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每当这时,作为老师该怎样处理呢?在我的教学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处理得很妥当。
一、本子的失踪
一次,我发现学生上交的作业本少了一本,问了半天也没有谁承认是他没交。通过翻阅名单,发现没有丁同学的本子。问到她时她却说昨天已把本子交给了科代表并且用铅笔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科代表也证实了这一点。科代表还告诉我,昨天放学她把交过来的本子一直都放在抽屉里的,今天一来就没有看到丁同学的本子了。此时,我已断定是班上的某个同学拿走了丁同学的本子。还涂改成了自己的名字。个别小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开始是因为喜欢,若不加以阻止,发展到后来就会形成习惯性地拿。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贪小便宜的行为。作为教师应立刻给予制止。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忽略,一定要查出真相。
二、本子的真相
逐一检查学生的本子,发现杨同学写的名字笔迹不同。再细看,原来她把“丁”添了几笔变成“杨”。如此简单地使它瞬间变成了自己的本子。真是“聪明绝顶”啊,可惜就是用错地方了。
开始明了事理的七八岁孩子都知道偷盗是可耻的,因而一个孩子在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时,内心一定有些恐惧和不安,唯恐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会满脸通红,感到无地自容。为了试探这个孩子此时是否有羞愧,我在班上先进行了一次关于“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光彩的偷盗行为”的思想教育。我注意到杨同学一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最后,让全班同学每人用一张纸写出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这些纸条中,大多数同学对此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的还给老师提一些建议。杨同学的纸条这样写着:“老师,对不起,她的本子是我拿的。我知道错了,明天我买一本新的还给她,请你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字迹书写很工整,此时我得意自己的所做没有白费。
三、心与心的交流
既然这个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何况她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将来的路还很长,应该维护她在同学面前的自尊,所以我决定课后找她单独交流。课上无精打采,老是发呆走神的她,一下课就跟着我进入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她已是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师,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知道不该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下次我不会了,请你原谅我吧。”“你敢于承认错误是好的。老师不会骂你。你能老实的告诉我,这是你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吗?”结果不出所料,以前她多次拿过别人的橡皮、小尺、笔等等。尽管有心理准备,这样的答案仍令我吃惊,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明知这样做不对,却又多次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呢?是她的行为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还是每次对她的教育不到位,因为那些不太起眼的小事,经常会被老师和家长所疏忽,所以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阻止,正确教育和适当的引导。
我们如果发现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应该立即向他说明偷盗是可耻的行为,并启发孩子的羞耻心和羞愧感,然后劝说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必须这么做。切不可见孩子做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就劈头劈脑的打骂。这样对少数极端胆小的孩子,或者多少还有些羞耻心的孩子可能收效一时。但大多数的孩子,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他们一旦敢偷。就是已经不顾羞耻心了。所以简单的打骂,只会使他们暗地里偷,千方百计不让你发现罢了。
看着不停哭泣的她,想必今天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现在心里肯定特别难受。教育的话已无须说得太多,我想此时,她最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开导和对她心底最痛处的关怀。交流到最后我很慎重地告诉她,犯错是每个人经常会遇到的,哭泣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才是你最需要做的。只有这样你才会继续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
四、与家长的联系
对于她提出的不要告诉家长这一请求,我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当面告诉她会打电话通知家长,并希望她在老师打电话之前,能自己先向父母讲明事情的经过并承认错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权利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以后可以让家长多加关注。重要的是找到她这种行为的引发原因。并对她今后的行为起到真正的监护作用,这样对她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她的伤害才是最小的。在电话里我知道她已向的父母承认了错误。第二天一早,他的父亲便来到学校买了一本新本子还给了丁同学,并让自己的孩子向她道歉。我注意到他父亲的眼睛里带着血丝。看来是一夜未休息好。他告诉我,自己从不知道这个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很痛心。孩子本人这一次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心理压力也是存在的。家长表示以后会多加关心和疏导。
我想在教育孩子不应私自拿别人东西的同时,对初犯者,可以运用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对屡教不改的同学则要严厉批评,甚至可以对他们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不管怎样,应更加热情地关心孩子的需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走这一步。如果是正当需要,应向孩子说明可以向父母索取,或者自己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如果是在外面吃玩,那就应该跟孩子耐心说明,同时也要进行批评教育。一个孩子不应在外面乱买吃的东西或玩赌博的游戏。即使是电动玩具,也不可多玩。否则就会荒废学业。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漫长的教育过程,简单的打骂是不能奏效的。
实践告诉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少埋怨,帮助学生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是矫正这类学生行为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是矫正行为的关键所在。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记住一点,那就是一个学生在犯了错误时比任何人更需要关怀,我们老师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一位学生。
