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的耕地追年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因此明确影响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土壤固有肥力状况、耕地所在区位、耕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五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议在今后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中对这些因素给予重视,并纳入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范筹。
关键词: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建设管理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的部分,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对我国的粮食总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农作物生长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不仅要严防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耕地质量。但是随着当今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合理的做法和措施使得耕地质量前景令人堪忧[1]。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的构成因素分解[2-5],分析影响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1 耕地基本条件分析
1.1 土壤固有肥力状况
土壤本身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质量的好坏。比如说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所谓有效土层是指具有肥力特征的土壤腐殖质层(A)或耕作层(Ap)。土层越厚,其保水保肥效果就越好,利于植物的根系向下伸展。土层厚度的增加有利于高温季节抑制土壤温度上升,低温季节抑制土壤温度下降的作用。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沙性土,沙粒含量大,通透性强,保水性差,养分易流失,土壤升降温度均快,在管理中药注意使用有机肥,勤灌水。壤性土,有一定的大空隙,也有适量的毛管孔隙。既有较好的通透性,又有较强的保肥保水性,有机质分解累积适中。黏土,耕性较好,土温稳定,适宜种植的植物广泛,可以培肥成较优质肥沃的土壤。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具有有机组成的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它是营养元素的贮藏库,可以多种方式保持養分,而且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土壤水、气、热等肥力因素、土壤的结构和耕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基础设施条件
除了土壤本身的情况会影响耕地的质量,人为的外部措施对耕地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说灌溉条件,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状况。
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水分,灌溉条件的好坏以及灌溉方法是否科学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灌溉条件不好会影响土壤的有机物质不能充分被植物所吸收利用,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会破坏土壤团粒桔构,使其分裂成细小的无结构土壤,在土壤表面形成板结层,减少土壤空隙,也会影响根系生长。
除了注意灌溉条件外我们也应该注重排水设施,使灌排设施配套。如果大量的雨水聚集在农田会使土壤的孔隙减少、气体交换量下降使土壤空气不足,土壤温度降低,有毒物质积累,也会造成根系腐烂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这就需要修建沟渠,地下排水渠。
1.3 耕地所在区位条件
耕地所在区位对耕地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耕地所处位置的温度、水分都会影响耕地质量。
耕地的地理位置对耕地的质量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恶劣,植被稀少,气候条件恶劣,地势十分不平,地区耕地质量低,反之亦然。
温度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土壤中其他肥力因素也有影响。温度的变化对矿物的风化作用产生巨大影响,它可以促进矿物质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另外温度上升加强了气体扩散作用,有利于气体的更新交流。此外温度越高,土壤水分的运动也越剧烈。
水分直接决定着作物的生存问题。首先,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其次,土壤水分对土壤养分,空气与热量状况等一系土壤性质都有重要影响。不同含水量,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是不同的,水分过少,作物缺水减产,水分过多,则会形成土壤空气不足,土温过低,有毒物质积累,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2 耕地外部因素分析
2.1 耕地周边环境
耕地的周边环境也会影响耕地质量。比如说耕地周围的地块利用方式、距离道路的远近、距离工矿企业的远近等。
如果说一块耕地的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都是鱼塘,那么该处的耕地在耕作时会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耕作,之后可能也会变成鱼塘。
当耕地距离道路比较近,可能会受到路过车辆和行人的影响使土壤表面变得坚实,使耕地原本的通气通水性降低,作物不易生长。此外路过的人可能会扔一些垃圾这会使耕地受到污染,使其质量下降。
倘若耕地距离工矿企业比较近,许多工厂产生的“三废”没有达到环保处理要求就超标排放,将直接污染土壤,致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将逐渐恶化,耕地的生产潜力会逐步丧失,从污染的耕地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会危害人畜健康。
2.2 管理水平
政府和领导对耕地的管理水平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耕地质量检测体系、耕地质量执法体系、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程度进行分析。
耕地质量建设的主管部门是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但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实际权限却很少。《土地管理法》只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保护和审批等进行了规范,没有全面系统地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进行规范,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执法部门,这就会造成在遇到问题时,无人管或者多人管的现象。
结束语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农作物生长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之上。据农业部的资料,全国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占70%,有效灌溉面积只有48.6%,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很低。我国当前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质量也不断下降。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影响耕地质量因素诸多,本文就土壤固有肥力状况、耕地所在区位、耕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七个方面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议在今后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中对这些因素给予重视,并纳入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范筹。
参考文献
[1]杨志海等,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兼业分化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第105-112页.
[2]张晓沛等,耕地质量构成要素间的影响分析——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2(2):269-273.
[3]陶崇鑫,刘新平等,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2(7):1353-1359.
[4]牛海鹏与李明秋,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672-677.
