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uYunruo’sNovels
Zhao Qi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摘要:言情作家刘云若,在创作中,将天津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入了作品,反映了天津市井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俗。其中既有传统地域风俗,又有现代地域风俗。二者既相互排斥又有所补充,共同组成了作品中关于天津地域书写的奇特景观。
关键词:刘云若;天津;地域风俗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3-01
所谓风俗,“是指历代相沿承袭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它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1]城市地域风俗,是一种地缘角度的风俗,具有区域性。天津在明代设卫,逐步发展起来,此前一直是一个海滨的小镇。之后清政府在此开埠,各国设立租界,作为一个码头城市,商业开始繁荣。言情大师刘云若,生于斯、长于斯、创作于斯。他的小说,受天津地域文化影响,书写了天津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市井民俗,兼具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
地域风俗主要通过城市空间分布和建筑格局体现出来。“空间像木材和石头一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2]城市空间是人类文化综合的物化体现。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空间化的社会生活”[3],城市的建筑总是打上人文的烙印。刘云若一生多在天津,他的四十多部小说,多数故事发生在天津。其小说中的地域风俗包括传统地域风俗和现代地域风俗。
传统地域风俗,主要是指旧的城市中心的风俗,即沿袭天津设卫筑城时的空间分布状态和建筑构成。天津明代建卫,军民所在称“胡同”。随着码头城市的发展,胡同内部分出小巷,妓院、烟馆等随巷而生。在刘云若小说中,传统地域风俗主要有胡同小巷、戏院、码头、妓院、府宅等,还有清末社会动荡遗留的产物,如南市“三不管”、烟馆、赌局等。其中,胡同小巷的描写,篇幅最大。如《粉墨筝琶》中,主人公翥青住的巴巴胡同,林大巧儿的电杆胡同。《旧巷斜阳》据统计共有七处之多。这些胡同小巷,像遍布人体的毛细血管,到处充塞着生命。相比较皇城北京的正统民居胡同,天津的胡同更为混杂,这不仅体现在造型的曲折上,还体现在胡同里千奇百怪的人情世故上。作者描写这种逼仄空间里的人情世故,深入城市的隐秘处,通过细致入微的城市记忆与想象,刻画为柴米油盐而四处奔波的小市民,揭示了他们看似毫无意义实则意义重大的生存体验。
戏院、剧院、烟馆等,在刘云若小说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如《粉墨筝琶》里的女伶陆凤云,经常出入于“中央大戏院”、“中华大戏院”、“北洋戏院”等。《小扬州志》中的妓院封台大典,场面热闹,让读者大开眼界。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具有老天津风情的平民生活。像南市“三不管”这种异质、混杂的地域状态,在《小扬州志》中有生动的描写。所谓南市“三不管”,其实前身就是“南市”,是天津南门外的一个集市。1900年,八国联军入津,拆了城墙,城内外没了分界。列强将城内居民赶出租界,大多贫民无处安身,只好在南市落脚。因此地,日租界不管,法租界不管,政府也不管,故被称为“南市三不管。”“三不管是天津这片沃土上的一个怪胎,它是病态天津的集中体现,正如每个城市都有她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样,三不管也是旧天津的一个缩影。”[4]小说中的“三不管”有低级污秽之处和雅致清淡的书场,是官场和洋场的交织,体现出天津地域的风俗史和地方志价值。
现代地域风俗主要指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产生的洋场空间和新兴的建筑形体,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异质状态和开放程度。相比较传统地域风俗而言,这部分在小说中,比重不大,大致有租界、旅馆、舞场等。开埠后的天津,有各国的租界,天津租界有一部分呈现出的具体形态,是小洋楼。因其种类异彩纷呈,蔚为壮观,有‘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的美誉”[5]。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也有居住在租界的,但后来,作者又安排他们搬离了这里。如翥青从日租界搬到了巴巴胡同,林白萍离开了法租借长干里,去了北京,这显然是作者别有用意的安排。旅馆在小说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津门为京、保之门户,据有大沽天然之港,势为南北交通、中外贸易之要枢”[6],南来北往的人,在天津这个码头城市暂住,都是在旅馆里。由于天津的中介性以及来此客人的匆忙心理,这让其旅馆较其他城市而言,像一个秘密交易场所,旅客流动量较大,发生的故事也就多。在这个过渡性的地域总是给人一种逢场作戏的不真实感。《酒眼灯唇绿》第一回中,伶人黄柳莺就和耿局长、黄蓉荪等敲定了一笔金钱色相买卖;《粉墨筝琶》中,翥青为大局利益着想,为谋杀蔡文仲,在旅馆敷衍陆凤云。
关于舞场的描写,《酒眼灯唇绿》中较为集中。“舞地渐渐缩小,温度渐渐增加……颜色灯光一变再变,美妙音乐倏停倏起,管制全场的灵魂。”[7]并且到处都是一些蹩脚秃顶的奇怪舞者。这与穆时英笔下充满“香水味,英腿蛋味,烟味”,“saxophone 伸长了脖子,张着大嘴”,[8]时不时地出现一个法国绅士的沪上舞场相比,就少了许多摩登气息,表现出天津现代地域风俗在过渡状态中的畸形特征和发展不充分。
