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初探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改下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希望有所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提高;创新;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推行,高中音乐教师需紧跟时代形势,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创设情境,选择合适乐器和有效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升他们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1 运用比喻和趣味语言,形象讲解、传授知识
  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車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做“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2 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感知和欣赏
  即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例如,在中国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在对该作品风格、旋律、特点等简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部分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同时,让学生欣赏表现《春江花月夜》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诗与画来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进入到一种音乐与想象情景相互交融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
  藤守尧在其《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说到:“想象就是通过把感知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存储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新的意想的过程。”
  3 适当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时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迅速地感染上音乐作品的情绪色彩。如在教授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在教室的墙壁上挂几幅中国的山水画和琵琶、笛子、箫、二胡等一些民族乐器,大屏幕上布置渔民在夕阳下捕鱼归来的图片,随着《春江花月夜》那深沉、优美、古朴、典雅的旋律在教室中回荡,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唐诗《春江花月夜》,这样学生就会被这诗情画意的情境所吸引住,深深地陶醉在音乐声中,体验到中国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神韵。再如:运用多媒体做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D、音乐、语言、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给学生提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大大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益。
  4 让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教学课堂
  流行音乐进课堂已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已经不是音乐教师可以控制得了的,一味的禁止只会抑制学生心灵深处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回避不如引导,由音乐教师将流行音乐带入课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这种积极心态,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流行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例如,在上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时,用周杰伦的歌曲《十一月的肖邦》作为引入,就可有效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不同种类、国度的流行音乐引入世界各国及各民族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习、接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虽然,流行音乐没必要写进教材,但应该留出适当的课时,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选择适当的优秀作品进行教学。
  5 选用适合于课堂器乐教学的乐器
  课堂器乐教学的特点:一是集体训练,课堂器乐教学和课外器乐教学不同,以群体训练为主要形式;二是教学时间有限,目前课堂器乐教学已是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不能长时间地单独进行乐器演奏技能训练。根据以上两个特点,课堂器乐教学的乐器选择的标准应该是音高固定、简单易学。
  5.1 音高固定:课堂器乐教学应尽量少用非固定音高的乐器。中学阶段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数量较多,如果选择非固定音高的乐器,那么单单调音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选用音高固定的乐器,则会大大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此外,运用音高固定的乐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
  5.2 简单易学:课堂器乐教学一般不宜选用演奏技能过于复杂的乐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演奏的最基本方法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乐器,提高其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素质。因此,选择简单易学的乐器,既能使学生易于感受到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乐趣,又有助于教师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
  6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舞蹈、律动、视听、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自己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享受音乐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如在教授《音乐与舞蹈》一课时,选择《走进新时代》前奏为素材,要求学生按小组创设一定的舞台造型。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讨论,反复体验音乐的节奏与风格,最后在音乐声中展现了“人民英雄”、“迈步向前”等与音乐十分贴切的舞台造型,感动了在场所有听课的教师。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可以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领略音乐艺术无穷的魅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师生的音乐特长,为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与音乐“零距离”接触,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龚丽雅.关于现代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2] 包婷.高中新课改给高师专业音乐教育带来的压力和反思[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其他文献
随着中考、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市中考试卷中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分值占中考英语试卷总分的50%。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词汇量、阅读量、考查方式及理解难度都有所改变,阅读理解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广大初中学生阅读难题之一。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英语的阅读部分呈现出了综合性强、内容涉及面广、篇章较长、涉及词汇较新较难的特点。使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在阅读教学思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和个性魅力的舞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激发兴趣; 自主参与; 快乐学习; 体验成功  每个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本文按照高效课堂三环五步的上课模式,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确定课堂的展示内容;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高效课堂展示环节的有效性。  【关键词】展示环节;有效性;提高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股拂面而来的春风,吹遍广西蒙山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高效课堂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抛弃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式的课堂模式,是让
期刊
1 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目标起点,抓好技能训练  “双基”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与更新,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在我区,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较低。这就要求我们钻研大纲、精通教材,真正弄清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是什么,适当地降低教学的坡度,以中下生为注意中心去组织教学,把防差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尽量缩小学生的分化面,把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为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际交往中,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联络感情,形成态度,决定交往倾向的功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尤为重要。  【关键词】培养; 表达; 实施  情感是人们在接触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体现了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基本态度。课堂的活动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文化内涵角度剖析英语谚语的意义,倡导高中英语谚语教学,并根据其修饰形式提升表达,探讨学习方法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有广泛的感染力,而且措辞简练便于记忆,是集艺术性、实用性、文化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英语教学的好材料。  【关键词】英语谚语;文化背景;探究学习;文化交际  曾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直接翻译过一些英语谚语,本以为他们都能得心应手了,谁知道在后来的测验中,再
期刊
【摘要】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只有教给学生合适他们的识字方法,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指导他们把识字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他们爱上识字课堂。  【关键词】识字; 动画; 联想; 能力  新课程
期刊
【摘要】怎样教、怎样教好〈新目标〉英语,是21世纪的英语教师必须挑战的一个问题。凭着自己的经验积累,总结出六大点:一、必须对英语教材的编排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二、抓住每个单元的标题;三、运用语言交际 四、熟悉课文内容; 五、抓住课文中词汇和常用句子;六、教学中渗透教育思想。  【关键词】编排结构和内容;标题;语言;课文内容;词句;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
期刊
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这些话对今天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1 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1 视觉媒体:幻灯,它借助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
期刊
“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堂;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写给班主任的歌。这是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实写照。她毕生都在谱写一个字,那就是“爱”。她就是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孙蒲远老师用母亲般的爱为孩子擎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用教育家的执著与睿智呵护着嫩苗的成长。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我受益非浅。教育中蕴藏着绚烂的人生财富。人生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