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人杰地灵,是一所独立初中,是长春市九台区的窗口学校。学校始建于1976年,现有两个校区,教职工278人,学生3817名,学校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其中第一教学楼6500平方米,第二教学楼4500平方米。
几年来,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秉承“优我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2016年,以“十三五”德育科研课题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确立了《坚持“十融入”,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课题,通过构建“坚持一条主线,强化十个融入”的德育模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全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融入目标评价,强化德育效果
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心理和学业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年级德育目标管理体系,七年级,“厚德”教育即人性养成教育、“八字”道德主题教育即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教育;八年级:“修身”教育即人格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以及“八荣八耻”教育;九年级:“博学”教育即自主发展人生、升学准备、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教育。在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
二、融入班级建设,推动整体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共同成长红旗班”评比制度,红旗班评比实行捆绑积分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网络评价班级中,班级得分跟流动红旗班评比以及年末优秀班主任评比挂钩,提升了学生对他人对班级对学校以及今后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三、融入家校共育,塑造健全人格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召开题为《教育是细节文化——永远的细节》的德育工作家长会,初二年级和家长共同探讨《初二的现象及对策》,初三年级则召开《人生规划和就业方向》的家长论坛会。
四、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我们扎实开展了长春市教育局和新华社吉林分社共同打造的时事新闻课堂活动,每周一第七节课各班准时收看时事新闻课视频,要求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对有意义的事件撰写观后感,共有365人次的观后感收集在我校学生“成长书屋”“励志篇”和“感恩篇”之中。
五、融入学生礼仪,传承中华文化
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我校学生入、退校一直坚持上学列队入校,放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打着班牌列队放学的习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觉排队入退校的习惯,以及以遵守秩序为荣的良好风 尚。
六、融入安全管理,唤醒安全意识
安全是学校和家庭的头等大事,每学期开学初和放假前,都要向家长发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安全知识板报两周一期。注重“三支队伍”建设即:学生入校迎护队伍、课间巡视队伍、退校送护队伍。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
七、融入学生评比,促进自我约束
为了培养学生比学赶帮的学风,我们从2008年开始实行“十佳百优”中学生系列评比机制,共设行为规范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十佳中学生等十个奖项,每年有五分之一的获奖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受到表彰,获奖代表发表感言,讲述亲身经历,受到家长以及社会的点赞。
八、融入警学共建,培养良好品质
建立健全警务室,聘请工农派出所所长杨德先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干警马铁生为我校驻校民警,保证师生安全。
九、融入实践活动,增强生活体验
每学期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优我计划”主题班会。母亲节前后,组织学生观看邹越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国庆节前后组织学生观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电教片等。开展各种社团、比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健全人格、社會责任等素养。
十、融入校园文化,提升育人质量。
为了使学校及学生们手中的图书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启动了“漂流书屋”。名人励志与成才故事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悬挂在各个墙壁,让孩子们在散步浏览中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格,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等素养。
为了使学校及学生们手中的图书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启动了“飘流书屋”。此外,我校充分利用走廊文化的载体功能,让孩子们在散步浏览中洗涤心灵,提升品格。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校在2016年荣获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校,有23人次获得国家级先进科研个人奖、2017年获得长春市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典型校等殊荣。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大幅度提升。有11名同学在第八届步步高杯全国作文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有三名同学荣获长春市时事新闻小主持人大比赛一、二等奖;有四名同学在长春市欧亚卖场杯中华好诗词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有120名学生的艺术作品在2017年九台区艺术节获奖。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教科研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阶段的成果。我们相信,在上级课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十三五”德育科研课题更深入研究,真正实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校)
几年来,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秉承“优我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2016年,以“十三五”德育科研课题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确立了《坚持“十融入”,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课题,通过构建“坚持一条主线,强化十个融入”的德育模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全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融入目标评价,强化德育效果
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心理和学业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年级德育目标管理体系,七年级,“厚德”教育即人性养成教育、“八字”道德主题教育即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教育;八年级:“修身”教育即人格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以及“八荣八耻”教育;九年级:“博学”教育即自主发展人生、升学准备、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教育。在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
二、融入班级建设,推动整体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共同成长红旗班”评比制度,红旗班评比实行捆绑积分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网络评价班级中,班级得分跟流动红旗班评比以及年末优秀班主任评比挂钩,提升了学生对他人对班级对学校以及今后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三、融入家校共育,塑造健全人格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召开题为《教育是细节文化——永远的细节》的德育工作家长会,初二年级和家长共同探讨《初二的现象及对策》,初三年级则召开《人生规划和就业方向》的家长论坛会。
四、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我们扎实开展了长春市教育局和新华社吉林分社共同打造的时事新闻课堂活动,每周一第七节课各班准时收看时事新闻课视频,要求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对有意义的事件撰写观后感,共有365人次的观后感收集在我校学生“成长书屋”“励志篇”和“感恩篇”之中。
五、融入学生礼仪,传承中华文化
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我校学生入、退校一直坚持上学列队入校,放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打着班牌列队放学的习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觉排队入退校的习惯,以及以遵守秩序为荣的良好风 尚。
六、融入安全管理,唤醒安全意识
安全是学校和家庭的头等大事,每学期开学初和放假前,都要向家长发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安全知识板报两周一期。注重“三支队伍”建设即:学生入校迎护队伍、课间巡视队伍、退校送护队伍。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
七、融入学生评比,促进自我约束
为了培养学生比学赶帮的学风,我们从2008年开始实行“十佳百优”中学生系列评比机制,共设行为规范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十佳中学生等十个奖项,每年有五分之一的获奖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受到表彰,获奖代表发表感言,讲述亲身经历,受到家长以及社会的点赞。
八、融入警学共建,培养良好品质
建立健全警务室,聘请工农派出所所长杨德先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干警马铁生为我校驻校民警,保证师生安全。
九、融入实践活动,增强生活体验
每学期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优我计划”主题班会。母亲节前后,组织学生观看邹越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国庆节前后组织学生观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电教片等。开展各种社团、比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健全人格、社會责任等素养。
十、融入校园文化,提升育人质量。
为了使学校及学生们手中的图书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启动了“漂流书屋”。名人励志与成才故事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悬挂在各个墙壁,让孩子们在散步浏览中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格,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等素养。
为了使学校及学生们手中的图书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启动了“飘流书屋”。此外,我校充分利用走廊文化的载体功能,让孩子们在散步浏览中洗涤心灵,提升品格。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校在2016年荣获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校,有23人次获得国家级先进科研个人奖、2017年获得长春市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典型校等殊荣。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大幅度提升。有11名同学在第八届步步高杯全国作文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有三名同学荣获长春市时事新闻小主持人大比赛一、二等奖;有四名同学在长春市欧亚卖场杯中华好诗词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有120名学生的艺术作品在2017年九台区艺术节获奖。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教科研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阶段的成果。我们相信,在上级课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十三五”德育科研课题更深入研究,真正实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校)