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世纪,随着科学的兴起,对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都有所改进,理性主义通过启蒙思想家编撰的《百科全书》得到广泛传播,科学开始走向理性化和体制化,因此18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而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时代”,科学的边界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和延伸,并且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正确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变化,特别是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突显出了科学的理性批判之精神。
关键词:科学 理性 科学主义批判
18世纪,随着科学的兴起,对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都有所改进,理性主义通过启蒙思想家编撰的《百科全书》得到广泛传播,科学开始走向理性化和体制化,因此18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而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时代”,科学的边界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和延伸,并且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正确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变化,特别是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突显出了科学的理性批判之精神。
一、理性化与体制化的科学
经过古罗马的衰落,以及一千年的中世纪,西方近代科学因16、17世纪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革命”而蓬勃发展起来。近代科学的兴起,不仅带来的是新知识,以及改变世界方法上的改进,更多的是带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这个思想转换的过程中,启蒙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百科全书》为理性主义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科学活动也逐渐走到了生产、技术活动的前面,带动它们的发展。凭借着科学业绩的成功示范,理性主义越来越成为近代重要的思想资源,理性不再与信仰相联系,而是与经验、逻辑与实验的证明更多的联系在一起。与原来依附与神学的理性主义相比,人们对于理性的理解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理性是科学和哲学的权威。“人们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物质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制度和宗教本身。……重神和渴求知识,不是为其自身,而是为实用,为其实际价值:知识就是力量。……几乎一切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都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感兴趣,怀着热诚的乐观主义展望未来的时代在机械工艺、技术、医药以及政治和社会改革上令人惊奇的成就。”①理性化作为近(现)代化的一个精神维度就顺理成章了。
近代科学家们按照这种理性的思路和规则去探索、求知,而不是靠原先的虔诚的宗教信仰,形而上学的思辨方式也被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所取代。而这一切都是以某种有组织的“科学共同体”形式出现的,如科学社团,学会,科学院。这些研究工作以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完成了近代科学的“体制化”。而体制化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科学家”这一社会角色的出现。②科学的体制化,大抵包括:科学的社会功能为公众所承认,全社会亦普遍尊重科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功用价值;科学本身形成了一套严整的理性规范和操作規则,具有为实现自身目标的明确自主性;科学活动还必须同其他社会活动互相衔接、相互适应,并经常地保持一种发展势头。
二、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
18世纪到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科学不但在内容方面更加扩展了,在深度方面也延伸了。更重要的是,科学发现已经开始引领生产和技术活动。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领先地位出现了。以前,除了偶然的发现外,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了技术和科学。但在19世纪,纯粹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为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于是,人们开始相信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是正确的,那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正确的。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正确的代名词,是具有严格决定论的形式体系。科学似乎排除了人的主观性,成为最能反映世界本来面貌的真理。这种关于科学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表现为对科学的强烈推崇。有许多人认为科学比其他任何知识体系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它也更应具有特殊而优越的社会文化地位;而作为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方法是普遍有效的,能够而且应该运用于所有知识领域,使人们得以进一步发现有关人类生活和社会状态的真理。然尔,以上的观点被一些有识之士所批判,他们认为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盲目的转移到人类和社会研究中是错误的,将将这种观念称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
然尔有趣的是,到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反科学思潮,人们可以从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后殖民科学观、女性主义科学观、多元文化论,以及所谓“地域性科学”、“种族性科学”和极端保护论中发现类假的议论。③这些言论的主要观点就是指科学知识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与自然无关;科学与真理也没有什么关系;科学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并没有特殊估先地位……总而言之,就是从反面夸大了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完全否定科学的真理性,否定了科学的进步性、权威性和在现代占主导的社会文化地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些看法与科学技术悲观论一唱一和,形成了“反科学”主义。
三、科学的理性批判精神
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通过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并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与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一些新科技的使用,如冷战,原子时代的到来,也使人们强烈质疑发展这些重大科学项目的动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又表明强大的技术手段也大规模地破坏了自然。人们在赞叹科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的同时,又发现科学及其物化的技术变成一种令人生畏的异化力量,而人类是否能控制这种力量,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
对科学的极端推崇,必然会导致出现科学主义的批判。当今不论中西,科学主义批判的本质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成为一种霸权,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险,还对人类的精神家园造成了迷失,产生全范围社会信仰和道德危机。二是批判科学万能论,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科学精神只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绝非全体,科学文化不能视为唯一文化,而排斥人文文化,这样必然导致科学万能论。三是认为如果只看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忽视了支撑这一文明的人文学科基础,并把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化,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那么这就忽视了人类及其社会所具有的主体性,意味着淡化了人的价值关怀,造成科学对人文意义的疏忽。
但是无论是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以及科学主义批判,看起来都是人类在追寻着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方法。在笔者看来,科学本身就是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理性批判精神。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一个手段,并不能简单的就等同于真理,也不能与正确混为一谈。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科学也是容错的,今天“正确的”东西,明天就未必正确,如果有谁说一种理论能永远正确,那这肯定不是科学的。判断某个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看它的结论,而更多的是看它所依据的方法。而认识世界,也不能就承认科学方法是唯一有效的认识形式和途径,否认一些非科学,如果艺术、道德与宗教形式的认识形式与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某些人滥用科学技术而对人类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完全否定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产生的巨大作用,因为迄今为止,科学毕竟是非常成功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了人们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信念上,科学也好,理性也好,本来也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只要人类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好,它们就能为人类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82页
