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报业印务),在行业内可是鼎鼎大名,其作为全国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传媒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百闻不如一见,当本刊记者有幸踏入深圳报业印务厂区,并专访到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吉书龙时,更被其折服,同时也从吉总的娓娓道来之中,感受到了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且让我们跟随吉总,在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一起探寻深圳报业印务的这束新阳光折射出来的“多彩”关键词吧。
整合
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随集团成立而成立。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基地之一,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中无可避免地触及一个词—“整合”。
机构整合 团结奋进
谈及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历史,吉总感慨万千。深圳报业印务承印的报纸中“年头最长”的是《深圳特区报》,其是在1979年邓小平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于1982年5月24日创刊。刚开始时,《深圳特区报》未设印刷厂,需要交付香港印刷,因此创刊时报头都采用繁体字,之后于1983年成立了深圳特区报印刷厂。“以此为起点,到现在有29年了,这29年间变化很大。”吉总回忆道。
从2002年开始,按照中央的部署,由原来的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深圳法制报社、宝安日报社等合并组成目前的深圳报业集团。“随着报社的合并,印刷厂也开始合并。2009年时我们还有4家印刷厂,各印刷厂都有自己的制版部门、印务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门等,所以首先要整合机构。随后是人员,之后是设备,最后还要整合企业文化。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以这些整合为核心的。”谈到这里时吉总虽轻描淡写,但我们不难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与其中的困难,吉总也笑着表示:“的确,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将不同背景的印刷厂合并到一起,不同的企业文化、做事风格等都需要整合一致。好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整合还比较顺利。”也是,看看深圳报业印务整洁大气的厂房、忙碌有序的员工,以及各角落郁郁葱葱的绿植,就知道吉总在机构整合上花费了不少心血。
设备整合 自力更生
对于深圳报业印务来说,其龙华传媒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投产,无疑也是这几年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桩大事。这个由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囊括深圳报业印务核心印刷能力的产业园于2008年6月全面投入试生产,这其中,设备整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除去大力引入技术领先的新印刷设备外,对公司原有印刷设备的搬迁与生产调试,也成为摆在深圳报业印务面前的一大难题。
报纸轮转印刷设备(以下简称报轮设备)的体积之庞大、组件之沉重以及精度调试之严格众所周知,对此深圳报业印务上下全体员工十分重视,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也十分大胆。“除了第一台报轮设备是请曼罗兰公司协助共同搬迁和调试外,其他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搬迁和调试的。”吉总不无自豪地介绍道,“第一次搬迁过程中,我们就抽调出一支近30人的队伍,有针对性地盯住搬迁中的拆、吊、运、装、调试、买保险等诸多环节,掌握住了各环节的核心要素。这样,我们在搬迁第二台报轮设备时就尝试独立完成,结果很顺利。如今国内同行如果需要搬迁设备的话,我们都可以帮忙了。”
这样,除却“省了大把银子”,深圳报业印务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可谓“一举两得”。此番“自力更生”也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整合时的自主性更强。如此前曾因报轮设备地基倾斜带来了报纸印刷质量问题,那么搬迁时就着重注意地基的承重能力,以“根治老毛病”;再如老设备计算机系统“过时”,那么搬迁时就干脆全更换为最新系统,这叫“老瓶装新酒”……吉总举出的这些“当家作主”的例子,不由让人艳羡。
成功完成整合后的深圳报业印务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承担了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八报四刊”等庞大的印刷业务,包括《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香港商报》《深圳英文报》《深圳青少年报》《宝安日报》等,日印刷量超过200万份,同时还积极向外拓展订单。“单以报纸印刷来说,我们对外订单量如今已占总占印报量的10%,且连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增长率达69%,2011年更是上涨了142%。”吉总独家透露,“下一步,我们计划拓展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报纸印刷业务,并把企业报纸做全。”看来,“整合”优势给了深圳报业印务无限信心。
数字
