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3.3%、100%,对照组分别为50%、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纯抗生素常规治疗疗效为优。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 艾灸 深部热疗
【中图分类号】 R7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79-01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没有彻底治疗,或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应用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相关标准拟定:①患者有子宫内膜、宫体、附件等炎性病史;②下腹及腰部胀痛、有下坠感、压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性生活接触痛,月经紊乱等;③附件、宫体压痛明显,活动度差,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有肿块,压痛阳性;④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慢性盆腔炎的标准。共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30例;年龄21—40岁,平均(29.2±4.1岁);病程3月—6年,平均(3.1±1.6)。对照组(抗生素治疗)30例;年龄22—41岁,平均(30.8±4.3)岁;病程3月—6.5年,平均(3.7±2.1)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①艾灸:患者取仰卧位,将生姜切成薄片,用针在姜片上扎许多小孔,把姜片放在主穴气海、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上,配穴取大肠腧、次髎。再将搓好的艾柱点燃后放在姜片上,艾灸时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5-7柱,每天一次,经期停用。②深部热疗:采用的是威海产WBC—Ⅰ型高频落地热疗机,工作频率27MHZ±0.6MHZ,输出功率0-1600w,患者取平卧位,发热盘放在小腹部上方距离皮肤约2CM,微热量(150MA),持续30 min,每天一次。③穴位贴敷:将中药桃仁、延胡索按1:1的比例研粉,蜂蜜调和,制成1.5cm×1.5cm大小的药饼,贴敷在关元、中极、子宫上,胶布固定,8小时后取下,每天一次,经期停用。以上综合治疗7次为一疗程三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按妇科常规以抗生素治疗。青霉素400万U(过敏者用左氧氟沙星0.4g)、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同治疗组。
3 护理方法
3.1 一般护理
包括一般的生活、饮食、情志等的护理。生活起居如常,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燥热之品,富含蛋白质、温热行走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穴位敷贴、艾灸、深部热疗的方法、目的、疗效,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消除不安和怀疑,增加治病的信心;常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情况,避免生气、焦虑,保持情志平和、心情愉悦,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更佳。建议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能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慢跑、散步、骑单车、游泳等。
3.2 治疗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好记录。警惕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局部皮肤破损、感染等外伤及皮肤疾患者禁用。治疗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着凉感冒。准备好用物,贴敷药物要现配现用。嘱咐患者贴敷药后不要过分运动,避免出汗过多致药物脱落或移动,8小时后取下贴敷药物,取下贴敷药物1小时后方可洗澡。告知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痒感属正常现象,不要用手搔抓、用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贴敷部位皮肤出现微红属最佳,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起水疱,而影响延迟下次治疗。一旦出现水泡时,小水泡会自行吸收,大水泡应在无菌技术下抽取水泡内的液体,水泡表面涂甲紫溶液或烧伤湿润膏,每天4-5次,防止感染。艾灸、深部热疗时以局部皮肤温热感为度。
3.3 随访
2月后电话随访或就诊随访。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盆腔组织压痛消失,肿块消除。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盆腔组织压痛明显减轻,或肿块缩小。有效:自觉症状及盆腔组织压痛均减轻。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4.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3.3%、100%,对照组分别为50%、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5 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损及阴阳、气血。相当于中医学“带下”、“痛经”、“癥瘕”等范围,有时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病因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中医辩证多属肾阳亏虚,瘀湿互结,虚实夹杂。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气海、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等行艾条温和灸法时间长,火力微而温和持久,徐入缓进,透达深远,连绵不断,自能循经内达脏腑,直趋病所,温阳益气,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使人体气血通畅,机能旺盛,而疾病得愈〔2〕。用桃仁、延胡索制作药饼行穴位贴敷疗法,药饼中桃仁活血化淤;延胡索行气止通,二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之功。贴敷于关元、中极、子宫穴通过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法对痛症、慢性炎症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3〕。同时行深部热疗,通过明显的温热和热外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从而促使深处吸收,炎症得到控制,病灶消散,故能较好地针对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治疗而取得疗效。三法共同作用以达温肾助阳,行气活血,清热利湿,通经止痛之效。
本研究对穴位贴敷、艾灸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综合疗法与常规抗生素治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提示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穴位敷贴、艾灸结合深部热疗和中医护理措施较单纯抗生素常规治疗疗效为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6.
〔2〕邓海平,沈雪勇,顶光宏.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中国针灸,2004,24(2):105-107.
