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促进了各种新媒体形态的产生和加速发展,并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广大青年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领悟力高、接受性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如何通过新媒体渠道搭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平台,是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微博 新媒体 高校党支部建设
高等院校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是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推广和普及,新媒体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对于高等学校青年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学生党支部作为高等院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聯系学生、引导学生的最有效的力量,支部通过其自身的思想、学风、行为规范等建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大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如何通过新媒体等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通过手机登移动设备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沟通和娱乐的一种传播形式。其中,“微博”正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网络平台,能随时随地表达出使用者的所思所想和最新动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随意性。这种便捷的新媒体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且使用者比例日益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若果能合理应用,会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基于微博搭建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平台的依据
1.微博具有完善的功能及独特优势。第一,分布广泛。微博广泛分布在电脑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这为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便捷性。第二,操作便捷。微博账户的申请简便快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青年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电脑都可以轻松登陆使用。第三,信息共享便捷迅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发布,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即时信息,其信息的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第四,互动性强,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篇幅限定为140字,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较低的使用门槛,且可以实现拍照并发布发生在身边的图片事件。
2.微博有广泛的大学生使用群体。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大学生群体以其特殊的身份及性格特点,成为微博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据万瑞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年龄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比高达67%,另据相关抽样调查不完全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比例较大。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社会因素。青年学生年轻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喜闻乐见,对于探索新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信息时代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微博新媒体手段的出现,恰恰契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质,这使微博在大学生中得到了热烈的相应和广泛的应用。他们热情乐于结交新朋友。通过多种渠道扩宽交往层面的需求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强烈。而微博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简洁方便的社交渠道。通过关注朋友、朋友的朋友,而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交脉络。通过微博,大学生还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明星,“近距离”地了解闪光灯下的人物。微博的信息量大、更新快、发布即时、阅读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可见微博的信息量之大。大学生正处于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每天需要摄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大众传媒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使得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调查,80%的大学生主要利用传媒学习、查资料、关注社会热点等。其次,心理学原因。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欲望,对能够实现自我需求的途径及手段也格外青睐,大学生更是如此。微博是一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的发育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满足及个性张扬的需求性较大,渴望表现自己,张扬自己,进而实现自己。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大学生群体接近社会、参与社会现实的欲望较强。微博恰恰是一个社会化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不但可以了解社会、表达观点,还可以进行转发和评论。通过转发和评论,促进信息裂变式的传播,形成意见的积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促进客观事件的发展。
二、利用微博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地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渠道拓宽和加强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是摆在每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尤其是思想建设应努力向新媒体视角转变,以此体现高校党支部建设的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从而提高高校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化水平。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具备一些显著特征,如即时性、共享性、共享性和碎片化。这些特性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高校广大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同时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立网络思想阵地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它可以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细想教育的形式和渠道,拓宽了学生党支部发挥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三、应用微博新媒体手段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新媒体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这为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带来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党支部建设的信息化、网络化、便捷化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制定了新任务。微博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广泛应用的主流软件,如能合理有效地将其应用于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督促党建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极大往复性,与微博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其影响力一方面基于用户现有的关注者数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关注者所衍生的下线及潜在关注者群体数量。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贴近学生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传播党建信息,加强党建管理。
其次,有利于降低党建成本。传统的党建工作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要举办一期实体课堂的党课培训,需要提前筹划安排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参与人员、联系场地,印制培训学习材料等,耗费成本较高。如果通过微博新媒体渠道,不仅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传统课堂的不足,大大降低党建成本,同时提高了参与者的受众面以及参与的灵活性。通过微博新媒体渠道接受党的指导与教育,只需要耗费少量流量,在有WIFI的环境消耗为零,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微博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四、利用微博加强和改进青年党员教育的方法探索
1.鼓励各级党支部开设官方微博,努力搭建党支部教育服务平台。高等院校应积极鼓励青年党员群众在各个基层党支部自主建立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微博,并及时做好更新与维护工作。这样不仅能使微博成为传递党员教育信息的有效工具,也是即时交流学习心得的最佳平台。同時通过微博交流各级党支部之间党员教育、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
2.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党支部的“思想领航”作用。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微博中的信息分享和流动模式是一种单向、不对称的,恰恰是这种模式造就了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和流动模式,使得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微博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微博使用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可能导致学生难以自控进而沉迷于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机交往困难,疏远同学和老师,严重者甚至混淆了真是社交与虚拟社交的界限,产生人格方面的激烈冲突。另外,它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优劣无鉴别能力,甚至对一些腐朽思想,消极言论无法第一时间有力防范和干预,对于少部分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仍有较强的负面冲击作用。
3.以微博为载体,进行党员教育信息内容推送和反馈收集平台。利用微博的信息及时性,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发布党员教育相关培训内容、教学视频,对于党建新思路、新方法,党员教育的重要信息内容等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一时间进行采编发布,推送至青年党员群众手中。并充分发挥微博的社交属性,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热点话题、发布建设性言论创建讨论话题,引导青年学生党员群众进行研讨交流,树立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根据微博留言收集青年学生党员群众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更易于准确了解青年思想特点和思想动态,全面及时了解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改进和完善青年党员群众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南.试论微博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3,604,(8):153-155.
[2]周志火.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休闲观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8-41.
[3]于连民,车蓓蓓.中国微博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 24(6):7-7.
[4]朱桂莲.传媒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特点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8).
[5]于阳.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J].新闻世界,2011(5:)98-99.
[6]黄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微 “党课”设计[J]. 高校辅导员,2016,36(1):61-64.
[7]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实践研究,2011,2.
[8]孙叶琼.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工具加强新形势下青年党员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1X):23-23.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微博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的运用。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立项课题(GXDJ2014-C048).