“数字”,其实是深圳报业印务的老标签。受香港等沿海地区技术高速发展的辐射影响,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选型、生产方式、车间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业界领先水平:1982年成为国内第一家瑞典桑拿报轮设备用户;1993年开始印制彩色报纸……谈到这里,吉总十分笃定:“科技进步是推动媒体发展的引擎。”而这些数字化含量颇高的雄厚基础,无疑为深圳报业印务在“数字”上做出新意提供了沃土。
AGV显神威
说起AGV(即“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这可是深圳报业印务的一大亮点。正是它,引得全国其他报业集团纷纷前来参观取经,也正是它,于2011年一举荣获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殊荣,其技术引领性、创新性已毋庸置疑。
而在其“明星光环”之下,吉总却始终强调“需求”二字。AGV系统的研发绝不是为了博得一个噱头,而是由切切实实的效率需求引发的。“我们的技术,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吉总十分明确。而AGV系统的研发,正是源于深圳报业印务购入N90高斯报轮设备时,为设备选配相应输纸系统而展开的系统调研。由于深圳报业印务的报纸印刷生产线非常庞大(这在全国也较少见),极高的产能使得其必然需要相应配套的自动化输纸设备。此类输纸系统当时市场上有日本村本的产品可供选配,但价格极高,一台AGV小车就要400万元,对应深圳报业印务庞大的生产系统,一套配下来超过4000万元。“不就是现有技术么,我们可以自己实现。于是我们投入资源,联合国内一线的自动化厂商合作自主研发,并在集成创新上玩花样,最终拿了下来。” 说起这段历程,吉总一脸的骄傲。
由于根据自身庞大的报纸印刷生产系统需求研发而成,深圳报业印务的这套AGV系统虽颇具“明星”风范,却也十分“亲民”,投入生产车间使用后“大显神威”,除可有效实现纸卷入库、出库、输纸、装纸等操作的全自动化,还能在工作空闲时自行完成充电,为深圳报业印务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出报时效,因而被生产车间的员工亲昵地称作“小机器人”,呵护备至。
ERP再升级
深圳报业印务另外一件惹业界关注的“数字”大事,无疑当属其ERP系统的再升级。继2002年试水ERP系统并尝到甜头后,深圳报业印务又于2009年与AMT集团合作,开发新一代ERP系统。
对于新一代ERP系统的开发,深圳报业印务仍然遵循其固有的明确方向——“以需求为导向”。对此吉总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此前的ERP系统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但多年应用后渐渐感觉还需扩充。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ERP系统,能够满足流程、财务、业务接单等需求。但我们考察后发现:第一,全球500强企业里没有不上ERP的;第二,制造型企业不上ERP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管不到位。深圳报业印务虽作为制造型企业,但我们想打造成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我们的ERP被设定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
明确上述需求后,深圳报业印务找到微软,委托旗下公司AMT一同开发新一代ERP系统。最终开发出包含20余个模块应用的AX ERP系统,彻底消除了以往成本核算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对此吉总十分满意:“开发这套ERP系统只投资了200万~300万元,投入应用后的第一年就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1000万元的成本节约,第二年又持续节约了500万元。”而巨额效益背后的是深圳报业印务对借由ERP系统管理数据资源的重视与决心。“企业的数据资源很重要,但它只有作为企业知识积累时才有用。要把企业的历史和经验积淀下来,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吉总的话掷地有声。
“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以此看来,深圳报业印务的“数字”标签未来肯定还有更丰富的变化,大有看头呢!
绿色
与大多数有社会责任感的印刷企业一样,深圳报业印务也十分注重“绿色”LOGO的打造,同时也通过“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的推动,切切实实将“绿色”落在实处。
针对绿色印刷,深圳报业印务强调“节能、环保与技术三者并重”,因而我们看到上述AGV、ERP在绿色印刷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看到其大力推进窄纸及低定量纸张印刷、采用油墨预置技术并自主研发早期设备手动油墨预置系统、应用AGFA节墨软件等,降低纸张、油墨消耗;看到其通过建立集中废液处理系统、开展车间噪音隔离及整治、屋顶铺设太阳能供热系统等措施,保障产业园“环保厂房”目标的实现;更看到其通过集中回收印版、倡导“旧报换新报”等环保措施,在“绿色社会”中贡献一份积极力量……
而这些“绿色”努力,不仅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使用油墨预置系统后,深圳报业印务的开机废报由原来的500~800份大幅降低至300份以内;再如使用节墨软件后,利用黑墨直接替换三种彩墨叠印,节墨量几乎是“以一换三”的效果……采访中,吉总还兴奋地与记者聊到最近的一个好消息:由于在网上看到由科印网主办的“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中吉总荣获“绿色精英大奖”殊荣,一家香港报纸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将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报纸承印点,而这可能将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纯利润!看来,“向绿色要效益”,除去意料之中的收获,还有惊喜呢!
