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大自然招风,好男人难免遭到一些忌妒和诋毁。近来一大批先贤古圣就被当今一些所谓的学者大大的戏说了一番:一代哲学家孔子,在北大教授李零的书中,摇身变成了万人唾骂的丧家狗;一代诗仙李白,在北大博士檀作文的笔下,成了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的古惑仔;大才子司马相如,在王立群先生的横飞唾沫中,成了劫财劫色、涉嫌包二奶的浪荡子;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短短半年时间,先后数位历史名人遭人暗算,被泼脏水。这种颠覆历史、颠覆古人、颠覆英雄的举动,在当今的学术圈似乎一时之间蔚然成风。
究竟是谁抛出了这块石头?又究竟是谁在这场“过度解释”的狂欢中做了“扬声器”?在当今“消费经典”的年代,制造噱头似乎正成为解读经典的一大标准,而古代名人则成了这种消费文化中的一座“富矿”。学人、书商、媒体、读者,一拥而上,岂非正看中了古人无还手之力、反击之功?!
其实,说到底这是当前的一些人对“男人”的亵渎,是一次自我“阳痿”的表现。由于自身的严重不自信,导致了这些所谓的学者在前进的历程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更好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得已他们只好像泼妇一样靠歪说、诋毁来成就一时之名。而无数砸向这些伪学者的板砖,一再说明跳梁的小丑演绎的只能是哗众取宠博人一笑的闹剧。
事件一 梁山108将 有43位不是好汉
日前,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周思源又推出《新解水浒传》一书,称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108将里至少有43位不是好汉。
周思源在他的《新解水浒传》一书里指出,这只是梁山好汉们一个幌子。他以“智取生辰纲”为例,称晁盖和吴用等梁山将领在得到生辰纲这笔不义之财后,竟将其瓜分殆尽,一点也没有分给老百姓。
他还在书里指出,这种劫富不济贫的行为绝不是个别现象,“晁盖上山后马上有一次抢劫,派了几百人下山,抢了20多车财物,一半留在仓库里,另一半中的1/2给当时山上11位头领平分,其他1/2给七八百小喽罗平分,则头领所得是喽罗们的70倍。”周思源总结出,他们不但劫富不挤贫,就连梁山内部,也存在分配严重不均的现象。
回音壁
周思源对《水浒传》的颠覆性“新解”,在学界引起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周思源的所谓“新解”其实有失偏颇,不少观点还有待商榷。
事件二 诸葛亮 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就在前几天,一个顶着历史评论家等一系列头衔的梅朝荣出书品诸葛亮,书的封面上赫然打出“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字样(且不说这个虚伪是否客观)。
梅朝荣认为诸葛亮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的确与晏婴如出一辙,均为一丘之貉,都称得上是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却历世享有“贤相”的美名。罗贯中其实是演义了诸葛亮,美化了诸葛亮。
回音壁
不过很多读者对于梅朝荣的这些“创新”观点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梅朝荣的“虚伪论”是生拉硬扯出来的。一位读者在网上发贴指出,“该书内容涉嫌灌水,两小时便可通读一遍,而且观点生硬,证据散漫,生拉硬扯,策划在先填空在后。”
而事实上,就连出版商对这种“颠覆”也未必是认真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的责任编辑余先生就对媒体承认,该书书名确实“有点偏激”,而且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也“很不严谨”。
事件三 李白 大唐第一古惑仔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在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新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中,“李杜文章天下传”的“诗仙”李白被定义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感仔”,这一论断日前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网友的反对和声讨,但作者檀作文却坚持认为自己在“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回音壁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出版后,作家徐天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檀作文的做法如芙蓉姐姐一样,“有很大的欺骗性,还不如一个做假药的。这样只会给自己丢脸,有损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祖宗头上动土,简直就是耻辱。”
网络上,一些网民认为这些书的作者是有意在哗众取宠,靠古人出名。一些读者用“耸人听闻”来形容这种做法。“断章取义”、“玩弄知识”、“投机取巧”也是网民对这类书比较普遍的认识。
当小人想要诋毁“男人”……
近几年,颠覆性解读历史英雄的事件在文化界接连不断。有人称其为“新翻案风”。比如,不久前有人骂关公不义好色,有人称岳飞大奸伪忠,还有人说唐僧是伪善。最近又有人著书说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在文坛和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有人称孔子是“丧家狗”还有人把“诗仙”李白说成“大唐古惑仔”,也就是粤港流行语中的“耳朵穿孔,裤子打洞,行为古怪的问题少年”,甚至还有人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拉出来颠覆一番。如此大规模的颠覆历史英雄的“风气”,恐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疯狂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是一个追求一夜成名的疯狂时代。在一切以名利为隐语和基本目的的时代,炒作成了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操作手段。自爆丑闻、脱衣裸奔、互相攻讦谩骂、揭人隐私等等,这些以往被我们不齿的手段,如今全部都成了制胜的法宝。炒作的歪风从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一路杀来,浩浩荡荡地侵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包括以严谨和求实为基本道德操守的学术圈,也未能幸免于难。
