵阵,阿布却只穿一件单衣、光着小脚丫,四五年没有穿过鞋了,因为买不起,但还是一直在读书。  四川省泸州叙永县坛厂九校残疾学生王进,母亲出走,父亲精神有问题,家中没有田地,一家人仅靠每个人每月100多元的低保过生活,他却仍然坚持在昏暗的家里复习功课。  ……  这是初识“5·12爱心助养群”义工宋虓虓时,他为我们讲述的一个个他们帮助对象的故事。他一边说一边还不忘叹息,听着听着
期刊
下午两点半刚过,在学校的走廊外,午睡醒来的小男孩从寝室跑出来,冲上去抱住一位女教师,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校长”“妈妈”“周五”。女教师抚摸着孩子的背脊,转过身向着记者说:“他想说,周五妈妈要来接他。”  这名被抱着的老师叫宋焱,是这所彭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在这所学校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学校只有21名学生,但对宋焱和老师们来说这里“没有下课”,他们需要每分每秒、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他们的孩子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