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舞蹈的代表,既是当地居民生活娱乐的一部分,也是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同时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宜昌土家族舞蹈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民间文化的措施,旨在打造民族舞蹈品牌,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在继承创新中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土家族舞蹈 旅游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以其独特性和代表性也被陆续挖掘、打造。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人口数第七大少数民族,民族民间文化悠久,其文化艺术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一大支柱和卖点,土家族舞蹈更是其民族文化的亮点之一。
土家族舞蹈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多土家族舞蹈的宣传与保护,更是保护土家民族民间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经济的调节,做好民族文化的品牌打造,从而使其舞蹈和文化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去更多的契机。最终使文化与经济得到更持久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土家族舞蹈概况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和张家界、湖北省恩施州地区和宜昌五峰和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还有重庆地区和四川省东部等地”。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跳丧、八宝铜铃舞、跳马舞、八幅罗裙舞、推花灯(玩耍耍)等。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就是摆手舞和从跳丧舞发展而来的巴山舞。“摆手舞”土家语称“社巴巴”,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性质的集体舞蹈。舞蹈动作较为简单,即出左脚,摆左手,出右脚,摆右手,有锣鼓和歌声伴奏,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巴山舞”又名“巴渝舞”,本地土家族又叫“撒叶尔嗬”,是8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青少年对于舞蹈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
二、土家族舞蹈发展现状
目前,土家族舞蹈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活跃于乡村旅游景点的民俗舞蹈形式。宜昌文化部门在寻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景时,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窗口,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以建设民族文化广场、促进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刺激节假日文化消费等措施,带动地方经济。二是走上舞台的艺术创作。《摆手女儿家》、《新龙船调》、《肉莲花》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自娱自乐中脱离,或是提炼、加工成了国家精品艺术作品,或是跳出惯有模式,整合改编的土家族舞蹈也赋予了新的功能。
三、土家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集合民间力量发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民族文化保持永久的活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求发展。
第二,文艺团体与旅游部门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抓住地方特色,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更好的做好旅游精品项目,为更多游客提供更满意而归的休闲消费氛围,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产品;民间文艺团体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和景点舞台的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既宣传了民族舞蹈,又宣传了旅游景点的品牌;要把民族文化作为产业来抓,学习经典案例,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在继承创新中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民族部门一起拟订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规划,首先可以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中小学试行,然后加以推广;民族地方学校要组织力量编写乡土教材,把民族文化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活动融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充分体现民族特色,例如每年举行民族舞蹈比赛和运动会时有舞蹈表演。只有让学生从小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才有传人,才能持续发展。在民族地区普及民族舞蹈更能形成和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并行成特色品牌效应。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注重品牌形象,因此,对于民俗旅游一定要做好景区品牌,并赢得回头客和初访客信赖。
第四,政府部门要做好把关和协调。我们的旅游文化关还需要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扶持和管理。尊重科学地对舞蹈和其它文化内容的改造,杜绝民族文化的失真问题,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的是最原生态的文化内涵,而不希望感受人为的失真效果。景区在开发利用民族舞蹈文化中不要仅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标,把民族舞蹈文化粗俗化、庸俗化使一些民族民间文化失去真实性。土家族舞蹈及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的宏观扶持与管理、经济微观协调。当今的诸多民族民间文化同样需要在新的时代里发扬,它们如何与经济一同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所要关注和努力的。
第五,拓宽市场,吸收外来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重点突出旅游产业招商;进一步创新融资体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采取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的方式,吸引资金开发旅游项目,构筑旅游产业链。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 土家族舞蹈 旅游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以其独特性和代表性也被陆续挖掘、打造。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人口数第七大少数民族,民族民间文化悠久,其文化艺术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一大支柱和卖点,土家族舞蹈更是其民族文化的亮点之一。
土家族舞蹈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多土家族舞蹈的宣传与保护,更是保护土家民族民间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经济的调节,做好民族文化的品牌打造,从而使其舞蹈和文化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去更多的契机。最终使文化与经济得到更持久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土家族舞蹈概况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和张家界、湖北省恩施州地区和宜昌五峰和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还有重庆地区和四川省东部等地”。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跳丧、八宝铜铃舞、跳马舞、八幅罗裙舞、推花灯(玩耍耍)等。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就是摆手舞和从跳丧舞发展而来的巴山舞。“摆手舞”土家语称“社巴巴”,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性质的集体舞蹈。舞蹈动作较为简单,即出左脚,摆左手,出右脚,摆右手,有锣鼓和歌声伴奏,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巴山舞”又名“巴渝舞”,本地土家族又叫“撒叶尔嗬”,是8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青少年对于舞蹈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
二、土家族舞蹈发展现状
目前,土家族舞蹈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活跃于乡村旅游景点的民俗舞蹈形式。宜昌文化部门在寻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景时,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窗口,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以建设民族文化广场、促进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刺激节假日文化消费等措施,带动地方经济。二是走上舞台的艺术创作。《摆手女儿家》、《新龙船调》、《肉莲花》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自娱自乐中脱离,或是提炼、加工成了国家精品艺术作品,或是跳出惯有模式,整合改编的土家族舞蹈也赋予了新的功能。
三、土家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集合民间力量发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民族文化保持永久的活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求发展。
第二,文艺团体与旅游部门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抓住地方特色,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更好的做好旅游精品项目,为更多游客提供更满意而归的休闲消费氛围,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产品;民间文艺团体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和景点舞台的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既宣传了民族舞蹈,又宣传了旅游景点的品牌;要把民族文化作为产业来抓,学习经典案例,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在继承创新中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民族部门一起拟订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规划,首先可以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中小学试行,然后加以推广;民族地方学校要组织力量编写乡土教材,把民族文化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活动融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充分体现民族特色,例如每年举行民族舞蹈比赛和运动会时有舞蹈表演。只有让学生从小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才有传人,才能持续发展。在民族地区普及民族舞蹈更能形成和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并行成特色品牌效应。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注重品牌形象,因此,对于民俗旅游一定要做好景区品牌,并赢得回头客和初访客信赖。
第四,政府部门要做好把关和协调。我们的旅游文化关还需要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扶持和管理。尊重科学地对舞蹈和其它文化内容的改造,杜绝民族文化的失真问题,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的是最原生态的文化内涵,而不希望感受人为的失真效果。景区在开发利用民族舞蹈文化中不要仅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标,把民族舞蹈文化粗俗化、庸俗化使一些民族民间文化失去真实性。土家族舞蹈及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的宏观扶持与管理、经济微观协调。当今的诸多民族民间文化同样需要在新的时代里发扬,它们如何与经济一同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所要关注和努力的。
第五,拓宽市场,吸收外来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重点突出旅游产业招商;进一步创新融资体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采取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的方式,吸引资金开发旅游项目,构筑旅游产业链。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