不管是李零关于孔子是丧家狗的论断,还是檀作文对李白的重新发现,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极为不严肃的学术态度。很显然,这些炒作的本身,和真正的学术本身并无多大的实质性的关系。书的卖点、节目的收视率,才是当下姑且被我们称之为“学人”先生们唯一注重的追求的东西。完全蔑视学术尊严的存在,以炒作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当下学术圈的一种怪现象。
这种使用歪招损招的做法,已将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看来应是到了驱烟清瘴的时候了。对于那些热衷于“露腚求揍”的学者,应当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和用心,赏他们100棍杀威棒尝尝,让他们知痛改过,再不干正事就炒他们的鱿鱼;对于玩“现丑招骂”歪招出名的策划人,是领导干部拆了他升迁的梯子,是专业策划吊销他的资格,看他们还有没有那份歪念整天象苍蝇般去逐臭不?同时更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要自律,对那些完全是炒作的胡说八道应拒绝刊载,更不要为吸引眼球而大肆炒作。学界也应节能减排,还学界以环保的清新天空。
胡适先生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能说十分话”。其实,以现代的视角、新颖的手法去重新研究古人,如能立论新颖、手法独特再辅以新的考证,得出不同以往的分析和结论,是一件好事,何必非要辱没圣贤呢。问题是,这些人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研究精神,而是以娱乐化手段,抓住一个历史人物的生活片段,挂一漏万,管窥蠡测,将古哲先贤视为刀俎上的“鱼肉”,随意解读,编造“惊世谎言和谬论”,以达自我炒作的目的。
学术成果是在脚踏实地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结果。发现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实都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而非耸人听闻的惊骇之语。“颠覆性研究”不是学术研究的偏方,偏离本质的学术研究只会走向歧途,迷失根本方向。如果任其传播开来,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古圣先贤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古圣先贤的研究切勿恶搞,才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
男人不会被颠覆
至圣先师降格成为“丧家犬”,谪世诗仙一变而为“古惑仔”,千古一相被发掘出伪善,梁山好汉被定位为流氓,学术界的种种“颠覆”和“新解”,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俗语有云“一将成名万骨朽”,厚诬古人的学者则是“一人成名古人臭”。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厚诬古人又何异鞭尸祖先?一个不珍爱自身历史、不尊敬自家古人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光荣感和根祉感的民族,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因而要么失于自卑,要么流于自大,不能也没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郁达夫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在传统认同中,孔子是圣人,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诗)的贤相,李白是诗仙,司马相如是文豪,水浒一百单八将虽属文学虚构但在百姓眼中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今之学者虽不必以传统认同为是,但却不宜以颠覆传统认同为能。至若动辄以“丧家狗”、“古惑仔”、“包二奶”等鄙俗俚语讥讽取笑古人,更有失君子之风和学者气度,已经不是严肃的学术研究或高雅的艺术创作。
在充满金钱和名利诱惑的商业化社会中,学术象牙塔变成了社会名利场,有些学者不但不能安心学术,反而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秀”来博得喝彩与赚个盆满钵圆。与此同时,书商也乐于包装和推销这样的作者和书籍以赚取不菲的利润。“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的流行段子,形象地刻画了学界的这种令人悲哀的现象!进而言之,“语言秀”遵循的是“有奶便是娘”的利润原则,而不会恪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
失去了文化价值恪守的“语言秀”,看似观点新颖独特实则是“精神的裸奔”,在事实上还会误导和贻害读者。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西哲黑格尔也曾说“仆人眼中无英雄”。厚诬古人不但不能体会到往圣先贤的良苦用心和英雄好汉的壮志豪情,反而会把他们庸俗化,而绝不是什么通俗化、大众化。人们从这种庸俗化的作品中,不会获得什么有益的精神食粮,不被铜臭气和恶俗气所沾染,就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历史名人,尤其是往圣先贤和英雄好汉,是一个民族历史星空中的璀璨明珠和文化传统中的象征符号。厚诬古人、颠覆传统,必然使这些璀璨明珠变得暗淡无光、象征符号变得模糊不清,从而给人们的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带来混乱。
值得庆幸的是,圣贤自圣贤,英雄自英雄,恰如子贡所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孔子仍然会为人们所景仰,诸葛武侯仍然会为人们所凭吊,而那些非圣无法的书籍,则会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的尘埃。这或许就是杜甫诗句中所说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吧!
