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择了杭州翠苑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对片区内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现场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本文旨在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对住区公共空间的改善提出对策和建议。试图对片区内外现有的公共空间和环境进行优化和整合。笔者认为,未来的住区应该从以往纯粹的封闭式到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再到最终的耦合,是未来住区开发建设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键词:封闭 对话 耦合 翠苑片区 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停车场地不足;原本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私有化;周边的大型公共设施匮乏等。
在杭州这样一个土地极为稀缺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很难由新的土地来承载。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杭州翠苑片区现状公共空间的研究,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合理改善片区公共空间的建议和措施,提升整体的居住空间品质,从而实现新时期的居住理想。
从城市设计视角研究住区公共空间的意义
以往的住区开发和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往往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各个居住区之间整体的风格差异较大,而且各居住区之间缺乏一定的公共空间,呈现出恶性发展的态势。而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来研究住区公共空间,能够更好地将住区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研究内容
2.1研究内容
2.1.1 片区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的翠苑一区、二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杭州最早的小区之一。研究范围北接余杭塘路,东侧毗邻学院路,南邻文二路,西侧以古荡湾河为界,总面积约为24公顷。
2.1.2片区居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1)停车场地严重不足
翠苑片区由于建设的年代较早,并未设置地下停车库。由于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小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时至今日,翠苑片区内的地面停车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住户使用的需求。
(2)消防通道被占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停车位的严重匮乏以及住民的不规范和不文明停车,片区内的多条消防通道被占有,对住区整体的安全问题带来隐患。
(3)居民之间缺乏交往的场所
根据实地调查,翠苑一区、二区内人气最高的就是两个开放性的广场。而除此之外,就鲜有可以供人们交往的场所。
(4)封闭式的住区导致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在较大的区域空间范围内,表现出公共空间的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封闭式的住区导致了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2.1.3片区功能用地分析
本次研究范围内的用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另外还有部分商业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2.1.4片区内部路网分析
片区内路网分为四个等级,即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其中,文一路为城市快速路,余杭塘路为城市主干路,文二路和学院路为城市次干路,翠苑北路和高技路等为城市支路,另有部分城市支路从居住区内部穿过,形成居住区内的主要车行道路。由于住区的封闭性,这些支路和城市主、次干路之间产生了不连续性,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疏解车流的作用,对于城市交通的行车难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1.5开放空间及设施分析
(1)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分析
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活动主体,笔者主要将片区的空间系统分为三类,即片区居住空间系统、片区边界空间系统、片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居住空间系统相对较为完善和丰富,居民的认可度也较高;边界空间系统中,底层对外商业设施的人气较高,也是城市中较为积极的空间,而另外两种边界空间系统——围墙和铁栏杆的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人情味,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裂;片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也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古荡湾河沿线景观带内的部分休憩设施的布置不尽合理、沿河缺乏一定的亲水设施、河内水生植物种植过多,严重压缩了水面,也恶化了水质;其次,主次干路交叉口处的公共绿化虽然覆盖率较高,但还是停留在观赏的层面,缺少一定的硬质空间和交往的场所,可进入性较差。
(2)片区内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与分析
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翠苑一小、翠苑第一、第二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翠苑中学、翠苑街道办事处等。紧邻本研究片区的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部分的体育设施也向市民开放。
然而,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来重新审视本次研究的居住片区,不难发现,本次研究片区所在区域的大型公共设施极为缺乏。
2.1.6 居民满意度概况
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最为关注的主要有两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居住的安全性。
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居民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不被城市的喧嚣所打破。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居民是比较能够接受封闭式住区这种形式。但是对于城市中的人而言,他们会觉得沿住区一圈的围墙显得很单调,缺乏人情味,同时也有可能是犯罪的高发地带。
城市设计层面的对策及建议
3.1 对现有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和整合
建议对现有的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整合,细分为三种主要的开放空间类型——社区间的公共空间、社区内部公共中心以及组团间的开放空间。
社区间的公共空间,顾名思义,就是社区和社区之间划出一块用地作为开敞空间,可以选址在城市道路相交处的灰色地带,通过设施的合理布局带动该空间的人气,同时又能加强不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
社区内部公共中心就是在社区内部相对核心的位置开辟相对集中的公共绿地以及广场,在其中设置较为丰富的休憩设施和景观小品,并在其中布置一定的商业设施和活动设施。
组团间的开放空间主要是以宅间绿地为主,但是适当布置景观游步道以及休憩设施,可提供人们交流之用。
3.2 在城市设计阶段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在城市设计阶段,要从大的区域范围内对公共空间进行统筹考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不要使城市设计流于形式。
3.3 加强公众参与力度
居住區是市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在住区的公共空间基础上所形成的场所,则是促进人们进行邻里交往的最有效的载体。而在整个行为过程发生的过程中,住区的使用者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在城市设计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使得我们住区的使用者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城市设计的全过程中。总的来说,要想能够更好地建设和提升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统一,从而使我们住区的公共空间和环境达到最优化。
小结
通过对翠苑居住片区公共空间、设施以及环境的调查,提出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城市设计层面的对策和建议。封闭住区作为一种住区建设模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它需要与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对话,否则这样的住区会逐渐失去活力,并最终消亡。未来的住区发展应当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从封闭到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再到耦合,这种方式为住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魏薇,王炜,胡适人:城市封闭住区环境和居民满意度特征—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1.5.
2、钟波涛:城市封闭住区研究,[J]建筑学报,2003.9.
