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双极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猪肝组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u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频双极脉冲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猪肝组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陆军军医大学实验中心巴马小型猪18只,雌雄不限,月龄为(6.8±0.8)个月,月龄范围为5.5~8.0个月。18只巴马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巴马小型猪行高频双极脉冲IRE消融,于消融结束后即刻、消融后第3、7、14、28天各取3只行增强CT检查后处死,取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行单极脉冲IRE消融,于消融后第3天行增强CT检查后处死,取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指标:(1)两组巴马小型猪肌肉收缩强度比较。(2)实验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CT增强检查影像学表现。(3)实验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组织病理学表现。(4)两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消融区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两组巴马小型猪肌肉收缩强度比较:两组巴马小型猪均成功完成IRE消融。实验组巴马小型猪术中肌肉收缩强度为(9.8±0.4)m/s2,对照组为(48.6±0.5)m/s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50,P<0.05)。(2)实验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前后CT增强检查影像学表现:IRE消融结束后即刻、消融后第7天,实验组巴马小型猪CT增强检查见消融区呈低密度影,边界清晰,消融区内及其毗邻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消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消融后时间延长,实验组消融区与正常肝组织边界逐渐模糊,消融区逐渐被正常肝组织替代,消融后第28天增强CT检查可见消融区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实验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消融区最长径:消融后即刻为(1.81±0.17)cm、消融后第3天为(1.75±0.19)cm、消融后第7天为(1.32±0.22)cm、消融后第14天为(0.65±0.14)cm、消融后第28天为(0.28±0.10)cm。(3)实验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组织病理学表现:消融后即刻,实验组巴马小型猪苏木素伊红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消融区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针道周围可见出血;消融后第3天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消融区内胆管与血管形态完整,可见大量深染细胞核、部分溶解或裂开的细胞核和凋亡小体,消融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消融后第3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完整的血管内皮细胞;消融后第3天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检查示消融区内大量核深染的凋亡细胞显著多于消融区外;消融后第3天Von Kossa染色检查示部分黑褐色钙盐沉积;消融后第7、14、28天均可见大量新生的肝细胞从消融区周边向中心生长,且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多趋势;消融后第14、28天均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消融后第28天消融区基本被新生细胞替代。(4)两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消融区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巴马小型猪IRE消融后第3天消融区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6.67%±0.04%和64.03%±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P<0.05)。

结论

高频双极脉冲IRE消融猪肝组织安全、有效,且比单极脉冲IRE消融更加彻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3期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根据患者术前病理学分型及术中探查情况施行相应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T3期胆囊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T3期胆囊腺癌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9岁,年龄范围为36~67岁。61例患者中,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放组;21例采用MARPN治疗,设为MARPN组。两组患者均按照《重症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腹腔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盲法为双盲法)。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制剂,设为生态免疫组;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单纯肠内营养制剂,设为单纯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
营养支持治疗是救治外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实践中的难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在众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形成共识,刊发了相关指南与共识。笔者基于最新循证医学成果,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普遍关注的热点及对策进行总结和解读。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78岁。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100 mL ω-3鱼油脂肪乳,设为试验组;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常规脂肪乳,设为对照组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胰腺癌仍然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胰腺癌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且其对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极差。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基础疾病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至今虽然已确定吸烟、肥胖、酒精、慢性胰腺炎、2型糖尿病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但其病因仍不明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52~63岁。将患者增强CT扫描检查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格式数据,对胰头部、胰体尾部、十二指肠降部、腹部动脉、门静脉、胆总管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将结果导入增强现实软件,
针对腹腔感染,应尽早实施控制措施。伴有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时,应在积极复苏的同时,根据病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开腹手术或腹腔开放疗法。术后可通过炎症反应指标变化和脏器功能障碍是否改善评估治疗效果。全身炎症反应指标除传统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外,还应参考更敏感且具特异性的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等。可通过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评估脏器功能改善情况。血胆红素是反映腹腔感染时肝脏功能的良好指标,胆红素的持续升高
目的探讨国内多中心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8年4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97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6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09例、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2例,女315例;年龄为(59±11)岁,年龄范围为6~86岁。观察指标:(1)菌群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