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活动,致力于寻求保护幼儿好奇心的最佳策略;我们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养态度、创设新奇的班级环境、教学案例设计以及家园配合等方法逐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关键词】好奇心 环境 探究 宽松 教养态度
四、五岁的孩子,睁着一双童稚的大眼睛,瞅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拽着大人们的衣襟,问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爸爸,鸟儿有翅膀可以飞,那我们人为什么不长翅膀啊?我们要是也有翅膀该多好啊…….”“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是男孩子,隔壁的梅梅却是女孩子呢?我也想做女孩子呢…….”“老师,蚕宝宝吐完丝是不是就死了呀?我们家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为什么会有两种颜色呢?…….”几乎每一天,成人们都被孩子的问题包围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追问着大人们,这让忙碌的大人们有些恼火,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父母不耐烦地阻止孩子的问题,而老师们面对应接不暇的问题或草草解答,或敷衍塞责,久而久之,在屡遭成人的拒绝后,孩子们的问题少了,可他们眼睛里的迷茫多了,再接下去,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漠不关心,当我们就一样新奇的事物提问时,回答我们的是他们的冷漠,这就好比孩子们原先拥有着一双好奇的翅膀,被大人们无意间的冷漠生生折断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觉自愿的探索着那些未知的领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发现没有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可能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热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并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影响。因此,保护好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了一个人未来的创造力,也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二十世纪,人们对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潜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保护儿童可贵的好奇心,特别是四至六岁,是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期被认为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安德鲁斯Andrews等用图片、墨迹图等来研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独创性、深刻性方面的得分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得分最高,5岁后逐渐下降。我国心理学家潘洁教授对3~6岁儿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测验,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研究有相同趋势,但下降年龄不是5岁,而是6岁。而好奇心则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在幼儿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身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将保护幼儿好奇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重新放飞他们好奇的翅膀。
幼儿的好奇心表现为他们对新事物的反应如何?幼儿对新事物的关注程度(包括时间长短)如何?幼儿提问的质(是否有创新)量(提问次数多少)如何?幼儿是否有一定的探究行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是否深入、有结果?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具备了积极关注事物,并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能积极主动地与成人和同伴交流意见,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喜欢动手操作,会用多种感官、工具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具有探索精神。
我们首先尝试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 ,让教师从观念上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在的以孩子为主体,讲究课堂互动,讲究幼儿探究式地自主学习,讲究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在幼儿园内营造一个适合幼儿好奇心发展的精神环境,也才能有利于幼儿去好奇、探索和创造。我们具体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观察到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态度,教师积极鼓励的态度促动了幼儿对事物好奇的原动力,教师的积极暗示又激励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的刺激是好奇心发展的源泉。老师们应注重班级物质环境的设置,做到经常更新,保证孩子们能够经常看到新颖、有趣的事物。例如:在班级创设《每日问答》、《新奇角》等多个新颖的区角,将孩子们的问题和发现陈列在此,也将一些新奇的玩意放在区角里,刺激孩子们新奇的欲望。。
除了物质环境的设置新颖、刺激以外,我们还应注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新奇的精神环境,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索,例如,让孩子们自己讲述《新奇角》里新奇物的来历和故事,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问题与同伴分享,鼓励大家讨论问题,又例如,创设《每日问答》活动,鼓励孩子多提问,对爱问问题的孩子给予及时的表扬,还可以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譬如,在一次“每日问答”活动中,我们问孩子:“当你有了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七嘴八舌地说:“找大人帮忙、问同伴、从书上寻求答案、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查资料…….”等,孩子们由此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和寻求帮助,这对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十分有益。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除了考虑各学科本身的特点制订教学目标外,还应考虑能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的发展目标,使之有机地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生影响。例如,我们设计的“我喜欢的水果”活动中,我们除了完成对喜爱水果的描述以外,还动手解剖水果,引导幼儿对水果内部不同侧面果核形状的了解,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感官去观察和了解不同的水果,这是孩子们从未见过和做过的,他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经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观察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仿佛是为他们插上了好奇的翅膀。
孩子生活的范围离不开父母、老师,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我们多引导幼儿关注那些新事物,鼓励幼儿多提问,多带孩子外出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答复和引导,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那么孩子必然会对周围世界时刻拥有一颗好奇心,他们会由对事物的好奇发展到进一步地去研究、探索未知的世界,最终获得创造力。
让我们为放飞孩子们好奇的翅膀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摘自《思维的拓展》郭亨杰主编.