至于深圳报业印务下一步的“绿色”投入,吉总表示,将主要集中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及印刷相关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如当前废液处理是花钱交由广东省东江环保股份公司去做,未来则考虑购入废液处理系统自行处理。同时吉总还透露,公司正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磋商双方展开高新技术战略合作事宜,“我们希望将社会的力量用起来为行业服务,让大家一起用更广的视角看更广的‘绿色’未来。”吉总雄心勃勃。
创新
在经济模式剧烈变化、产业急速升级、新媒体强烈冲击的当下,传统印刷难免面临不小挑战,深圳报业印务也不例外。但好在深圳报业印务拥有制胜密器——“守旧创新”。
“我们的思路是‘守旧创新’,守住旧的业务、产业和运营模式,守住我们原有的领先地位,再在其上嫁接新的经济模式,占领新的领域。”吉总解释道。
“守旧”,就是守住深圳报业印务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传统报纸印刷业务。“我们的传统报纸订单是跑不掉的,不只是集团的各类订单跑不掉,社会订单也跑不掉。”对此吉总十分自信,“我们的报纸生产除了拥有成本优势,印刷质量、印刷效率也没的说,外面是基本找不到的。”而这庞大的印报量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养活自己”不在话下,这成为其得以放心“创新”的一大重要因素。
对于“创新”,深圳报业印务也毫不含糊,先拿当前热门的数字印刷“开刀”,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论证后,果断向集团领导提出了建设数码喷绘生产线的可行性建议。看似大胆的举措,背后却饱含深思熟虑。“虽说数字印刷是一个大方向,但由于设备折旧费高,到目前为止,凡是做数字印刷的都不会特别盈利。因此,有无订单支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先有订单再去投资。” 因此,深圳报业印务在瞅准集团旗下地铁传媒公司中掌握的大量地铁广告喷绘业务后,经集团批准,正式入股筹建集团数码喷绘公司,得以成功进入数字印刷市场。
“2011年我们的数字喷绘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元,这样充足的业务量,完全可以让我们安心拓展如大运会户外广告等其他业务,让我们的喷绘品牌更有社会影响力。”吉总转而沉浸在对未来蓝图的勾画中,“一旦拥有影响力,我们也就不用投资买更多数字印刷设备了,社会上都有嘛!我们只需将他们用‘印刷联盟’连接起来,用订单管理的模式加以管理和利用。”“要善于包装,善于动员社会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采访结束后,站在冬日下的深圳报业印务厂区,记者被晒得暖洋洋的。这来自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你也感受到了么?
整合
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随集团成立而成立。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基地之一,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中无可避免地触及一个词—“整合”。
机构整合 团结奋进
谈及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历史,吉总感慨万千。深圳报业印务承印的报纸中“年头最长”的是《深圳特区报》,其是在1979年邓小平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于1982年5月24日创刊。刚开始时,《深圳特区报》未设印刷厂,需要交付香港印刷,因此创刊时报头都采用繁体字,之后于1983年成立了深圳特区报印刷厂。“以此为起点,到现在有29年了,这29年间变化很大。”吉总回忆道。
从2002年开始,按照中央的部署,由原来的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深圳法制报社、宝安日报社等合并组成目前的深圳报业集团。“随着报社的合并,印刷厂也开始合并。2009年时我们还有4家印刷厂,各印刷厂都有自己的制版部门、印务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门等,所以首先要整合机构。随后是人员,之后是设备,最后还要整合企业文化。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以这些整合为核心的。”谈到这里时吉总虽轻描淡写,但我们不难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与其中的困难,吉总也笑着表示:“的确,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将不同背景的印刷厂合并到一起,不同的企业文化、做事风格等都需要整合一致。好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整合还比较顺利。”也是,看看深圳报业印务整洁大气的厂房、忙碌有序的员工,以及各角落郁郁葱葱的绿植,就知道吉总在机构整合上花费了不少心血。
设备整合 自力更生
对于深圳报业印务来说,其龙华传媒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投产,无疑也是这几年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桩大事。这个由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囊括深圳报业印务核心印刷能力的产业园于2008年6月全面投入试生产,这其中,设备整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除去大力引入技术领先的新印刷设备外,对公司原有印刷设备的搬迁与生产调试,也成为摆在深圳报业印务面前的一大难题。
报纸轮转印刷设备(以下简称报轮设备)的体积之庞大、组件之沉重以及精度调试之严格众所周知,对此深圳报业印务上下全体员工十分重视,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也十分大胆。“除了第一台报轮设备是请曼罗兰公司协助共同搬迁和调试外,其他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搬迁和调试的。”吉总不无自豪地介绍道,“第一次搬迁过程中,我们就抽调出一支近30人的队伍,有针对性地盯住搬迁中的拆、吊、运、装、调试、买保险等诸多环节,掌握住了各环节的核心要素。这样,我们在搬迁第二台报轮设备时就尝试独立完成,结果很顺利。如今国内同行如果需要搬迁设备的话,我们都可以帮忙了。”
