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本文作者玛丽·居里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成功经历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案例描述
上课后,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整体感知课文,特地将课本彩页中居里夫人画像放大一张,贴在黑板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感染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任务:找关键词语,归纳各段段意。(投影)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将自己的看法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生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指出关键词语就是一段中最关紧要的,对理解段意起决定作用的词或短语。找准关键词语,再用语言组织一下,便成了段意。)
师:小组讨论好了吗?
生齐答:讨论好了!
师:好,下面请各组代表报告本组研讨的结果,不同意见全班讨论。先讨论第一段,哪一组代表先发言?
生1:我们认为第一段的关键词语有“坚韧不拔”“信心”,据此归纳本段的段意为: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
师:很好!关键词语很关键,段意也很概括。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赞同,然后二、三、四段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论。第五段争论较大)
师:前几段,大家概括得很好,下面讨论第五段,哪一组发言?
生2:我们认为第五段的关键词语是“对事不对人”,因此本段段意为: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不对人的兴趣。
师: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3:我们组认为关键词语为“物质上的利益”,段意为:在科学上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歧比较大。同学们想一想,“对事”中的“事”指什么,“对人”中的“人”指什么?
生齐答:“事”指科学研究,“人”指作者本人。
师:所以本段反映了作者在科学方面坚持了一个什么观念?请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回答。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那么“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呢?
生齐答:是!
师:那么本段的关键词语是——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段意是——
生齐答:在科学方面坚持纯粹研究观念。
师:纯粹研究,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甚至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财富,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科学精神?
生4: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5:忘我的精神。
师:对,反映了一种对科学忘我的奉献精神。
(第六、七段争论也较大,在老师的引导下,生讨论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下,现在也展示出来,作为个人的观点跟大家交流。
(投影,加以明确)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学会了找关键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美,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本文表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人格美?
生6:坚韧不拔,专心致志。(板书)
生7: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板书)
生8:不追求名利、忘我工作、热爱科学。(板书)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将自己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些小故事分别印证了居里夫人具有哪些人格美。同学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很多,可以从书本上,也可以从网上,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有关信息“一网打尽”。请同学们介绍时要尽量简洁概括。
(生踊跃举手发言)
生9:居里夫人,由于家境贫寒毕业后不得不去做家教。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留在巴黎,最后与丈夫共同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两次获诺贝尔奖。这表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10:居里夫人与她丈夫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这表现了她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对!还应该有顽强的毅力。她要忍受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经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
生11:她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在一个被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里诞生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屋子里终年阴暗潮湿,寒冬时,窗户也必须随时洞开,免得气体无法逃出而导致中毒,因此她往往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这表现了她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师:还表现了她的——
生齐答:忘我工作,热爱科学。
生12:有人劝居里夫人去申请镭的专利,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答:“不,镭是一种元素,她应属于全世界!”这表现了他们信奉“科学无国界”,献身科学的信仰。
生13:由于长时间的接触放射性的物质,居里夫人身上遍布各种伤疤,骨髓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而退化,最终因恶性贫血症而去世。这表现了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还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争着要发言,看来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不能一一去聆听,课后我们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好吗?
生齐答:好!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师: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一段话,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后,找出关键词语,并归纳大意。
(生朗读,思考)
师:这段话中关键词语有哪些?
生14:“贡献”,“才智成就”。
生15:不对,应该是“道德品质”。
师:为什么?
生15:因为从“不要仅仅满足”来看,作者强调的是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贡献。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赞同)
师:因此本段的段意应该是——
生齐答: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师作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本课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强烈的感染力的特点,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事实证明,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她的伟大的人格美给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强大的震撼力,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材料,课上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一系列自主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全面感受人物的人格美,同时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作者单位:安徽省休宁县海阳二中
本文作者玛丽·居里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成功经历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案例描述
上课后,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整体感知课文,特地将课本彩页中居里夫人画像放大一张,贴在黑板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感染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任务:找关键词语,归纳各段段意。(投影)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将自己的看法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生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指出关键词语就是一段中最关紧要的,对理解段意起决定作用的词或短语。找准关键词语,再用语言组织一下,便成了段意。)
师:小组讨论好了吗?
生齐答:讨论好了!
师:好,下面请各组代表报告本组研讨的结果,不同意见全班讨论。先讨论第一段,哪一组代表先发言?
生1:我们认为第一段的关键词语有“坚韧不拔”“信心”,据此归纳本段的段意为: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
师:很好!关键词语很关键,段意也很概括。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赞同,然后二、三、四段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论。第五段争论较大)
师:前几段,大家概括得很好,下面讨论第五段,哪一组发言?
生2:我们认为第五段的关键词语是“对事不对人”,因此本段段意为: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不对人的兴趣。
师: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3:我们组认为关键词语为“物质上的利益”,段意为:在科学上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歧比较大。同学们想一想,“对事”中的“事”指什么,“对人”中的“人”指什么?
生齐答:“事”指科学研究,“人”指作者本人。
师:所以本段反映了作者在科学方面坚持了一个什么观念?请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回答。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那么“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呢?
生齐答:是!
师:那么本段的关键词语是——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段意是——
生齐答:在科学方面坚持纯粹研究观念。
师:纯粹研究,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甚至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财富,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科学精神?
生4: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5:忘我的精神。
师:对,反映了一种对科学忘我的奉献精神。
(第六、七段争论也较大,在老师的引导下,生讨论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下,现在也展示出来,作为个人的观点跟大家交流。
(投影,加以明确)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学会了找关键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美,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本文表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人格美?
生6:坚韧不拔,专心致志。(板书)
生7: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板书)
生8:不追求名利、忘我工作、热爱科学。(板书)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将自己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些小故事分别印证了居里夫人具有哪些人格美。同学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很多,可以从书本上,也可以从网上,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有关信息“一网打尽”。请同学们介绍时要尽量简洁概括。
(生踊跃举手发言)
生9:居里夫人,由于家境贫寒毕业后不得不去做家教。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留在巴黎,最后与丈夫共同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两次获诺贝尔奖。这表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10:居里夫人与她丈夫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这表现了她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对!还应该有顽强的毅力。她要忍受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经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
生11:她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在一个被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里诞生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屋子里终年阴暗潮湿,寒冬时,窗户也必须随时洞开,免得气体无法逃出而导致中毒,因此她往往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这表现了她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师:还表现了她的——
生齐答:忘我工作,热爱科学。
生12:有人劝居里夫人去申请镭的专利,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答:“不,镭是一种元素,她应属于全世界!”这表现了他们信奉“科学无国界”,献身科学的信仰。
生13:由于长时间的接触放射性的物质,居里夫人身上遍布各种伤疤,骨髓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而退化,最终因恶性贫血症而去世。这表现了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还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争着要发言,看来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不能一一去聆听,课后我们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好吗?
生齐答:好!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师: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一段话,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后,找出关键词语,并归纳大意。
(生朗读,思考)
师:这段话中关键词语有哪些?
生14:“贡献”,“才智成就”。
生15:不对,应该是“道德品质”。
师:为什么?
生15:因为从“不要仅仅满足”来看,作者强调的是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贡献。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赞同)
师:因此本段的段意应该是——
生齐答: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师作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本课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强烈的感染力的特点,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事实证明,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她的伟大的人格美给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强大的震撼力,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材料,课上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一系列自主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全面感受人物的人格美,同时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作者单位:安徽省休宁县海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