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所以,“听”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又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笔者认为,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药”,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音乐课堂组织中培养倾听习惯
音乐教学常规的组织,一方面是为了维持音乐课堂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跟音乐建立起“对话”关系,培养倾听习惯。
1. 课前准备,强化“磁场”。
音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兴趣并强化学生倾听的磁场。例如,在学生等候上课这个阶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弹奏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整齐的律动声中走进教室一起复习歌曲,或者师生一起跳与教学相关的舞蹈组合,或者以节奏游戏、声势训练等方式进行。每周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采用较随意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有礼貌地和老师点头问好,然后,听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声随意、轻轻地走进教室安静坐下,聆听音乐等待上课;也可以安排音乐小能手到台前展示音乐特长等。
2. 自创音乐,优化常规。
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这方面是离不开音乐性的,虽然都是用音乐的方式来问好,但问好的旋律要反复琢磨,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好歌。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旋律轻快、有律动、有节奏的音乐,歌词也要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加入多声部,对于旋律和歌词都要细细斟酌。另外,每学期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问好歌进行改编,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来建立音乐教学常规。比如,“站立”可用上行音阶,“坐下”可用下行音阶,“让学生安静”可用一段固定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坐好”可采用短琶音。在学生不专注的时候,可用声势、节奏模仿来暗示,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后迅速作出反应的良好习惯。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倾听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提问:这首曲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往往想也不想地快速做出回答,他们的回答已经成为了一种定性,一种模式,这是由于应付式、勉强式的倾听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1. 改变倾听方式——从模式化应答到自主式表达。
教学《老水牛角弯弯》一课时,欣赏前,我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不给大家提问题,大家可以用心感受音乐带给你们的美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聆听歌曲,想想在欣赏过程中,让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等会儿跟大家一起分享。”欣赏后,一个学生回答:“听后感觉高兴、欢快。”“多高兴、多欢快?”我紧接着问。有位学生补充道:“好像骑着牛在田间散步那种感觉。”“对,是悠闲、自在的那种快乐。”又有学生补充。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追求的不就是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吗?
2. 挖掘倾听深度——从渐进式体验到内涵深度感悟。
例如,教学《大海》这课,在让学生初步聆听后,教师进行了小结:这首歌曲的速度稍慢,旋律优美,有种在海上飘荡的感觉。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能听得出这种感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形谱,又伴随着音乐传递纸船等,熟悉旋律。在传递纸船这一环节,先个别学生上台传递,再全班传递。从学生们的动作、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拍子的特点,同时为积累听觉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着,教师又通过伴随着音乐、师生合作朗读歌词,来体验大海的美丽。正是这样层层深入,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感受、积累听觉经验,把无意识记忆转变成有意识记忆,使学生在歌曲中真正感受、感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 拓展倾听广度——从鼓励表达的勇气到欣赏表达的多样性。
比如,欣赏《牧民新歌》时,教师问学生这首曲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有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说:“感觉是在斗牛,因为音乐很热烈,这是斗牛胜利了的音乐。”大家都笑他的回答是南辕北辙。其实,他的回答非常好,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说活泼、欢快,而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在聆听后想象的成果,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经过思考后的回答给予赞赏、鼓励,欣赏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
又如,在学新歌之前,我会让学生跟着琴声小声哼唱。唱完后,有意识地问学生:“你们倾听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说:“老师弹的钢琴很美、很好听,跟这首歌曲的意境很符合。”有的学生会说:“我听到我们在唱这一句时没有跟上节奏。”于是,我就会换着方式重复练习这一句。就是在这样相互欣赏的倾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性的倾听,要从教师的琴声,学生的发言、歌唱及表演等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做起。欣赏性的倾听,能让我们变得更谦逊,学得更轻松。
三、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激发倾听动力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地评价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运用适当的、有创意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动力。
1. 物质激励。
在每堂课小结时,我都会为那些倾听习惯良好的学生颁发“笑脸”。 获得5个“笑脸”就能换另一种奖励,至于是什么奖励,我先故作神秘不说,让学生有所期待。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倾听能力不但有了明显的好转,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 精神激励。
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及时用语言暗示。如,“瞧,今天×××同学听得多认真啊!” “有礼貌的孩子都懂得在课堂上要认真听。”“大家看,他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真棒!”也可以用无声的方式来激励,如,教师给予学生温暖的拥抱,伸出表示赞许的大拇指,握握学生的手,摸摸学生的头等。另外,学生之间的榜样行为激励也很重要,也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倾听动力。