总的看来,在这两种地域风俗选择上,刘云若有明显的倾向:对传统空间的细致入微的体察,对现代空间的有意逃避。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厚古薄今的感怀。在刘云若看来,这座城市的现代性因素,不是代表城市发展的良好景象,“因为在庚子联军破城以后,地方毁灭殆尽,当然又例行了一番破以后的建设。那时门户大开,东西两洋的风任意吹来,渐渐把天津吹成这样一个世风日下的繁华境况”。[9]他更喜欢胡同小巷的一草一木。二是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刘云若住在天津河北路的一所民居里,[10]“喜欢看京剧,听曲艺”,[11] “少年时出入妓院,对妓院生活颇为了解”。[12]这些得心应手的素材就成了他的首选。三是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编辑出身的刘云若很清楚,读者的阅读取向。天津没有北京正宗雅致的传统文化底蕴,一些市民阶层的平民文艺倒是立住了脚跟。作者的取材,势必要贴近平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申生.社会风俗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
[2]【美】程大锦(Francis D.K.Ching),刘丛红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2.
[3]转引自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94.
[4]林希.天津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111.
[5]郭凤岐.老天津画廊[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72.
[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3.
[7]刘云若.酒眼灯唇绿[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2.
[8]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4.
[9]刘云若.小扬州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4.
[10]辛绍兰.天津人应该记住他——我的姨夫刘云若[J].人民网.天津视窗.2008-11-18.
[11]刘美文,刘美珠.先父刘云若[J].苏州大学学报,1988,(4):86.
[12]吴云心.我所知的刘云若[J].苏州大学学报,1988,(4):87.
作者简介:赵倩(1993-),女,甘肃白银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项目(2013023)。
Zhao Qi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摘要:言情作家刘云若,在创作中,将天津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入了作品,反映了天津市井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俗。其中既有传统地域风俗,又有现代地域风俗。二者既相互排斥又有所补充,共同组成了作品中关于天津地域书写的奇特景观。
关键词:刘云若;天津;地域风俗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3-01
所谓风俗,“是指历代相沿承袭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它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1]城市地域风俗,是一种地缘角度的风俗,具有区域性。天津在明代设卫,逐步发展起来,此前一直是一个海滨的小镇。之后清政府在此开埠,各国设立租界,作为一个码头城市,商业开始繁荣。言情大师刘云若,生于斯、长于斯、创作于斯。他的小说,受天津地域文化影响,书写了天津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市井民俗,兼具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
地域风俗主要通过城市空间分布和建筑格局体现出来。“空间像木材和石头一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2]城市空间是人类文化综合的物化体现。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空间化的社会生活”[3],城市的建筑总是打上人文的烙印。刘云若一生多在天津,他的四十多部小说,多数故事发生在天津。其小说中的地域风俗包括传统地域风俗和现代地域风俗。
传统地域风俗,主要是指旧的城市中心的风俗,即沿袭天津设卫筑城时的空间分布状态和建筑构成。天津明代建卫,军民所在称“胡同”。随着码头城市的发展,胡同内部分出小巷,妓院、烟馆等随巷而生。在刘云若小说中,传统地域风俗主要有胡同小巷、戏院、码头、妓院、府宅等,还有清末社会动荡遗留的产物,如南市“三不管”、烟馆、赌局等。其中,胡同小巷的描写,篇幅最大。如《粉墨筝琶》中,主人公翥青住的巴巴胡同,林大巧儿的电杆胡同。《旧巷斜阳》据统计共有七处之多。这些胡同小巷,像遍布人体的毛细血管,到处充塞着生命。相比较皇城北京的正统民居胡同,天津的胡同更为混杂,这不仅体现在造型的曲折上,还体现在胡同里千奇百怪的人情世故上。作者描写这种逼仄空间里的人情世故,深入城市的隐秘处,通过细致入微的城市记忆与想象,刻画为柴米油盐而四处奔波的小市民,揭示了他们看似毫无意义实则意义重大的生存体验。
