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GDP增速得以在内外承压下,守住保7关口。下半年稳增长还有哪些招数?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言“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开始稳中向好”,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半年报用一系列企稳回升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召开了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一、二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均为7.0%,从而令上半年的GDP增速得以在内外承压的局面下,守住了保7的增速关口。
多迹象企稳
多项数据为经济企稳背书。
上半年政策发力最猛的领域——商品房市场销售开始显现效果:销售面积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国同比增长3.9%,其中6月份增长速度尤其快,达到 16%。销售额方面,一季度还是同比下降9.3%,二季度就出现了201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且增幅高达10%。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带动家居类消费的增长。家具、建筑装潢材料、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的消费比去年同期高出1.6?2.8个百分点。
此外,进出口数据均于6月出现见底回升,尤其是进口,虽然仍在下滑,但降幅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两位数下降,足以说明国内需求正在逐步抬头。
正是有了这些企稳因素,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就业稳住了:上半年全国新增就业718万人,半年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1.8%。
4大信号显新常态
对比半年报中的细分数据可以发现,经济质量的一些内在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一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已开始显现成效。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升到历史新高。
细分产业上看,新兴产业的发展很“给力”。例如“互联网+”,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超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个百分点。像智能电视、铁路机车等产量更为迅猛,二者在1?5月份产值的增幅分别达到59.9%和90.8%。
二是非公经济的活力更为强劲。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比整体数据要快1.8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更是差距明显,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0.8%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利润则实现了6.2%的逆势增长。
三是居民收入增速继续跑赢GDP,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明显高于GDP增速。
四是GDP能耗正在加速下降。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超出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1.7个百分点。
投资动力堪忧
增速企稳,质量向好,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乏力暗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改善的内生动力不足。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11.4%,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降幅不可谓不大。
其中,房地产投资震荡最剧烈,由于大部分城市仍在消化库存之中,销售的回升并没有带动起房地产的投资,其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减缓了约10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同样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从去年同期14.8%的增幅逐季降至目前的9.7%。
6月的基建投资出现些许亮点,比1?5月份环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这一点增长是在“40号文”保在建工程、监管部门允许借新还旧、企业债不许违约表态和PPP加速签约等一系列政策“拉扯”下才取得的。后续政策如何维持这种强心剂效力,要打一个问号。
财政支出后劲何在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的自身动力尚不足以将企稳态势维持下去,稳增长“药不能停”。然而,上半年的宏观调控路数可能面临弹药不足,稳增长需要调整思路。
财政政策方面,伴随着财政支出增加,财政存款正在不断减少。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财政存款比上月减少了2552亿元。
此外,虽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加大批复地方项目的力度,但截至5月底,基建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了全年目标的 90.8%。这些都预示着未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要明显减弱。
在这种局面下,财政政策在下半年怎么稳增长?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和保障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并拓宽民间投资和行业范围等措施,推动PPP项目落地。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目前各地PPP项目的签约率可能只有10%左右。而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仍在呈下滑态势,盘活民间资本还有很大空间。如果能够让大部分PPP项目真实落地,基建投资将不再是难题。
二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从而拉动地方项目的启动,这主要靠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上半年屡屡曝出的地方过低利率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纠正这种非理性现象。
货币政策还有多少空间
2014年1月以来,央行先后4次降息、2次降准,期间还有定向降准。力度虽大,但效果有限。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8.8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减少1.46万亿元。
况且,存贷款利率已经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下半年继续靠“双降”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效果已经不大。
那么,货币政策何以发力?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应转为更加精准、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弥补财政不足,同时避免过度放水带来副作用,例如正在酝酿的2000 亿元贷款支持融资平台计划。
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报告认为,央行还应进一步加大定向再贷款,增加PSL、MLF等工具的使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对三农、小微、保障房、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贷款利率。
全年保7可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伴随着财政与货币政策能够持续发挥效力,下半年稳投资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在下半年表现出更加趋稳并略有回暖的态势。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出口数据已于今年春夏之交见底,下半年将延续二季度末的好转趋势,但鉴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难有大幅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将保持平稳。因此,下半年经济增速应能维持在7%的目标水平上。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前低后稳,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实现7.1%~7.2%,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言“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开始稳中向好”,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半年报用一系列企稳回升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召开了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一、二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均为7.0%,从而令上半年的GDP增速得以在内外承压的局面下,守住了保7的增速关口。
