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词语教学,许多教师总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因为它很容易陷入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生命活力,其结果是学生只能把词语读正确,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却根本体味不到。近日看了特级教师毛立业《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实录,他的词语教学巧中见趣,趣中见智,令人回味无穷。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可爱极了!大家读得怎么样呢?出道题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大屏幕出示)
啄肉 夹住
威胁 相持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得意洋洋 喜笑颜开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下。(生自由读词语)
师:请哪个同学读一读这八个词语。(一生读)读得很准确,大家学他的样子齐读一遍。(生齐读)我们合作读一遍,我读左边一列,大家读右边一列,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
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啄肉。
生(双手合起,做“夹”的动作,大声地):夹住。
师:哦,夹得好疼啊!(生笑,更带劲了)
师(严厉地):威胁。
生(不服气的):相持。
师(瞪大眼睛):毫不示弱。
生(伏在桌上,有气无力地):筋疲力尽。
师(大声地,得意地):得意洋洋。
生(绽满笑容):喜笑颜开。
师:这样读词语,感觉太美了,像读故事、看电影一样。大家再自由练习一下,我找一个读得好的学生给大家读读。
(生再读,师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做动作或表情)
师:你们真是一群出色的小演员,把词语都读活了。下面把词语送回家,送到句子中,再读文章,看能不能读出刚才的感觉。(出示屏幕,指名读:“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读到画线的词语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师继续出示屏幕,另一生读:“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不是文字的简单组合,更不是冷冰冰、静止的符号,它有色彩,有感情,有味道,有灵性蕴含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丰富内涵,体味词语中蕴含的情和意呢?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有效的词语教学必须凸显“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让他们感同身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词语的意境之中。
毛老师显然深谙此理,他把文中的八个词语巧妙地分成四组呈现出来,然后加上动作和表情与学生合作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配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和表演,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在毛老师别出心裁的引导下,学生手舞足蹈、神采飞扬,俨然是一群出色的小演员。在一遍遍妙趣横生的表演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词语的意境。于是,“沉睡”的词语苏醒了,静止的词语灵动了,学生不仅看到了词语的色彩,闻到了词语的芬芳,而且触摸到了词语的温度,感受到了文字的灵性。之后,毛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送回到课文情境中去读,从而巧妙地把学习词语和理解情节融为一体了。
词“动”情“溢”,趣满课堂。毛老师摒弃传统的词语教学法,用独具匠心的方法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把语言文字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这些鲜活的词语一定会生根开花,永久根植于他们心中。(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可爱极了!大家读得怎么样呢?出道题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大屏幕出示)
啄肉 夹住
威胁 相持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得意洋洋 喜笑颜开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下。(生自由读词语)
师:请哪个同学读一读这八个词语。(一生读)读得很准确,大家学他的样子齐读一遍。(生齐读)我们合作读一遍,我读左边一列,大家读右边一列,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
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啄肉。
生(双手合起,做“夹”的动作,大声地):夹住。
师:哦,夹得好疼啊!(生笑,更带劲了)
师(严厉地):威胁。
生(不服气的):相持。
师(瞪大眼睛):毫不示弱。
生(伏在桌上,有气无力地):筋疲力尽。
师(大声地,得意地):得意洋洋。
生(绽满笑容):喜笑颜开。
师:这样读词语,感觉太美了,像读故事、看电影一样。大家再自由练习一下,我找一个读得好的学生给大家读读。
(生再读,师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做动作或表情)
师:你们真是一群出色的小演员,把词语都读活了。下面把词语送回家,送到句子中,再读文章,看能不能读出刚才的感觉。(出示屏幕,指名读:“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读到画线的词语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师继续出示屏幕,另一生读:“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不是文字的简单组合,更不是冷冰冰、静止的符号,它有色彩,有感情,有味道,有灵性蕴含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丰富内涵,体味词语中蕴含的情和意呢?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有效的词语教学必须凸显“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让他们感同身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词语的意境之中。
毛老师显然深谙此理,他把文中的八个词语巧妙地分成四组呈现出来,然后加上动作和表情与学生合作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配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和表演,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在毛老师别出心裁的引导下,学生手舞足蹈、神采飞扬,俨然是一群出色的小演员。在一遍遍妙趣横生的表演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词语的意境。于是,“沉睡”的词语苏醒了,静止的词语灵动了,学生不仅看到了词语的色彩,闻到了词语的芬芳,而且触摸到了词语的温度,感受到了文字的灵性。之后,毛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送回到课文情境中去读,从而巧妙地把学习词语和理解情节融为一体了。
词“动”情“溢”,趣满课堂。毛老师摒弃传统的词语教学法,用独具匠心的方法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把语言文字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这些鲜活的词语一定会生根开花,永久根植于他们心中。(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