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

来源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报业印务),在行业内可是鼎鼎大名,其作为全国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传媒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百闻不如一见,当本刊记者有幸踏入深圳报业印务厂区,并专访到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吉书龙时,更被其折服,同时也从吉总的娓娓道来之中,感受到了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且让我们跟随吉总,在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一起探寻深圳报业印务的这束新阳光折射出来的“多彩”关键词吧。
  
  整合
  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随集团成立而成立。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基地之一,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中无可避免地触及一个词—“整合”。
  机构整合 团结奋进
  谈及深圳报业印务的发展历史,吉总感慨万千。深圳报业印务承印的报纸中“年头最长”的是《深圳特区报》,其是在1979年邓小平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于1982年5月24日创刊。刚开始时,《深圳特区报》未设印刷厂,需要交付香港印刷,因此创刊时报头都采用繁体字,之后于1983年成立了深圳特区报印刷厂。“以此为起点,到现在有29年了,这29年间变化很大。”吉总回忆道。
  从2002年开始,按照中央的部署,由原来的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深圳法制报社、宝安日报社等合并组成目前的深圳报业集团。“随着报社的合并,印刷厂也开始合并。2009年时我们还有4家印刷厂,各印刷厂都有自己的制版部门、印务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门等,所以首先要整合机构。随后是人员,之后是设备,最后还要整合企业文化。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以这些整合为核心的。”谈到这里时吉总虽轻描淡写,但我们不难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与其中的困难,吉总也笑着表示:“的确,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将不同背景的印刷厂合并到一起,不同的企业文化、做事风格等都需要整合一致。好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整合还比较顺利。”也是,看看深圳报业印务整洁大气的厂房、忙碌有序的员工,以及各角落郁郁葱葱的绿植,就知道吉总在机构整合上花费了不少心血。
  设备整合 自力更生
  对于深圳报业印务来说,其龙华传媒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投产,无疑也是这几年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桩大事。这个由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囊括深圳报业印务核心印刷能力的产业园于2008年6月全面投入试生产,这其中,设备整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除去大力引入技术领先的新印刷设备外,对公司原有印刷设备的搬迁与生产调试,也成为摆在深圳报业印务面前的一大难题。
  报纸轮转印刷设备(以下简称报轮设备)的体积之庞大、组件之沉重以及精度调试之严格众所周知,对此深圳报业印务上下全体员工十分重视,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也十分大胆。“除了第一台报轮设备是请曼罗兰公司协助共同搬迁和调试外,其他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搬迁和调试的。”吉总不无自豪地介绍道,“第一次搬迁过程中,我们就抽调出一支近30人的队伍,有针对性地盯住搬迁中的拆、吊、运、装、调试、买保险等诸多环节,掌握住了各环节的核心要素。这样,我们在搬迁第二台报轮设备时就尝试独立完成,结果很顺利。如今国内同行如果需要搬迁设备的话,我们都可以帮忙了。”
  这样,除却“省了大把银子”,深圳报业印务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可谓“一举两得”。此番“自力更生”也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整合时的自主性更强。如此前曾因报轮设备地基倾斜带来了报纸印刷质量问题,那么搬迁时就着重注意地基的承重能力,以“根治老毛病”;再如老设备计算机系统“过时”,那么搬迁时就干脆全更换为最新系统,这叫“老瓶装新酒”……吉总举出的这些“当家作主”的例子,不由让人艳羡。
  成功完成整合后的深圳报业印务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承担了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八报四刊”等庞大的印刷业务,包括《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香港商报》《深圳英文报》《深圳青少年报》《宝安日报》等,日印刷量超过200万份,同时还积极向外拓展订单。“单以报纸印刷来说,我们对外订单量如今已占总占印报量的10%,且连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增长率达69%,2011年更是上涨了142%。”吉总独家透露,“下一步,我们计划拓展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报纸印刷业务,并把企业报纸做全。”看来,“整合”优势给了深圳报业印务无限信心。
  