关键词:微博 新媒体 高校党支部建设
高等院校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是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推广和普及,新媒体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对于高等学校青年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学生党支部作为高等院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聯系学生、引导学生的最有效的力量,支部通过其自身的思想、学风、行为规范等建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大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如何通过新媒体等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通过手机登移动设备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沟通和娱乐的一种传播形式。其中,“微博”正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网络平台,能随时随地表达出使用者的所思所想和最新动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随意性。这种便捷的新媒体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且使用者比例日益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若果能合理应用,会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基于微博搭建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平台的依据
1.微博具有完善的功能及独特优势。第一,分布广泛。微博广泛分布在电脑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这为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便捷性。第二,操作便捷。微博账户的申请简便快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青年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电脑都可以轻松登陆使用。第三,信息共享便捷迅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发布,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即时信息,其信息的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第四,互动性强,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篇幅限定为140字,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较低的使用门槛,且可以实现拍照并发布发生在身边的图片事件。
2.微博有广泛的大学生使用群体。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大学生群体以其特殊的身份及性格特点,成为微博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据万瑞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年龄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比高达67%,另据相关抽样调查不完全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比例较大。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社会因素。青年学生年轻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喜闻乐见,对于探索新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信息时代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微博新媒体手段的出现,恰恰契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质,这使微博在大学生中得到了热烈的相应和广泛的应用。他们热情乐于结交新朋友。通过多种渠道扩宽交往层面的需求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强烈。而微博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简洁方便的社交渠道。通过关注朋友、朋友的朋友,而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交脉络。通过微博,大学生还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明星,“近距离”地了解闪光灯下的人物。微博的信息量大、更新快、发布即时、阅读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可见微博的信息量之大。大学生正处于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每天需要摄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大众传媒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使得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调查,80%的大学生主要利用传媒学习、查资料、关注社会热点等。其次,心理学原因。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欲望,对能够实现自我需求的途径及手段也格外青睐,大学生更是如此。微博是一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的发育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满足及个性张扬的需求性较大,渴望表现自己,张扬自己,进而实现自己。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大学生群体接近社会、参与社会现实的欲望较强。微博恰恰是一个社会化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不但可以了解社会、表达观点,还可以进行转发和评论。通过转发和评论,促进信息裂变式的传播,形成意见的积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促进客观事件的发展。
二、利用微博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地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渠道拓宽和加强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是摆在每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尤其是思想建设应努力向新媒体视角转变,以此体现高校党支部建设的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从而提高高校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化水平。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具备一些显著特征,如即时性、共享性、共享性和碎片化。这些特性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高校广大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同时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立网络思想阵地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它可以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细想教育的形式和渠道,拓宽了学生党支部发挥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三、应用微博新媒体手段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新媒体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这为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带来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党支部建设的信息化、网络化、便捷化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制定了新任务。微博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广泛应用的主流软件,如能合理有效地将其应用于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督促党建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极大往复性,与微博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其影响力一方面基于用户现有的关注者数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关注者所衍生的下线及潜在关注者群体数量。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贴近学生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传播党建信息,加强党建管理。
其次,有利于降低党建成本。传统的党建工作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要举办一期实体课堂的党课培训,需要提前筹划安排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参与人员、联系场地,印制培训学习材料等,耗费成本较高。如果通过微博新媒体渠道,不仅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传统课堂的不足,大大降低党建成本,同时提高了参与者的受众面以及参与的灵活性。通过微博新媒体渠道接受党的指导与教育,只需要耗费少量流量,在有WIFI的环境消耗为零,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微博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四、利用微博加强和改进青年党员教育的方法探索
1.鼓励各级党支部开设官方微博,努力搭建党支部教育服务平台。高等院校应积极鼓励青年党员群众在各个基层党支部自主建立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微博,并及时做好更新与维护工作。这样不仅能使微博成为传递党员教育信息的有效工具,也是即时交流学习心得的最佳平台。同時通过微博交流各级党支部之间党员教育、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
2.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党支部的“思想领航”作用。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微博中的信息分享和流动模式是一种单向、不对称的,恰恰是这种模式造就了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和流动模式,使得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微博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微博使用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可能导致学生难以自控进而沉迷于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机交往困难,疏远同学和老师,严重者甚至混淆了真是社交与虚拟社交的界限,产生人格方面的激烈冲突。另外,它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优劣无鉴别能力,甚至对一些腐朽思想,消极言论无法第一时间有力防范和干预,对于少部分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仍有较强的负面冲击作用。
3.以微博为载体,进行党员教育信息内容推送和反馈收集平台。利用微博的信息及时性,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发布党员教育相关培训内容、教学视频,对于党建新思路、新方法,党员教育的重要信息内容等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一时间进行采编发布,推送至青年党员群众手中。并充分发挥微博的社交属性,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热点话题、发布建设性言论创建讨论话题,引导青年学生党员群众进行研讨交流,树立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根据微博留言收集青年学生党员群众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更易于准确了解青年思想特点和思想动态,全面及时了解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改进和完善青年党员群众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南.试论微博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3,604,(8):153-155.
[2]周志火.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休闲观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8-41.
[3]于连民,车蓓蓓.中国微博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 24(6):7-7.
[4]朱桂莲.传媒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特点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8).
[5]于阳.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J].新闻世界,2011(5:)98-99.
[6]黄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微 “党课”设计[J]. 高校辅导员,2016,36(1):61-64.
[7]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实践研究,2011,2.
[8]孙叶琼.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工具加强新形势下青年党员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1X):23-23.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微博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的运用。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立项课题(GXDJ2014-C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