〔3〕张艳宏.穴位敷贴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甘肃中医,2007,20(2):1-3.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穴位贴敷 艾灸 深部热疗
【中图分类号】 R7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79-01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没有彻底治疗,或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应用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相关标准拟定:①患者有子宫内膜、宫体、附件等炎性病史;②下腹及腰部胀痛、有下坠感、压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性生活接触痛,月经紊乱等;③附件、宫体压痛明显,活动度差,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有肿块,压痛阳性;④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慢性盆腔炎的标准。共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与中医护理)30例;年龄21—40岁,平均(29.2±4.1岁);病程3月—6年,平均(3.1±1.6)。对照组(抗生素治疗)30例;年龄22—41岁,平均(30.8±4.3)岁;病程3月—6.5年,平均(3.7±2.1)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贴敷、艾灸结合深部热疗。①艾灸:患者取仰卧位,将生姜切成薄片,用针在姜片上扎许多小孔,把姜片放在主穴气海、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上,配穴取大肠腧、次髎。再将搓好的艾柱点燃后放在姜片上,艾灸时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5-7柱,每天一次,经期停用。②深部热疗:采用的是威海产WBC—Ⅰ型高频落地热疗机,工作频率27MHZ±0.6MHZ,输出功率0-1600w,患者取平卧位,发热盘放在小腹部上方距离皮肤约2CM,微热量(150MA),持续30 min,每天一次。③穴位贴敷:将中药桃仁、延胡索按1:1的比例研粉,蜂蜜调和,制成1.5cm×1.5cm大小的药饼,贴敷在关元、中极、子宫上,胶布固定,8小时后取下,每天一次,经期停用。以上综合治疗7次为一疗程三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按妇科常规以抗生素治疗。青霉素400万U(过敏者用左氧氟沙星0.4g)、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同治疗组。
3 护理方法
3.1 一般护理
包括一般的生活、饮食、情志等的护理。生活起居如常,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燥热之品,富含蛋白质、温热行走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穴位敷贴、艾灸、深部热疗的方法、目的、疗效,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消除不安和怀疑,增加治病的信心;常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情况,避免生气、焦虑,保持情志平和、心情愉悦,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更佳。建议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能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慢跑、散步、骑单车、游泳等。
3.2 治疗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好记录。警惕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局部皮肤破损、感染等外伤及皮肤疾患者禁用。治疗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着凉感冒。准备好用物,贴敷药物要现配现用。嘱咐患者贴敷药后不要过分运动,避免出汗过多致药物脱落或移动,8小时后取下贴敷药物,取下贴敷药物1小时后方可洗澡。告知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痒感属正常现象,不要用手搔抓、用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贴敷部位皮肤出现微红属最佳,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起水疱,而影响延迟下次治疗。一旦出现水泡时,小水泡会自行吸收,大水泡应在无菌技术下抽取水泡内的液体,水泡表面涂甲紫溶液或烧伤湿润膏,每天4-5次,防止感染。艾灸、深部热疗时以局部皮肤温热感为度。
3.3 随访
2月后电话随访或就诊随访。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盆腔组织压痛消失,肿块消除。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盆腔组织压痛明显减轻,或肿块缩小。有效:自觉症状及盆腔组织压痛均减轻。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4.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3.3%、100%,对照组分别为50%、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5 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损及阴阳、气血。相当于中医学“带下”、“痛经”、“癥瘕”等范围,有时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病因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中医辩证多属肾阳亏虚,瘀湿互结,虚实夹杂。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气海、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等行艾条温和灸法时间长,火力微而温和持久,徐入缓进,透达深远,连绵不断,自能循经内达脏腑,直趋病所,温阳益气,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使人体气血通畅,机能旺盛,而疾病得愈〔2〕。用桃仁、延胡索制作药饼行穴位贴敷疗法,药饼中桃仁活血化淤;延胡索行气止通,二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之功。贴敷于关元、中极、子宫穴通过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法对痛症、慢性炎症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3〕。同时行深部热疗,通过明显的温热和热外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从而促使深处吸收,炎症得到控制,病灶消散,故能较好地针对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治疗而取得疗效。三法共同作用以达温肾助阳,行气活血,清热利湿,通经止痛之效。
本研究对穴位贴敷、艾灸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综合疗法与常规抗生素治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提示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穴位敷贴、艾灸结合深部热疗和中医护理措施较单纯抗生素常规治疗疗效为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6.
〔2〕邓海平,沈雪勇,顶光宏.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中国针灸,2004,24(2):105-107.
〔3〕张艳宏.穴位敷贴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甘肃中医,2007,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