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念下开展语文教学的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语文学科作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摒弃这种狭隘的学科教学观念。“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观强调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去使用语言,了解语文知识,更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人格与人文修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成长。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更应该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不是用于“升学”的工具,语文学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那种“优胜劣汰”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有义务将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语文,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活泼新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和语文的密切联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德育功能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素质教育也强调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期,语文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让学生学会在问题发生时要想办法补救,防止继续受损失;通过学习《七颗钻石》,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去做一个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人;通过学习《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了解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其他国家救灾的故事,感受到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帮助他国的“大国形象”,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教师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让中华优秀美德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勇敢、自强、爱国的人,这才是德育的目的所在。
  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青年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可是,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學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了解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很多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不关心、不在乎,盲目去追求国外文化,成为了“哈韩族”“哈日族”,每天在美剧、肯德基快餐、日本动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时光,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独特的基因会慢慢消失。为此,在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让语文学科承担起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要落实、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关于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知识,知识通过学习可以获取到,可是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我们人类向前进步,可以说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他们的想象力被压制、被扼杀。最能体现的地方就是在作文教学上,过分地推崇优秀作文模板,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宛如工厂量化生产的制造品,失去了创造力这一灵魂。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作文这一教育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利用某些课文的结尾开展续写,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再如引入更为开放的写作话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常规,进行个性化写作。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实现真正的提升。
  语文涉及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导航者、心灵的启蒙者、困惑时的点拨者,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达一种态度——对语文、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引领学生走向更充沛的精神世界,唤起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真正的热爱。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可以没有非凡的智慧,但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称之为一个端正的人。所以,学生的德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始,扎实根基,培养优秀的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策略探究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
上海梅山冶金公司铁矿选厂用安徽铜陵玛钢厂生产的铬铜2~#白口铸铁磨球,在浮选车间第二系列的φ2.7×3.6m球磨机(两次磨矿)进行连续5个月的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为明
一、前言太平洋煤矿沿层掘进使用的是美国侨伊公司制造的连续采煤机和梭车,并用由3个构件组成的拱型金属支架进行支护。年掘进长度为21~22km。采用连续采煤机和梭车大约有30
评改是习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曹雪芹十易其稿才写成《红楼夢》这一千古名作;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倡作文教学“多改重于多写”“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评改方法单一陈旧,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使得评改流于形式,个别教师甚至只重习作指导而忽视评改。面对这种种令人揪心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该怎样来有效地进行习作评改呢?  一、制定评改“铁律”
期刊
汉字自身就是一个充满生命智慧的世界,一个表现复杂多元的意象空间。如果说汉字是显性的符号,那么在林林总总的汉字形体背后蕴含着体现中国智慧的“汉字思维”。  一、直觉思维——直观感知  直观是古人在造字过程中不自觉运用的认知方式,他们从具体的感性生命出发,其根本要旨不在于用理性去规范世界,而是去发掘生命深层的奥秘。因此,我们通过用古文字引路来学习汉字,让学生寻觅出其中的思想痕迹来。  (一)观相——有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已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它让文字、声音、图像融合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习氛围更活跃,学生学习得更愉快。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立体感更强。尤其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它们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和
期刊
滚动快速作文是将多项作文训练任务一次性布置给学生,采用互错式滚动,通过竞赛式列纲、竞赛式铺写、竞赛式点评、竞赛式展示等形式,以满足学生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促进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课堂上,我们采取小组竞赛制和积分制,固定分值为10分,评分项目是认真倾听、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拟题、列提纲、铺写、点评、反思,整个流程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后,评出获胜队为火箭队
期刊
李海林教授曾将听评课分为三种:学术性听评课、考核性听评课和教研性听评课。就一线教研员而言,接触最多的是教研性听评课,且其实践性、迫切性和重要性都摆在工作的首位。那么,就小学语文教研性听评课来说,其要点是什么呢?  一、观教学内容,评目标是否达到  察其根本,寻其源头,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听一节课,我们主要观察执教者在教什么,包括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是教“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是否符
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学内容的正确开掘以及让学生有效获取经验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进行专业解读,已经成为了铸造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标尺,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不仅决定了教学内容重构的差异,更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本质属性走向的差异。  一、考量双重价值,让文本解读算无遗漏  著名特级教师李海林先生曾经论述过教材文本“双重性价值”
期刊
小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性格、智力发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又导致他们取得的学习效果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当下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他们在进行教学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