多迹象企稳
多项数据为经济企稳背书。
上半年政策发力最猛的领域——商品房市场销售开始显现效果:销售面积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国同比增长3.9%,其中6月份增长速度尤其快,达到 16%。销售额方面,一季度还是同比下降9.3%,二季度就出现了201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且增幅高达10%。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带动家居类消费的增长。家具、建筑装潢材料、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的消费比去年同期高出1.6?2.8个百分点。
此外,进出口数据均于6月出现见底回升,尤其是进口,虽然仍在下滑,但降幅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两位数下降,足以说明国内需求正在逐步抬头。
正是有了这些企稳因素,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就业稳住了:上半年全国新增就业718万人,半年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1.8%。
4大信号显新常态
对比半年报中的细分数据可以发现,经济质量的一些内在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一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已开始显现成效。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升到历史新高。
细分产业上看,新兴产业的发展很“给力”。例如“互联网+”,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超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个百分点。像智能电视、铁路机车等产量更为迅猛,二者在1?5月份产值的增幅分别达到59.9%和90.8%。
二是非公经济的活力更为强劲。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比整体数据要快1.8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更是差距明显,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0.8%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利润则实现了6.2%的逆势增长。
三是居民收入增速继续跑赢GDP,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明显高于GDP增速。
四是GDP能耗正在加速下降。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超出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1.7个百分点。
投资动力堪忧
增速企稳,质量向好,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乏力暗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改善的内生动力不足。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11.4%,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降幅不可谓不大。
其中,房地产投资震荡最剧烈,由于大部分城市仍在消化库存之中,销售的回升并没有带动起房地产的投资,其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减缓了约10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同样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从去年同期14.8%的增幅逐季降至目前的9.7%。
6月的基建投资出现些许亮点,比1?5月份环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这一点增长是在“40号文”保在建工程、监管部门允许借新还旧、企业债不许违约表态和PPP加速签约等一系列政策“拉扯”下才取得的。后续政策如何维持这种强心剂效力,要打一个问号。
财政支出后劲何在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的自身动力尚不足以将企稳态势维持下去,稳增长“药不能停”。然而,上半年的宏观调控路数可能面临弹药不足,稳增长需要调整思路。
财政政策方面,伴随着财政支出增加,财政存款正在不断减少。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财政存款比上月减少了2552亿元。
此外,虽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加大批复地方项目的力度,但截至5月底,基建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了全年目标的 90.8%。这些都预示着未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要明显减弱。
在这种局面下,财政政策在下半年怎么稳增长?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和保障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并拓宽民间投资和行业范围等措施,推动PPP项目落地。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目前各地PPP项目的签约率可能只有10%左右。而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仍在呈下滑态势,盘活民间资本还有很大空间。如果能够让大部分PPP项目真实落地,基建投资将不再是难题。
二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从而拉动地方项目的启动,这主要靠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上半年屡屡曝出的地方过低利率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纠正这种非理性现象。
货币政策还有多少空间
2014年1月以来,央行先后4次降息、2次降准,期间还有定向降准。力度虽大,但效果有限。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8.8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减少1.46万亿元。
况且,存贷款利率已经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下半年继续靠“双降”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效果已经不大。
那么,货币政策何以发力?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应转为更加精准、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弥补财政不足,同时避免过度放水带来副作用,例如正在酝酿的2000 亿元贷款支持融资平台计划。
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报告认为,央行还应进一步加大定向再贷款,增加PSL、MLF等工具的使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对三农、小微、保障房、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贷款利率。
全年保7可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伴随着财政与货币政策能够持续发挥效力,下半年稳投资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在下半年表现出更加趋稳并略有回暖的态势。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出口数据已于今年春夏之交见底,下半年将延续二季度末的好转趋势,但鉴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难有大幅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将保持平稳。因此,下半年经济增速应能维持在7%的目标水平上。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前低后稳,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实现7.1%~7.2%,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