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美丽的风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之旅。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一、在音乐课堂组织中培养倾听习惯
音乐教学常规的组织,一方面是为了维持音乐课堂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跟音乐建立起“对话”关系,培养倾听习惯。
1. 课前准备,强化“磁场”。
音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兴趣并强化学生倾听的磁场。例如,在学生等候上课这个阶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弹奏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整齐的律动声中走进教室一起复习歌曲,或者师生一起跳与教学相关的舞蹈组合,或者以节奏游戏、声势训练等方式进行。每周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采用较随意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有礼貌地和老师点头问好,然后,听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声随意、轻轻地走进教室安静坐下,聆听音乐等待上课;也可以安排音乐小能手到台前展示音乐特长等。
2. 自创音乐,优化常规。
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这方面是离不开音乐性的,虽然都是用音乐的方式来问好,但问好的旋律要反复琢磨,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好歌。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旋律轻快、有律动、有节奏的音乐,歌词也要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加入多声部,对于旋律和歌词都要细细斟酌。另外,每学期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问好歌进行改编,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来建立音乐教学常规。比如,“站立”可用上行音阶,“坐下”可用下行音阶,“让学生安静”可用一段固定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坐好”可采用短琶音。在学生不专注的时候,可用声势、节奏模仿来暗示,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后迅速作出反应的良好习惯。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倾听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提问:这首曲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往往想也不想地快速做出回答,他们的回答已经成为了一种定性,一种模式,这是由于应付式、勉强式的倾听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1. 改变倾听方式——从模式化应答到自主式表达。
教学《老水牛角弯弯》一课时,欣赏前,我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不给大家提问题,大家可以用心感受音乐带给你们的美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聆听歌曲,想想在欣赏过程中,让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等会儿跟大家一起分享。”欣赏后,一个学生回答:“听后感觉高兴、欢快。”“多高兴、多欢快?”我紧接着问。有位学生补充道:“好像骑着牛在田间散步那种感觉。”“对,是悠闲、自在的那种快乐。”又有学生补充。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追求的不就是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吗?
2. 挖掘倾听深度——从渐进式体验到内涵深度感悟。
例如,教学《大海》这课,在让学生初步聆听后,教师进行了小结:这首歌曲的速度稍慢,旋律优美,有种在海上飘荡的感觉。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能听得出这种感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形谱,又伴随着音乐传递纸船等,熟悉旋律。在传递纸船这一环节,先个别学生上台传递,再全班传递。从学生们的动作、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拍子的特点,同时为积累听觉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着,教师又通过伴随着音乐、师生合作朗读歌词,来体验大海的美丽。正是这样层层深入,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感受、积累听觉经验,把无意识记忆转变成有意识记忆,使学生在歌曲中真正感受、感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 拓展倾听广度——从鼓励表达的勇气到欣赏表达的多样性。
比如,欣赏《牧民新歌》时,教师问学生这首曲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有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说:“感觉是在斗牛,因为音乐很热烈,这是斗牛胜利了的音乐。”大家都笑他的回答是南辕北辙。其实,他的回答非常好,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说活泼、欢快,而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在聆听后想象的成果,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经过思考后的回答给予赞赏、鼓励,欣赏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
又如,在学新歌之前,我会让学生跟着琴声小声哼唱。唱完后,有意识地问学生:“你们倾听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说:“老师弹的钢琴很美、很好听,跟这首歌曲的意境很符合。”有的学生会说:“我听到我们在唱这一句时没有跟上节奏。”于是,我就会换着方式重复练习这一句。就是在这样相互欣赏的倾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性的倾听,要从教师的琴声,学生的发言、歌唱及表演等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做起。欣赏性的倾听,能让我们变得更谦逊,学得更轻松。
三、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激发倾听动力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地评价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运用适当的、有创意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动力。
1. 物质激励。
在每堂课小结时,我都会为那些倾听习惯良好的学生颁发“笑脸”。 获得5个“笑脸”就能换另一种奖励,至于是什么奖励,我先故作神秘不说,让学生有所期待。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倾听能力不但有了明显的好转,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 精神激励。
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及时用语言暗示。如,“瞧,今天×××同学听得多认真啊!” “有礼貌的孩子都懂得在课堂上要认真听。”“大家看,他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真棒!”也可以用无声的方式来激励,如,教师给予学生温暖的拥抱,伸出表示赞许的大拇指,握握学生的手,摸摸学生的头等。另外,学生之间的榜样行为激励也很重要,也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倾听动力。
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美丽的风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之旅。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