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旧事如流水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六朝,历史上有“南六朝”与“北六朝”之说。后世文献中,多将偏安江左的“南六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统称为“六朝”。在世人的印象中,六朝是充满动荡与分裂的乱世,但亦是极富自由与智慧的时代。581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平荡耕垦”,置身江南秀丽之地的六朝宫阙一朝荡为平川。今人只能从断壁残垣与斑驳墓刻中,去细品六朝人300年的风雅意趣。

六朝帝陵居何处


  六朝帝王陵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六朝帝陵与汉代帝陵素有渊源,所设神道石刻以及墓砖壁画对后世帝陵的建造影响至深。古城南京,历史上是六朝国都的所在地,因此六朝帝陵大多位于南京及其周边的句容、丹阳一带。
  六朝帝陵的营建始于东吴时期。据记载,孙权于神凤元年(252年)归葬于钟山之阳的蒋陵,皇后步氏、潘氏与之合葬。此外,孙权之子宣明太子孙登也葬于蒋陵。蒋陵位于何处,史学家莫衷一是,一说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的梅花山,此地俗称“孙陵岗”;一说在钟山西麓的蒋王庙。我们从南宋文士的诗词中知晓,蒋陵在宋代尚可辨识,现今已荡然无存。蒋陵的开凿揭开了以钟山为陵的序幕。除南京之外,安徽马鞍山、湖北鄂城等地也先后发现有孙吴宗室的陵墓。
  东晋以后,六朝帝陵大多簇拥于一地,继而形成庞大的陵区。南京钟山陵区与鸡笼山陵区,就葬有东晋9位帝王。丹徒的雩山葬有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父亲刘翘,句容葬有梁武帝之子萧绩,丹阳的建山、荆林一带则分布有齐、梁两代帝王的陵墓。除东吴君王的陵寝承续汉代厚葬之风外,其余六朝帝陵则崇尚薄葬,不仅陵寝的规模无法与两汉帝陵相提并论,就连随葬品的等级及数量亦不可同日而语。虽是如此,六朝帝陵也不乏出彩之处,尤其是神道石刻与精美明器,彰显出江南细腻温润的神韵。

神道石刻与石兽


  神道石刻是帝王陵墓中最为常见的地表建筑。东吴奠基者孙坚的高陵置有神道碑,“拔高陵树二株,石碑磋动”。西晋统一后,晋武帝司马炎力倡节俭,于是朝廷明发诏令,禁止在陵寝内置石兽碑表,这一做法持续至东晋覆灭。从考古发掘可知,东晋诸帝陵确实遵照祖制,未设有神道石刻。
  刘裕荣登大宝后,一改前朝禁令,开始在陵园内恢复神道石刻,并演绎为后世帝陵的“标配物”。南朝(即宋、齐、梁、陈)帝陵大多依山麓而建,神道石刻位于陵前平地。迄今发现的南朝神道石刻中,尤以萧梁一代遗存最多,品类最全。多数帝陵石刻呈轴对称分布,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三组石刻群,即石兽、石柱(或华表)、石碑。


▲ 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



  在众多帝陵石刻中,石兽最具特色。综观六朝石兽形塑,尤以“骐辚”最为常见,《南齐书》《梁书》等均有記载。六朝时,“骐辚”不仅作为石兽置于陵前,而且在墓内壁画或画像砖上亦可领略其风采。此外,六朝帝陵中还置有“天禄”“辟邪”等石兽形塑。从梁武帝至梁灭亡,帝陵的石兽形塑多为石狮。这是由于梁武帝萧衍久溺佛事,狮子作为佛教重要的象征,备受梁武帝青睐。在句容、丹阳的南梁陵墓中,还遗存有不少石狮,这些石狮头部雕饰繁复,身躯健硕,体形巨大,颇具神韵。

