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台头镇中心学校)
摘要: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本文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细节、课堂授课细节、作业检查细节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细节;课前;课堂;作业;方法
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关注细节,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化、精确化。对一个十分平常的细节的处理方式,蕴含着教师敏锐的智慧,孕育着教师丰富的内涵,也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细节处理的一些个人认识。
1.关注课前准备细节。大多数学课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如铃响了,学生还是一片喧哗,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要大声喊上课了,然后学生才能安静下来,开始慌忙拿课本、练习本、草稿本等,等。这大概是数学课前准备细节之一吧,学习是一个生命的能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而这些细节往往又关乎到整个学习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细节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条理性,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规划意识,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现实中,这样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是教师没有这样的培养意识,二是学生没有这样的培养训练。首先教师要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切实进入到一种训练的过程,任何的习惯都离不开一种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为什么有一部分学生总能在老师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呢?
追述一下他的学习历程,会发现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已形成的习惯,对于那些没有形成这样习惯的学生,需要弥补的则是一个形成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也存在一个反复的问题,开始教师可以督促一些习惯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来督促和提醒那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每次上课或者下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所以,课上课下,课里课外,老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过程,反复训练学生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2.关注课堂授课细节。一要注意课堂设计的细节。平时在听课过程中,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展现的精彩的课件,这些课件精心设计,美妙絕伦,体现了教者的匠心。但坐在后面听课,却又能发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课件的很多关键内容学生看不清楚,有的是字体设计过小,有的是底色与字体不协调。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技术难度很低。仅需要教师关注这一细节而已。二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细节生成。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分组实验”时,设计了全班学生分成6组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每组都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及用来实验的水、砂子等。在分发实验器材时,教师故意将两个组实验用的圆锥交换了一下(这两个组的圆柱和圆锥不再是等底等高的了)。在分组实验后,学生都进行了汇报交流,有4个组的学生都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只有这两组学生不敢举手。教师故意问这两组的学生:“你们两组的结论也和他们一样吧?”这两个组的同学你看我我看你,生怕自己说出来被别的组同学笑话,这时教师鼓励他们:“没有关系,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用怕什么?”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只有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多一点”。这时另一组的学生也站起来说了:“我们这组做出来的结果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呢?…‘是吗?”教师故作惊讶,“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和其他组相差那么大呀?会不会实验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学生们摇摇头,非常肯定地说:“没有,我们做过好几次了,都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会和其他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你们想过没有?”师又转向全班学生:“你们能解开这个谜团吗?”这时师故意举起这两个组实验用的圆柱与圆锥,有一个学生眼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老师老师,你举起的圆柱与圆锥的高是不一样的。”这时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两个组的学生恍然顿悟。小小细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正确理解,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智慧。
3.关注作业检查细节。教学中,很多孩子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还有的学生说,已经检查了几遍了。这就说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检查的细节,不能笼统的说多检查几遍等等。一是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课外作业》上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先估算再准确计算,很多孩子都想当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学习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有一道作业题的要求是给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两条不同的高,由于学生不认真审题,不是只画了一条高,就是画的两条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所以,教师要关注这些典型细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二是要教会学生检查题目的方法。很多学生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应用题必须先弄清题意,再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列式是否正确,同时更不能忽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题意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这些方法在考试时尤其重要有效。三是改错前先找错因的方法,广泛适用于平时的作业。如果有条件面批就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当然,错因要坚决杜绝“粗心”、“不认真”“做错了”等毫无意义的字眼,这些都浮于表面,没有实际作用。要让学生从是否抄错题开始检查,再查计算方法,如果计算方法对了,就查具体哪一步出错了,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等。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药”,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学生尽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计算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
摘要: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本文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细节、课堂授课细节、作业检查细节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细节;课前;课堂;作业;方法
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关注细节,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化、精确化。对一个十分平常的细节的处理方式,蕴含着教师敏锐的智慧,孕育着教师丰富的内涵,也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细节处理的一些个人认识。
1.关注课前准备细节。大多数学课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如铃响了,学生还是一片喧哗,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要大声喊上课了,然后学生才能安静下来,开始慌忙拿课本、练习本、草稿本等,等。这大概是数学课前准备细节之一吧,学习是一个生命的能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而这些细节往往又关乎到整个学习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细节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条理性,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规划意识,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现实中,这样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是教师没有这样的培养意识,二是学生没有这样的培养训练。首先教师要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切实进入到一种训练的过程,任何的习惯都离不开一种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为什么有一部分学生总能在老师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呢?
追述一下他的学习历程,会发现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已形成的习惯,对于那些没有形成这样习惯的学生,需要弥补的则是一个形成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也存在一个反复的问题,开始教师可以督促一些习惯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来督促和提醒那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每次上课或者下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所以,课上课下,课里课外,老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过程,反复训练学生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2.关注课堂授课细节。一要注意课堂设计的细节。平时在听课过程中,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展现的精彩的课件,这些课件精心设计,美妙絕伦,体现了教者的匠心。但坐在后面听课,却又能发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课件的很多关键内容学生看不清楚,有的是字体设计过小,有的是底色与字体不协调。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技术难度很低。仅需要教师关注这一细节而已。二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细节生成。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分组实验”时,设计了全班学生分成6组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每组都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及用来实验的水、砂子等。在分发实验器材时,教师故意将两个组实验用的圆锥交换了一下(这两个组的圆柱和圆锥不再是等底等高的了)。在分组实验后,学生都进行了汇报交流,有4个组的学生都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只有这两组学生不敢举手。教师故意问这两组的学生:“你们两组的结论也和他们一样吧?”这两个组的同学你看我我看你,生怕自己说出来被别的组同学笑话,这时教师鼓励他们:“没有关系,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用怕什么?”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只有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多一点”。这时另一组的学生也站起来说了:“我们这组做出来的结果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呢?…‘是吗?”教师故作惊讶,“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和其他组相差那么大呀?会不会实验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学生们摇摇头,非常肯定地说:“没有,我们做过好几次了,都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会和其他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你们想过没有?”师又转向全班学生:“你们能解开这个谜团吗?”这时师故意举起这两个组实验用的圆柱与圆锥,有一个学生眼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老师老师,你举起的圆柱与圆锥的高是不一样的。”这时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两个组的学生恍然顿悟。小小细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正确理解,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智慧。
3.关注作业检查细节。教学中,很多孩子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还有的学生说,已经检查了几遍了。这就说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检查的细节,不能笼统的说多检查几遍等等。一是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课外作业》上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先估算再准确计算,很多孩子都想当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学习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有一道作业题的要求是给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两条不同的高,由于学生不认真审题,不是只画了一条高,就是画的两条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所以,教师要关注这些典型细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二是要教会学生检查题目的方法。很多学生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应用题必须先弄清题意,再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列式是否正确,同时更不能忽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题意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这些方法在考试时尤其重要有效。三是改错前先找错因的方法,广泛适用于平时的作业。如果有条件面批就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当然,错因要坚决杜绝“粗心”、“不认真”“做错了”等毫无意义的字眼,这些都浮于表面,没有实际作用。要让学生从是否抄错题开始检查,再查计算方法,如果计算方法对了,就查具体哪一步出错了,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等。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药”,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学生尽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计算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