[5]宋富强等,河南省辉县市耕地质量主导因素分析[J].河南科学,2015(12):2122-2126.
关键词: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建设管理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的部分,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对我国的粮食总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农作物生长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不仅要严防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耕地质量。但是随着当今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合理的做法和措施使得耕地质量前景令人堪忧[1]。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的构成因素分解[2-5],分析影响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1 耕地基本条件分析
1.1 土壤固有肥力状况
土壤本身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质量的好坏。比如说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所谓有效土层是指具有肥力特征的土壤腐殖质层(A)或耕作层(Ap)。土层越厚,其保水保肥效果就越好,利于植物的根系向下伸展。土层厚度的增加有利于高温季节抑制土壤温度上升,低温季节抑制土壤温度下降的作用。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沙性土,沙粒含量大,通透性强,保水性差,养分易流失,土壤升降温度均快,在管理中药注意使用有机肥,勤灌水。壤性土,有一定的大空隙,也有适量的毛管孔隙。既有较好的通透性,又有较强的保肥保水性,有机质分解累积适中。黏土,耕性较好,土温稳定,适宜种植的植物广泛,可以培肥成较优质肥沃的土壤。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具有有机组成的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它是营养元素的贮藏库,可以多种方式保持養分,而且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土壤水、气、热等肥力因素、土壤的结构和耕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基础设施条件
除了土壤本身的情况会影响耕地的质量,人为的外部措施对耕地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说灌溉条件,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状况。
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水分,灌溉条件的好坏以及灌溉方法是否科学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灌溉条件不好会影响土壤的有机物质不能充分被植物所吸收利用,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会破坏土壤团粒桔构,使其分裂成细小的无结构土壤,在土壤表面形成板结层,减少土壤空隙,也会影响根系生长。
除了注意灌溉条件外我们也应该注重排水设施,使灌排设施配套。如果大量的雨水聚集在农田会使土壤的孔隙减少、气体交换量下降使土壤空气不足,土壤温度降低,有毒物质积累,也会造成根系腐烂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这就需要修建沟渠,地下排水渠。
1.3 耕地所在区位条件
耕地所在区位对耕地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耕地所处位置的温度、水分都会影响耕地质量。
耕地的地理位置对耕地的质量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恶劣,植被稀少,气候条件恶劣,地势十分不平,地区耕地质量低,反之亦然。
温度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土壤中其他肥力因素也有影响。温度的变化对矿物的风化作用产生巨大影响,它可以促进矿物质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另外温度上升加强了气体扩散作用,有利于气体的更新交流。此外温度越高,土壤水分的运动也越剧烈。
水分直接决定着作物的生存问题。首先,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其次,土壤水分对土壤养分,空气与热量状况等一系土壤性质都有重要影响。不同含水量,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是不同的,水分过少,作物缺水减产,水分过多,则会形成土壤空气不足,土温过低,有毒物质积累,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2 耕地外部因素分析
2.1 耕地周边环境
耕地的周边环境也会影响耕地质量。比如说耕地周围的地块利用方式、距离道路的远近、距离工矿企业的远近等。
如果说一块耕地的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都是鱼塘,那么该处的耕地在耕作时会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耕作,之后可能也会变成鱼塘。
当耕地距离道路比较近,可能会受到路过车辆和行人的影响使土壤表面变得坚实,使耕地原本的通气通水性降低,作物不易生长。此外路过的人可能会扔一些垃圾这会使耕地受到污染,使其质量下降。
倘若耕地距离工矿企业比较近,许多工厂产生的“三废”没有达到环保处理要求就超标排放,将直接污染土壤,致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将逐渐恶化,耕地的生产潜力会逐步丧失,从污染的耕地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会危害人畜健康。
2.2 管理水平
政府和领导对耕地的管理水平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耕地质量检测体系、耕地质量执法体系、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程度进行分析。
耕地质量建设的主管部门是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但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实际权限却很少。《土地管理法》只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保护和审批等进行了规范,没有全面系统地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进行规范,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执法部门,这就会造成在遇到问题时,无人管或者多人管的现象。
结束语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农作物生长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之上。据农业部的资料,全国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占70%,有效灌溉面积只有48.6%,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很低。我国当前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质量也不断下降。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影响耕地质量因素诸多,本文就土壤固有肥力状况、耕地所在区位、耕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七个方面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议在今后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中对这些因素给予重视,并纳入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范筹。
参考文献
[1]杨志海等,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兼业分化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第105-112页.
[2]张晓沛等,耕地质量构成要素间的影响分析——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2(2):269-273.
[3]陶崇鑫,刘新平等,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2(7):1353-1359.
[4]牛海鹏与李明秋,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672-677.
[5]宋富强等,河南省辉县市耕地质量主导因素分析[J].河南科学,2015(12):212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