[2][以]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3]肖巍 刘学礼 吴海江.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4][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叶文宪.历史学是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主义批判[J].探索与争鸣,2007,(5)
作者简介:张莉(1979.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200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
关键词:科学 理性 科学主义批判
18世纪,随着科学的兴起,对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都有所改进,理性主义通过启蒙思想家编撰的《百科全书》得到广泛传播,科学开始走向理性化和体制化,因此18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而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时代”,科学的边界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和延伸,并且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正确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变化,特别是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突显出了科学的理性批判之精神。
一、理性化与体制化的科学
经过古罗马的衰落,以及一千年的中世纪,西方近代科学因16、17世纪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革命”而蓬勃发展起来。近代科学的兴起,不仅带来的是新知识,以及改变世界方法上的改进,更多的是带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这个思想转换的过程中,启蒙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百科全书》为理性主义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科学活动也逐渐走到了生产、技术活动的前面,带动它们的发展。凭借着科学业绩的成功示范,理性主义越来越成为近代重要的思想资源,理性不再与信仰相联系,而是与经验、逻辑与实验的证明更多的联系在一起。与原来依附与神学的理性主义相比,人们对于理性的理解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理性是科学和哲学的权威。“人们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物质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制度和宗教本身。……重神和渴求知识,不是为其自身,而是为实用,为其实际价值:知识就是力量。……几乎一切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都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感兴趣,怀着热诚的乐观主义展望未来的时代在机械工艺、技术、医药以及政治和社会改革上令人惊奇的成就。”①理性化作为近(现)代化的一个精神维度就顺理成章了。
近代科学家们按照这种理性的思路和规则去探索、求知,而不是靠原先的虔诚的宗教信仰,形而上学的思辨方式也被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所取代。而这一切都是以某种有组织的“科学共同体”形式出现的,如科学社团,学会,科学院。这些研究工作以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完成了近代科学的“体制化”。而体制化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科学家”这一社会角色的出现。②科学的体制化,大抵包括:科学的社会功能为公众所承认,全社会亦普遍尊重科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功用价值;科学本身形成了一套严整的理性规范和操作規则,具有为实现自身目标的明确自主性;科学活动还必须同其他社会活动互相衔接、相互适应,并经常地保持一种发展势头。
二、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
18世纪到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科学不但在内容方面更加扩展了,在深度方面也延伸了。更重要的是,科学发现已经开始引领生产和技术活动。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领先地位出现了。以前,除了偶然的发现外,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了技术和科学。但在19世纪,纯粹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为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于是,人们开始相信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是正确的,那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正确的。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正确的代名词,是具有严格决定论的形式体系。科学似乎排除了人的主观性,成为最能反映世界本来面貌的真理。这种关于科学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表现为对科学的强烈推崇。有许多人认为科学比其他任何知识体系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它也更应具有特殊而优越的社会文化地位;而作为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方法是普遍有效的,能够而且应该运用于所有知识领域,使人们得以进一步发现有关人类生活和社会状态的真理。然尔,以上的观点被一些有识之士所批判,他们认为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盲目的转移到人类和社会研究中是错误的,将将这种观念称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
然尔有趣的是,到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反科学思潮,人们可以从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后殖民科学观、女性主义科学观、多元文化论,以及所谓“地域性科学”、“种族性科学”和极端保护论中发现类假的议论。③这些言论的主要观点就是指科学知识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与自然无关;科学与真理也没有什么关系;科学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并没有特殊估先地位……总而言之,就是从反面夸大了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完全否定科学的真理性,否定了科学的进步性、权威性和在现代占主导的社会文化地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些看法与科学技术悲观论一唱一和,形成了“反科学”主义。
三、科学的理性批判精神
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通过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并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与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一些新科技的使用,如冷战,原子时代的到来,也使人们强烈质疑发展这些重大科学项目的动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又表明强大的技术手段也大规模地破坏了自然。人们在赞叹科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的同时,又发现科学及其物化的技术变成一种令人生畏的异化力量,而人类是否能控制这种力量,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
对科学的极端推崇,必然会导致出现科学主义的批判。当今不论中西,科学主义批判的本质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成为一种霸权,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险,还对人类的精神家园造成了迷失,产生全范围社会信仰和道德危机。二是批判科学万能论,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科学精神只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绝非全体,科学文化不能视为唯一文化,而排斥人文文化,这样必然导致科学万能论。三是认为如果只看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忽视了支撑这一文明的人文学科基础,并把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化,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那么这就忽视了人类及其社会所具有的主体性,意味着淡化了人的价值关怀,造成科学对人文意义的疏忽。
但是无论是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以及科学主义批判,看起来都是人类在追寻着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方法。在笔者看来,科学本身就是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理性批判精神。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一个手段,并不能简单的就等同于真理,也不能与正确混为一谈。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科学也是容错的,今天“正确的”东西,明天就未必正确,如果有谁说一种理论能永远正确,那这肯定不是科学的。判断某个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看它的结论,而更多的是看它所依据的方法。而认识世界,也不能就承认科学方法是唯一有效的认识形式和途径,否认一些非科学,如果艺术、道德与宗教形式的认识形式与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某些人滥用科学技术而对人类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完全否定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产生的巨大作用,因为迄今为止,科学毕竟是非常成功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了人们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信念上,科学也好,理性也好,本来也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只要人类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好,它们就能为人类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82页
[2][以]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3]肖巍 刘学礼 吴海江.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4][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叶文宪.历史学是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主义批判[J].探索与争鸣,2007,(5)
作者简介:张莉(1979.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200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