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质量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教学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探知性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最新知识介绍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尝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仇兆波(1975- ),男,陕西永寿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教育理论。(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129-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又是建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上,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授课常常是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要突破和解决这一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上。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形式有所差异,但其目的是统一的,就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通过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与实际调查,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值得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探知性教学法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知性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探知性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要点选择和确定专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让学生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或推翻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如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参考采纳。在探知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性、探讨性学习活动,教师起着指导作用,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为了完成课题,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必须查找资料,调动、综合各种知识,添加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论证,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应对课题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收集有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和怎样统计整理。教师备课的出发点也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二、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观点或某一定论,设计一些典型的、疑难的、有争议的案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讨论有时会是热烈的、尖锐的,信息资料会是多重的,答案也会出现多元的。教师在其中进行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消极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如法律、商务礼仪、贸易洽谈、财务会计、酒店管理、旅游概论等。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既要来自社会实践,还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实例教学还有一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并设计案例进行交流。如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应聘,怎样解决商场与顾客的矛盾,怎样解决合同纠纷,如何认识违法行为时,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经过一番“实战”的训练,能够牢固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三、最新知识介绍法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新、能力强的劳动者,而封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这种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广泛采用最新知识介绍法。在最新知识介绍法中,教师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准备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难度的参考书籍,把有关学科前沿走向、尖端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还应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探索深奥的科学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欣赏的是知识渊博新颖、讲课有深度而又不乏灵活性的教师。如讲法律的教师可将最新的法律讲给学生,像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里的最新规定。总之,要通过最新知识介绍法让学生学到最新的在社会中实际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已经过时的“伪知识”。
四、讨论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采取双边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将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或重点、难点等,在集体中互相交流个人看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讨论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更能彰显出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其次,由于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参与为主体,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所以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与教师都是讲授者,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又都是听讲者,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教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实训教学法
高职教育要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实训教学法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最佳方法。在实训教学法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项目,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设计成实训方案。在课程实验、校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首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预测实验结果,考虑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并确定主要因素,然后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控制和辅导,必要时加以强化训练,最后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比如,笔者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就采用“模拟法庭”这一方法。“模拟法庭”就是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大大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下,评价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来判断,并且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长。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听课群体,塑造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能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将不同教学方法合理巧妙地在授课过程中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发扬创造性,在学习中找到兴趣点,就一定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他们愿做、乐做,直到会做。
[参考文献]
[1]阮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的因应策略[J].高教探索,2002(2).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3]吴克明.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4(12).
[4]陈拂闻.浅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4(20).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仇兆波(1975- ),男,陕西永寿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教育理论。(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129-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又是建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上,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授课常常是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要突破和解决这一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上。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形式有所差异,但其目的是统一的,就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通过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与实际调查,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值得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探知性教学法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知性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探知性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要点选择和确定专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让学生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或推翻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如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参考采纳。在探知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性、探讨性学习活动,教师起着指导作用,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为了完成课题,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必须查找资料,调动、综合各种知识,添加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论证,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应对课题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收集有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和怎样统计整理。教师备课的出发点也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二、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观点或某一定论,设计一些典型的、疑难的、有争议的案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讨论有时会是热烈的、尖锐的,信息资料会是多重的,答案也会出现多元的。教师在其中进行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消极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如法律、商务礼仪、贸易洽谈、财务会计、酒店管理、旅游概论等。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既要来自社会实践,还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实例教学还有一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并设计案例进行交流。如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应聘,怎样解决商场与顾客的矛盾,怎样解决合同纠纷,如何认识违法行为时,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经过一番“实战”的训练,能够牢固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三、最新知识介绍法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新、能力强的劳动者,而封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这种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广泛采用最新知识介绍法。在最新知识介绍法中,教师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准备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难度的参考书籍,把有关学科前沿走向、尖端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还应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探索深奥的科学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欣赏的是知识渊博新颖、讲课有深度而又不乏灵活性的教师。如讲法律的教师可将最新的法律讲给学生,像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里的最新规定。总之,要通过最新知识介绍法让学生学到最新的在社会中实际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已经过时的“伪知识”。
四、讨论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采取双边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将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或重点、难点等,在集体中互相交流个人看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讨论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更能彰显出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其次,由于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参与为主体,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所以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与教师都是讲授者,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又都是听讲者,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教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实训教学法
高职教育要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实训教学法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最佳方法。在实训教学法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项目,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设计成实训方案。在课程实验、校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首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预测实验结果,考虑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并确定主要因素,然后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控制和辅导,必要时加以强化训练,最后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比如,笔者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就采用“模拟法庭”这一方法。“模拟法庭”就是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大大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下,评价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来判断,并且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长。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听课群体,塑造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能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将不同教学方法合理巧妙地在授课过程中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发扬创造性,在学习中找到兴趣点,就一定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他们愿做、乐做,直到会做。
[参考文献]
[1]阮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的因应策略[J].高教探索,2002(2).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3]吴克明.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4(12).
[4]陈拂闻.浅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