  数字
  “数字”,其实是深圳报业印务的老标签。受香港等沿海地区技术高速发展的辐射影响,深圳报业印务在设备选型、生产方式、车间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业界领先水平:1982年成为国内第一家瑞典桑拿报轮设备用户;1993年开始印制彩色报纸……谈到这里,吉总十分笃定:“科技进步是推动媒体发展的引擎。”而这些数字化含量颇高的雄厚基础,无疑为深圳报业印务在“数字”上做出新意提供了沃土。
  AGV显神威
  说起AGV(即“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这可是深圳报业印务的一大亮点。正是它,引得全国其他报业集团纷纷前来参观取经,也正是它,于2011年一举荣获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殊荣,其技术引领性、创新性已毋庸置疑。
  而在其“明星光环”之下,吉总却始终强调“需求”二字。AGV系统的研发绝不是为了博得一个噱头,而是由切切实实的效率需求引发的。“我们的技术,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吉总十分明确。而AGV系统的研发,正是源于深圳报业印务购入N90高斯报轮设备时,为设备选配相应输纸系统而展开的系统调研。由于深圳报业印务的报纸印刷生产线非常庞大(这在全国也较少见),极高的产能使得其必然需要相应配套的自动化输纸设备。此类输纸系统当时市场上有日本村本的产品可供选配,但价格极高,一台AGV小车就要400万元,对应深圳报业印务庞大的生产系统,一套配下来超过4000万元。“不就是现有技术么,我们可以自己实现。于是我们投入资源,联合国内一线的自动化厂商合作自主研发,并在集成创新上玩花样,最终拿了下来。” 说起这段历程,吉总一脸的骄傲。
  由于根据自身庞大的报纸印刷生产系统需求研发而成,深圳报业印务的这套AGV系统虽颇具“明星”风范,却也十分“亲民”,投入生产车间使用后“大显神威”,除可有效实现纸卷入库、出库、输纸、装纸等操作的全自动化,还能在工作空闲时自行完成充电,为深圳报业印务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出报时效,因而被生产车间的员工亲昵地称作“小机器人”,呵护备至。
  ERP再升级
  深圳报业印务另外一件惹业界关注的“数字”大事,无疑当属其ERP系统的再升级。继2002年试水ERP系统并尝到甜头后,深圳报业印务又于2009年与AMT集团合作,开发新一代ERP系统。
  对于新一代ERP系统的开发,深圳报业印务仍然遵循其固有的明确方向——“以需求为导向”。对此吉总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此前的ERP系统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但多年应用后渐渐感觉还需扩充。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ERP系统,能够满足流程、财务、业务接单等需求。但我们考察后发现:第一,全球500强企业里没有不上ERP的;第二,制造型企业不上ERP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管不到位。深圳报业印务虽作为制造型企业,但我们想打造成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我们的ERP被设定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
  明确上述需求后,深圳报业印务找到微软,委托旗下公司AMT一同开发新一代ERP系统。最终开发出包含20余个模块应用的AX ERP系统,彻底消除了以往成本核算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对此吉总十分满意:“开发这套ERP系统只投资了200万~300万元,投入应用后的第一年就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1000万元的成本节约,第二年又持续节约了500万元。”而巨额效益背后的是深圳报业印务对借由ERP系统管理数据资源的重视与决心。“企业的数据资源很重要,但它只有作为企业知识积累时才有用。要把企业的历史和经验积淀下来,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吉总的话掷地有声。
  “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事”,以此看来,深圳报业印务的“数字”标签未来肯定还有更丰富的变化,大有看头呢!
  
  绿色
  与大多数有社会责任感的印刷企业一样,深圳报业印务也十分注重“绿色”LOGO的打造,同时也通过“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的推动,切切实实将“绿色”落在实处。
  针对绿色印刷,深圳报业印务强调“节能、环保与技术三者并重”,因而我们看到上述AGV、ERP在绿色印刷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看到其大力推进窄纸及低定量纸张印刷、采用油墨预置技术并自主研发早期设备手动油墨预置系统、应用AGFA节墨软件等,降低纸张、油墨消耗;看到其通过建立集中废液处理系统、开展车间噪音隔离及整治、屋顶铺设太阳能供热系统等措施,保障产业园“环保厂房”目标的实现;更看到其通过集中回收印版、倡导“旧报换新报”等环保措施,在“绿色社会”中贡献一份积极力量……
  而这些“绿色”努力,不仅给深圳报业印务带来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使用油墨预置系统后,深圳报业印务的开机废报由原来的500~800份大幅降低至300份以内;再如使用节墨软件后,利用黑墨直接替换三种彩墨叠印,节墨量几乎是“以一换三”的效果……采访中,吉总还兴奋地与记者聊到最近的一个好消息:由于在网上看到由科印网主办的“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中吉总荣获“绿色精英大奖”殊荣,一家香港报纸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将深圳报业印务作为报纸承印点,而这可能将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纯利润!看来,“向绿色要效益”,除去意料之中的收获,还有惊喜呢!
  至于深圳报业印务下一步的“绿色”投入,吉总表示,将主要集中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及印刷相关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如当前废液处理是花钱交由广东省东江环保股份公司去做,未来则考虑购入废液处理系统自行处理。同时吉总还透露,公司正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磋商双方展开高新技术战略合作事宜,“我们希望将社会的力量用起来为行业服务,让大家一起用更广的视角看更广的‘绿色’未来。”吉总雄心勃勃。
  
