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娴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演示实验在课堂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等。
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教材创设探究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而不像在演示实验中只是作为旁观者来体验化学的乐趣。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多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开启化学之门”时,我先避开书本,通过放录像,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并做了几个趣味实验。再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海底公园”等,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燃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不会让学生们感觉到乏味。
如果在教学中还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验,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出发,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接受知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水的净化,知道木炭的吸附作用后,可动员同学们回到家中自制一个简易的冰箱的“除臭宝”; 如讲到石灰石的利用时,我用幻灯、电视图片等展示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云浮龙宫、阳春龙洞等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通过分析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引导同学们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化学实验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协同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兴趣更持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通畅。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教育,对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城关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演示实验在课堂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等。
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教材创设探究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而不像在演示实验中只是作为旁观者来体验化学的乐趣。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多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开启化学之门”时,我先避开书本,通过放录像,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并做了几个趣味实验。再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海底公园”等,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燃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不会让学生们感觉到乏味。
如果在教学中还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验,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出发,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接受知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水的净化,知道木炭的吸附作用后,可动员同学们回到家中自制一个简易的冰箱的“除臭宝”; 如讲到石灰石的利用时,我用幻灯、电视图片等展示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云浮龙宫、阳春龙洞等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通过分析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引导同学们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化学实验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协同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兴趣更持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通畅。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教育,对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城关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