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生命的旅途中,有这样一位朋友,她默默地陪伴了我几十年。她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她没有声音,但她的世界处处充满最美的音韵;她没有表情,但我时时感受到她的忧喜哀伤。她伴随着我在讲台上一路成长,她就是书。
我记得三毛说过,人生如品茶。我觉得,读书也如品茶,不同的书,亦会品出不同的味道。
读教育经典,如品龙井,香郁、味醇。每品一次,每每都会沉浸其中。因为读教育经典,我认识了一个个素未谋面的大师。几年来,朱永新市长和他的《走在教育的路上》一直引领我的成长。每每咀嚼它,我如同跟着一位行者“边走边吟”,读的是心,悟的是情,携手圆的是理想教育的梦。他告诉我“教师是再平凡不过的职业”,教育会培养出许多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人;他让我明白幸福就是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苦与乐;他不断提醒我,教育需要创新,教育需要闪光的思想,而这些,需要我们直视生活,“走出经验的沼泽,迎接理性的阳光”。
如果说,朱永新市长是引领我教育理想的大师,那刘铁芳教授的《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则让我静下心来正视教育的改革与危机,更多地关注我的学生,思考我应做什么样的老师。感谢一个个不曾见面的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他们让我的教学变得理性,让我的课堂变得感性,让我的视角变得多元,让我踏实地走在教育的路上,不知满足地追求在教育的路上。
华夏五千年,许多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至理名言,如叶老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这样的文字,似饮了一口碧螺春,回味悠长。
已故台湾星云大师的著作《舍得》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书中揭示的“以舍为得”道理让我感受颇深。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由于我们的不舍,让孩子们舍去了多少?因为不舍让孩子受伤,所以我们舍去了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由;因为不舍放弃一点知识,所以舍去了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欢乐;因为不舍放下师道尊严,所以舍去与孩子们心灵交汇的幸福。
反思过后,我试着舍去让孩子们重复抄写的时间,而让他们自由阅读;我试着舍去说教灌输的时间,而让孩子们动手实践;我试着舍去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教学方式,而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这一次次的取舍之间,我深深地感悟到,舍得,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如大师所语:“走路时,不舍去后面的一步,便无法跨出向前的一步。”感谢星云大师“以舍为得”的四字箴言,让我实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次华丽转身。
读理论著作,如同品苦茶,但只要坚持喝,一定会品出甘甜。所有读过书的人或许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纯理论的书太难读,并且枯燥无味。这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真实感受。所以很多理论书籍都被束之高阁,静静躺着睡大觉。
直到有一天,校长让我整理一套课题结题鉴定材料,我这才再次翻起《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从此,这本书伴我度过很多个夜晚,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也使我从此是后的教学研究更具高度与深度,也因此,《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师读本》、《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等理论书籍,重新走上我的案头,提升着我的教育实践。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其实说,如果有用,何时拿起都不晚。因为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还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实践的支架。
曾和孩子们一起学过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大树和小苗的对话》。季羡林老先生用幽默的语言鼓励孩子们读“闲书”。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更是体会到闲书对我的帮助。我会在厚厚的《读者合订本》上,看到我所执教的课文原文,两相对比,使我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深;我会在小小说上看到能把自己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的短文,他们丰富着我的情感,并感动着我的孩子;我闲时翻起的各类百科全书,虽不能让我一一解答孩子的奇思妙想,但总可以让我的课堂充满探究的趣味、生成的火花。它们如同一杯杯茉莉花茶,花香淡淡,却能沁人心脾,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在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老师都抱怨没有时间看书,而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奥斯勒,每天坚持睡前读书15分钟达半个多世纪,一生共读8235万字,约1098本书。十五分钟,品一杯茶的时间,但是它后面的那串数字,确实令每一个人感到震憾。所以,我默默对自己说:“坚持每天读书十五分钟吧。”正因为这样一种信念,我把读书看做我生活的一部分。办公桌里,有两个抽屉总是装着满满的书。备课时看看书,批作业累了也看看书。家里只要我能坐下的地方都有书。我随时都可以看见书,随时都准备看书,每年都能看二十多本书。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上海著名的民办小学童园小学校门内墙上的一句话:“太阳照亮世界,书籍照亮人心。”这句写在上海最著名的民办小学,最显眼的这面墙上的这句话,出自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之手。站在这面墙前,我想每个人心中有的一定是感动。所以,感谢阅读吧,它让我们眼睛明亮,它让我们的孩子心胸变得宽广,它让我们的这个冬天充满想象。所以,拥抱书籍吧,即使有寒风暴雪,但迎接我们的一定是冬日暖阳。
