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主动、多努力!”可是,您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吗?究竟什么样家庭的孩子学习更有动力呢?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做了一次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价值观,通俗说就是“家长期望”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首要因素。
结合之前接触的案例和这次的调研结果,我们来具体破解一下“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这个难题。
拥有正确期待值的家庭,孩子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学习动力的“家长期望”效应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激励,然后是教师激励和同伴激励。可见家长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第一因子。
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源,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孩子当然会在学习上更努力,但是这个期望值究竟要怎么把握才好呢?
【案例】
小瑞自初二开始出现成绩下滑,从年级前十落到年级中下水平,孩子和家长都非常焦虑。而且孩子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总觉得别人如果碰他就会吸走他的智力,尽管知道这种想法不对,但仍然忍不住这样想。
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小瑞初二时有两次考试没有能考到前十名,父母便给他增加了很多课外作业,希望孩子能把成绩赶上,但做不完的作业让小瑞渐渐开始厌恶学校,厌恶学习。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用“死读书”的方式来学习,非但成绩没能提升,还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建议】
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家长注意与老师的对接。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一致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正能量的共振。如果相悖,将导致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处于混乱状态,学校教育将呈现艰难状态。因此,家校协同与共建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条件富足的家庭,孩子学习动力更足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温饱以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关系激励、成就激励、自我激励、教师激励等各方面均显著高于贫困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在金钱激励方面显著高于富裕家庭、小康家庭和温饱型家庭,但是在家长激励和同伴激励因子等方面没有差异,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同伴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案例】
初二学生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成绩差,出现了厌学情绪,小明的妈妈对班主任老师说:“我们家经济本来就困难,再说小明自己读书不争气,成绩在班上老是倒数几名,读下去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读不下去了。”
【建议】
作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家长,应该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我不如人”的心理,鼓励孩子参加积极的学习活动,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观念: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要知道,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才是根本。
与学困生相比,优等生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困生而言,无论是家长激励、自我激励、成就激励、权力激励、关系激励还是金钱激励均弱于学优生,只有同伴鼓励对他们是相对安全而具有支持性的。相对而言,学优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要更丰富,包括家庭、学校、同伴乃至社会上的鼓励等各个方面。
【案例】
14岁的浩然今年上初中三年级,父母工作忙,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作业一般不做,更谈不上做课堂笔记。他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学习成绩全班倒数。但浩然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班上不论男生女生,成绩好的差的,都愿意和浩然一起玩。对于浩然来说,基本没有家庭教育可言,他平时更多是和同学在一起,而浩然的父母面对这样调皮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
【建议】
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家长,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其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鼓励。
家长要懂得发掘孩子优点,多些正面评价,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帮他们在集体中建立一定的形象。家长还可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学优生接触,让他们在学习动力带领下产生向上感,获得同伴的支持。
被成就激励的孩子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学习动力激励的内容特点看,获得成就激励、权力激励的孩子的学习动力水平较高,金钱激励位居其后,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成就激励的驱动力最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经常把知名人物、成功人士作为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来效仿、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呈现出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折射出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案例】
正在读初中的大超喜欢学习理科,一上语文课就犯困,作文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家长着急、老师敦促都收效甚微。大超的妈妈为他报了作文辅导班,大超上了几堂课,就不爱去了。2 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轰动,媒体竞相报道。大超的妈妈赶紧趁此机会向他讲述了莫言成长经历,看了很多介绍莫言的纪录片,也读了莫言的文学作品,让大超向莫言学习,让大超感受到了写作带给人的成就感以及文字的力量。渐渐的,大超的书架上文学书籍也多了起来,作文成绩也稳步上升。
【建议】
理想具有阶段性,在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偶像。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懂得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做了一次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价值观,通俗说就是“家长期望”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首要因素。
结合之前接触的案例和这次的调研结果,我们来具体破解一下“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这个难题。
拥有正确期待值的家庭,孩子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学习动力的“家长期望”效应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激励,然后是教师激励和同伴激励。可见家长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第一因子。
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源,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孩子当然会在学习上更努力,但是这个期望值究竟要怎么把握才好呢?
【案例】
小瑞自初二开始出现成绩下滑,从年级前十落到年级中下水平,孩子和家长都非常焦虑。而且孩子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总觉得别人如果碰他就会吸走他的智力,尽管知道这种想法不对,但仍然忍不住这样想。
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小瑞初二时有两次考试没有能考到前十名,父母便给他增加了很多课外作业,希望孩子能把成绩赶上,但做不完的作业让小瑞渐渐开始厌恶学校,厌恶学习。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用“死读书”的方式来学习,非但成绩没能提升,还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建议】
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家长注意与老师的对接。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一致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正能量的共振。如果相悖,将导致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处于混乱状态,学校教育将呈现艰难状态。因此,家校协同与共建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条件富足的家庭,孩子学习动力更足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温饱以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关系激励、成就激励、自我激励、教师激励等各方面均显著高于贫困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在金钱激励方面显著高于富裕家庭、小康家庭和温饱型家庭,但是在家长激励和同伴激励因子等方面没有差异,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同伴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案例】
初二学生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成绩差,出现了厌学情绪,小明的妈妈对班主任老师说:“我们家经济本来就困难,再说小明自己读书不争气,成绩在班上老是倒数几名,读下去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读不下去了。”
【建议】
作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家长,应该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我不如人”的心理,鼓励孩子参加积极的学习活动,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观念: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要知道,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才是根本。
与学困生相比,优等生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困生而言,无论是家长激励、自我激励、成就激励、权力激励、关系激励还是金钱激励均弱于学优生,只有同伴鼓励对他们是相对安全而具有支持性的。相对而言,学优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要更丰富,包括家庭、学校、同伴乃至社会上的鼓励等各个方面。
【案例】
14岁的浩然今年上初中三年级,父母工作忙,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作业一般不做,更谈不上做课堂笔记。他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学习成绩全班倒数。但浩然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班上不论男生女生,成绩好的差的,都愿意和浩然一起玩。对于浩然来说,基本没有家庭教育可言,他平时更多是和同学在一起,而浩然的父母面对这样调皮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
【建议】
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家长,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其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鼓励。
家长要懂得发掘孩子优点,多些正面评价,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帮他们在集体中建立一定的形象。家长还可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学优生接触,让他们在学习动力带领下产生向上感,获得同伴的支持。
被成就激励的孩子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学习动力激励的内容特点看,获得成就激励、权力激励的孩子的学习动力水平较高,金钱激励位居其后,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成就激励的驱动力最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经常把知名人物、成功人士作为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来效仿、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呈现出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折射出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案例】
正在读初中的大超喜欢学习理科,一上语文课就犯困,作文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家长着急、老师敦促都收效甚微。大超的妈妈为他报了作文辅导班,大超上了几堂课,就不爱去了。2 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轰动,媒体竞相报道。大超的妈妈赶紧趁此机会向他讲述了莫言成长经历,看了很多介绍莫言的纪录片,也读了莫言的文学作品,让大超向莫言学习,让大超感受到了写作带给人的成就感以及文字的力量。渐渐的,大超的书架上文学书籍也多了起来,作文成绩也稳步上升。
【建议】
理想具有阶段性,在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偶像。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懂得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