士族碑志与魂瓶


  西晋末年,中原的士家大族为躲避兵燹,举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东晋一代,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颖川庾氏等侨姓士族长期把持朝政,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由于君上羸弱,王侯士族往往藐视皇权,墓冢的规制及品秩存在僭越礼制的情形。今人从遗存于南京的象山王氏家族墓、司家山谢氏家族墓、老虎山颜氏家族墓、吕家山李氏家族墓、仙鹤观高氏家族墓等墓葬中可窥一二。
  六朝的碑志书体堪称一绝。1965年,在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中,出土有王兴之夫妇的墓志。此墓志刊刻于墓石两侧,画有界格,字形方整,笔画挺直如刀削状。众所周知,汉代书体以隶书为主,六朝时则骤兴楷书,此墓志书体呈现由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是东晋上流社会刊刻碑志中所采用的主流书体,颇具艺术鉴赏价值。
  除了规模宏阔的墓冢外,士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也巧夺天工,魂瓶和瓷俑堪称典范。魂瓶是六朝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明器,它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据说由五连罐发展而来。六朝墓葬中出土的魂瓶器物精美,装饰的主题极为丰富,有亭台楼阁、佛像胡僧、伎乐胡人以及鸽、狮、鼠、猴、熊、龙、龟、蛇、蟹等各式动物形象。魂瓶,顾名思义就是摄取逝者魂魄、助人升天的明器,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今人虽无法亲眼见到六朝香火日炽的盛景,却能从魂瓶上窥见瑰丽的寺庙与佛塔。考古发现,在士族墓冢中有不少与佛教意象有关的魂瓶。魂瓶上的佛寺形塑,四面有多层楼阁,每层皆开门窗,面阔与高度自上而下逐层缩小,有的颇具登临远眺之感。佛塔位于中心,四周有角楼、廊庑,前后立门阙,有的门前还塑有石狮,形象栩栩如生。除了魂瓶之外,六朝人还将铜镜、熏炉、摇钱树等作为随葬品。


▲ 红陶飞鸟人物堆塑罐(南京博物院藏)


▲ 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


▲ 东吴青瓷伎乐俑群(六朝博物馆藏)

  2005年,在南京江宁区上坊出土了一组东吴青瓷伎乐俑,集中代表了六朝墓葬中的瓷俑品秩。这组青瓷俑的衣冠服饰和坐姿神态各不相同,有坐榻俑、击鼓俑、抚琴俑、侍从俑等。从瓷俑的服饰和姿态推测,这组瓷俑展现的是东吴贵族举办的一场精彩宴乐,不仅有弦乐、打击乐,还有吹奏乐,可谓“吹拉弹唱”样样俱全。


▲ 竹林七贤画像砖(南京博物院藏)




画像砖上的“竹林七贤”