戏院、剧院、烟馆等,在刘云若小说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如《粉墨筝琶》里的女伶陆凤云,经常出入于“中央大戏院”、“中华大戏院”、“北洋戏院”等。《小扬州志》中的妓院封台大典,场面热闹,让读者大开眼界。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具有老天津风情的平民生活。像南市“三不管”这种异质、混杂的地域状态,在《小扬州志》中有生动的描写。所谓南市“三不管”,其实前身就是“南市”,是天津南门外的一个集市。1900年,八国联军入津,拆了城墙,城内外没了分界。列强将城内居民赶出租界,大多贫民无处安身,只好在南市落脚。因此地,日租界不管,法租界不管,政府也不管,故被称为“南市三不管。”“三不管是天津这片沃土上的一个怪胎,它是病态天津的集中体现,正如每个城市都有她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样,三不管也是旧天津的一个缩影。”[4]小说中的“三不管”有低级污秽之处和雅致清淡的书场,是官场和洋场的交织,体现出天津地域的风俗史和地方志价值。
现代地域风俗主要指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产生的洋场空间和新兴的建筑形体,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异质状态和开放程度。相比较传统地域风俗而言,这部分在小说中,比重不大,大致有租界、旅馆、舞场等。开埠后的天津,有各国的租界,天津租界有一部分呈现出的具体形态,是小洋楼。因其种类异彩纷呈,蔚为壮观,有‘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的美誉”[5]。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也有居住在租界的,但后来,作者又安排他们搬离了这里。如翥青从日租界搬到了巴巴胡同,林白萍离开了法租借长干里,去了北京,这显然是作者别有用意的安排。旅馆在小说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津门为京、保之门户,据有大沽天然之港,势为南北交通、中外贸易之要枢”[6],南来北往的人,在天津这个码头城市暂住,都是在旅馆里。由于天津的中介性以及来此客人的匆忙心理,这让其旅馆较其他城市而言,像一个秘密交易场所,旅客流动量较大,发生的故事也就多。在这个过渡性的地域总是给人一种逢场作戏的不真实感。《酒眼灯唇绿》第一回中,伶人黄柳莺就和耿局长、黄蓉荪等敲定了一笔金钱色相买卖;《粉墨筝琶》中,翥青为大局利益着想,为谋杀蔡文仲,在旅馆敷衍陆凤云。
关于舞场的描写,《酒眼灯唇绿》中较为集中。“舞地渐渐缩小,温度渐渐增加……颜色灯光一变再变,美妙音乐倏停倏起,管制全场的灵魂。”[7]并且到处都是一些蹩脚秃顶的奇怪舞者。这与穆时英笔下充满“香水味,英腿蛋味,烟味”,“saxophone 伸长了脖子,张着大嘴”,[8]时不时地出现一个法国绅士的沪上舞场相比,就少了许多摩登气息,表现出天津现代地域风俗在过渡状态中的畸形特征和发展不充分。
总的看来,在这两种地域风俗选择上,刘云若有明显的倾向:对传统空间的细致入微的体察,对现代空间的有意逃避。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厚古薄今的感怀。在刘云若看来,这座城市的现代性因素,不是代表城市发展的良好景象,“因为在庚子联军破城以后,地方毁灭殆尽,当然又例行了一番破以后的建设。那时门户大开,东西两洋的风任意吹来,渐渐把天津吹成这样一个世风日下的繁华境况”。[9]他更喜欢胡同小巷的一草一木。二是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刘云若住在天津河北路的一所民居里,[10]“喜欢看京剧,听曲艺”,[11] “少年时出入妓院,对妓院生活颇为了解”。[12]这些得心应手的素材就成了他的首选。三是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编辑出身的刘云若很清楚,读者的阅读取向。天津没有北京正宗雅致的传统文化底蕴,一些市民阶层的平民文艺倒是立住了脚跟。作者的取材,势必要贴近平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申生.社会风俗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
[2]【美】程大锦(Francis D.K.Ching),刘丛红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2.
[3]转引自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94.
[4]林希.天津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111.
[5]郭凤岐.老天津画廊[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72.
[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3.
[7]刘云若.酒眼灯唇绿[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2.
[8]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4.
[9]刘云若.小扬州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4.
[10]辛绍兰.天津人应该记住他——我的姨夫刘云若[J].人民网.天津视窗.2008-11-18.
[11]刘美文,刘美珠.先父刘云若[J].苏州大学学报,1988,(4):86.
[12]吴云心.我所知的刘云若[J].苏州大学学报,1988,(4):87.
作者简介:赵倩(1993-),女,甘肃白银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项目(201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