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采用顺铂联用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方案(GP或N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85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GP化疗组和NP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死亡率、转移、复发和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期间非化疗原因死亡3例,GP组2例,NP组1例.复发:GP组2例,NP组1例.转移:GP组6例,NP组7例.近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化疗的主要
【机 构】
:
710038,陕西省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710038,陕西省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710038,陕西省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采用顺铂联用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方案(GP或N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85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GP化疗组和NP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死亡率、转移、复发和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期间非化疗原因死亡3例,GP组2例,NP组1例.复发:GP组2例,NP组1例.转移:GP组6例,NP组7例.近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GP组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NP组白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下降高于GP组;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似.两者毒副作用均可耐受.结论 GP和NP方案均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的一线方案,前者毒副作用低于后者。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和毒性反应,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放疗的顺序和时机.方法 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序贯组(A组24例)先化疗后放疗;同步组(B组26例)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序贯组为诱导化疗3个周期后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1个周期,同步组为化疗同时开始放疗.两组患者放疗技术和剂量相同,总剂量为60 GY/6周.化疗方案TP方案:紫杉醇135mg/m2+顺铂(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GEMZ)联合顺铂(DDP)或卡铂(CB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60例晚期NSCLC患者按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为两组(DDP组32例和CBP组28例),21 d为1周期,每例至少化疗2周期以上.结果 DDP组和CBP组的总有效(CR+PR)率分别为50.0%和46.4%,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8.3个月和8.0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C反应蛋白(CRP)是公认的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糖尿病特别是存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中其水平显著升高.CRP通过核因子影响一氧化氮、内皮黏附分子、纤溶系统、血管平滑肌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骨髓衍生的内皮祖细胞等途径作用于血管内皮组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造成内皮功能紊乱,进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 以肺静脉电学隔离为终点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式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旨在探索规范化的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改良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方法。方法 124例患者(男性96例,女性28例),年龄27-76(53.6±8.7)岁。其中92例为阵发性房颤,32例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若无自发房颤则在心房进行持续递增的快速刺激(频率200-600次/min)诱发房颤。均在非接触式标测观察房颤时心房激动情况
目的 比较曲断片各磨牙区域的横向放大率和纵向放大率,评价横向及纵向线距测量的精确性.方法 选择六个磨牙段完全萌出的成人干颅,用直径0.75mm的不锈钢珠在各磨牙的三个横向平面(牙(牙合)面、牙颈部、根尖部)进行磨牙区域问标记,并构成牙冠部和牙根部两个纵向平面.拍摄曲断片,计算各横向线距和纵向线距曲断片放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个体间磨牙区域横向放大率和纵向放大率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个
目的 探讨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例肛肠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均痊愈,肛门平整,大便通畅,无复发现象.结论 做好肛肠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阻断对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收缩以及舒张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模拟失重组(SUS),对照+氯沙坦(losartan)组(CON+L),模拟失重+氯沙坦组(SUS+L),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影响,其中CON+L组以及SUS+L按照30 mg·kg-1·day-1的剂量给予氯沙坦干预,3周后,采用离体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