这样,除却“省了大把银子”,深圳报业印务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可谓“一举两得”。此番“自力更生”也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整合时的自主性更强。如此前曾因报轮设备地基倾斜带来了报纸印刷质量问题,那么搬迁时就着重注意地基的承重能力,以“根治老毛病”;再如老设备计算机系统“过时”,那么搬迁时就干脆全更换为最新系统,这叫“老瓶装新酒”……吉总举出的这些“当家作主”的例子,不由让人艳羡。
成功完成整合后的深圳报业印务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承担了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八报四刊”等庞大的印刷业务,包括《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香港商报》《深圳英文报》《深圳青少年报》《宝安日报》等,日印刷量超过200万份,同时还积极向外拓展订单。“单以报纸印刷来说,我们对外订单量如今已占总占印报量的10%,且连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增长率达69%,2011年更是上涨了142%。”吉总独家透露,“下一步,我们计划拓展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报纸印刷业务,并把企业报纸做全。”看来,“整合”优势给了深圳报业印务无限信心。
数字
“数字”,其实是深圳报业印务的老标签。受香港等沿海地区技术高速发展的辐射影响,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选型、生产方式、车间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业界领先水平:1982年成为国内第一家瑞典桑拿报轮设备用户;1993年开始印制彩色报纸……谈到这里,吉总十分笃定:“科技进步是推动媒体发展的引擎。”而这些数字化含量颇高的雄厚基础,无疑为深圳报业印务在“数字”上做出新意提供了沃土。
AGV显神威
说起AGV(即“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这可是深圳报业印务的一大亮点。正是它,引得全国其他报业集团纷纷前来参观取经,也正是它,于2011年一举荣获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殊荣,其技术引领性、创新性已毋庸置疑。
而在其“明星光环”之下,吉总却始终强调“需求”二字。AGV系统的研发绝不是为了博得一个噱头,而是由切切实实的效率需求引发的。“我们的技术,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吉总十分明确。而AGV系统的研发,正是源于深圳报业印务购入N90高斯报轮设备时,为设备选配相应输纸系统而展开的系统调研。由于深圳报业印务的报纸印刷生产线非常庞大(这在全国也较少见),极高的产能使得其必然需要相应配套的自动化输纸设备。此类输纸系统当时市场上有日本村本的产品可供选配,但价格极高,一台AGV小车就要400万元,对应深圳报业印务庞大的生产系统,一套配下来超过4000万元。“不就是现有技术么,我们可以自己实现。于是我们投入资源,联合国内一线的自动化厂商合作自主研发,并在集成创新上玩花样,最终拿了下来。” 说起这段历程,吉总一脸的骄傲。
由于根据自身庞大的报纸印刷生产系统需求研发而成,深圳报业印务的这套AGV系统虽颇具“明星”风范,却也十分“亲民”,投入生产车间使用后“大显神威”,除可有效实现纸卷入库、出库、输纸、装纸等操作的全自动化,还能在工作空闲时自行完成充电,为深圳报业印务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出报时效,因而被生产车间的员工亲昵地称作“小机器人”,呵护备至。
ERP再升级
深圳报业印务另外一件惹业界关注的“数字”大事,无疑当属其ERP系统的再升级。继2002年试水ERP系统并尝到甜头后,深圳报业印务又于2009年与AMT集团合作,开发新一代ERP系统。
对于新一代ERP系统的开发,深圳报业印务仍然遵循其固有的明确方向——“以需求为导向”。对此吉总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此前的ERP系统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但多年应用后渐渐感觉还需扩充。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ERP系统,能够满足流程、财务、业务接单等需求。但我们考察后发现:第一,全球500强企业里没有不上ERP的;第二,制造型企业不上ERP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管不到位。深圳报业印务虽作为制造型企业,但我们想打造成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我们的ERP被设定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
明确上述需求后,深圳报业印务找到微软,委托旗下公司AMT一同开发新一代ERP系统。最终开发出包含20余个模块应用的AX ERP系统,彻底消除了以往成本核算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对此吉总十分满意:“开发这套ERP系统只投资了200万~300万元,投入应用后的第一年就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1000万元的成本节约,第二年又持续节约了500万元。”而巨额效益背后的是深圳报业印务对借由ERP系统管理数据资源的重视与决心。“企业的数据资源很重要,但它只有作为企业知识积累时才有用。要把企业的历史和经验积淀下来,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吉总的话掷地有声。
“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以此看来,深圳报业印务的“数字”标签未来肯定还有更丰富的变化,大有看头呢!