[2] 摘自《如何教出聪明孩子》李志伟编.
[3] 摘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 张春霞编著.
【关键词】好奇心 环境 探究 宽松 教养态度
四、五岁的孩子,睁着一双童稚的大眼睛,瞅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拽着大人们的衣襟,问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爸爸,鸟儿有翅膀可以飞,那我们人为什么不长翅膀啊?我们要是也有翅膀该多好啊…….”“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是男孩子,隔壁的梅梅却是女孩子呢?我也想做女孩子呢…….”“老师,蚕宝宝吐完丝是不是就死了呀?我们家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为什么会有两种颜色呢?…….”几乎每一天,成人们都被孩子的问题包围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追问着大人们,这让忙碌的大人们有些恼火,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父母不耐烦地阻止孩子的问题,而老师们面对应接不暇的问题或草草解答,或敷衍塞责,久而久之,在屡遭成人的拒绝后,孩子们的问题少了,可他们眼睛里的迷茫多了,再接下去,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漠不关心,当我们就一样新奇的事物提问时,回答我们的是他们的冷漠,这就好比孩子们原先拥有着一双好奇的翅膀,被大人们无意间的冷漠生生折断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觉自愿的探索着那些未知的领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发现没有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可能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热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并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影响。因此,保护好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了一个人未来的创造力,也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二十世纪,人们对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潜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保护儿童可贵的好奇心,特别是四至六岁,是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期被认为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安德鲁斯Andrews等用图片、墨迹图等来研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独创性、深刻性方面的得分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得分最高,5岁后逐渐下降。我国心理学家潘洁教授对3~6岁儿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测验,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研究有相同趋势,但下降年龄不是5岁,而是6岁。而好奇心则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在幼儿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身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将保护幼儿好奇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重新放飞他们好奇的翅膀。
幼儿的好奇心表现为他们对新事物的反应如何?幼儿对新事物的关注程度(包括时间长短)如何?幼儿提问的质(是否有创新)量(提问次数多少)如何?幼儿是否有一定的探究行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是否深入、有结果?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具备了积极关注事物,并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能积极主动地与成人和同伴交流意见,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喜欢动手操作,会用多种感官、工具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具有探索精神。
我们首先尝试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 ,让教师从观念上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在的以孩子为主体,讲究课堂互动,讲究幼儿探究式地自主学习,讲究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在幼儿园内营造一个适合幼儿好奇心发展的精神环境,也才能有利于幼儿去好奇、探索和创造。我们具体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观察到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态度,教师积极鼓励的态度促动了幼儿对事物好奇的原动力,教师的积极暗示又激励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的刺激是好奇心发展的源泉。老师们应注重班级物质环境的设置,做到经常更新,保证孩子们能够经常看到新颖、有趣的事物。例如:在班级创设《每日问答》、《新奇角》等多个新颖的区角,将孩子们的问题和发现陈列在此,也将一些新奇的玩意放在区角里,刺激孩子们新奇的欲望。。
除了物质环境的设置新颖、刺激以外,我们还应注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新奇的精神环境,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索,例如,让孩子们自己讲述《新奇角》里新奇物的来历和故事,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问题与同伴分享,鼓励大家讨论问题,又例如,创设《每日问答》活动,鼓励孩子多提问,对爱问问题的孩子给予及时的表扬,还可以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譬如,在一次“每日问答”活动中,我们问孩子:“当你有了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七嘴八舌地说:“找大人帮忙、问同伴、从书上寻求答案、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查资料…….”等,孩子们由此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和寻求帮助,这对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十分有益。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除了考虑各学科本身的特点制订教学目标外,还应考虑能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的发展目标,使之有机地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生影响。例如,我们设计的“我喜欢的水果”活动中,我们除了完成对喜爱水果的描述以外,还动手解剖水果,引导幼儿对水果内部不同侧面果核形状的了解,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感官去观察和了解不同的水果,这是孩子们从未见过和做过的,他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经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观察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仿佛是为他们插上了好奇的翅膀。
孩子生活的范围离不开父母、老师,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我们多引导幼儿关注那些新事物,鼓励幼儿多提问,多带孩子外出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答复和引导,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那么孩子必然会对周围世界时刻拥有一颗好奇心,他们会由对事物的好奇发展到进一步地去研究、探索未知的世界,最终获得创造力。
让我们为放飞孩子们好奇的翅膀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摘自《思维的拓展》郭亨杰主编.
[2] 摘自《如何教出聪明孩子》李志伟编.
[3] 摘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 张春霞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