我记得三毛说过,人生如品茶。我觉得,读书也如品茶,不同的书,亦会品出不同的味道。
读教育经典,如品龙井,香郁、味醇。每品一次,每每都会沉浸其中。因为读教育经典,我认识了一个个素未谋面的大师。几年来,朱永新市长和他的《走在教育的路上》一直引领我的成长。每每咀嚼它,我如同跟着一位行者“边走边吟”,读的是心,悟的是情,携手圆的是理想教育的梦。他告诉我“教师是再平凡不过的职业”,教育会培养出许多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人;他让我明白幸福就是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苦与乐;他不断提醒我,教育需要创新,教育需要闪光的思想,而这些,需要我们直视生活,“走出经验的沼泽,迎接理性的阳光”。
如果说,朱永新市长是引领我教育理想的大师,那刘铁芳教授的《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则让我静下心来正视教育的改革与危机,更多地关注我的学生,思考我应做什么样的老师。感谢一个个不曾见面的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他们让我的教学变得理性,让我的课堂变得感性,让我的视角变得多元,让我踏实地走在教育的路上,不知满足地追求在教育的路上。
华夏五千年,许多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至理名言,如叶老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这样的文字,似饮了一口碧螺春,回味悠长。
已故台湾星云大师的著作《舍得》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书中揭示的“以舍为得”道理让我感受颇深。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由于我们的不舍,让孩子们舍去了多少?因为不舍让孩子受伤,所以我们舍去了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由;因为不舍放弃一点知识,所以舍去了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欢乐;因为不舍放下师道尊严,所以舍去与孩子们心灵交汇的幸福。
反思过后,我试着舍去让孩子们重复抄写的时间,而让他们自由阅读;我试着舍去说教灌输的时间,而让孩子们动手实践;我试着舍去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教学方式,而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这一次次的取舍之间,我深深地感悟到,舍得,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如大师所语:“走路时,不舍去后面的一步,便无法跨出向前的一步。”感谢星云大师“以舍为得”的四字箴言,让我实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次华丽转身。
读理论著作,如同品苦茶,但只要坚持喝,一定会品出甘甜。所有读过书的人或许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纯理论的书太难读,并且枯燥无味。这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真实感受。所以很多理论书籍都被束之高阁,静静躺着睡大觉。
直到有一天,校长让我整理一套课题结题鉴定材料,我这才再次翻起《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从此,这本书伴我度过很多个夜晚,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也使我从此是后的教学研究更具高度与深度,也因此,《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师读本》、《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等理论书籍,重新走上我的案头,提升着我的教育实践。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其实说,如果有用,何时拿起都不晚。因为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还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实践的支架。
曾和孩子们一起学过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大树和小苗的对话》。季羡林老先生用幽默的语言鼓励孩子们读“闲书”。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更是体会到闲书对我的帮助。我会在厚厚的《读者合订本》上,看到我所执教的课文原文,两相对比,使我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深;我会在小小说上看到能把自己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的短文,他们丰富着我的情感,并感动着我的孩子;我闲时翻起的各类百科全书,虽不能让我一一解答孩子的奇思妙想,但总可以让我的课堂充满探究的趣味、生成的火花。它们如同一杯杯茉莉花茶,花香淡淡,却能沁人心脾,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在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老师都抱怨没有时间看书,而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奥斯勒,每天坚持睡前读书15分钟达半个多世纪,一生共读8235万字,约1098本书。十五分钟,品一杯茶的时间,但是它后面的那串数字,确实令每一个人感到震憾。所以,我默默对自己说:“坚持每天读书十五分钟吧。”正因为这样一种信念,我把读书看做我生活的一部分。办公桌里,有两个抽屉总是装着满满的书。备课时看看书,批作业累了也看看书。家里只要我能坐下的地方都有书。我随时都可以看见书,随时都准备看书,每年都能看二十多本书。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上海著名的民办小学童园小学校门内墙上的一句话:“太阳照亮世界,书籍照亮人心。”这句写在上海最著名的民办小学,最显眼的这面墙上的这句话,出自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之手。站在这面墙前,我想每个人心中有的一定是感动。所以,感谢阅读吧,它让我们眼睛明亮,它让我们的孩子心胸变得宽广,它让我们的这个冬天充满想象。所以,拥抱书籍吧,即使有寒风暴雪,但迎接我们的一定是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