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技巧
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结构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结构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一、设问方式
1.间接式提问,例如: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2015年·湖南高考)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請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
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2012年·安徽高考)
2.直接式提问,例如: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012年·重庆高考)
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2012年·大纲卷)
3.其他设问方式,例如:
(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二、解题思路
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结构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则要考虑各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三、答题模式
有关结构思路的题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模拟演练
我从荒漠来
◎冯苓植
我爱荒漠,我爱骆驼,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
公元一九五九年,我从大学毕业了,自愿申请到内蒙古西部的荒僻地区,分配到一所以治沙为主的林业学校当教员,开始涉足于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从此和荒漠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海海漫漫的戈壁荒原就成了我的家,我开始和一些沉默的朋友打交道:牛马、羊、骆驼,还有那些沙原兔、沙原孤、沙原跳鼠,以及遍地乱蹿的沙原蜥蜴……
当然,我的老师还是那些奔放的牧马人、美丽纯真的牧羊姑娘,更重要的还有那些魁梧深沉的土莫沁——放驼人。
沙海周围的戈壁荒漠,统称为阿拉善草原,集中着全国近一半的骆驼。这些放驼人可称为戈壁滩上的骄子、茫茫瀚海上的水手。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我发现,他们话少,心中的牢骚更少,仿佛正因为这样,胸怀里才会为他人留出更多的地方。在墨绿色的骆驼刺丛旁,我虽然只能和他们挤在一顶小小的帐篷里,却觉得心里分外舒畅和坦荡。这其间,我还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晒衣方法。一件衬衣洗干净后,直接就摊开在明沙上,片刻就干了,一抖沙尘,即洁白无比。但我当时并不懂得沙子还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初到荒漠,我很幼稚,耐不得寂寞,也不甘心寂寞……
一开始,我骑马,从马背上摔下来;骑驴,让驴子掀翻在地;骑牛,又觉得有失身份。骆驼虽高,却很老实,而且背有双峰,抱一个,靠一个,跨在其间,其乐无穷。当时我年仅二十岁,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
但有一次穿过沙漠去驮盐,这种风度就随着沙漠的温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颜色看:黄沙、黄沙,永远是灼热的黄沙。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人在其间,顿时显得那么渺小,我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
沙丘、沙丘,眼前总是走不断的沙丘!一个比个高,一个比一个陡。伙计,北京香山那鬼见愁算什么鬼见愁,来这儿试试,我跨在驼峰间在沙海里晃荡着,茫然间突然感到,骆驼才真正是大漠的主人!这大个子朋友要是一发脾气把我扔了,我将会陷入什么处境?天哪!一种恐惧感,使我的骑士风度霎时化为烟尘。我赶忙反过头来谦逊地对骆驼表示友好,捧着炒米请它吃,捧着咸盐让它舔,甚至有点拍马屁——不,不不!拍驼屁之嫌。
烈日炙烤,汗水刚刚流出来就蒸发掉了,身上只留下一层沙尘。太阳就像在贴着沙丘滚动,挨着你的嘴唇就撕掉层皮儿。舌干口燥,昏昏欲睡,驼峰变成了摇篮,骑士变成了婴儿。突然,我从驼峰间栽了下来,顺着高耸的沙脊飞流直下……好险!幸亏大漠的胸怀是柔软的,我虽然安然无恙,但心很惶恐。我望着沙丘上昂首屹立的骆驼,顿时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情,我一边往上爬,一边往下滑,还一边哀求地呼唤着:“等等我!等等我……” 后來,我偶尔翻开历史,总觉得一页页上仿佛都有骆驼的足迹。是它们连起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但它们却永远保持着沉默,心甘情愿地呆在戈壁荒漠上,吃着带针刺的柴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话少了,却和沙原上那些土莫沁的心贴得更紧了,甚至自己也想做个放驼人。
就这样,在寂寥的荒原上,我又想起了写作,而且也试着动了笔。但是,我再不满足于捕捉沙漠里的各种奇幻景象,更不满足于猎取荒原上的各种奇风异俗。我看到了沙原人从深井里打水……
茫茫的戈壁荒原上是多么缺水啊!方圆几十里才能见到一眼井,而且是那么深,石头的井台上被井绳磨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据说过去打水是用马拽的,水斗子放下去了,猛地一鞭,骏马便拉着井绳跑去,跑啊,跑啊,跑出了老远,水斗子才从井里拉出来。但这水是清的、纯的、甘冽的。
我喝到了,久久地品尝过……
后来,我带着一身沙子,调回了这个地区的一个歌舞团从事写作,但茫茫的大漠仍在我的胸怀中延伸着。除了演出时来到这里,我还不断单独去探望那些土莫沁……我写了长篇小说《神秘的松布尔》,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沉默的荒原》,等等,写了沙原人、沙原驼,还有探索沙原奥秘的科学工作者。这一切都是沉默的沙原给我的。
我从荒漠来,还要回到荒漠去!我想念那浩浩渺渺的沙海,也想念那坦坦荡荡的荒漠,还有那些漫漫戈壁上丛生的沙蒿、沙柳、冬青、芨芨草和骆驼刺。我要回去,掘取那甘冽的清泉。
生活中更深的,也就更美!