绿色
与大多数有社会责任感的印刷企业一样,深圳报业印务也十分注重“绿色”LOGO的打造,同时也通过“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的推动,切切实实将“绿色”落在实处。
针对绿色印刷,深圳报业印务强调“节能、环保与技术三者并重”,因而我们看到上述AGV、ERP在绿色印刷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看到其大力推进窄纸及低定量纸张印刷、采用油墨预置技术并自主研发早期设备手动油墨预置系统、应用AGFA节墨软件等,降低纸张、油墨消耗;看到其通过建立集中废液处理系统、开展车间噪音隔离及整治、屋顶铺设太阳能供热系统等措施,保障产业园“环保厂房”目标的实现;更看到其通过集中回收印版、倡导“旧报换新报”等环保措施,在“绿色社会”中贡献一份积极力量……
而这些“绿色”努力,不仅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使用油墨预置系统后,深圳报业印务的开机废报由原来的500~800份大幅降低至300份以内;再如使用节墨软件后,利用黑墨直接替换三种彩墨叠印,节墨量几乎是“以一换三”的效果……采访中,吉总还兴奋地与记者聊到最近的一个好消息:由于在网上看到由科印网主办的“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中吉总荣获“绿色精英大奖”殊荣,一家香港报纸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将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报纸承印点,而这可能将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纯利润!看来,“向绿色要效益”,除去意料之中的收获,还有惊喜呢!
至于深圳报业印务下一步的“绿色”投入,吉总表示,将主要集中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及印刷相关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如当前废液处理是花钱交由广东省东江环保股份公司去做,未来则考虑购入废液处理系统自行处理。同时吉总还透露,公司正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磋商双方展开高新技术战略合作事宜,“我们希望将社会的力量用起来为行业服务,让大家一起用更广的视角看更广的‘绿色’未来。”吉总雄心勃勃。
创新
在经济模式剧烈变化、产业急速升级、新媒体强烈冲击的当下,传统印刷难免面临不小挑战,深圳报业印务也不例外。但好在深圳报业印务拥有制胜密器——“守旧创新”。
“我们的思路是‘守旧创新’,守住旧的业务、产业和运营模式,守住我们原有的领先地位,再在其上嫁接新的经济模式,占领新的领域。”吉总解释道。
“守旧”,就是守住深圳报业印务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传统报纸印刷业务。“我们的传统报纸订单是跑不掉的,不只是集团的各类订单跑不掉,社会订单也跑不掉。”对此吉总十分自信,“我们的报纸生产除了拥有成本优势,印刷质量、印刷效率也没的说,外面是基本找不到的。”而这庞大的印报量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养活自己”不在话下,这成为其得以放心“创新”的一大重要因素。
对于“创新”,深圳报业印务也毫不含糊,先拿当前热门的数字印刷“开刀”,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论证后,果断向集团领导提出了建设数码喷绘生产线的可行性建议。看似大胆的举措,背后却饱含深思熟虑。“虽说数字印刷是一个大方向,但由于设备折旧费高,到目前为止,凡是做数字印刷的都不会特别盈利。因此,有无订单支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先有订单再去投资。” 因此,深圳报业印务在瞅准集团旗下地铁传媒公司中掌握的大量地铁广告喷绘业务后,经集团批准,正式入股筹建集团数码喷绘公司,得以成功进入数字印刷市场。
“2011年我们的数字喷绘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元,这样充足的业务量,完全可以让我们安心拓展如大运会户外广告等其他业务,让我们的喷绘品牌更有社会影响力。”吉总转而沉浸在对未来蓝图的勾画中,“一旦拥有影响力,我们也就不用投资买更多数字印刷设备了,社会上都有嘛!我们只需将他们用‘印刷联盟’连接起来,用订单管理的模式加以管理和利用。”“要善于包装,善于动员社会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采访结束后,站在冬日下的深圳报业印务厂区,记者被晒得暖洋洋的。这来自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你也感受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