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运动起源中国说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9587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说古人不知娱乐和休闲,休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比如蹴鞠、捶丸、叼羊等,并形成了中国丰厚的文化遗产。
  有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热播《杨贵妃秘史》,本不喜欢秘史类电视剧的我,一不小心看到柔弱娇羞的杨贵妃竟与玄宗一起大打马球。
  见她在马背上腾挪躲闪、从容自如、英姿飒爽,不由得大生好奇之心。历史中的贵妃会不会打马球,我不得而知。但是唐朝的马球运动是贵族们享有的娱乐,尤其在宫廷中风行一时,这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战国时期,足球已经就是中国民间的一项热门运动
  前段时间欧洲杯火爆荧屏,欧洲人踢得激情,好看,但是苦了需要“倒时差”的中国球迷。个个熬夜看球。如果在古代,中国球迷就不会有这个烦恼了,因为当年中国足球水平最高,根本不用看别人踢球。古代中国人管足球运动叫“蹴鞠”,也称为“蹋鞠”。“蹴”、“踏”都是用脚踢,“鞠”则是内有填空物的皮球——蹴鞠自然就是踢球。
  早在战国时期,足球已经是中国民间一项热门运动。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当时著名的外交人士苏秦到地盘在今山东的齐国游说齐宣王,他看到都城临菑里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如果要评对中国古足球运动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刘邦当是最恰当的候选人之一。刘邦草根出身,在老家时也喜欢踢球。他的这点喜好,直接让蹴鞠成为西汉的全国性体育运动,当然也是西汉皇家重要的娱乐项目。
  刘邦还专门在皇宫内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在刘邦的影响下,此后西汉历代皇帝和包括太子党在内的贵族,都喜欢踢球。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也是资深球迷,时常亲自上场秀一把。
  在西汉足球场上,光守门员就有12人,这恐怕是现代球迷难以想象的
  汉代踢球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东汉文人李尤《鞠城铭》中记载:“园鞠方墙,倣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简单的16个字,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球场:场地四周筑有围墙,球场东西向,呈长方形。最有意思的是球门,两边竟然各有6个,即“二六相当”一说。当然,此球门与现代球门不同,仅是在地上挖个洞,称作“球洞”更形象,球踢进洞中即得分。相应地,守门员也各有6名,各自站在球洞前严防死守。这么说来,在西汉足球场上,光守门员就有12人,这恐怕是现代球迷难以想象的。
  在唐代,虽然马球替代了踢球,成为军中首选军训项目,但踢球仍是保留节目,在军中流行着。而在唐代民间,踢球为各阶层人士喜欢,诗人杜甫、李白都是踢球高手。
  此时的踢法与汉代又有不同,唐代的足球至少有五种踢法。汉代的“六球门”打法已被放弃,出现了真正的“球门”,时称“毬门”。有的是一边一个的“双毬门”,向对方进攻;有的是“单毬门”,单毬门设在球场中间,上面有一个门洞,双方都竭力往里面踢,谁踢进谁得分。其中的双球门踢法,已与现代足球十分接近了。
  剽悍的哈萨克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
  在西部广阔的草原上,居住着塔吉克、哈萨克、木在西部广阔的草原上,居住着塔吉克、哈萨克、木可尔克孜等民族的牧民。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牧民们常常要和恶劣的天气、凶猛的禽兽作顽强地搏斗,有时候,遇上暴风雨或者野兽来袭,羊群经常容易失散。这时,牧民们就需要纵马追赶,一边应付紧急情况,一边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马背,驮回大队的羊群。
  久而久之,这种别具一格的叼羊技艺在生产发展中演变为精彩绝伦的叼羊大赛。
  叼羊是集体育与娱乐于一体的激烈刺激的马上游戏,是比力量和勇气、赛骑技术的一项活动。更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优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
  叼羊大赛活动一般在秋天举行。比赛前,把宰杀的山羊,割去头和蹄,再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在羊肚里灌水,这样使羊坚韧,比赛时不会被扯烂。
  叼羊一般分三种比赛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分组叼,参赛者10人为一组。两队经过反复的互相争夺,当某队最后把羊放到指定地点时,就算获胜。第二种方式是两人单叼,由两个代表不同单位的单骑者将羊抄起开始叼夺,或者由另一个人拿起羊,让两个单骑去抓,经过两人奋力在马上拉扯争抢,谁最后夺到羊,谁就为胜。第三种方式是群叼,骑手不分队,多人策马争夺,以最后夺得羊并放到指定地点者为胜。
  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叼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
  一场叼羊比赛,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十分紧张、激烈、刺激。精彩的场面更迭变幻,往往使观众眼花缭乱,乐而忘返。叼羊比赛中取得的胜利,是以力量和速度得来的,牧民们无不拍手叫好,心悦诚服。
  但是,整个活动并没有结束,叼羊的胜利者,还要把叼来的羊尸,随意从别人家的毡房顶上扔进去,哈萨克族人认为这是莫大的吉庆和皆大的欢喜,便组织全家人宰羊煮肉,用手抓肉、奶疙瘩等上等佳肴,热情招待前来恭贺鸿喜的所有客人,待客人们奶足肉饱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进行通宵达旦的娱乐活动。
  叼到羊的骑手是自豪的、光荣的,大家纷纷给他披红挂花,进行嘉奖。然而,吃到这只叼羊肉的人,也是自豪的,幸福的,因为,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叼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我想,如果真是这样灵的话,那当然就够幸运的了。