  六朝是文人辈出的时代,尤以玄谈清议为乐。“建安七子”的傲骨文风,“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郭璞和陶渊明的澹泊明志,谢灵运的寄情山水,无不展现出六朝文士的隐逸与旷达。
  六朝文士的墓葬规制与士族墓葬大体相同,多以“凸”字形单室砖墓为主,墓内的画像砖堪称一绝。东晋时,文士的墓砖以素面为主。南朝时,品类繁多的花纹砖渐成风尚,尤以莲花纹砖最为常见。此类墓砖以青灰色调为主,也不乏暗红色墓砖。在财赀富足的文士墓冢中,大多铺设有花纹与图案拼砌而成的拼镶画像砖,此举在南朝颇为流行。
  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竹林七贤画像砖(又名“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就是典型的模印拼嵌画像砖,此画像砖生动展现了六朝文士的率真个性。“竹林七贤画像砖”于1960年4月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官山北麓的南朝大墓之中,长约244厘米,宽约88厘米,由300多块墓砖拼嵌而成。墓主人之所以将荣启期(春秋隐士)与“竹林七贤”拼嵌于一体,意在表明物以类聚,“仰慕同趣”。此画像砖所绘之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幅六朝人物画像,为人们研究六朝画风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来源。今人依旧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六朝画风线条的表现力及墓主人潇洒率真的个性追求。
  在目前已知的六朝墓葬中,仅士族墓葬出土的画像砖就多达9处,如南京油坊桥贾家凹墓画像砖、南京铁心桥王家洼南朝墓画像砖、六合樊集南朝画像砖等。此外,女性入画也是六朝墓葬的一大特色。在六朝文士的诗词歌赋中不乏女性主题,画像砖中亦不例外。南京雨花台出土有南朝贵族女子出行图畫像砖,人物外形特征鲜明,形象俊俏,削肩细腰,宽衣博带,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六朝旧事如流水”,六朝时代的墓葬文化不仅展现出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而且体现了那个时代哲学、书法、绘画、雕塑等领域的卓越成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食管癌放化疗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放疗前后均行MR-DWI检查。Kaplan-Meier并Logrank法计算生存率,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完全缓解(CR)组放疗前、放疗后ADC值均高于部分缓解(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0、-3
目的通过对1 247例X射线放射诊断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ESD)的测量与计算,掌握内蒙古自治区放射诊断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实际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X射线放射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进行采样。采用专用热释光剂量计对辐射剂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公式或标准直线对辐射剂量的表征量进行计算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级医院各部位ES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95例
目的利用宫颈癌二维近距离后装治疗中危及器官(OARs)点剂量预测其三维体积剂量,评估在特定条件下,二维计划OARs体积剂量能否满足三维后装剂量限值要求。方法回顾性分析基于CT图像的10例宫颈癌患者近距离后装治疗计划,将处方参考点剂量定为600 cGy,膀胱和直肠参考点剂量<360 cGy,设计并优化得到二维后装治疗计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膀胱、直肠参考点剂量及OARs体积受量做相关性分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战乱不断,偏居东南一隅的吴越两国虽远离中原,却凭借雄厚的国力跻身诸侯争霸的行列。数百年间,吴越两国不仅逐鹿中原,鏖战群雄,而且相互征伐不断,结怨日深,由此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今人除了从“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文献典故中寻迹一二之外,还能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古迹中了解当年的历史。吴越争霸的由来  吴越两国素有渊源。吴国源出于中原姬姓周人,殷商时,周人首领古公亶父育有三
期刊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这里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即为“美丽的小洲”,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是1936年发现古城遗址的施昕更先生提出的,它体现了良渚先民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考古学中的“文化”与“文明”  带着同样美好的向往,我们来到了良渚古城的瑶山遗址区。  瑤山遗址区最初是良渚先民的祭祀场所,并有一些晚于祭坛建立的贵族墓地。“瑶山”的“瑶”字
期刊
古代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中美洲(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的最为源远流长。”他在晚年陆续发表了三篇玉器论文,开创了考古学家研究玉器的先河。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提出,玉文化研究应以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为第一手资料,以文献考证为参考,同时结合考古学科和其他学科,系统研
期刊
华夏先民自古崇尚“人死而灵魂不灭”以及“敬天法祖”的观念,因此对“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推崇备至。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草根天子与布衣将相合力开创了一个延续400余年的大帝国,并从典章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遗存至今的汉墓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宏大,出土的随葬品涵盖金、银、铜、铁、玉、石、漆木、竹器以及棉、麻、絲织品等,集中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礼仪宴
期刊
前不久,第31届搞笑诺贝尔奖揭晓。受疫情影响,本次的颁奖典礼并未像往届那样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而是改为线上举行。  创建于1991年的这个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善意模仿,其名称Ig Nobel Prize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中文就译作“搞笑诺贝尔奖”了。  顾名思义,获奖的研究项目必须要令人发笑;不过,搞笑诺贝尔奖绝不是完全为了搞笑而出现的,
期刊
陕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正中央,地处渭水盆地的西安则是陕西的“白菜心”。渭水流域是中原地区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渭水是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渭水两岸支流众多、河流密布,史称八百里秦川,也就是陕西的关中地区。渭水的众多支流中,有一条支流叫灞河,它发源于秦岭,向西北而流,经过蓝田县,穿过白鹿原和骊山间的峡谷到关中;浐河自白鹿原西流出,在关中与灞河汇集后,蜿蜒向北,汇入渭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