究竟是谁抛出了这块石头?又究竟是谁在这场“过度解释”的狂欢中做了“扬声器”?在当今“消费经典”的年代,制造噱头似乎正成为解读经典的一大标准,而古代名人则成了这种消费文化中的一座“富矿”。学人、书商、媒体、读者,一拥而上,岂非正看中了古人无还手之力、反击之功?!
其实,说到底这是当前的一些人对“男人”的亵渎,是一次自我“阳痿”的表现。由于自身的严重不自信,导致了这些所谓的学者在前进的历程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更好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得已他们只好像泼妇一样靠歪说、诋毁来成就一时之名。而无数砸向这些伪学者的板砖,一再说明跳梁的小丑演绎的只能是哗众取宠博人一笑的闹剧。
事件一 梁山108将 有43位不是好汉
日前,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周思源又推出《新解水浒传》一书,称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108将里至少有43位不是好汉。
周思源在他的《新解水浒传》一书里指出,这只是梁山好汉们一个幌子。他以“智取生辰纲”为例,称晁盖和吴用等梁山将领在得到生辰纲这笔不义之财后,竟将其瓜分殆尽,一点也没有分给老百姓。
他还在书里指出,这种劫富不济贫的行为绝不是个别现象,“晁盖上山后马上有一次抢劫,派了几百人下山,抢了20多车财物,一半留在仓库里,另一半中的1/2给当时山上11位头领平分,其他1/2给七八百小喽罗平分,则头领所得是喽罗们的70倍。”周思源总结出,他们不但劫富不挤贫,就连梁山内部,也存在分配严重不均的现象。
回音壁
周思源对《水浒传》的颠覆性“新解”,在学界引起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周思源的所谓“新解”其实有失偏颇,不少观点还有待商榷。
事件二 诸葛亮 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就在前几天,一个顶着历史评论家等一系列头衔的梅朝荣出书品诸葛亮,书的封面上赫然打出“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字样(且不说这个虚伪是否客观)。
梅朝荣认为诸葛亮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的确与晏婴如出一辙,均为一丘之貉,都称得上是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却历世享有“贤相”的美名。罗贯中其实是演义了诸葛亮,美化了诸葛亮。
回音壁
不过很多读者对于梅朝荣的这些“创新”观点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梅朝荣的“虚伪论”是生拉硬扯出来的。一位读者在网上发贴指出,“该书内容涉嫌灌水,两小时便可通读一遍,而且观点生硬,证据散漫,生拉硬扯,策划在先填空在后。”
而事实上,就连出版商对这种“颠覆”也未必是认真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的责任编辑余先生就对媒体承认,该书书名确实“有点偏激”,而且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也“很不严谨”。
事件三 李白 大唐第一古惑仔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在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新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中,“李杜文章天下传”的“诗仙”李白被定义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感仔”,这一论断日前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网友的反对和声讨,但作者檀作文却坚持认为自己在“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回音壁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出版后,作家徐天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檀作文的做法如芙蓉姐姐一样,“有很大的欺骗性,还不如一个做假药的。这样只会给自己丢脸,有损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祖宗头上动土,简直就是耻辱。”
网络上,一些网民认为这些书的作者是有意在哗众取宠,靠古人出名。一些读者用“耸人听闻”来形容这种做法。“断章取义”、“玩弄知识”、“投机取巧”也是网民对这类书比较普遍的认识。
当小人想要诋毁“男人”……
近几年,颠覆性解读历史英雄的事件在文化界接连不断。有人称其为“新翻案风”。比如,不久前有人骂关公不义好色,有人称岳飞大奸伪忠,还有人说唐僧是伪善。最近又有人著书说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在文坛和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有人称孔子是“丧家狗”还有人把“诗仙”李白说成“大唐古惑仔”,也就是粤港流行语中的“耳朵穿孔,裤子打洞,行为古怪的问题少年”,甚至还有人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拉出来颠覆一番。如此大规模的颠覆历史英雄的“风气”,恐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疯狂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是一个追求一夜成名的疯狂时代。在一切以名利为隐语和基本目的的时代,炒作成了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操作手段。自爆丑闻、脱衣裸奔、互相攻讦谩骂、揭人隐私等等,这些以往被我们不齿的手段,如今全部都成了制胜的法宝。炒作的歪风从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一路杀来,浩浩荡荡地侵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包括以严谨和求实为基本道德操守的学术圈,也未能幸免于难。