啊!骆驼……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这几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放驼人的生活状态。
B.本文除了写骆驼、牛、马、羊以外,还写到“沙原兔”和“沙嵩”等动植物,表明作者对荒漠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C.沙漠里的“特殊的晒衣方法”,使作者受到了教育,明白了沙子能够“净化人们心灵”,因而内心更加舒畅和坦荡。
D.“穿过沙漠去驮盐”时,灼热的黄沙、连绵不断的高陡沙丘,使作者真切地感受到沙漠的威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开篇不凡,前两个短句直抒胸臆,“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骑士风度霎时化为烟尘”“骑士变成了婴儿”,语言活泼,风趣幽默。
C.“我带着一身沙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带着《神秘的松布尔》等描写荒漠的作品调到了歌舞团。
D.结尾的“啊!骆驼……”照应开头,表达了对骆驼的赞美和无限崇敬的感情,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3.文中多次提到骆驼,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骆驼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我从荒漠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结构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结构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一、设问方式
1.间接式提问,例如: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2015年·湖南高考)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請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
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2012年·安徽高考)
2.直接式提问,例如: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012年·重庆高考)
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2012年·大纲卷)
3.其他设问方式,例如:
(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二、解题思路
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结构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则要考虑各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三、答题模式
有关结构思路的题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模拟演练
我从荒漠来
◎冯苓植
我爱荒漠,我爱骆驼,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
公元一九五九年,我从大学毕业了,自愿申请到内蒙古西部的荒僻地区,分配到一所以治沙为主的林业学校当教员,开始涉足于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从此和荒漠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海海漫漫的戈壁荒原就成了我的家,我开始和一些沉默的朋友打交道:牛马、羊、骆驼,还有那些沙原兔、沙原孤、沙原跳鼠,以及遍地乱蹿的沙原蜥蜴……
当然,我的老师还是那些奔放的牧马人、美丽纯真的牧羊姑娘,更重要的还有那些魁梧深沉的土莫沁——放驼人。
沙海周围的戈壁荒漠,统称为阿拉善草原,集中着全国近一半的骆驼。这些放驼人可称为戈壁滩上的骄子、茫茫瀚海上的水手。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我发现,他们话少,心中的牢骚更少,仿佛正因为这样,胸怀里才会为他人留出更多的地方。在墨绿色的骆驼刺丛旁,我虽然只能和他们挤在一顶小小的帐篷里,却觉得心里分外舒畅和坦荡。这其间,我还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晒衣方法。一件衬衣洗干净后,直接就摊开在明沙上,片刻就干了,一抖沙尘,即洁白无比。但我当时并不懂得沙子还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初到荒漠,我很幼稚,耐不得寂寞,也不甘心寂寞……