  创新
  在经济模式剧烈变化、产业急速升级、新媒体强烈冲击的当下,传统印刷难免面临不小挑战,深圳报业印务也不例外。但好在深圳报业印务拥有制胜密器——“守旧创新”。
  “我们的思路是‘守旧创新’,守住旧的业务、产业和运营模式,守住我们原有的领先地位,再在其上嫁接新的经济模式,占领新的领域。”吉总解释道。
  “守旧”,就是守住深圳报业印务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传统报纸印刷业务。“我们的传统报纸订单是跑不掉的,不只是集团的各类订单跑不掉,社会订单也跑不掉。”对此吉总十分自信,“我们的报纸生产除了拥有成本优势,印刷质量、印刷效率也没的说,外面是基本找不到的。”而这庞大的印报量使得深圳报业印务“养活自己”不在话下,这成为其得以放心“创新”的一大重要因素。
  对于“创新”,深圳报业印务也毫不含糊,先拿当前热门的数字印刷“开刀”,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论证后,果断向集团领导提出了建设数码喷绘生产线的可行性建议。看似大胆的举措,背后却饱含深思熟虑。“虽说数字印刷是一个大方向,但由于设备折旧费高,到目前为止,凡是做数字印刷的都不会特别盈利。因此,有无订单支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先有订单再去投资。” 因此,深圳报业印务在瞅准集团旗下地铁传媒公司中掌握的大量地铁广告喷绘业务后,经集团批准,正式入股筹建集团数码喷绘公司,得以成功进入数字印刷市场。
  “2011年我们的数字喷绘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元,这样充足的业务量,完全可以让我们安心拓展如大运会户外广告等其他业务,让我们的喷绘品牌更有社会影响力。”吉总转而沉浸在对未来蓝图的勾画中,“一旦拥有影响力,我们也就不用投资买更多数字印刷设备了,社会上都有嘛!我们只需将他们用‘印刷联盟’连接起来,用订单管理的模式加以管理和利用。”“要善于包装,善于动员社会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采访结束后,站在冬日下的深圳报业印务厂区,记者被晒得暖洋洋的。这来自深圳报业印务的新阳光,你也感受到了么?
其他文献
4年一度的drupa盛会将于2012年5月3~1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贸易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这场被誉为“印刷和造纸工业的奥运会”的盛会,将吸引成千上万业内人士前来参观洽谈。本刊作为drupa的官方合作媒体,特别设置了drupa专栏,与读者一起探索来自drupa的无穷奥妙。    随着印刷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印后加工机械制造商也紧紧跟上,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印后加工设备。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印刷企业也
期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报业危机蔓延全球,报纸发行量,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这给报业印刷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当下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积极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家报业印刷企业都需要思索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总结我公司—中闻集团南京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闻南京印务)的转型实践,以期抛砖引玉,与业界同仁一起探讨此重要课题。    黄金时期  奋勇拼搏,积淀
期刊
编者按:数字媒体的来势汹涌,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转型”就成为摆在每一家报业印刷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往哪转?如何转?且让我们听听来自广东南方报业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与中闻集团南京印务有限公司的经验分享。    面对网络及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平面媒体市场份额萎缩和近阶段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物价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印刷复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企业应通过转型升级
期刊
韩晓良,高级工程师,现任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担任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机械分会秘书长,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技术市场部总经理,以及北人集团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    2011年12月12日,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冠华)正式对外宣布:收购日本筱原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本筱原
期刊
自2011年本刊开设“名家讲坛”栏目以来,许多读者都对这一栏目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表示专家们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让他们受益匪浅。在此,我们对名家讲坛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邀请印前专家殷幼芳、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沈志伟、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为本栏目撰文。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业内专家为“名家讲坛”栏目提供支持,共同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复苏缓慢,整体产业环境低迷,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挤压印企生存空间,印企经营成本上升,大批制造企业倒闭与搬迁……诸多因素导致印企倒闭、破产、清算与并购。面对锐减的订单,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多元化投资失败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客观因素,越来越多的印企陷入了经营艰难的困境。  印刷产业环境恶劣,企业生存艰难,原因不外乎以下5点:  1.顾客需求早已变化,但印刷企业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产品
期刊
2011年11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全印展隆重开幕的第一天,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引进德国柯尔布斯(KOLBUS)BF530精装图书联动生产线项目签约仪式在浦东嘉里酒店隆重举行。两家企业的再次强强联合,引发了行业内的无限遐思。为此,本刊记者特别专访到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兆贤先生,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兼上海公司总经理李贤良先生,以及德国柯尔
期刊
邮政印务,在行业中总是有些神秘的所在,那一枚枚小小的邮资票品,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着夺人光彩。2011年12月10日,在长沙冬日暖阳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片勃勃生机之势的湖南省邮电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邮电印务),叩开了总经理办公室的房门,在对湖南省邮电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乔晋明的专访中,体验到了湖南邮电印务为我们带来的“方寸之美”。    邮资票品之美 方寸尽显  一说到邮资封片卡,乔总
期刊
人们很容易被一些人云亦云的判断所裹挟,或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所困扰。比如关于出版物印刷。“纸质出版已江河日下”“出版物印刷前景黯淡”等等提法,占据着主流话语体系。  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如期发布《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对上年《基本情况》的研读,对历年统计数据的追踪分析,帮我明晰了一个解读发展脉络的关键词:结构性。“结构性”意味着出版物印刷的不同品类、不同产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期刊
柯达拓展THERMAL DIRECT和PF-N免冲洗版材生产线  2011年12月7日,柯达公司英国利兹工厂的第二条版材生产线完成重大升级,进一步加强了柯达免冲洗版材的生产能力,力助用户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该产能扩张是为了满足商业和出版印刷商对THERMAL DIRECT免冲洗版材、报业印刷商对PF-N免冲洗版材不断增长的需求。拓展后的生产线还将帮助柯达完成新产品的生产,预计该新产品将于2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