不管是李零关于孔子是丧家狗的论断,还是檀作文对李白的重新发现,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极为不严肃的学术态度。很显然,这些炒作的本身,和真正的学术本身并无多大的实质性的关系。书的卖点、节目的收视率,才是当下姑且被我们称之为“学人”先生们唯一注重的追求的东西。完全蔑视学术尊严的存在,以炒作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当下学术圈的一种怪现象。
这种使用歪招损招的做法,已将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看来应是到了驱烟清瘴的时候了。对于那些热衷于“露腚求揍”的学者,应当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和用心,赏他们100棍杀威棒尝尝,让他们知痛改过,再不干正事就炒他们的鱿鱼;对于玩“现丑招骂”歪招出名的策划人,是领导干部拆了他升迁的梯子,是专业策划吊销他的资格,看他们还有没有那份歪念整天象苍蝇般去逐臭不?同时更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要自律,对那些完全是炒作的胡说八道应拒绝刊载,更不要为吸引眼球而大肆炒作。学界也应节能减排,还学界以环保的清新天空。
胡适先生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能说十分话”。其实,以现代的视角、新颖的手法去重新研究古人,如能立论新颖、手法独特再辅以新的考证,得出不同以往的分析和结论,是一件好事,何必非要辱没圣贤呢。问题是,这些人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研究精神,而是以娱乐化手段,抓住一个历史人物的生活片段,挂一漏万,管窥蠡测,将古哲先贤视为刀俎上的“鱼肉”,随意解读,编造“惊世谎言和谬论”,以达自我炒作的目的。
学术成果是在脚踏实地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结果。发现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实都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而非耸人听闻的惊骇之语。“颠覆性研究”不是学术研究的偏方,偏离本质的学术研究只会走向歧途,迷失根本方向。如果任其传播开来,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古圣先贤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古圣先贤的研究切勿恶搞,才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
男人不会被颠覆
至圣先师降格成为“丧家犬”,谪世诗仙一变而为“古惑仔”,千古一相被发掘出伪善,梁山好汉被定位为流氓,学术界的种种“颠覆”和“新解”,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俗语有云“一将成名万骨朽”,厚诬古人的学者则是“一人成名古人臭”。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厚诬古人又何异鞭尸祖先?一个不珍爱自身历史、不尊敬自家古人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光荣感和根祉感的民族,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因而要么失于自卑,要么流于自大,不能也没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郁达夫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在传统认同中,孔子是圣人,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诗)的贤相,李白是诗仙,司马相如是文豪,水浒一百单八将虽属文学虚构但在百姓眼中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今之学者虽不必以传统认同为是,但却不宜以颠覆传统认同为能。至若动辄以“丧家狗”、“古惑仔”、“包二奶”等鄙俗俚语讥讽取笑古人,更有失君子之风和学者气度,已经不是严肃的学术研究或高雅的艺术创作。
在充满金钱和名利诱惑的商业化社会中,学术象牙塔变成了社会名利场,有些学者不但不能安心学术,反而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秀”来博得喝彩与赚个盆满钵圆。与此同时,书商也乐于包装和推销这样的作者和书籍以赚取不菲的利润。“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的流行段子,形象地刻画了学界的这种令人悲哀的现象!进而言之,“语言秀”遵循的是“有奶便是娘”的利润原则,而不会恪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
失去了文化价值恪守的“语言秀”,看似观点新颖独特实则是“精神的裸奔”,在事实上还会误导和贻害读者。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西哲黑格尔也曾说“仆人眼中无英雄”。厚诬古人不但不能体会到往圣先贤的良苦用心和英雄好汉的壮志豪情,反而会把他们庸俗化,而绝不是什么通俗化、大众化。人们从这种庸俗化的作品中,不会获得什么有益的精神食粮,不被铜臭气和恶俗气所沾染,就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历史名人,尤其是往圣先贤和英雄好汉,是一个民族历史星空中的璀璨明珠和文化传统中的象征符号。厚诬古人、颠覆传统,必然使这些璀璨明珠变得暗淡无光、象征符号变得模糊不清,从而给人们的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带来混乱。
值得庆幸的是,圣贤自圣贤,英雄自英雄,恰如子贡所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孔子仍然会为人们所景仰,诸葛武侯仍然会为人们所凭吊,而那些非圣无法的书籍,则会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的尘埃。这或许就是杜甫诗句中所说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