一开始,我骑马,从马背上摔下来;骑驴,让驴子掀翻在地;骑牛,又觉得有失身份。骆驼虽高,却很老实,而且背有双峰,抱一个,靠一个,跨在其间,其乐无穷。当时我年仅二十岁,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
但有一次穿过沙漠去驮盐,这种风度就随着沙漠的温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颜色看:黄沙、黄沙,永远是灼热的黄沙。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人在其间,顿时显得那么渺小,我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
沙丘、沙丘,眼前总是走不断的沙丘!一个比个高,一个比一个陡。伙计,北京香山那鬼见愁算什么鬼见愁,来这儿试试,我跨在驼峰间在沙海里晃荡着,茫然间突然感到,骆驼才真正是大漠的主人!这大个子朋友要是一发脾气把我扔了,我将会陷入什么处境?天哪!一种恐惧感,使我的骑士风度霎时化为烟尘。我赶忙反过头来谦逊地对骆驼表示友好,捧着炒米请它吃,捧着咸盐让它舔,甚至有点拍马屁——不,不不!拍驼屁之嫌。
烈日炙烤,汗水刚刚流出来就蒸发掉了,身上只留下一层沙尘。太阳就像在贴着沙丘滚动,挨着你的嘴唇就撕掉层皮儿。舌干口燥,昏昏欲睡,驼峰变成了摇篮,骑士变成了婴儿。突然,我从驼峰间栽了下来,顺着高耸的沙脊飞流直下……好险!幸亏大漠的胸怀是柔软的,我虽然安然无恙,但心很惶恐。我望着沙丘上昂首屹立的骆驼,顿时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情,我一边往上爬,一边往下滑,还一边哀求地呼唤着:“等等我!等等我……” 后來,我偶尔翻开历史,总觉得一页页上仿佛都有骆驼的足迹。是它们连起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但它们却永远保持着沉默,心甘情愿地呆在戈壁荒漠上,吃着带针刺的柴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话少了,却和沙原上那些土莫沁的心贴得更紧了,甚至自己也想做个放驼人。
就这样,在寂寥的荒原上,我又想起了写作,而且也试着动了笔。但是,我再不满足于捕捉沙漠里的各种奇幻景象,更不满足于猎取荒原上的各种奇风异俗。我看到了沙原人从深井里打水……
茫茫的戈壁荒原上是多么缺水啊!方圆几十里才能见到一眼井,而且是那么深,石头的井台上被井绳磨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据说过去打水是用马拽的,水斗子放下去了,猛地一鞭,骏马便拉着井绳跑去,跑啊,跑啊,跑出了老远,水斗子才从井里拉出来。但这水是清的、纯的、甘冽的。
我喝到了,久久地品尝过……
后来,我带着一身沙子,调回了这个地区的一个歌舞团从事写作,但茫茫的大漠仍在我的胸怀中延伸着。除了演出时来到这里,我还不断单独去探望那些土莫沁……我写了长篇小说《神秘的松布尔》,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沉默的荒原》,等等,写了沙原人、沙原驼,还有探索沙原奥秘的科学工作者。这一切都是沉默的沙原给我的。
我从荒漠来,还要回到荒漠去!我想念那浩浩渺渺的沙海,也想念那坦坦荡荡的荒漠,还有那些漫漫戈壁上丛生的沙蒿、沙柳、冬青、芨芨草和骆驼刺。我要回去,掘取那甘冽的清泉。
生活中更深的,也就更美!
啊!骆驼……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这几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放驼人的生活状态。
B.本文除了写骆驼、牛、马、羊以外,还写到“沙原兔”和“沙嵩”等动植物,表明作者对荒漠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C.沙漠里的“特殊的晒衣方法”,使作者受到了教育,明白了沙子能够“净化人们心灵”,因而内心更加舒畅和坦荡。
D.“穿过沙漠去驮盐”时,灼热的黄沙、连绵不断的高陡沙丘,使作者真切地感受到沙漠的威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开篇不凡,前两个短句直抒胸臆,“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骑士风度霎时化为烟尘”“骑士变成了婴儿”,语言活泼,风趣幽默。
C.“我带着一身沙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带着《神秘的松布尔》等描写荒漠的作品调到了歌舞团。
D.结尾的“啊!骆驼……”照应开头,表达了对骆驼的赞美和无限崇敬的感情,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3.文中多次提到骆驼,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骆驼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我从荒漠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