  哈萨克族人的叼羊游戏,每年都定在金秋节日举行。这一方面是为了庆贺当年牧业丰收,预祝明年牧业增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牧民们精心饲养马匹,培育优良马种,锻炼英勇骑手,提高马上战术。因而,它深深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热烈欢迎,并世世代代地把它继承了下来。
其他文献
“欢乐海岸”美食广场、第三届中秋室外赏月会、烟台名果采摘周、激情海滨度假休闲周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周活动;旅游休闲、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绿色餐饮休闲、文化休闲、夜间休闲、修学休闲以及海滨蓝色休闲8大休闲系列产品;葡萄酒、美食、高尔夫、温泉、登山等休闲活动……这就是2012年烟台旅游局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城市月月休闲汇”主题活动。  月月休闲汇,月月有惊喜  今年烟台市旅游局对旅游资源实
期刊
跟希腊人的漠然相反,意大利人是热情的。甚至有些过,尤其是当一个年轻男人遇到一个漂亮女人的时候。跟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那么不在意截然相反,意大利人为自己辉煌的过去骄傲。随便拉出一个意大利人,都会对你想问的说上那么一套。很多人是如数家珍。  在艺术的光芒中漫步,每个石头都有历史,每个废墟都有故事  古迹修复在意大利是个很时髦的专业。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走。这专业确实得宠,因为“你到意大利,永远只能看
期刊
左脚踏着悠久的历史,右脚踩着美丽的风光,这些古村镇如同一本泛黄的老诗集,一直被人们遗忘在僻静的角落里。时光荏苒,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棵老苍槐树、每一扇木门、每一页窗都饱含光影,锁住了太多的尘埃历史。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浮华里漂久了,不经意间发现它们就是梦中的桃花源。
期刊
泉,是上天赐予济南最好的馈赠,而看泉、赏泉、听泉、品泉的最佳之处就在济南历下区。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依泉而居,“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  随着第二届好客山东休闲汇的开幕,泉城泉水休闲汇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此时,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济南历下区,投向这个拥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三大名胜,又有曲水芙蓉、黑虎啸月、翠园玉绣、佛
期刊
古人讲究“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中国式休闲中,有“静”亦有“动”,动静协调。其中“动”的那一类休闲方式更趋向于体育运动,比如,狩猎。狩猎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狩猎也开始具有娱乐、军事、体育的多重性质。不过,寻常百姓所从事的狩猎多是为生存谋,但对于贵族来说,“仓廪足”后的狩猎,更多是注入了休闲的成分。  于是,当狩猎成为一种休闲方式时,或多或少都会蒙上奢侈的色彩。这
期刊
在中国,象形字就像简笔画,简单的勾勒就有很丰富的表达,比如 “休”字,简单的几笔,古人就描绘了一幅“人倚木而休” 的美好画卷,而 “闲”字传达给我们的是“思想的纯洁与安宁”,所以,“休闲”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人与万物对话式的敞开和互相欣赏。  自古以来,人对这种美好的追求从来没有停过,每一种创新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和对生命的享受,这是在枣庄“篷客节”露营时的感受,隔壁外国“篷客”的谈话很有意思,大
期刊
慵懒的闲暇的午后,找一处茶馆,泡上一壶茶,磕着瓜子儿,听台上或流畅圆润的京腔,或悠扬婉转的评弹,或逗人捧腹的相声,或扣人心弦的评书。一壶茶,一个下午,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生活遗存,散发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墨香。  老舍先生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中国,茶馆是没有地域性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让旅者驻足的去处,在匆忙的行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茶
期刊
走进“天下第一庄”台儿庄,仿佛走进了时空的隧道。汪渠相连,水巷纵横,税史、私塾、票号等展馆林立,同时又有茶楼、酒吧等现代业态。一边品尝着香茶和特色小吃,一边乘船在运河中闲游,兴致来了,不时停船上岸欣赏一下柳琴戏、运河大鼓和鲁南皮影,还别忘了买个伏里土陶或是曹县面人以作留念……  随着京杭运河“逍遥游”、湿地荷花节、非物质遗产博览会等一系列“休闲汇”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台儿庄,在这个令人身心
期刊
园林艺术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建筑学与美学的体现,而且还代表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从那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就能窥出一斑。书中的红楼女儿们生活在巧夺造物神功的“大观园”里,与这座园林朝夕为伴。他们在这里吟诗绘画、做游戏、品美食、谈恋爱……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离开大观园后,这些水做的女儿们的人生际遇不再是风和日丽,而是雷电交加。回首当年在园中度过的青葱岁月,便成了发自心底的心香一
期刊
幽幽江南,烟雨迷朦。  漫步在苏州小巷,寻觅年华的乐章。  那里有灯火跳动的雕花楼阁,也有小桥流水的淳朴人家。  不经意间,推开一扇扇厚重的门,却是一家家普通的小店,或泡一壶茶、看一本闲书,或温一盅酒、听一曲雅调,亦能感受到超然世外的风情。  浮光掠影,似曾相识的过往,让我迷惘在苏式慢调的生活里。  苏州,古代和现代的交融之地。虽短暂停留,闲情雅调依然历历在目。  当然不必多说,大部分人对苏州感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