一、本子的失踪
一次,我发现学生上交的作业本少了一本,问了半天也没有谁承认是他没交。通过翻阅名单,发现没有丁同学的本子。问到她时她却说昨天已把本子交给了科代表并且用铅笔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科代表也证实了这一点。科代表还告诉我,昨天放学她把交过来的本子一直都放在抽屉里的,今天一来就没有看到丁同学的本子了。此时,我已断定是班上的某个同学拿走了丁同学的本子。还涂改成了自己的名字。个别小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开始是因为喜欢,若不加以阻止,发展到后来就会形成习惯性地拿。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贪小便宜的行为。作为教师应立刻给予制止。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忽略,一定要查出真相。
二、本子的真相
逐一检查学生的本子,发现杨同学写的名字笔迹不同。再细看,原来她把“丁”添了几笔变成“杨”。如此简单地使它瞬间变成了自己的本子。真是“聪明绝顶”啊,可惜就是用错地方了。
开始明了事理的七八岁孩子都知道偷盗是可耻的,因而一个孩子在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时,内心一定有些恐惧和不安,唯恐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会满脸通红,感到无地自容。为了试探这个孩子此时是否有羞愧,我在班上先进行了一次关于“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光彩的偷盗行为”的思想教育。我注意到杨同学一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最后,让全班同学每人用一张纸写出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这些纸条中,大多数同学对此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的还给老师提一些建议。杨同学的纸条这样写着:“老师,对不起,她的本子是我拿的。我知道错了,明天我买一本新的还给她,请你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字迹书写很工整,此时我得意自己的所做没有白费。
三、心与心的交流
既然这个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何况她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将来的路还很长,应该维护她在同学面前的自尊,所以我决定课后找她单独交流。课上无精打采,老是发呆走神的她,一下课就跟着我进入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她已是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师,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知道不该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下次我不会了,请你原谅我吧。”“你敢于承认错误是好的。老师不会骂你。你能老实的告诉我,这是你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吗?”结果不出所料,以前她多次拿过别人的橡皮、小尺、笔等等。尽管有心理准备,这样的答案仍令我吃惊,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明知这样做不对,却又多次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呢?是她的行为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还是每次对她的教育不到位,因为那些不太起眼的小事,经常会被老师和家长所疏忽,所以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阻止,正确教育和适当的引导。
我们如果发现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应该立即向他说明偷盗是可耻的行为,并启发孩子的羞耻心和羞愧感,然后劝说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必须这么做。切不可见孩子做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就劈头劈脑的打骂。这样对少数极端胆小的孩子,或者多少还有些羞耻心的孩子可能收效一时。但大多数的孩子,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他们一旦敢偷。就是已经不顾羞耻心了。所以简单的打骂,只会使他们暗地里偷,千方百计不让你发现罢了。
看着不停哭泣的她,想必今天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现在心里肯定特别难受。教育的话已无须说得太多,我想此时,她最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开导和对她心底最痛处的关怀。交流到最后我很慎重地告诉她,犯错是每个人经常会遇到的,哭泣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才是你最需要做的。只有这样你才会继续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
四、与家长的联系
对于她提出的不要告诉家长这一请求,我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当面告诉她会打电话通知家长,并希望她在老师打电话之前,能自己先向父母讲明事情的经过并承认错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权利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以后可以让家长多加关注。重要的是找到她这种行为的引发原因。并对她今后的行为起到真正的监护作用,这样对她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她的伤害才是最小的。在电话里我知道她已向的父母承认了错误。第二天一早,他的父亲便来到学校买了一本新本子还给了丁同学,并让自己的孩子向她道歉。我注意到他父亲的眼睛里带着血丝。看来是一夜未休息好。他告诉我,自己从不知道这个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很痛心。孩子本人这一次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心理压力也是存在的。家长表示以后会多加关心和疏导。
我想在教育孩子不应私自拿别人东西的同时,对初犯者,可以运用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对屡教不改的同学则要严厉批评,甚至可以对他们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不管怎样,应更加热情地关心孩子的需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走这一步。如果是正当需要,应向孩子说明可以向父母索取,或者自己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如果是在外面吃玩,那就应该跟孩子耐心说明,同时也要进行批评教育。一个孩子不应在外面乱买吃的东西或玩赌博的游戏。即使是电动玩具,也不可多玩。否则就会荒废学业。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漫长的教育过程,简单的打骂是不能奏效的。
实践告诉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少埋怨,帮助学生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是矫正这类学生行为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是矫正行为的关键所在。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记住一点,那就是一个学生在犯了错误时比任何人更需要关怀,我们老师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