3、徐苗,杨震:论争、误区、空白-从城市设计角度评述封闭住区的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8/04,24-28.
4、胡适人: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杭州城西封闭住区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关键词:封闭 对话 耦合 翠苑片区 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停车场地不足;原本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私有化;周边的大型公共设施匮乏等。
在杭州这样一个土地极为稀缺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很难由新的土地来承载。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杭州翠苑片区现状公共空间的研究,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合理改善片区公共空间的建议和措施,提升整体的居住空间品质,从而实现新时期的居住理想。
从城市设计视角研究住区公共空间的意义
以往的住区开发和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往往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各个居住区之间整体的风格差异较大,而且各居住区之间缺乏一定的公共空间,呈现出恶性发展的态势。而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来研究住区公共空间,能够更好地将住区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研究内容
2.1研究内容
2.1.1 片区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的翠苑一区、二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杭州最早的小区之一。研究范围北接余杭塘路,东侧毗邻学院路,南邻文二路,西侧以古荡湾河为界,总面积约为24公顷。
2.1.2片区居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1)停车场地严重不足
翠苑片区由于建设的年代较早,并未设置地下停车库。由于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小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时至今日,翠苑片区内的地面停车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住户使用的需求。
(2)消防通道被占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停车位的严重匮乏以及住民的不规范和不文明停车,片区内的多条消防通道被占有,对住区整体的安全问题带来隐患。
(3)居民之间缺乏交往的场所
根据实地调查,翠苑一区、二区内人气最高的就是两个开放性的广场。而除此之外,就鲜有可以供人们交往的场所。
(4)封闭式的住区导致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在较大的区域空间范围内,表现出公共空间的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封闭式的住区导致了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2.1.3片区功能用地分析
本次研究范围内的用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另外还有部分商业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2.1.4片区内部路网分析
片区内路网分为四个等级,即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其中,文一路为城市快速路,余杭塘路为城市主干路,文二路和学院路为城市次干路,翠苑北路和高技路等为城市支路,另有部分城市支路从居住区内部穿过,形成居住区内的主要车行道路。由于住区的封闭性,这些支路和城市主、次干路之间产生了不连续性,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疏解车流的作用,对于城市交通的行车难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1.5开放空间及设施分析
(1)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分析
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活动主体,笔者主要将片区的空间系统分为三类,即片区居住空间系统、片区边界空间系统、片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居住空间系统相对较为完善和丰富,居民的认可度也较高;边界空间系统中,底层对外商业设施的人气较高,也是城市中较为积极的空间,而另外两种边界空间系统——围墙和铁栏杆的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人情味,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裂;片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也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古荡湾河沿线景观带内的部分休憩设施的布置不尽合理、沿河缺乏一定的亲水设施、河内水生植物种植过多,严重压缩了水面,也恶化了水质;其次,主次干路交叉口处的公共绿化虽然覆盖率较高,但还是停留在观赏的层面,缺少一定的硬质空间和交往的场所,可进入性较差。
(2)片区内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与分析
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翠苑一小、翠苑第一、第二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翠苑中学、翠苑街道办事处等。紧邻本研究片区的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部分的体育设施也向市民开放。
然而,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来重新审视本次研究的居住片区,不难发现,本次研究片区所在区域的大型公共设施极为缺乏。
2.1.6 居民满意度概况
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最为关注的主要有两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居住的安全性。
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居民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不被城市的喧嚣所打破。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居民是比较能够接受封闭式住区这种形式。但是对于城市中的人而言,他们会觉得沿住区一圈的围墙显得很单调,缺乏人情味,同时也有可能是犯罪的高发地带。
城市设计层面的对策及建议
3.1 对现有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和整合
建议对现有的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整合,细分为三种主要的开放空间类型——社区间的公共空间、社区内部公共中心以及组团间的开放空间。
社区间的公共空间,顾名思义,就是社区和社区之间划出一块用地作为开敞空间,可以选址在城市道路相交处的灰色地带,通过设施的合理布局带动该空间的人气,同时又能加强不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
社区内部公共中心就是在社区内部相对核心的位置开辟相对集中的公共绿地以及广场,在其中设置较为丰富的休憩设施和景观小品,并在其中布置一定的商业设施和活动设施。
组团间的开放空间主要是以宅间绿地为主,但是适当布置景观游步道以及休憩设施,可提供人们交流之用。
3.2 在城市设计阶段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在城市设计阶段,要从大的区域范围内对公共空间进行统筹考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不要使城市设计流于形式。
3.3 加强公众参与力度
居住區是市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在住区的公共空间基础上所形成的场所,则是促进人们进行邻里交往的最有效的载体。而在整个行为过程发生的过程中,住区的使用者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在城市设计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使得我们住区的使用者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城市设计的全过程中。总的来说,要想能够更好地建设和提升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统一,从而使我们住区的公共空间和环境达到最优化。
小结
通过对翠苑居住片区公共空间、设施以及环境的调查,提出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城市设计层面的对策和建议。封闭住区作为一种住区建设模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它需要与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对话,否则这样的住区会逐渐失去活力,并最终消亡。未来的住区发展应当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从封闭到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再到耦合,这种方式为住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魏薇,王炜,胡适人:城市封闭住区环境和居民满意度特征—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1.5.
2、钟波涛:城市封闭住区研究,[J]建筑学报,2003.9.
3、徐苗,杨震:论争、误区、空白-从城市设计角度评述封闭住区的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8/04,24-28.
4、胡适人: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杭州城西封闭住区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