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这些话对今天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1 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1 视觉媒体:幻灯,它借助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
1.2 听觉媒体:录音、唱片。录音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反馈信息,也为教师教学语言提供信息,它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最充分易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唱片能提供朗读规范,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吸收,增强学生的语感,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1.3 视听兼容媒体:电影,能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则
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2.1 目的性原则。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用都是有其明确的目的性的,如果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其收效无疑是甚微的。
2.2 适量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不仅要适时,还应适量。
2.3 准确性原则。要想在课堂上准确无误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教者事先必须备好课,熟练操作过程。
2.4 组合性原则。南国农教授指出: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就是电化教学的选择与组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组合得合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组合本身也存在着优化的问题。
3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时机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利,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时间都适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选择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作用最大、效率最高的教学时机来加以运用。如: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选择运用:在导入新课和过渡课阶段,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内容,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积蓄情感。如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一开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同时多媒体呈现一首咏四季的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之我问学生:四季之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季节?这样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各言其志。之后,我会用多媒体呈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指出四季景色的千姿百态。同时向学生重点说明:要善于从事物中发现美。这时配乐诗朗诵响起,进入美的境界,我带领他们走进朱自清的《春》,以此来激起他们内心强烈探求的需要,从而回归到语文学习中去。
3.2 设难置疑,展开想象时选择运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置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则为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辩兴趣。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孔乙己独具特色的外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之比较,同时反复播放课文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学生完全沉浸于情境之中时,我抛出置疑: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学生马上被这个有创意的设计吸引,展开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这样更让人觉得悲哀。这些富于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氛围。
3.3 强化重点,化解难点时选择运用: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教学《沙漠有些什么》,为突破难点,语文教师则需在课堂上充當生物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演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要恰如其分,防止流于形式,厚此薄彼。
1 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1 视觉媒体:幻灯,它借助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
1.2 听觉媒体:录音、唱片。录音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反馈信息,也为教师教学语言提供信息,它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最充分易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唱片能提供朗读规范,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吸收,增强学生的语感,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1.3 视听兼容媒体:电影,能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则
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2.1 目的性原则。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用都是有其明确的目的性的,如果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其收效无疑是甚微的。
2.2 适量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不仅要适时,还应适量。
2.3 准确性原则。要想在课堂上准确无误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教者事先必须备好课,熟练操作过程。
2.4 组合性原则。南国农教授指出: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就是电化教学的选择与组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组合得合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组合本身也存在着优化的问题。
3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时机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利,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时间都适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选择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作用最大、效率最高的教学时机来加以运用。如: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选择运用:在导入新课和过渡课阶段,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内容,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积蓄情感。如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一开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同时多媒体呈现一首咏四季的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之我问学生:四季之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季节?这样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各言其志。之后,我会用多媒体呈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指出四季景色的千姿百态。同时向学生重点说明:要善于从事物中发现美。这时配乐诗朗诵响起,进入美的境界,我带领他们走进朱自清的《春》,以此来激起他们内心强烈探求的需要,从而回归到语文学习中去。
3.2 设难置疑,展开想象时选择运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置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则为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辩兴趣。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孔乙己独具特色的外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之比较,同时反复播放课文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学生完全沉浸于情境之中时,我抛出置疑: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学生马上被这个有创意的设计吸引,展开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这样更让人觉得悲哀。这些富于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氛围。
3.3 强化重点,化解难点时选择运用: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教学《沙漠有些什么》,为突破难点,语文教师则需在课堂上充當生物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演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要恰如其分,防止流于形式,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