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反思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探寻优化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分析了自主阅读的兴趣教育、价值取向和阅读内容分析的策略,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作用。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效触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都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他们出自于名家之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背诵。学生从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只有这样,文学的魅力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爱上阅读,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在阅读问题设计时,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预习题,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免影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讲《第一朵杏花》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我们发现: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谁能告诉我: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被竺可桢那种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所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学生带着兴趣,主动阅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即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文学作品中形象的语言文字可以再现真实生活,读者将受益终身。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优化学生阅读心理、巩固学生阅读成果、陶冶学生阅读情操等方面尤为重要。如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祁黄羊的公私分明、一心为国;公仪休的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叶欣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这些人物形象感染、激励着每一位读者,成为孩子们今后生活学习的动力。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学生通过思考“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这一问题,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以此来检测自身行为、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独有的人生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时刻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起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打开阅读视野。假期可以约上朋友一起去书店、图书馆,用阅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平时可以在电脑上阅读电子书,可以通过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来增强对名著的理解。不管是哪种阅读,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信、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尊重,这些非智力因素大大影响着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能畅游于文本之中.思考玩味,提升能力,乃至潜移默化,改变气质,是每位一线教师梦寐以求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多读,才能让思想永远鲜活,才思不竭.情操高雅。
编辑 张晓楠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效触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都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他们出自于名家之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背诵。学生从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只有这样,文学的魅力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爱上阅读,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在阅读问题设计时,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预习题,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免影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讲《第一朵杏花》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我们发现: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谁能告诉我: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被竺可桢那种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所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学生带着兴趣,主动阅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即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文学作品中形象的语言文字可以再现真实生活,读者将受益终身。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优化学生阅读心理、巩固学生阅读成果、陶冶学生阅读情操等方面尤为重要。如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祁黄羊的公私分明、一心为国;公仪休的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叶欣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这些人物形象感染、激励着每一位读者,成为孩子们今后生活学习的动力。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学生通过思考“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这一问题,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以此来检测自身行为、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独有的人生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时刻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起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打开阅读视野。假期可以约上朋友一起去书店、图书馆,用阅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平时可以在电脑上阅读电子书,可以通过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来增强对名著的理解。不管是哪种阅读,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信、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尊重,这些非智力因素大大影响着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能畅游于文本之中.思考玩味,提升能力,乃至潜移默化,改变气质,是每位一线教师梦寐以求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多读,才能让思想永远鲜活,才思不竭.情操高雅。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